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阀及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70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阀及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的配件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控制阀及采用该控制阀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单向阀是流体只能从阀体的进水口向出水口流动,出水口的流体却无法回流至进水口的阀,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单向阀只能单向导通,阻止液体逆向流动,因此在食品加工机中使用时,都只能实现单向控制。非凡在实际应用中,粉碎腔中的液体有双向流动的需求,即需要向粉碎腔进水或进气、从粉碎腔向外排水,目前普遍在粉碎腔设置两条管路实现两个方向的流体流动,也就需要在粉碎腔上开两个孔来安装两个单向阀,其中一个单向阀用于单向进水或进气,另一个单向阀出于单向出水,这样会加大了粉碎腔的渗漏风险,破坏了粉碎腔的整体性,在清洗方面也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控制阀,通过一个阀实现两个方向上的单向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阀腔、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通过阀腔与第二连接口连通,阀腔内设有将第二连接口封闭的第一阀芯,第一阀芯设有与阀腔连通的第三连接口以及将第三连接口封闭的第二阀芯,第一阀芯打开第二连接口与第二阀芯打开第三连接口择一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阀腔内的流体推动第一阀芯打开第二连接口时使第二阀芯封闭第三连接口,阀腔内的流体带动第二阀芯打开第三连接口时使第一阀芯封闭第二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芯设有供第二阀芯安装的内孔以及将第二阀芯限制在内孔中的阀芯座,第三连接口与内孔连通,内孔与阀腔连通,阀芯座固定在第一阀芯上。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座设有将内孔与阀腔连通的流通孔;或者,所述第一阀芯的侧壁设有将内孔与阀腔连通的流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座设有与阀腔内壁配合起导向作用的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上设有连通孔/槽,阀腔位于凸缘两侧的空间通过连通孔/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阀腔内的流体推动第二阀芯打开第三连接口时使第一阀芯封闭第二连接口,阀腔内的流体带动第一阀芯打开第二连接口时使第二阀芯封闭第三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使第一阀芯自动复位将第二连接口封闭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芯上设有使第二阀芯自动复位将第三连接口封闭的第二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粉碎腔,粉碎腔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上述的控制阀,阀体固定在粉碎腔的外侧,第一阀芯打开第二连接口与第二阀芯打开第三连接口择一进行使阀腔与粉碎腔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一个阀即可实现流体在两个方向上的单向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单向阀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而且只需要一次安装即可,装配成本也得以下降。另外第二阀芯安装在第一阀芯内,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可以先行安装成一体,然后再一起安装到阀体内,便于装配的同时,也能够确保较小尺寸的第二阀芯能够有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阀芯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体1设有阀腔100、第一连接口101和第二连接口102,第一连接口101通过阀腔100与第二连接口102连通,阀腔100内设有将第二连接口102封闭的第一阀芯2,第一阀芯2设有与阀腔100连通的第三连接口103以及将第三连接口103封闭的第二阀芯3,为了实现两个方向上的单向控制,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与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择一进行。

为了便于阀腔100内各部件的安装,因此阀体1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阀座11和阀盖12,阀座11用于安装固定阀体1,阀盖12与阀座11连接并围成阀腔100,相应将第一连接口101设在阀盖12上,第二连接口102设在阀座11上,而为了让阀腔100腔壁的整体性较好,利于第一阀芯2运动,因此阀腔100主要是通过阀盖12盖住阀座11的内腔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口102与第三连接口103是与同一个容置液体或气体的空间连通。而在本实施例中,阀腔100内的流体推动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时使第二阀芯3封闭第三连接口103,阀腔100内的流体带动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时使第一阀芯2封闭第二连接口102。一般在使用过程中,阀腔100内的流体可能是液体或气体,例如水或蒸汽。由于第二接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103可以同时封闭,但同时只有一个能够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可以实现一个控制阀对两个流向的控制,实现双向的单向流动。

由于第二阀芯3安装在第一阀芯2内,因此第一阀芯2与第二阀芯3可以先在阀体1外部安装成一体,然后再一起安装到阀腔100内,不仅便于装配,而且有利于较小尺寸的第二阀芯3能够与第三连接口103配合更好,确保密封性。

而作为具体的结构,第一阀芯2设有供第二阀芯3安装的内孔201以及将第二阀芯3限制在内孔201中的阀芯座21,第三连接口103与内孔201连通,内孔201与阀腔100连通,阀芯座21固定在第一阀芯2上。阀芯座21安装在内孔201中,会影响内孔201与阀腔100连通的流量,因此可以在阀芯座21上设有将内孔201与阀腔100连通的流通孔211。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第一阀芯2的侧壁设有将内孔201与阀腔100连通的流通孔。两个位置的流通孔也可以结合实施,确保第三连接口103打开后的流体流量。

阀芯座21除了对第二阀芯3进行限位,也可以在第一阀芯2运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结合图2看,在阀芯座21设有与阀腔100内壁配合起导向作用的凸缘212。凸缘212的结构是分段的,不会影响流体在阀腔100内的流量,具体是凸缘212上设有连通孔/槽213,阀腔100位于凸缘212两侧的空间通过连通孔/槽213连通。

本实施例中,为了让第一阀芯2保持将第二连接口102封闭的趋势,在第一阀芯2上设有使第一阀芯2自动复位将第二连接口102封闭的第一弹性件41。第一弹性件41一般采用弹簧,这样第一弹性件41套在第一阀芯2上即可,安装方便,同时第一弹性件41的一端可以利用凸缘212来定位,另一端则通过阀腔100腔壁上设置第一定位台阶104来定位。当然,除了凸缘212,也可以在第一阀芯2外侧设置凸台来定位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同样的,为了让第二阀芯3保持将第三连接口103封闭的趋势,第二阀芯3上设有使第二阀芯3自动复位将第三连接口103封闭的第二弹性件42。第二弹性件42一般也采用弹簧,第二弹性件42的一端则定位在第二阀芯3上、另一端定位在阀芯座21上。除了弹簧,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也可以采用其他不影响流量的弹性元件。

考虑到在食品加工机中,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时,是利用阀腔100内的压力升高使第一阀芯2运动,在第一阀芯2复位时,为避免粉碎腔内的浆液回流,同时也可以避免粉碎腔内的液体渗漏,第一阀芯2将第二连接口102封闭是通过第二阀芯3的圆锥面实现密封。而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时,是利用阀体1内的压力下降使第二阀芯3运动,因此第二阀芯3将第三连接口103封闭是通过第二阀芯3的端面实现密封,能够更快地实现第三连接口103打开或封闭的状态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时的运动方向和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时的运动方向相反,并且流体在控制阀中的两个流向相反且平行于第一阀芯2、第二阀芯3的运动方向,流体的通道是直线型的,容易控制,也容易确保流量,在图1表示为流体在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时向上流动、在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时向下流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流体在控制阀中的两个流向可以是弯曲或倾斜的。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将实施例一作了一些改变,让阀腔100内的流体推动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时使第一阀芯2封闭第二连接口102,阀腔100内的流体带动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时使第二阀芯3封闭第三连接口103。即利用阀体1内的压力升高使第二阀芯3运动,而利用阀体1内的压力下降使第一阀芯2运动。

相应的变化,第一阀芯2将第二连接口102封闭是通过第一阀芯2的端面实现密封,第二阀芯3将第三连接口103封闭是通过第二阀芯3的圆锥面实现密封,另外本实施例也不需要阀芯座21,只需要在第二阀芯3上设置第二定位台阶202来定位第二弹性件42的一端即可,第二弹性件42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一阀芯2上,而第一弹性件41的一端则可以直接定位在阀腔100的端面上,第一弹性件41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一阀芯2上。

如图3中箭头所表示的,流体在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时向下流动、在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时向上流动。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粉碎腔9,粉碎腔9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实施例一中的控制阀,阀体1固定在粉碎腔9的外侧,第一阀芯2打开第二连接口102与第二阀芯3打开第三连接口103择一进行使阀腔100与粉碎腔9连通。除了实施例一,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控制阀。

粉碎腔9的底部可以是粉碎腔9的底壁,也可以是粉碎腔9侧壁的底部,具体是阀座11与粉碎腔9的外壁连接固定。通孔只需要设置一个,利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控制阀,即可通过通孔向粉碎腔9进水或进气,也可以通过通孔将粉碎腔9的液体排出。因此粉碎腔9的整体性较好,防水密封成本不会提高,而且容易实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