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锂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287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非水电解质锂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内容涉及非水电解质锂二次电池,且更特别地,涉及使用高充电电压并具有改良的稳定性的锂二次电池。本申请享有于2014年9月30日在韩国提出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31949号的优先权,所述优先权申请在此以全文引用方式纳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随着能量储存技术被广泛地施用于移动电话、摄像机、笔记型电脑和电动汽车,作为此种电子装置的电源的电池要求具有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是一种最能够符合此要求的电池并且锂二次电池正在被积极地研究。1990年代早期开发的锂二次电池是由能够实现嵌入(intercalating)和脱嵌(deintercalating)锂离子的基于碳基材料的负极、含锂的氧化物制成的正极、和含有适量的锂盐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的非水电解质所构成。锂二次电池的平均放电电压是约3.6至3.7V,这高于碱性电池、镍-镉电池或者其它类似电池。对于如此高的操作电压,需要有在0至4.2V的充电/放电范围内电化学稳定的电解质组合物。对此,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例如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亚丙酯)和直链碳酸酯化合物(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经适当混合的混合溶剂被用来作为电解质的溶剂。电解质的溶质通常使用锂盐,例如LiPF6、LiBF4、LiClO4或者其它锂盐,所述锂盐作为电池中的锂离子来源并因此而使得锂电池得以操作。特别地,近年来,因为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和小的设计以及能量消耗提高的趋势,用作此种电子装置能源的锂二次电池具有更大的容量。使用高容量活性材料、通过提高充电电压或更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而提高容量,可得到大容量的锂二次电池。但是,若使用目前关注的基于镍的三元系正极材料提高充电电压,则会在电解质处突然发生分解反应,所述反应会损害电池性能,例如寿命循环。受使用环境的影响,此现象会变得更糟,且若使用温度提高,电池性能的受损变得迅速提高。此外,电极密度会随着电池内部空间的最大化利用的趋势而逐渐提高,并且这要求电解质具有低粘度和高离子传导性。但是,具有此种特性的电解质通常对于氧化反应的稳定性欠佳。技术实现要素: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基于镍的三元系统正极材料以及在使用高充电电压下,可以确保提高稳定性。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separator)和非水电解质,其中正极包括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且其中非水电解质包括(i)以下化学式1所示的氟化的环状碳酸酯,(ii)以下化学式2所示的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和(iii)非卤化的碳酸酯,其中(i)和(ii)它们的混合重量比(i:ii)为20:80至50:50:其中,化学式1中,R1、R2、R3和R4各自为F、H和甲基中的任一个,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是F,其中,化学式2中,R5是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化学式2所示的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可使用丙酸甲酯、丙酸乙酯或丙酸丙酯,但并不仅限制于此。此外,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总重量,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含量可为50至100重量%。此外,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可为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且正极可进一步包括LiCoO2。此外,正极可具有0.01g/cm2至0.03g/cm2的载量。相对于非水电解质总重量,非卤化的碳酸酯含量可为10重量%或更低。非卤化的碳酸酯可为选自由以下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一化合物: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伸丁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乙丙酯、碳酸甲乙酯(EMC)、和它们的混合物,但并不仅限制于此。此外,锂二次电池可具有4.3至5.0V的充电电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的锂二次电池可确保电解质的稳定性,即使在提高正极载量以实现高压电池系统时也是如此,由此得到极佳的电池循环特性。此外,可避免电池性能在高温储存时的衰退。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实例1至3和对照例1至4制备的电池寿命性能的评估结果的图。图2为示出根据实例4和对照例5制备的电池寿命性能的评估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对照附图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之前,应理解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用语不可以被限制性地理解成一般定义或词典上的定义,而应当被理解为是基于发明人为了以最佳可能的方式描述发明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将这些术语或用语理解为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如上所述,锂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由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碳材料制成的负极、含锂的氧化物制成的正极、和非水电解质。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中,正极包括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且非水电解质包括(i)以下化学式1所示的氟化的环状碳酸酯,(ii)以下化学式2所示的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和(iii)非卤化的碳酸酯,其中(i)和(ii)它们的混合重量比(i:ii)为20:80至50:50:[化学式1]上述化学式1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F、H和甲基中之的任一个,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是F,[化学式2]上述化学式2中,R5是具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本发明中,正极包括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且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可为选自由以下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一个: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1-yCoyO2(0<y<1)、LiCo1-yMnyO2(0<y<1)、LiNi1-yMnyO2(O≤y<1)、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或它们的混合物,但不仅限于此。此外,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正极包括含Ni的三元系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材料以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提供,且这是一种通过如锰、钴或其他过渡金属部分取代LiNiO2中的镍而得到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在循环特性和容量特性方面相对极佳。与此同时,正极除了以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提供的含Ni的三元系统正极活性材料以外,可进一步包括LiCoO2。更详细地说,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LiCoO2和通过以下化学式3所示的含锂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且具有化学式3所示的组成的含锂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使得锂离子在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层之间(“MO层”)嵌入或脱嵌。同样地,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嵌层(“可逆的锂层”)中,源自于MO层的Ni离子被嵌入以使得MO层彼此偶合,且以Ni总量计,嵌入并偶合于可逆的锂层中的Ni离子可具有0.03至0.07的摩尔百分比。[化学式3]LixMyO2化学式3中,M代表M'1-kAk,其中M'是Ni1-a-b(Ni1/2Mn1/2)aCob,0.65≤a+b≤0.85和0.1≤b≤0.4,且其中A代表掺杂物,0≤k<0.05,x+y≒2且0.95≤x≤1.05。MO层中,Ni2+和Ni3+并存,其中一部分的Ni2+可嵌入可逆的锂层中。此处,由于嵌入可逆的锂层中的Ni2+可防止晶体结构在充电期间内因为MO层中的氧粒子之间的斥力而不稳定,所以晶体结构变得稳定。因此,不会发生氧分离所引发的额外的结构塌陷,即使在充电程序期间内发射出锂亦然,嵌入可逆的锂层中的Ni离子维持其自身氧化数,使得不再生成Ni2+,借此同时改良寿命特性和稳定性。在化学式3的含锂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Ni1-a-b代表Ni3+含量。若Ni3+的摩尔百分比超过0.35(a+b<0.65),则无法通过使用Li2Co3作为来源在空气中实施大量生产,且在氧气氛下应使用LiOH作为来源。若使用LiOH作为锂来源,则由于LiOH比Li2Co3昂贵且不易操作,使得生产效率受损,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相反,若Ni3+含量小于0.15(a+b>0.85),则每单位体积的LiMnO2容量就小并因此,相比于LiCoO2,无法具有竞争性。此外,在LiMnO2中,包括Ni2+和Ni3+的Ni的整体摩尔百分比可为0.4至0.7。若Ni含量低于0.4,则难以预期有高容量,而若Ni含量高于0.7,则稳定性会大幅受损。锰的摩尔百分比是0.05至0.4,且钴的摩尔百分比是0.1至0.4。此外,若相对于Ni含量,Ni2+的摩尔百分比过高时,混合的阳离子量提高,由此局部形成无放电化学反应的块盐结构(rock-saltstructure),这会干扰充电和放电并因此而降低放电容量。同时,若Ni2+的摩尔百分比过低,则结构不稳定性上升,这会损害循环稳定性。因此,相对于Ni总量,Ni2+的摩尔百分比可为0.05至0.4。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极可进一步包括选自由LiMn2-zNizO4(0<z<2)、LiMn2-zCozO4(0<z<2)、LiCoPO4、LiFePO4或它们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但不仅限于此。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总重量,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极可包括50至100重量%的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作为正极活性材料。此外,在本发明公开的锂二次电池中,正极载量可为0.01g/cm2至0.03g/cm2,且特别地,为实现高压电池系统,正极载量可为0.02g/cm2至0.03g/cm2。同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LiaNixMnyCozO2(a+x+y+z=2,0.9≤a≤1.1,0≤x,0≤y,0≤z)具有相对高的电阻,因此若在使用中提高密度,则不易确保足够的容量,且在高压系统中增进了电解质的分解反应。因此,使用适当的电解质特别重要。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包括化学式1所示的氟化的环状碳酸酯、化学式2所示的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和非卤化的碳酸酯。氟化的环状碳酸酯可抑制溶剂在负极中的分解反应。在锂二次电池的初始充电期间内,锂离子与电解质的碳以及负极活性材料在如石墨等的负极活性材料表面上反应以生成如Li2CO3、Li2O、LiOH或类似的化合物,借此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上形成SEI(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所述SEI膜起到仅让锂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作用,由此防止电解质与负极活性材料接触并因此防止电解质的分解反应。但是,若电池以完全充电状态单独停留于高温,则随着时间的流逝,SEI膜因为提高的电化学能量和热能而缓慢塌陷,借此持续引发负极的外露表面与周围的电解质反应的副反应。但是,SEI膜为改变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述改变通过影响离子和电荷的移动进行),且已经知道SEI膜的性质取决于作为电解质的溶剂的种类和添加剂的特性而剧烈变化。但是,本发明公开的氟化的环状碳酸酯降低了SEI膜的塌陷,并由此可抑制溶剂在负极中的分解反应。通过在负极处的还原反应和分解反应而形成的SEI膜具有相对薄且致密的设计,所述设计可改良电池的性能,特别是改良电池于常温的充电/放电性能。据猜测此效果的获得是由于氟化的环状碳酸酯在电池的初始充电期间内被还原以及通过重聚或交联聚合反应而形成的单层或多层的SEI膜具有更完整和更高密度的设计,但不仅限于此。本发明的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具有低的冰点、相对高的沸点和与负极的低反应性。因此,本发明的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展现了极佳的低温特性以及可贡献于改良电池的高温特性。所述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可为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等,其中丙酸甲酯是优选的。同时,于高压系统中,与负极的反应性非常低。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包括(i)氟化的环状碳酸酯、(ii)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和(iii)非卤化的碳酸酯,其中(i)和(ii)的混合重量比(i:ii)是20:80至50:50。若氟化的环状碳酸酯低于20重量百分比,则在负极中,抑制溶剂的分解反应的效果不明显,且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过量使用,因此而损害高速充电/放电特性。此外,若氟化的环状碳酸酯大于50重量比,则因为高粘度、润湿性和离子传导性低,以及因为基于丙酸酯的酯以小量使用,所以低温特性受损。通过一并使用非卤化的碳酸酯,本发明公开的电解质降低了粘度并提高了离子传导性,借此改良了充电/放电性能。本发明公开的电解质中包括的非卤化的碳酸酯可使用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中常用的任何非卤化的碳酸酯,且此种基于碳酸酯为基础的化合物可使用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亚丁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乙丙酯、碳酸甲乙酯(EMC)或者类似酯,上述酯可单独使用或以它们的混合物形式使用,但不仅限于此。此外,此时,以非水电解质总重量计,非卤化的碳酸酯含量可为10重量%或更低,且它的下限可为0.1重量%或更高,但不仅限于此。若非卤化的碳酸酯含量超过10重量%,则无法期待因提高含量比而进一步改善的效果。通常选择电解质的组成以使得其性质(例如溶解度、粘度和离子传导性)最优化,且通常使用20重量%至40重量%的环状碳酸酯(这有助于改善溶解度和离子传导性)和60重量%至80重量%的直链碳酸酯或直链酯(这有助于降低粘度)。关于以上限制的含量比,若非卤化的碳酸酯含量超过10重量%,则导致本公开内容的效果的氟化的环状碳酸酯和基于丙酸酯为基础的酯含量会降低,而造成效果不足。在根据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中,包括作为电解质的锂盐可使用常用于锂二次电池的任何电解质,并无限制,且所述锂盐可代表性地使用LiPF6、LiBF4、LiSbF6、LiAsF6、LiClO4、LiN(C2F5SO2)2、LiN(CF3SO2)2、CF3SO3Li、LiC(CF3SO2)3或类似锂盐。此外,在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中,可以在未损及本发明的目的地的情况下,进一步包括下述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例如内酯、醚、酯、乙腈、内酰胺、酮等。用于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中的由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碳材料制成的负极以及由含锂的氧化物制成的正极可使用常用于制造锂二次电池的任一种。此外,例如,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碳材料可使用任何低晶碳和高晶碳。低晶碳的代表例为软碳(softcarbon)或硬碳(hardcarbon),而高晶碳的代表例为天然石墨、凝析石墨(kishgraphite)、热解石墨(pyrolyticcarbon)、基于中间相沥青的碳纤维(mesophasepitchbasedcarbonfiber)、中间相碳微球(meso-carbonmicrobeads)、中间相沥青(mesophasepitch)、和如石油或焦炭沥青衍生的焦炭(petroleumorcoaltarpitchderivedcokes)等高温煅烧的碳(例)。与此同时,负极可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可使用各种粘合剂高分子包括如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co-HFPpolyvinylidenefluoride-co-lexafluoropropylene)、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e)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的丙烯酸系粘合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styrene-butadienerubber)共聚物、和重整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本发明中所用粘合剂的种类可取决于负极的比表面积而改变。特别地,有机粘合剂(例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可施用至具有小比表面积(约1.5m2/g或更低,特别是约0.5m2/g至约1.5m2/g)的负极。同时,含水粘合剂(例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可用于具有大比表面积(约1.5m2/g或更高,特别是约1.5m2/g至约4.5m2/g)的负极。负极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时,直链酯化合物更容易与负极活性材料反应。结果,使用基于PVDF为基础的粘合剂会引发允许发生于负极和直链酯化合物之间的还原性副反应。但是,基于SBR为基础的粘合剂过度促进在负极和直链酯化合物之间的还原反应。这些副反应于高温迅速进行并损害电池性能。因此,使用水性粘合剂制造的二次电池需要负极限制剂(restrainer)以防止副反应。此外,通常将隔膜配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且隔膜可使用作为现有隔膜的常用的多孔聚合物膜,例如,由基于聚烯烃的聚合物(例如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所制得的多孔聚合物膜,以上聚合物单独使用或以它们的层压物使用。此外,可以使用常用的多孔非梭织物,例如,由玻璃纤维或聚对酞酸亚乙酯纤维制得的具有高熔点的非梭织物,但不仅限于此。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可具有任何外观,并无限制,但可具有使用罐的圆柱形、矩形、小袋形或硬币形。此外,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适用于具有4.3至5.0V的高压充电系统。下文中,将以对照以下实例的方式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但应了解的是,所提出的实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以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解释,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情况下,做出其它等效形式和修饰。实例实例1<非水电解质的制备>制备具有氟代碳酸亚乙酯(FEC):碳酸亚丙酯(PC):丙酸甲酯(MP)为30:10:60(重量比)的组成的1MLiPF6溶液作为电解质。<电池的制备>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Li(NiaCobMnc)O2(a=0.8,b=0.1,c=0.1)、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作为导电材料的碳以93:4:4的重量比混合,之后分散于N-甲基-2-吡咯啶酮中以制备正极浆料(slurry)。所述浆料以0.02g/cm2的载量涂覆于铝集电器上,之后经干燥和滚压以制备正极。此外,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天然石墨、作为粘合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作为粘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以96:2:2(重量比)混合,之后分散于水中以制备负极浆料。所述浆料涂覆至铜集电器上,之后经干燥和滚压以制备负极。然后,使用制得的正极和制得的负极和PE隔膜,以及之后注入制得的电解质,以常用方式完成电池的制造,由此制备硬币型电池。实例2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池,但在制备非水电解质时,使用丙酸乙酯(EP)代替丙酸甲酯(MP)。实例3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池,但在制备非水电解质时,使用氟代碳酸亚乙酯(FEC):丙酸甲酯(MP):碳酸二甲酯(DMC)为20:70:10(重量比)的组成。实例4<非水电解质的制备>制备具有氟代碳酸亚乙酯(FEC):碳酸亚乙酯(EC):丙酸甲酯(MP)=14.5:19.2:66.3(重量比)的组成的1MLiPF6溶液作为电解质。<电池的制备>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Li(NiaCobMnc)O2(a=0.8,b=0.1,c=0.1)、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作为导电材料的碳以93:4:4的重量比混合,之后分散于N-甲基-2-吡咯啶酮中以制备正极浆料。所述浆料以0.02g/cm2的载量涂覆于铝集电器上,之后经干燥和滚压以制备正极。此外,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天然石墨、作为粘合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作为粘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以96:2:2(重量比)混合,之后分散于水中以制备负极浆料。所述浆料涂覆至铜集电器,之后经干燥和滚压以制备负极。然后,使用制得的正极和制得的负极和PE隔膜,以及之后注入制得的电解质,以常用方式完成电池的制造,由此制备圆柱型电池。对照例1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池,但在制备非水电解质时,使用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丙酸甲酯(MP)=30:10:60(重量比)的组成。对照例2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池,但在制备非水电解质时,使用氟代碳酸亚乙酯(FEC):碳酸亚丙酯(PC):丁酸甲酯(MB)=30:10:60(重量比)的组成。对照例3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池,但在制备非水电解质时,使用氟代碳酸亚乙酯(FEC):丙酸甲酯(MP):碳酸二甲酯(DMC)=9:81:10(重量比)的组成。对照例4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池,但在制备非水电解质时,使用氟代碳酸亚乙酯(FEC):丙酸甲酯(MP):碳酸二甲酯(DMC)=54:36:10(重量比)的组成。对照例5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池,但在制备非水电解质时,使用氟代碳酸亚乙酯(FEC):碳酸亚乙酯(EC):丙酸甲酯(MP)=14.5:19.2:66.3(重量比)的组成。实验例1:寿命性能的评估根据实例1至3以及对照例1至4制备的电池(电池容量为4.3mAh)于60℃以0.7C的恒定电流充电至4.3V,之后以4.3V的恒定电压充电。充电电流为0.215mA时,中止充电。然后,电池静置10分钟并以0.5C的恒定电流放电至3.0V。重复充电/放电程序的同时,测定放电量。测定结果示出于图1。此外,对于根据实例4和对照例5制备的电池(电池容量为4.3mAh),以相同方式测定放电量。测定结果示出于图2。实验例2:高温储存性能的评估根据实例1至3以及对照例1至4制备的电池(电池容量为4.3mAh)于60℃以0.7C的恒定电流充电至4.3V,之后以4.3V的恒定电压充电。充电电流为0.215mA时,中止充电。然后,电池于60℃静置1周。之后,电池以0.5C的恒定电流放电至3.0V,检测残留容量。此外,电池以相同方式充电,之后静置10分钟并放电,以测定恢复容量。这以相较于初始容量的百分比表示。结果示出于以下表1。表1残留容量(%)恢复容量(%)实例182.493.3实例280.590.3实例381.192.1对照例165.670.3对照例267.473.5对照例355.366.1对照例434.850.6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