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滑动啮合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449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滑动啮合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滑动啮合套。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变速箱由齿轮和轴组成,是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其功能主要有:1、改变传动比;2、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情况下,是汽车能倒退行驶;3、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挡或进行动力输出。滑动啮合套为变速箱中重要的零部件,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套装在花键轴上,其在拨叉的驱动下轴向滑动并与主动齿轮啮合再传动,在大扭矩传动时,滑动啮合套一般采用端面啮合齿与主动齿轮啮合,目前市场上滑动啮合套的端面啮合齿均为直齿结构,随着整车匹配发动机马力的增大、驱动桥承载能力的提升,传统滑动啮合套的直齿啮合齿结构,端面啮合齿的受力面和主动齿轮的受力面均为平面,在挂档啮合后,容易出现脱档的问题,导致动力输出终端,影响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不能满足整车传动稳定性、乘坐舒适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变速箱滑动啮合套,能够避免出现脱档的问题,防止动力输出中断,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受力稳定,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速箱滑动啮合套,避免出现脱档的问题,防止动力输出中断,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受力稳定,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滑动啮合套,包括滑套本体,所述滑套本体的外圈设有拨叉槽,所述滑套本体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包括滑动段和啮合段,所述滑动段的内径小于啮合段的内径,且所述滑动段内设有内花键Ⅰ,所述啮合段内设有内花键Ⅱ,所述内花键Ⅱ的齿顶圆直径大于内花键Ⅰ的齿根圆直径;

所述内花键Ⅰ和内花键Ⅱ的外端分别设有由圆弧倒角构成的圆弧包络面,所述圆弧包络面的对称线为弧线。

所述啮合段的外端面上设有12个沿周向均布的奥利康端面啮合齿,所有的所述奥利康端面啮合齿为等高齿。

优选的,所述啮合段的外端面为法兰面,所述奥利康端面啮合齿的外缘与法兰面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为2~10mm。

其中,所述拨叉槽设于滑动段的外圈上。

其中,所述啮合段上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进油口设于啮合段的外圈上,所述润滑油道的出油口与中心通孔相通。

其中,所述拨叉槽的口部和底部均设有倒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利用奥利康端面啮合齿代替传统的直齿,可以保证啮合齿的缓慢啮合和退出,同时增加啮合接触面积,避免出现脱档的问题,防止动力输出中断,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受力稳定,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奥利康端面啮合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滑套本体;100、拨叉槽;101、滑动段;102、啮合段;103、法兰面;2、奥利康端面啮合齿;3、润滑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滑动啮合套的端面啮合齿为直齿结构,与主动齿轮啮合后容易脱档等问题,提供一种变速箱滑动啮合套。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滑动啮合套,包括滑套本体1,所述滑套本体1的外圈设有拨叉槽100,所述滑套本体1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包括滑动段101和啮合段102,所述滑动段101的内径小于啮合段102的内径,且所述滑动段101内设有内花键Ⅰ,所述啮合段102内设有内花键Ⅱ,所述内花键Ⅱ的齿顶圆直径大于内花键Ⅰ的齿根圆直径。

如图3所示,所述内花键Ⅰ和内花键Ⅱ的外端分别设有由圆弧倒角构成的圆弧包络面,所述圆弧包络面的对称线为弧线。

如图2所示,所述啮合段102的外端面为法兰面103,其上设有9个沿周向均布的奥利康端面啮合齿2,所有的所述奥利康端面啮合齿2为等高齿。所述的奥利康端面啮合齿即为奥利康制齿轮,由瑞士奥利康公司生产,齿线为摆线的一部分,一般为等高齿,常采用连续分度法端面铣刀进行滚切加工。

所述奥利康端面啮合齿2的外缘与法兰面103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为5mm。

所述啮合段102上设有润滑油道3,所述润滑油道3的进油口设于啮合段102的外圈上,所述润滑油道3的出油口与中心通孔相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叉槽100设于滑动段101的外圈上,所述拨叉槽100的口部和底部均设有倒圆角。

本实用新型利用奥利康端面啮合齿代替传统的直齿,可以保证啮合齿的缓慢啮合和退出,同时增加啮合接触面积,避免出现脱档的问题,防止动力输出中断,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受力稳定,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