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卡、转接卡支架、转接卡固定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690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卡、转接卡支架、转接卡固定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接卡、转接卡支架、转接卡固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技术人员一般通过转接卡支架,将转接卡固定于主板上,从而利用转接卡上的不同功能接口,来拓宽主板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螺丝将转接卡固定于转接卡支架上,并且,为了保证转接卡正常工作,需要定期将转接卡从转接卡支架上拆卸下来,进行维护。但是,使用螺丝进行固定时,需要借助螺丝刀等一些辅助工具,固定过程与拆卸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转接卡支架、转接卡固定系统及方法,使转接卡固定过程更加便捷。

一种转接卡,包括:

电路板本体、至少两个卡合连接部和至少一个卡扣部,其中,

每一个所述卡合连接部,穿过所述电路板本体,并与所述电路板本体形成镂空结构,用于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配合,以将所述电路板本体卡扣在所述转接卡支架上;

所述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的一侧,用于对卡合于所述外设的转接卡支架上的所述电路板本体进行固定。

优选地,

所述镂空结构,包括:葫芦形镂空结构;

或者,

工形镂空结构。

优选地,

所述卡扣部,包括:底座、弹簧、转轴、插入结构和按钮;

所述底座,镶嵌于所述电路板本体中,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紧密贴合;

所述插入结构,穿过所述底座,形成上、下两部分;

所述弹簧,置于所述底座中,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插入结构的下部;

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插入结构的上部,两端固定于所述按钮的内壁;

所述转轴与所述插入结构的上部被置于所述按钮的壳体结构中。

优选地,

所述插入结构,包括:圆柱体插入结构,

或,

长方体插入结构。

一种转接卡支架,包括:

支架板本体、至少两个固定连接部和至少一个锁附部,其中,

每一个固定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架板本体的一侧,用于穿过外部转接卡上的卡合连接部的镂空结构,以将所述外部转接卡的电路板本体卡扣在所述转接卡支架上;

所述锁附部,设置于所述支架板本体、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同侧,为凹槽结构,用于对所述外部转接卡上的卡扣部进行锁附固定。

优选地,

所述固定连接部,包括:葫芦形固定柱,

或,

工形固定柱。

优选地,

所述锁附部,包括:

圆柱凹槽固定柱,

或,

长方体凹槽固定柱。

一种转接卡固定系统,包括:

所述转接卡和所述转接卡支架。

一种转接卡固定方法,将所述转接卡固定于所述转接卡支架,包括:

通过卡合连接部将所述转接卡固定于所述转接卡支架上;

通过卡扣部对所述转接卡进行锁附。

优选地,

所述通过卡合连接部将所述转接卡固定于所述转接卡支架上,包括:

将所述卡合连接部穿过固定连接部,使所述卡合连接部的镂空结构的侧壁卡合于所述固定连接部,使所述固定连接部紧密贴合于所述卡合连接部;

和/或,

所述通过卡扣部,对所述转接卡进行锁附,包括:

按动按钮,使所述卡扣部的插入结构插入锁附部中;

固定所述按钮,使所述卡扣部的插入结构与所述锁附部紧密贴合,所述转接卡锁附于所述转接卡支架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转接卡支架、转接卡固定系统及方法,转接卡的卡合连接部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的固定连接部相连,使转接卡本体卡合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转接卡的卡扣部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的锁附部相连,使转接卡本体锁附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从而将转接卡固定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在转接卡的固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固定与拆卸过程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接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卡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卡固定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接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接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接卡固定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附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该转接卡可以包括:

电路板本体101、至少两个卡合连接部102和至少一个卡扣部103,其中,

每一个卡合连接部102,穿过电路板本体101,并与电路板本体101形成镂空结构,用于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配合,以将电路板本体101卡扣在转接卡支架上;

卡扣部103,设置于电路板本体101的一侧,用于对卡合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上的电路板本体101进行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该转接卡的卡合连接部102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的固定连接部相连,使转接卡本体101卡合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转接卡的卡扣部103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的锁附部相连,使转接卡本体101锁附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从而将转接卡固定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在转接卡的固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固定与拆卸过程更加便捷。

在上述图1所示的转接卡中,卡合连接部102与电路板本体101所形成的镂空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结构。

比如,卡合连接部102与电路板本体101所形成的镂空结构可以包括:葫芦形镂空结构和工形镂空结构。该卡合连接部102的镂空结构可以卡合于外设转接卡支架的固定连接部,从而将电路板本体101,固定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上。

如图2所示,该卡扣部103包括:底座1031、弹簧1032、转轴1033、插入结构1034和按钮1035。底座1031,镶嵌于电路板本体101中,与电路板本体101紧密贴合;插入结构1034,穿过底座1031,形成上、下两部分;弹簧1032,置于底座1031中,一端固定于底座1031的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插入结构1034的下部;转轴1033,穿过插入结构1034的上部,两端固定于按钮1035的内壁;转轴1033与插入结构1034的上部被置于按钮1035的壳体结构中。

其中,该底座1031为壳体结构,可以包含多种形状,例如,长方体壳体结构,圆柱体壳体结构,棱台壳体结构等。弹簧1032的一端固定于底座1031的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插入结构1034的下部,当拉动按钮1035,使按钮1035的底部与底座1031的上表面贴合,按钮1035的壳体结构垂直于底座1031时,插入结构1034向上移动,弹簧1032处于拉伸状态,弹簧1032位于插入结构1034下部的固定点刚好与底座1031上表面的内侧相接处,使卡扣部103处于静止状态。转轴1033置于按钮1035形成的壳体内,穿过插入结构1034的上部,两端固定在壳体的内壁,转轴1033可以为圆柱体结构。

图2所示的插入结构1034可以包含多种结构,例如,圆柱体插入结构或长方体插入结构。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支架,该转接卡支架可以包括:支架板本体301、至少两个固定连接部302和至少一个锁附部303,其中,每一个固定连接部302,设置于支架板本体301的一侧,用于穿过外部转接卡上的卡合连接部的镂空结构,以将外部转接卡的电路板本体卡扣在转接卡支架上;锁附部303,设置于支架板本体301、与固定连接部302同侧,为凹槽结构,用于对外部转接卡上的卡扣部进行锁附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支架,该转接卡支架的固定连接部302与图1或图2所示的卡合连接部102相连,锁附部303与图1或图2所示的卡扣部相连,从而将图1或图2所示的转接卡固定于图3所示的转接卡支架上。

图3所示的固定连接部302可以包含多种结构,例如,葫芦形固定柱或工形固定柱。例如,卡合连接部102的结构是葫芦形镂空结构,那么,固定连接部302的结构可以为葫芦形固定柱,该葫芦形固定柱的上端可以穿过葫芦形镂空结构,使转接卡本体101卡合与葫芦形固定柱中部凹槽。

图3所示的锁附部303可以包含多种结构,并且其结构与图2所示的插入结构1034的结构是相对应的。锁附部303可以为圆柱凹槽固定柱或长方体凹槽固定柱。例如,插入结构1034为圆柱体插入结构,那么,锁附部303可以为圆柱凹槽固定柱,圆柱体插入结构插入圆柱凹槽固定柱,进而实现卡扣部103与锁附部303的紧密贴合。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固定系统,包括:转接卡401和转接卡支架402。其中,转接卡401可以包括:图1或图2所示的转接卡;转接卡支架可以包括:图3所示的转接卡支架。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固定方法,将转接卡固定于转接卡支架,包括:

步骤501:通过卡合连接部将转接卡固定于转接卡支架上;

步骤502:通过卡扣部对转接卡进行锁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将转接卡固定并锁附于转接卡支架,步骤501可以包括:将卡合连接部穿过固定连接部,使卡合连接部的镂空结构的侧壁卡合于固定连接部,使固定连接部紧密贴合于卡合连接部;步骤502可以包括:按动按钮,使卡扣部的插入结构插入锁附部中;固定按钮,使卡扣部的插入结构与锁附部紧密贴合,转接卡锁附于转接卡支架上。

本发明实施例以将图6所示的转接卡固定于图7所示的转接卡支架上为例,对转接卡的固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将卡合连接部穿过固定连接部。

如图6所示的转接卡,包括:电路板本体601、三个卡合连接部602和一个卡扣部603。三个卡合连接部602和一个卡扣部603均匀分布于电路板本体601表面。其中,每一个卡合连接部602,穿过电路板本体601,并与电路板本体601形成葫芦形镂空结构,该葫芦形镂空结构,包括头部和底部两部分。

如图7所示的转接卡支架,包括:支架板本体701、三个固定连接部702和一个锁附部703。三个固定连接部702和一个锁附部703均匀分布于支架板本体701表面,并且处于支架板本体701同一侧。

如图9所示,固定连接部702为工形固定柱。该工形固定柱包括:上部7021、中部7022和下部7023,分别由不同规格的圆柱体组成。其中,中部7022的高度等于转接卡中电路板本体601的厚度,上部7021圆柱体的直径,小于图6中葫芦形镂空结构中底部圆的直径,大于头部圆的直径。

将图6所示的每一个葫芦形镂空结构的底部,与图7所示的每一个工形固定柱的上部7021,一一对应,然后将葫芦形镂空结构穿过工形固定柱的上部7021,直到转接卡的电路板本体601处于工形固定柱的中部7022。

步骤802:使卡合连接部的镂空结构的侧壁卡合于固定连接部,使固定连接部紧密贴合于卡合连接部。

将葫芦形镂空结构穿过工形固定柱的上部7021后,缓慢移动转接卡,使固定柱的上部7021,由葫芦形镂空结构的头部,移动到葫芦形镂空结构的底部。此时,工形固定柱的中部7022与电路板本体601紧密贴合,使转接卡无法上下移动。

步骤803:按动按钮,使卡扣部的插入结构插入锁附部中。

如图10所示,卡扣部603包括:底座6031、弹簧6032、转轴6033、插入结构6034和按钮6035。底座6031,镶嵌于电路板本体601中,与电路板本体601紧密贴合;插入结构6034,穿过底座6031,形成上、下两部分;弹簧6032,置于底座6031中,一端固定于底座6031的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插入结构6034的下部;转轴6033,穿过插入结构6034的上部,两端固定于按钮6035的内壁;转轴6033与插入结构6034的上部被置于按钮6035的把手形壳体结构中。其中,底座6031为圆柱形壳体,插入结构6034和转轴6033为圆柱体结构。

当卡扣部603处于未锁附状态时,按钮6035的壳体结构垂直于底座6031圆柱形壳体表面,此时,弹簧6032处于拉伸状态,弹簧6032位于插入结构6034表面的固定点,正好卡在底座6031圆柱形壳体上表面的内壁上。

如图11所示的锁附部703,为圆柱凹槽固定柱,其中,内部凹槽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的直径与插入结构6034的圆柱体的直径相等。

将插入结构6034对准圆柱凹槽固定柱,按动按钮6035,按钮6035的壳体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转轴转动,弹簧6032缓慢收缩,插入结构6034逐渐进入圆柱凹槽固定柱703的凹槽结构中。

步骤804:固定按钮,使卡扣部的插入结构与锁附部紧密贴合,转接卡锁附于转接卡支架上。

按动按钮6035,直到按钮6035的壳体结构,平行于底座6031圆柱形壳体的上表面。此时,插入结构6034的底部与圆柱凹槽固定柱703的凹槽结构底部相接触,底座6031的下表面,贴合于圆柱凹槽固定柱703的上表面。固定按钮,插入结构6034与圆柱凹槽固定柱703紧密贴合,使转接卡避免左右晃动,使转接卡牢固锁附于转接卡支架上。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接卡的卡合连接部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的固定连接部相连,使转接卡本体卡合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转接卡的卡扣部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的锁附部相连,使转接卡本体锁附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从而将转接卡固定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在转接卡的固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固定与拆卸过程更加便捷。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合连接部为镂空结构,该镂空结构与外设的转接卡支架的固定连接部的结构相对应,以保证卡合连接部能穿过固定连接部,并使卡合连接部紧密贴合于固定连接部,无法上下移动。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接卡通过卡扣部锁附于转接卡支架。卡扣部通过转轴和弹簧的作用,使插入结构实现上下移动,该插入结构与转接卡支架的锁附部结构相对应,以保证插入结构能插入锁附部的凹槽固定柱中,并与凹槽固定柱紧密贴合,使其无法左右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