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和使用方法_5

文档序号:8392178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30mL溶液,该液体为A液;再按照c (NaOH)/[c(Mn2+)+n(Pb2+)+n(Mg2+)+c(Al3+) ] =2. 25,c(Na2C03) /[c(Mn2+)+n(Pb2+)+n(Mg2+)+c(Al3+) ] =0. 67的比例,分别称取Na0H7. 92g和无水Na2C036 . 25g,用去离子水配成30mL溶 液,该液为B液;
[0200] (II)在250mL烧杯中加入5~10mL左右去离子水,水浴加热到65°C。然后用双 滴法将将A、B两液,以10mL/min的速度滴加到该烧杯中,恒定pH为13左右,升高温度至 75°C左右,用保鲜膜和胶布密封烧杯口,保持恒温静止晶化20h。然后,反复洗涤至中性,将 产物于80°C下干燥24h,研磨过200目筛,即得产物Mg/Mn/Pb/Al类水滑石。将水滑石产物 移至马弗炉中于300°C焙烧2h,即得最终产物Mg/Mn/Pb/Al类水滑石催化剂。
[0201] 本发明其他所述各种类水滑石制备方法与上同,A液中硝酸盐的总类、配比不同,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硝酸盐制得A溶液,氢氧化钠的量根据c(NaOH) / [A液中金属离子的 物质的量浓度之和]=2. 25计算,碳酸钠的量根据c(Na2C03) / [A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浓 度之和]=0.67计算。
[0202] 对含硫醇油品脱臭方法中催化剂的用量、通气时间、气体流速和催化剂的重复使 用次数的研究如下:
[0203] 对这些参数的研究所采用的类水滑石为Mg/Mn/Al类水滑石催化剂,其按如下方 法制备而成:
[0204] (I)根据水滑石的结构,按照n(Mg2+):n(Mn2+):n(Al3+)的比例为13:2:5。量 取相应 2. 04mL,50wt% 的Mn(N03) 2 溶液,分别称取 14. 64gMg(N03) 2 ? 6H20 和的 8. 25g A1(N03)3 . 9H20的量,用去离子水配成30mL溶液,该液体为A液;再按照c(NaOH)/ [c(Mn2+)+c(Mg2+)+c(Al3+) ] =2. 25,c(Na2C03) /[c(Mn2+)+c(Mg2+)+c(Al3+) ] =0? 67 的比例,分别 称取Na0H7. 92g和无水Na2C036. 25g,用去离子水配成30mL溶液,该液为B液;
[0205] (II)在250mL烧杯中加入5~10mL去离子水,水浴加热到65°C。然后用双滴法 将将A、B两液,以10mL/min的速度滴加到该烧杯中,恒定pH为13左右,升高温度至75°C 左右,密封,保持恒温静止晶化20h。然后,反复洗涤至中性,将产物于80°C下干燥24h,研磨 过200目筛,即得产物Mn/Mg/Al水滑石。将水滑石产物移至马弗炉中于300°C焙烧2h,即 得最终产物Mg/Mn/Al类水滑石催化剂。
[0206] 1、催化剂的用量对油品脱臭效果的影响的测试实验
[0207] 取含硫醇原料油品50mL,原料油品中硫醇含量为0. 15%,加入Mg/Mn/Al类水滑石 催化剂,通入空气,空气流速为2. 8L/min,通气15min,停止反应,静置,过滤除去催化剂,得 到精制油品。
[0208]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催化剂用量测试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0209] 表1催化剂的用量对脱臭效果的影响实验表
【主权项】
1. 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类水滑石以Mg/X/Al的复合 金属氧化物为活性单元,各元素摩尔比n(Mg) :n(X) :n(Al)=10~20:0~6:5,其中,乂为1]1、 Pb和Zn中的至少一种,n〇()尹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 Zn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兀素摩尔比n(Mg) :n(Zn) :n(A1) =12~16:0~4:5 ; 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Zn) :n(A1) =13~15:2~4:5 ; 更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Zn) :n(A1) =14:3:5。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类水 滑石还含有过渡金属M,所述M为Sc、Ti、V、Cr、Fe、Co、Ni或Cu; 优选所述M为Co、Ni或Ti; 更优选所述M为Ni。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各兀素摩尔比11(]\%):11(211):11(]\〇:11(六1)=10~20:0~3:0~3:5,其中,11(]\〇尹0; 优选所述各兀素摩尔比n(Mg) :n(Zn) :n(M) :n(Al)=10 ~15:0. 3 ~3:0 ~2. 5:5 ; 更优选所述各兀素摩尔比n(Mg) :n(Zn) :n(M) :n(Al)=10~15:0. 5~2:0. 5~2:5 ; 更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Zn) :n(M) :n(Al)=13:1:1: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 Pb。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兀素摩尔比n(Mg) :n(Pb) :n(A1) =12~16:0~4:5 ; 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Pb) :n(A1) =13~15:2~4:5 ; 更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Pb) :n(A1) =14:3:5。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类水 滑石中还含有过渡金属N,所述N为Sc、Ti、V、Cr、Fe、Mn、Co、Ni、Cu或Zn; 优选所述N为Zn、Co、Mn、Ti或Ni; 更优选所述N为Mn或Zn; 更优选所述N为Mn。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各兀素摩尔比11(]\%):11(?13):11(1'〇:11(六1)=10~20:0~3:0~3:5,其中,11(1'〇尹0; 优选所述各兀素摩尔比11(]\%):11(?13):11(1'〇:11(六1)=10~15:0.3~3:0~2.5:5; 更优选所述各兀素摩尔比11(]\%):11(?13):11(1'〇:11(六1)=10~15:0.5~2:0.5~2:5; 更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Pb) :n(N) :n(Al)=13:1:1:5。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 Mn。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兀素摩尔比n(Mg) :n(Mn) :n(Al)=12~16:0~4:5 ; 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Mn) :n(Al)=13~15:2~4:5 ; 更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Mn) :n(Al)=13:3:5。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类 水滑石中还含有过渡金属¥,所述¥为5(:、11、¥、0、?6、(:〇、附、(:11或211 ; 优选所述Y为Zn、Co、Ti或Ni; 更优选所述Y为Ni。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各兀素摩尔比11(]\%):11(]\&〇:11(¥):11(六1)=10~20:0~3:0~3:5,其中,11(¥)尹0; 优选所述各兀素摩尔比n(Mg) :n(Mn) :n(Y) :n(Al)=10 ~15:0. 3 ~3:0 ~2. 5:5 ; 更优选所述各兀素摩尔比n(Mg) :n(Mn) :n(Y) :n(A1) =10~15: 0? 5~2: 0? 5~2:5 ; 更优选所述各元素摩尔比n(Mg) :n(Mn) :n(Y) :n(Al)=13:1:1:5。
14. 含硫醇矿物油品脱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含硫醇油品x毫升,加入权利要求1~ 13任一项所述的类水滑石y克,通入氧化性气体,通气时间t>lOmin,停止通气,静置, 过滤,得到脱除硫醇后的精制油品;其中,y> 4%x;优选所述y> 6%x;更优选所述y=6~ 15%x;更优选所述y=6%x。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矿物油品脱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性气体为空气 或氧气;优选氧化性气体为空气。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矿物油品脱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入氧化性气 体时气体流速> 40L/(min?L); 优选所述通入氧化性气体时气体流速为40~100L/(min?L); 更优选所述通入氧化性气体时气体流速为56L/(min?L); 所述通气时间t=10~20min;更优选通气时间t=15min。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属于化工领域。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类水滑石作为脱硫醇催化剂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本发明类水滑石作为硫醇催化氧化的催化剂,所述的类水滑石以Mg/X/Al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活性单元,各元素摩尔比n(Mg)︰n(X)︰n(Al)=10~20︰0~6︰5,其中,X为Mn、Pb和Zn中的至少一种,n(X)≠0,并且再在其基础上加入过渡金属元素M或N以形成新的多元的类水滑石。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脱硫醇的方法,本发明类水滑石的脱硫醇效果突出,而且类水滑石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
【IPC分类】B01J23-80, B01J23-32, B01J23-889, C10G45-04, B01J23-14, B01J23-06
【公开号】CN104711011
【申请号】CN201310683180
【发明人】鲁学文
【申请人】鲁学文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2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