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23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
背景技术
肉制品的色泽和稳定性是一项重要感官品质,它直接决定消费者的购买意欲,因此如何使肉品保持鲜红色是肉品保鲜的重要研究课题。动物肌肉的红色主要是由肌肉细胞中的肌红蛋白(Myoglobin,Mb ;70% 80%)和微血管中的血红蛋白(Hemyoblobin,Hb; 20%_30%)构成,在屠宰放血后的酮体肌肉中90%以上是肌红蛋白呈色,因此肌红蛋白的含量与肉色有一定的正相关性,Mb含量越多,肉色越深。生鲜肉的色泽主要取决于肉中肌红蛋白(Mb)的三种不同化学存在形式和稳定性,即脱氧肌红蛋白(Mb-H2O)、氧合肌红蛋白(MbO2)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的含量和分布。Mb的呈色作用源于其分子内的血红素辅基,血红素辅基中铁离子的价态以及结合的不同的基团,它们共同作用使Mb及其衍生物在吸收光谱上有所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在生鲜肉的贮藏期间,Mb的三种形式不断地相互转变,它们的相对含量决定着肌肉的颜色。现有生鲜肉护色的方法和技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陷。目前人们研发了多种生鲜肉护色方法,如亚硝酸盐处理、NO或CO气调包装、高氧气调包装、添加天然抗氧化剂 (如茶多酚、肌肽、维生素E等)、添加带咪唑基的氨基酸(如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等。但是被广泛采用的只有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处理,或CO气调包装和高氧气调包装等方法。国内外肉类加工企业普遍采用这亚硝酸盐(或硝酸盐)作为发酵肉品的发色剂,来获得肉制品理想的色泽和风味,延长保质期。但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过量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高铁肌红蛋白(三价铁),失去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能与多种氨基化合物(主要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反应,产生强致癌的N-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胺等,因此开发出亚硝酸盐发色剂的替代品很有必要。同样地,CO和高氧气调包装在肉类护色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CO与Mb结合形成碳氧肌红蛋白,呈现稳定的亮红色。Mb与CO的结合能力比其与氧的结合力高240倍左右, 因此,微量的CO就能保持肌肉的鲜红色,形成的碳氧肌红蛋白同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非常相似,稳定性较高,不易氧化,色泽稳定。然而使用CO气调存在毒性问题,尽管挪威肉类专家按照有毒气体检测的国际标准ISO在对气调冷却肉中使用CO气体的毒性检测后,得出结论低浓度CO混合气体(0. 5%-1. 0%)对消费者并不存在任何有毒危害,但是自国际市场上出现食用CO护色金枪鱼而造成中毒的案例以后,人们对CO护色技术的应用提出质疑,利用CO进行生鲜肉护色仍存争议,尚需深入研究。高氧气调包装的原理是在密封袋中通入高浓度氧,促进氧合肌红蛋白的形成,从而使肌肉呈现鲜红色,但是高浓度氧气会加速脂肪氧化,影响肉质。总之,气调包装的使用存在商榷的地方,如何搭配使用混合气体,如何合理使用CO等都是研究的热点。
除了上述几种肉类护色剂之外,近几年,有许多关于微生物对发酵肉制品颜色影响的报道,即应用微生物将肌红蛋白(Mb)转变成红色的衍生物(Arihara K, Kushida H, Kondo Y, et al. Conversion of metmyoglobin to bright red myoglobin derivatives by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Kurthiasp. , and Lactobacillus fermenturn JCMl173. J. Food Science, 1998(53) : 38-42)。研究发现,发酵乳杆菌JCMl 173能将高铁肌红蛋白(Met-Mb)转变成亮红色的 NO-Mb。Morita (Morita H, Yoshikawa H, Sakata R, et al. Synthesis of nitric oxide from the two equivalent guanidino nitrogens of L-arginine by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J Food Sci, 1997(12):7812-7815)对 10 株发酵乳杆菌进行研究发现,在MRS培养基中它们全部能够将Met-Mb转变成N0_Mb,其中IF03956的转化能力最强,从而推测发酵乳杆菌IF03956可能含有细菌一氧化氮合酶 (NOS)0Moler (Moler J K S,Jensen J S,Skibsted L H,et al. Microbial formation of nitrite-cured pigment, nitrosylmyoglobin, from metmyoglobin in model systems and smoked fermented sausages by Lactobacillus fermenturn strains and a commercial starter culture. Eur. Food Res. Technol. , 2003,216:463-469)将发酵乳杆菌JCM1173和IF03956应用到无硝发酵肠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腌肉颜色。除乳酸菌外,也有研究报道了葡萄球菌的发色作用。Morita研究发现几种葡萄球菌能够使发酵肠产生理想的红色,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形成的颜色要比亚硝酸盐腌制肉还稳定(Morita H, Sakata Rj Nagata Y. Nitric oxide complex of iron and bacterial influence on its formation. J Food Sci., 1996 (61):1021-1023; Morita H,Sakata R,Nagata Y. Nitric oxide complex of iron ( II ) myoglobin converted from metmyoglobin by Staphylococcus xylosus. J Food Scij 1998 (63):352-355)。中国专利“一种戊糖片球菌菌株和以该菌株支撑的发酵剂及该发酵剂在肉食品中的应用”(专利号ZL03U6227.9)将戊糖片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制成的复合发酵剂用于肉制品如发酵香肠的生产过程中,发色效果良好,且风味浓郁,提高了产品的风味品质.。以上报道和专利均局限于利用乳酸菌或葡萄球菌对发酵类肉制品的发色效果,但并未见关于生鲜肉护色文献资料。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人们希望有一种新型的护色剂可以代替亚硝酸和气调包装,它既能保持肉品原有的风味,又能维护或延长生鲜肉鲜艳的颜色。 利用公认安全的(GRAS)食品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生鲜肉护色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命名为H菌株。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乳酸菌株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所述菌株为唾液乳杆菌H株(唾液乳杆菌H strain)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H strain,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 2010374,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
上述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菌落形态为菌落呈圆形、隆起、乳白色、表面光滑、菌落直径1 2mm ;菌丝粘稠,无特有色素;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呈短杆状, 单个或成双排列;不运动,兼性厌氧;主要生化特征接触酶阴性,亚硝酸盐还原酶阳性,一氧化氮合酶阳性,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阳性,无氨基酸脱羧酶活性;葡萄糖、乳糖、蔗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和海藻糖发酵产酸实验阳性;葡萄糖酸盐发酵产酸实验阴性; 不产过氧化氢,不产硫化氢,不水解明胶和淀粉,不水解精氨酸;乳酸定性阳性,V-P反应阴性;生物安全性检验H菌株无致病性。上述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其16S rRNA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一种肉制品护色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上述肉制品护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的发酵培养选择菌龄在12 18小时的H菌株种子,接种量为39T5% (V/V或 V/W),液体改良MRS培养基37°C发酵培养,发酵时间18 24小时;
上述液体改良MRS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提取物5g,柠檬酸二铵 2g,磷酸氢二钾 2g,乙酸钠 5g,MgSO4 · 7H20 0. 58 g, MnSO4 · 4H20 0. 25g,吐温 80 (即 Tween 80) lmL,碳酸钙 15g,蒸溜水 lOOOmL,ρΗ6· 4 7· 0,121°C,灭菌 15 30min。(2)发酵完成后收集菌体,加入稀释剂,混合即得到肉制品护色剂。所述稀释剂优选无菌水、纯净水或蒸馏水。所述菌体与稀释剂的质量比优选为广10 :1(Γ19。所述肉制品护色剂在保护肉制品颜色中的应用,尤其在新鲜或冷冻的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采用浸泡法或喷淋法将护色剂附着在新鲜或冷冻的肉制品表面;所述浸泡法是将肉制品放在护色剂中浸泡,晾干后真空包装,再置于20°C保存;所述喷淋法是将护色剂加入到乳酸溶液中,喷洒到肉制品表面,喷洒剂量约为5(Tl00ml护色剂/IOOOg肉制
P
ΡΠ O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为安全菌株,无致病性,且具有较强的护色能力,既能保持产品原有的风味,又能保持发酵肉或生鲜肉鲜艳的颜色。可以避免因使用亚硝酸盐发色剂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会像气调包装那样可能会导致CO中毒或者产生脂肪氧化问题。


图1.实施例1中筛选H菌株菌落形态; 图2.油镜下H菌株形态;
图3. H菌株分离、筛选流程图4. H菌株的16S rRNA分析比对结果图,其中1 :FJ390111(植物乳杆菌),2 AB470238(米酒乳杆菌),3 :AB470231 (乳酸链球菌),4 :H菌株,5 :AY137588 (唾液乳杆菌),6 :ETO94139(保加利亚杆菌),7 :EF468098(嗜酸乳杆菌),8 :AB37M45 (弯曲乳杆菌),9 :AF182720(发酵乳杆菌);
图5.各处理猪肉放置1天后的颜色比较图,其中A为无菌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B为添加NaNO2的阳性对照组,C为添加H菌株组(H菌株组),D组添加发酵乳杆菌J ;图6.各处理猪肉放置2天后的颜色比较图,其中A为无菌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B为添加NaNO2的阳性对照组,C为添加H菌株组(H菌株组),D组添加发酵乳杆菌J ;
图7.各处理猪肉放置3天后的颜色比较图,其中A为无菌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B为添加NaNO2的阳性对照组,C为添加H菌株组(H菌株组),D组添加发酵乳杆菌J ; 图8.不同菌剂处理猪肉的明度值(L值)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9.不同菌剂处理猪肉的红度值(a值)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10.不同菌剂处理猪肉的黄度值(b值)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11.各处理猪肉放置1天后的光谱扫描结果图; 图12.各处理猪肉放置2天后的光谱扫描结果图; 图13.各处理猪肉放置3天后的光谱扫描结果图14.各处理冷鲜肉放置0天后的颜色比较图,其中A为无菌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B 为添加NaNO2的阳性对照组,C为添加H菌株组(H菌株组);
图15.各处理冷鲜肉放置2天后的颜色比较图,其中A为无菌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B 为添加NaNO2的阳性对照组,C为添加H菌株组(H菌株组);
图16.各处理冷鲜肉放置4天后的颜色比较图,其中A为无菌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B 为添加NaNO2的阳性对照组,C为添加H菌株组(H菌株组);
图17.各处理冷鲜肉放置6天后的颜色比较图,其中A为无菌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B 为添加NaNO2的阳性对照组,C为添加H菌株组(H菌株组); 图18.不同处理冷鲜肉的红度值(a值)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19.不同处理冷鲜肉的黄度值(b值)随时间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实施例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
1.菌株的初步分离、筛选 (1)配制培养基
改良MRS固体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提取物5g,柠檬酸二铵 2g,磷酸氢二钾 2g,乙酸钠 5g,MgSO4 · 7H20 0. 58 g, MnSO4 · 4H20 0. 25g,吐温 80 (即 Tween 80) lmL,碳酸钙 15g,琼脂 20g,蒸馏水 lOOOmL,ρΗ6· 8,121°C,灭菌 15 min。(2)样品分离、筛选菌株
从发酵火腿中取样品1. Og加入到10. Oml无菌水中混勻,此为稀释10倍,取10倍稀释样液1. 0ml,再加入9. OmL的无菌水中混勻稀释,此即为稀释IO2倍,依此法逐步稀释到 101°倍,然后取稀释液1. Oml于培养皿中并加入20ml,50°C的改良MRS固体培养基,摇勻,在 37°C培养箱中培养18l4h,挑取各培养基中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重复此步骤,每一步纯化都要镜检观察,直到细胞形态一致后将单菌株划线于改良MRS固体培养基中培养Mh,之后用无菌甘油封存于4°C或_20°C保存。(3)筛选能转化血红蛋白的菌株
将血红蛋白溶液加入到已冷却至50°C的改良MRS固体培养基中,高铁血红蛋白终浓度为2-5mg/ml。将步骤(2)所得的菌株用稀释倒平板法接种到含有血红蛋白的改良MRS固体培养基中,于37°C培养对、他,挑选具有明显亮红色或褐红色的菌落,进一步做划线分离,每一步纯化都镜检观察,直到细胞形态一致后将单菌株划线于改良MRS固体培养基中, 37°C培养24h后无菌甘油封存于4°C或-20°C保存。2.对步骤1中所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对步骤1所得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包括革兰氏染色、乳酸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 测序和生物安全性检验,具体方法如下 (1)革兰氏染色
1)涂片固定;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3)自来水冲洗;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7)蕃红花染色aiiin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革兰氏阳性菌体呈紫色,阴性菌体呈红色。(2)乳酸菌生理生化鉴定,包括以下部分
(a)过氧化氢酶试验,挑选过氧化氢酶阴性菌株。用接种环挑取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 置于洁净试管,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anl,观察结果。0. 5min内产生气泡者为阳性菌株,否则为阴性菌株。(b)乳酸定性实验。取菌液10ml,加入10% H2SO4 1ml,再加入2% KMnO4ImL取含氨的硝酸银溶液浸湿的滤纸条,横搭在试管口上,水浴加热试管,如滤纸变黑,为乳酸定性阳性,否则为阴性。(c)需氧试验将分菌株分别接种于装有9cm液体MRS培养基的试管内,37°C静置培养1 后,观察生长情况。凡液体清亮,管底大量菌体沉淀,或者管壁有絮状凝为厌氧菌; 液面上层清亮0. 8^1. 2cm厚,下层混浊,管底大量沉淀为微好氧菌;液体自下而上均勻混浊为兼性厌氧;液体清亮,液面有菌膜、菌环为好氧菌。(d)淀粉水解试验将淀粉琼脂倾倒入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采用划线法接种菌株,划“十”字或数条线,37°C培养48h,滴加碘液于平板上,使碘液能均勻铺满整个平面, 如能水解淀粉,则菌苔周围淀粉被分解而与碘液不显紫色,形成无色区,根据无色区域的大小,也可说明该菌株分解淀粉能力的大小。(e)明胶液化试验将菌株接种于明胶基础培养基中,37°C恒温培养,一支未接种的试管作为对照。将接种的和未接种的对照管置于冰箱或冷水中观察实验结果。如对照管凝固时,接种管液化为阳性反应,凝固为阴性反应;其中明胶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38,葡萄糖0. lg,明胶12. 0g,盐溶液4. 0ml,蒸馏水100ml, pH 7. 0,121°C 灭菌 20min。(f) V-P试验将试验菌株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 °C恒温培养对、》1。取菌液lmL,加0. 6ml 5%α-萘酚溶液及0. 2ml 40%氢氧化钾混合,用力振荡,再放入37°C温箱中保温15min 30min,以加快反应速度。如培养基渐呈红色,即表示V-P反应阳性,于4h内不显红色时即可称为阴性;其中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胰蛋白胨5g,葡萄糖5g,磷酸二氢钾5g,蒸馏水1000ml,pH 7. 5,121°C灭菌20min。(g)运动性检查将菌株用直针穿刺接种于含有琼脂的半固体MRS培养基, 37°C培养48h,观察结果,如若培养物只生长在接种的穿刺线上,边缘十分清晰,则表示菌株无运动性。如培养物生长由穿刺线向四周呈云雾状扩散,其边缘模糊呈云雾状,表示菌株有运动性。(h)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试验各种糖类包括葡萄糖、葡萄糖酸钠、乳糖、蔗糖、半乳糖、山梨醇、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以及海藻糖,分别配制成1%的糖溶液,115°C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把糖液加入基础培养基中。接种于混合后培养基中,37°C培养,培养液由紫变黄为产酸阳性,否则为产酸阴性;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蛋白胨10g,氯化钠5g,1.6%溴甲酚紫溶液 5ml,蒸馏水 IOOOmL, pH 7. 4,121。C 灭菌 20min。(3M6SrRNA 测序
提取步骤1所得菌株的总基因组DNA,用PCR进行扩增。PCR反应程序94°C预变性 5min,94°C变性 45s,51°C退火 45s,72°C延伸 90s, 30 个循环,最后 72°C延伸 8min。PCR反应在TaKaRa的PCR仪上进行。PCR产物经1 %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在紫外检测仪下观察。PCR产物经纯化后,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要求测通。将接拼后的结果上网http://WWW. NCBI. nlm. nih. gov/,利用BLAST软件,将测定得到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进行同源性比较。(4)生物安全性检验
用大肠杆菌078( Escherichia coli 07 作为致病菌株,健康的昆明(KM)小白鼠为试验动物。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I组)无H菌株,无攻毒大肠杆菌;II组无H菌株,灌胃攻毒大肠杆菌;III组无攻毒大肠杆菌,灌胃H菌株;IV组先灌胃活的H菌株,后灌胃攻毒大肠杆菌;V组先灌胃攻毒大肠杆菌,后灌胃活的H菌株。H菌株和大肠杆菌均取培养至对数期后期菌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IO8个/ml。定期采取小鼠粪便约0. lg,用M17和EMB 选择培养基测定粪便中H菌株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每天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生长健康状况包括发病(外观、毛发整齐光滑与否、活不活动),腹泻(粪便拉稀)与死亡;每天记录各组动物的摄食量,体重变化。(5)检测结果与分析 (a)形态学特征
在37°C培养48小时后,H菌株菌落呈圆形、隆起、乳白色、光滑、直径1 2 mm,菌丝粘稠,无特有色素(如图1所示)。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油镜观察,革兰氏染色呈紫色,是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双排列,为典型杆菌形态(如图2所示)。(b)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见表1和表2。表1 H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株为唾液乳杆菌H株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H strain,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 2010374,保藏日期为2010年12月31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其特征在于菌落形态为 圆形、隆起、乳白色、表面光滑、菌落直径1 2mm ;菌丝粘稠,无特有色素;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双排列;不运动,兼性厌氧;生化特征接触酶阴性,亚硝酸盐还原酶阳性,一氧化氮合酶阳性,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阳性,无氨基酸脱羧酶活性;葡萄糖、乳糖、蔗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和海藻糖发酵产酸实验均为阳性;葡萄糖酸盐发酵产酸实验阴性;不产过氧化氢,不产硫化氢,不水解明胶和淀粉,不水解精氨酸;乳酸定性阳性,V-P反应阴性;生物安全性检验该菌株无致病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 16S rRNA 序列如 SEQ ID NO: 1 所示。
4.一种肉制品护色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
5.权利要求4所述肉制品护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的发酵培养选择菌龄在12 18小时的种子,接种量为39T5%(V/V或V/W),液体改良MRS培养基37°C发酵培养,发酵时间1814小时;(2)发酵完成后收集菌体,加入稀释剂,混合即得到肉制品护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肉制品护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MRS培养基配制方法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提取物5g,柠檬酸二铵2g,磷酸氢二钾 2g,乙酸钠 5g,MgSO4 · 7H20 0. 58 g, MnSO4 · 4H20 0. 25g,吐温 80 lmL,碳酸钙 15g,蒸馏水lOOOmL,121°C灭菌;所述稀释剂为无菌水、纯净水或蒸馏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体与稀释剂的重量比为广10: 10 19。
8.权利要求4所述肉制品护色剂在保护肉制品颜色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浸泡法或喷淋法将护色剂附着在肉制品表面;所述浸泡法是将肉制品放在护色剂中浸泡,晾干后真空包装;所述喷淋法是将护色剂加入到乳酸溶液中,喷洒到肉制品表面,用量为每IOOOg肉制品喷洒护色剂5(Tl00ml。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所述菌株属于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0374(唾液乳杆菌Hstrain),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本发明还公开了用该菌株制备的肉制品护色剂以及该护色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稀释剂,混合得到肉制品护色剂。本发明的用于保护肉制品颜色的乳酸菌株具有较强的护色能力,既能保持产品原有的风味,又能保持生鲜肉或发酵肉鲜艳的颜色。
文档编号A23L1/272GK102199566SQ20111009081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刘登勇, 吴雯娟, 姜石红, 容显庭, 杨锡洪, 罗文华, 胡文锋, 陈秋红, 黄宇慧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