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用于穿越放线的无人机性能的方法及穿越放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4924发布日期:2018-06-30 11:5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用于穿越放线的无人机性能的方法及穿越放线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某些丘陵较多的地区,其往往种植有大面积的经济速生林,导致电力线路运行环境日趋恶劣。很多新建的线路都存在交叉跨越的情况,如果碰到需要从裆距之间的导线下方穿越架线的话常规的放线作业方式很难实施。而采用无人机放线普遍面临的难点在于:工作环境复杂,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电磁干扰大、风大、展线距离远等困难。普通无人机抗电磁干扰能力差,抗风能力也偏弱,且由于动力不足,负荷太小,无法实现远距离放线(放线距离越远,无人机机负荷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用于穿越放线的无人机性能的方法及穿越放线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高用于穿越放线的无人机性能的方法,所述无人机上设有用于操控无人机各项动作的飞控系统和用于屏蔽电磁场干扰的屏蔽器,通过不同材质和形状的选择提高屏蔽器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提高屏蔽器与无人机的飞控系统的匹配程度,从而提高无人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所述无人机上设有图像传输模块,通过分析该图像传输模块的传输能力,选取适应穿越放线地域之环境因素的图像传输模块,提高无人机以第一人称视角模式作业对多地形、复杂地形的广泛使用性能;该图像传输模块可选择大疆Lightbridge2、以色列等高清数字图传,分析其图像传输能力,比对相关效率,选择能够适应不同作业环境的图像传输模块。

所述无人机上设有螺旋桨和与该螺旋桨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通过比对不同驱动电机性能,考量不同驱动电机与不同尺寸螺旋桨的组合功率效益,获取最优的组合,提高无人机的续航及负荷能力。

无人机的穿越放线方法,它包括:

步骤1,操作人员将牵引绳挂在无人机上;

步骤2,启动无人机往目标电力铁塔飞去;

步骤3,观测人员时刻关注无人机与其上方导线的距离,操作人员超视距操控无人机使无人机在穿越其上方导线过程中降低无人机高度,观测人员时刻提醒操作人员无人机与其上方导线的安全距离;

步骤4,越过上方导线后,无人机逐渐拔高高度并往目标电力铁塔继续飞行;

步骤5,达到目标铁塔后,操作人员操作无人机抛下牵引绳,然后返回原地。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提高用于穿越放线的无人机性能的方法提高无人机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负荷能力及不同地形的适用性,从而代替人工放线作业。

具体实施方式

提高用于穿越放线的无人机性能的方法,所述无人机上设有用于操控无人机各项动作的飞控系统和用于屏蔽电磁场干扰的屏蔽器,通过不同材质和形状的选择提高屏蔽器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提高屏蔽器与无人机的飞控系统的匹配程度,从而提高无人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所述无人机上设有图像传输模块,通过分析该图像传输模块的传输能力,选取适应穿越放线地域之环境因素的图像传输模块,提高无人机以第一人称视角模式作业对多地形、复杂地形的广泛使用性能;

所述无人机上设有螺旋桨和与该螺旋桨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通过比对不同驱动电机性能,考量不同驱动电机与不同尺寸螺旋桨的组合功率效益,获取最优的组合,提高无人机的续航及负荷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提高性能后的无人机的穿越放线方法,它包括:

步骤1,操作人员将牵引绳挂在无人机上;

步骤2,启动无人机往目标电力铁塔飞去;

步骤3,观测人员时刻关注无人机与其上方导线的距离,操作人员超视距操控无人机使无人机在穿越其上方导线过程中降低无人机高度,观测人员时刻提醒操作人员无人机与其上方导线的安全距离;

步骤4,越过上方导线后,无人机逐渐拔高高度并往目标电力铁塔继续飞行;

步骤5,达到目标铁塔后,操作人员操作无人机抛下牵引绳,然后返回原地。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提高用于穿越放线的无人机性能的方法提高无人机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负荷能力及不同地形的适用性,从而代替人工放线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