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线式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06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器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换向器,无论是钩型换向器、槽型换向器和平面换向器,其与线圈导线的连接均是采用焊接方式包括点焊和钎焊,因此换向器的换向铜片需要专门设置焊线弯钩或焊线槽,换向铜片的耗材较大,而且要利用焊接设备对其进行焊接操作,并且焊接操作往往容易出现虚焊、倒排现象,导致连接质量不可靠,还需要从换向器结构或焊接工艺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不需点焊或钎焊方式即可实现换向器与导线之间的导电连接,连接方便,保证连接质量的压线式换向器。

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压线式换向器,包括塑料基体和在塑料基体外圆周作圆周排布的换向铜片,换向铜片的内侧面设有上下勾脚植入塑料基体内,其特征在于:换向铜片的外侧面为上下等径的光滑柱面,换向铜片上不设焊线弯钩和焊线槽,换向铜片的顶部连接绕线柱,绕线柱的外圆活动套设有球面小垫圈,绕线柱的上方设有螺纹压圈,螺纹压圈螺纹旋接在塑料基体顶部外圆设有的外螺纹上。

球面小垫圈的球面凸起朝下对着换向铜片的顶部端面。

螺纹压圈的下端面在对应绕线柱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换向器的换向铜片不设焊线弯钩和焊线槽,结构简单耗材少,节省成本,换向器与线圈导线之间的连接为压紧方式的连接,而非点焊或钎焊方式的连接,连接方便,提高连接质量。工作原理是:将线圈的各个导线接头绕接到相应的换向铜片顶部设有的绕线柱上后,旋紧螺纹压圈,此时螺纹压圈会通过球面小垫圈对导线接头进行压紧,压紧过程中,球面小垫圈会作自适应性转动,以更好实现对所有导线接头的均匀压紧,从而更好保证导线与换向铜片之间的连接质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以下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压线式换向器,包括塑料基体1和在塑料基体1外圆周作圆周排布的换向铜片6,换向铜片6的内侧面设有上下勾脚7植入塑料基体1内,换向铜片6的外侧面为上下等径的光滑柱面,换向铜片6上不设焊线弯钩和焊线槽(现有技术中,钩型换向器的换向铜片在顶端设有焊线弯钩,槽型换向器的换向铜片在顶端设有焊线槽,而平面换向器的换向铜片有设焊线弯钩也有设焊线槽的),换向铜片6的顶部连接绕线柱5,绕线柱5的外圆活动套设有球面小垫圈3,球面小垫圈3的球面凸起朝下对着换向铜片6的顶部端面,绕线柱5的上方设有螺纹压圈2,螺纹压圈2螺纹旋接在塑料基体1顶部外圆设有的外螺纹9上,螺纹压圈2的下端面在对应绕线柱5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8。

上述的压线式换向器,与线圈导线的电连接过程是:将线圈的各个导线接头4绕接到相应的换向铜片6顶部设有的绕线柱5上后,旋紧螺纹压圈2,此时螺纹压圈2会通过球面小垫圈3对导线接头4进行压紧,压紧过程中,球面小垫圈3会作自适应性转动,对所有导线接头4进行均匀压紧,来更好保证导线与换向铜片之间的连接质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压线式换向器,包括塑料基体和在塑料基体外圆周作圆周排布的换向铜片,换向铜片的内侧面设有上下勾脚植入塑料基体内,其特征在于:换向铜片的外侧面为上下等径的光滑柱面,换向铜片上不设焊线弯钩和焊线槽,换向铜片的顶部连接绕线柱,绕线柱的外圆活动套设有球面小垫圈,绕线柱的上方设有螺纹压圈,螺纹压圈螺纹旋接在塑料基体顶部外圆设有的外螺纹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连线方式的换向器,不需点焊或钎焊方式即可实现换向器与导线之间的导电连接,连接方便,保证连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薛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薛伟
技术研发日:2017.05.23
技术公布日:2017.08.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