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氏链霉菌kj40菌株及其液体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0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桑氏链霉菌kj40菌株及其液体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KJ40新菌株及其液体制剂。
背景技术
紫纹羽病又称紫色根腐病,寄主范围广泛,达45科,76属,100多种,主要危害松、柏、杉、刺槐、杨、榆、桑、柳、苹果等。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木耳科、卷担子属的紫卷担子菌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tul. )Pat.异名 Helicobasidium inompaTanaka. Jacz.称桑卷担菌,是一类重要的土传病害。目前对林木紫纹羽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对苗木严格检疫,避免栽植带病苗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采用波尔多液、硫酸铜、硫酸亚铁、代森铵、福尔马林、福美砷药液进行灌根。但由于长时期的施用化学农药不仅会造成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强,也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因此针对 土传根病有必要探索生物防治等新的防治途径,生物防治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基于生态平衡的原理,引进有益生物基因或基因产物,达到稳定、有效地防治靶标病(虫),生物农药(biopesticides)是利用生物活体或者其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制剂,是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病、促生多重功能的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sampsonii)KJ40 菌株。该菌株于2010年7月10日分离自四川雅安市雨城区老板山杨树根际。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 5996,分类命名为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所述的桑氏链霉菌KJ40菌株的液体制剂,其制备方法为①一级斜面种子常规方法制作改良高氏一号斜面培养基,接种桑氏链霉菌KJ40后在26-280C下培养48小时制成一级斜面种子;②二级液体种子改良高氏一号培养液经高压灭菌后,按IOOmL液体盛于300mL三角瓶比例装瓶,在无菌状态接种KJ40斜面种子,每瓶接种2支斜面种子,温度26-28°C,初始PH值7. 0,120r/min振荡培养36h,制成桑氏链霉菌KJ40 二级液体种子;③液体发酵改良高氏一号培养液,经高压灭菌后,按200mL液体盛于500mL三角瓶比例装瓶,在无菌状态接种上述桑氏链霉菌KJ40 二级液体种子,接种量10 %,温度26-28°C,初始pH值7. 0,120r/min振荡培养72h,制成桑氏链霉菌KJ40液体制剂。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KJ40新菌株,不仅能有效控制杨树紫根病,且能改善根际微生物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具有防病促生优化根系微生态环境三重功倉泛。
本发明筛选出的的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KJ40新菌株为一种具有防病、促生多重功能的新菌株。可预防紫纹羽病的发生,显著提高杨树生长能力,大幅提升生产效益。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KJ40新菌株对紫纹羽病有治疗作用,能改善土壤生物活性,且施用一次可长期有效、能持续控病,大幅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I)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KJ40液体制剂的发酵①一级斜面种子常规方法制作改良高氏一号斜面培养基(KN03lg,KH2PO4O. 5g,MgSO4. 7H20 0. 5g,NaC10. 5g,Fe2 (S04) 3. 7H20 0. 01g,可溶性淀粉 20g,琼脂 17g,水 1000ml),接种桑氏链霉菌KJ40后在26-28°C下培养48小时制成一级斜面种子。 ②二级液体种子改良高氏一号培养液(KNO3Ig,KH2PO4O. 5g,MgSO4. 7H20 0. 5g,NaClO. 5g,Fe2(S04)3. 7H20 0. 01g,可溶性淀粉20g,杨树根浸溃液1000ml)经高压灭菌后,按IOOmL液体盛于300mL三角瓶比例(通氧控制)装瓶,在无菌状态接种KJ40斜面种子,每瓶接种2支斜面种子,温度26-28°C,初始pH值7. 0,120r/min振荡培养36h,制成桑氏链霉菌KJ40 二级液体种子。③液体发酵改良高氏一号培养液(KNO3Ig,KH2PO4O. 5g,MgSO4. 7H20 0. 5g,NaClO. 5g,Fe2(S04)3. 7H20 0. 01g,可溶性淀粉20g,杨树根浸溃液1000ml)经高压灭菌后,按200mL液体盛于500mL三角瓶比例(通氧控制)装瓶,在无菌状态接种上述桑氏链霉菌KJ40 二级液体种子,接种量10 % (体积比),温度26-28°C,初始pH值7. 0,120r/min振荡培养72h,制成桑氏链霉菌KJ40液体制剂。平板法测定KJ40对杨树紫根病菌(Helicobasidiumpurpureum(Tul.) Pat 抑菌率达到 100% 以上。(2)制剂保存瓶装制剂常温保存半年或低温(4度)I年半不影响防治和促生效果。(3)田间施用①预防处理未发病杨树用上述液体制剂100-200倍(体积比)稀释度沿根系幅面灌根,每株100毫升,每年春季施用一次,可防病促生、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②防治处理发病杨树按50-100倍(体积比)稀释度沿根系幅面灌根及附近土壤淋灌,每株200毫升,春、夏各一次,连续三年,可治病促生、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表I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KJ40预防和促生功能参数未发病杨树林地(I年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桑氏链霉菌KJ40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5996,分类命名为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
2.权利要求I所述的桑氏链霉菌KJ40菌株的液体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①一级斜面种子常规方法制作改良高氏一号斜面培养基,接种桑氏链霉菌KJ40后在26-28°C下培养48小时制成一级斜面种子; ②二级液体种子改良高氏一号培养液经高压灭菌后,按IOOmL液体盛于300mL三角瓶比例装瓶,在无菌状态接种KJ40斜面种子,每瓶接种2支斜面种子,温度26-28°C,初始pH值7. 0,120r/min振荡培养36h,制成桑氏链霉菌KJ40 二级液体种子; ③液体发酵改良高氏一号培养液,经高压灭菌后,按200mL液体盛于500mL三角瓶比例装瓶,在无菌状态接种上述桑氏链霉菌KJ40 二级液体种子,接种量10%,温度26-28°C,初始PH值7. 0,120r/min振荡培养72h,制成桑氏链霉菌KJ40液体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氏链霉菌KJ40菌株,该菌株于2010年7月10日分离自四川雅安市雨城区老板山杨树根际。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13日保藏在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5996,分类命名为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本发明筛选出的的桑氏链霉菌KJ40新菌株为一种具有防病、促生多重功能的新菌株。可预防紫纹羽病的发生,显著提高杨树生长能力,大幅提升生产效益。桑氏链霉菌KJ40新菌株对紫纹羽病有治疗作用,能改善土壤生物活性,且施用一次可长期有效、能持续控病,大幅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A01P21/00GK102703343SQ2012101226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朱天辉, 李姝江, 雷美艳, 韩珊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