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寺橄榄茶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230阅读:1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石寺橄榄茶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及其制备エ艺,特别是ー种大石寺橄榄茶及其加工エ艺。
背景技术
滇橄榄(即云南余甘子Phyllanthu emblica L.)是云南省尚未充分利用的急待开发的优势野生资源,作为ー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滇橄榄在民间有着十分悠久的食用历史,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体系中,也有着十分悠久广泛的应用历史,己被载入《中国药典》,是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兼用品种,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ー种有待积极开发利用的小果树,许多食品专家则把余甘子、猕猴桃、山碴并列为我国三大高营养水果。余甘子不仅营养丰富,而 且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余甘于具有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清热生津、保肝解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抗病原微生物、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降脂、减肥及抗动脉粥脉硬化、抗肝损伤、抗炎、抗诱变、抗致畸、抗肿瘤、促诱生人白细胞干扰素等。普洱茶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对去除人体内的多余脂肪有显著效果。关于普洱茶的功效,古今中外己有大量研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緑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律。……解油腻牛羊毒苫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艾米尔 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陀茶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对减少类脂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栗”。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血糖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梁明达教授用细胞培养及电子显微镜方法,对茶的抗癌细胞增殖作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強烈,因此认为饮普洱茶能防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曹进教授用普洱茶进行抑制变形球菌附着能力试验,发现普洱茶具有抗菌斑形成的作用。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疗菌痢,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増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ー种保健茶品,既可以作为普通的茶叶进行泡饮,清热解渴、兴奋解毒功效,还有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功效,喝茶的时候就能达到治病和防病的功效,同时提高了普洱茶叶本身价值的大石寺橄榄茶及其加工エ艺。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石寺橄榄茶,原料各组分重量配比为普洱茶半成品茶叶I份,滇橄榄O. 05 O. I份,黄松O. I O. 2份,大百解薯O. 05 O. I份,千打捶O. 05 O. I份;所述的千打锤全棵都能作为原料;所述黄松的根和/或叶作为原料;所述滇橄榄为药用的滇橄榄皮和/或果实的干片。上述橄榄茶的加工エ艺,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滇橄榄、黄松、大百解薯和千打捶后,进行切片粉碎混合;
②把上述混合药材加水进行熬煮,熬煮温度为100-150°C,熬煮时间3-4小时,制得药汤重量为I份进行冷却;
③将I份普洱茶半成品茶叶放入到I份药汤中浸泡4-5分钟,茶叶过滤后干燥水分,清 除粉末后得到成品橄榄茶。本发明橄榄茶的饮用方法用一般容器放入茶叶开水冲泡,一道最好,空腹不喝,浓茶少饮,次数要多,ロ含慢咽,感觉特好,效果最佳,这是治病的引用方法,身体正常者,即可与一般饮茶方法相同。普洱茶半成品茶叶普洱茶叶经采青一萎凋一杀青ー摊凉ー揉捻一抖筛ー晒(烘烤)干初制晒青或烘青毛茶;毛茶经手工检除茶梗、老叶、杂质ー机械或手工清除灰尘、茶沬得普洱茶半成品茶叶。滇橄榄(余甘子phyllantnuemblicaL)。余甘子是云南省尚未充分利用的急待开发的优势野生资源,作为ー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滇橄揽在民间有着十分悠久的食用历史,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体系中,也有着十分悠久广泛的应用历史,己被载入《中国药典》,是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兼用品种,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ー种有待积极开发利用的小果树,许多食品专家则把余甘子、猕猴桃、山碴并列为我国三大高营养水果。果实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鞋式(81此<^&11;[11),没食子酸(gallie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鞋料云实精(coriIagin),原诃子酸(terchebin),诃黎勒酸(chebulagic acid),诃子酸(chebulinicacid),诃子次酸(chebulic acid), 3,6- ニ 没食子酰葡萄糖(3,6-digalloylglucose),干果含粘酸(mucic acid) 4%-9%。果皮含没食子酸,油柑酸(phyllemblic acid),余甘子酌· (emblicol)。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亚麻酸(linolenic acid) 8. 8%,亚油酸(linoleic acid) 44%,油酸(oleic acid) 28. 4 %,硬脂酸(stearic acid) 2. 2%,棕榈酸(palmitic acid) 3. 0%,肉豆蘧酸(myristic acid) 1%等。余甘子果实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1994年日本学者用甲醇和水提取余甘子果实,从中得到槲皮素,山奈酹-3-0-葡萄糖式(Kaempferol-3-O-glucoside),槲皮素-3_0_ 葡萄糖式(Quercetin-3-O-glucoside),无色飞燕草素 Ieucodelphinidin
余甘子果实中含维生素C,维生素BI,维生素B2,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pp等,尤其富含维生素C,其含量可达O. 6% O. 92%,春季果实含量最高,有时甚至可达1.82%,该含量是苹果维C含量的160倍,同时也是柑橘含量的100倍,仅次于水果维生素C之王的刺梨。余甘子果实中含17种氨基酸,包括了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含量达185mg/100g,主要有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余甘子果实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含量比苹果丰富,主要有硒、锌、钙、磷、铁、钾等。余甘子种子含脂肪酸26%,主要包括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蘧酸等。余甘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余甘子具有化痰止咳、消炎利咽、健胃消食、清热生津、保肝解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抗病原微生物、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降脂、减肥及抗动物粥脉硬化、抗肝损伤、抗炎、抗诱变、抗致畸、抗肿瘤、抗艾滋病送转录酶、防衰老、美容、促诱生人白细胞干扰素等。黄松(思茅松),松树是松科(pinactae)松属(pinacae)植物统称,是地球上ー个古老的树种,遍及全世界低海抜至三千多米的高原平川。她的针、尖、枝、皮、根、脂、花、果、子全部均可入药。以松针为例她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粗蛋白质、粗脂肪、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氮、磷、钾、钙、镁等矿物质。松针的化学组成如下针叶中含干物质94. 04%,蛋白质11. 39%,脂肪10. 31%,醚浸出物(包括树脂、挥发油、叶绿素、胡萝卜素等)11. 87%,单宁4. 58 %,还原物3. 36 %,多缩戊糖6. 78 %,木素22. 96 %,纤维素29. 73 %,水浸提物18. 66%,灰分3. 08%,含钙O. 54%,含磷O. 08%。除上述成分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三年生针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O. 522毫克/克,胡萝卜素含量为O. 13 — O. 2毫克/克,叶绿素为5 — 7毫克/克。松针中还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如铜、锰、钴、铁等。她们的性温,味苦、涩、香、甘,归心肺、肝肾、脾胃、肠胆及舒通血、神经系统全身经络,主要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记忆能力、保护神经细胞、保健美容、祛风活血、止痒止痛、利尿消肿、明目安神, 用于流感、流脑、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癞疮疥廯、失眠浮肿、夜盲症、坏血症、气管炎、神经衰弱、肠胃炎、胃溃疡、肝肾病、降压降脂、降糖降尿酸、女性功能失调、子宮内膜异位和痛经
坐坐寸寸ο大百解薯(AristolochiakwangsiensisChunetHow[A.shukangiiChunetHow])为马兜铃科植物广西马兜铃的块根。性味,苦;寒;归经,心,胃;大肠经;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止血。主痉挛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外伤出血;蛇咬伤;骨结核。千打捶(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diffusa)全草含车叶草式(asperuloside),车叶草式酸(asperulosidic acid),去乙酸基车叶草式酸(deacetylasperulosidicacid),都桷子式酸(genipoSidic acid),鸡屎藤次式(scandoside),鸡屎藤次式甲酯(scandodide methyl ester),6-0-对-轻基桂皮酰鸡屎藤次式甲酯(6-0-p — hydroxycinnamoyl scandoside methylester),6_0_ 对-甲氧基桂皮酉先鸡屎藤次式甲酯(6-0-P-meth0-xycinnaml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 6-0-阿魏酉先鸡屎藤次式甲酯(6-0-ferulo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2-甲基 _3_ 轻基蒽醌(2-methyL-3_hvdroxyanthraquinone),2-甲基 _3_ 甲氧基蒽醌(2 —methyl-3-methoxyanthraquinone),2_ 甲基 _3_ 轻基 _4_ 甲氧基蒽醌(2-methyl-3_hvdroxy-4-methoxyanthraquinone)等[1-3],以及熊果酸(ursolic acid),β -谷留醇(β -sitosterol) [4],三十一焼(hentriacon-tane),豆留醇(stigma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 -谷留醇-β -葡萄糖式(β -sitosterol-β -D-glucoside),对-香豆酸(P — coumaricacid)等[5,6]。),为菌草科耳草属植物全棵。味微苦,微甘,性微寒,无毒,归心、肝、脾、肠经。主要功能抗肿瘤和抗菌消炎、抗炎免疫、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固尾炎、利疾、盆腔炎、附件炎、肺热喘咳、湿热黄疸、毒蛇咬伤、疮肿热痈、尿路感染、降压、降脂、降糖、降尿酸等。本发明的橄榄荼经临床试验和检测证明,比一般的荼叶更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止咳平喘、疏肝和胃、安神健脑、减肥美容、预防脑炎、癌症,延缓衰老等作用,而且对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和降尿酸有独特的功效,也是理想的保健饮品。
本发明橄榄茶临床实验病情对照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大石寺橄榄茶,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重量配比为普洱茶半成品茶叶I份,滇橄榄O. 05-0. I份,黄松O. 1-0. 2份,大百解薯O. 05-0. I份,千打捶O. 05-0. I份;所述的千打锤全棵都能作为原料;所述黄松的根和/或叶作为原料。
2.ー种保健型橄榄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滇橄榄为药用的橄榄皮和/或果实的干片。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ー种保健型橄榄茶的加工エ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滇橄榄、黄松、大百解薯和千打捶后,进行切片粉碎混合;②把上述混合药材加水进行熬煮,熬煮温度为100-150°C,熬煮时间3-4小时,制得药汤重量为I份进行冷却;③将I份普洱茶半成品茶叶放入到I份药汤中浸泡4-5分钟,茶叶过滤后干燥水分,清除粉末后得到成品橄榄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保健型橄榄茶的加工エ艺,其特征在于干燥水分的方式为晾干、烘干或者烤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叶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是一种大石寺橄榄茶及其加工工艺。一种大石寺橄榄茶,原料各组分重量配比为普洱茶半成品茶叶1份,滇橄榄0.05~0.1份,黄松0.1~0.2份,大百解薯0.05~0.1份,千打捶0.05~0.1份;所述的千打锤全棵都能作为原料;所述黄松的根和/或叶作为原料;所述滇橄榄为药用的滇橄榄皮和/或果实的干片。上述橄榄茶的加工工艺。喝茶的时候就能达到治病和防病的功效,同时提高了普洱茶叶本身价值的大石寺橄榄茶及其加工工艺。
文档编号A23F3/14GK102823673SQ2012103459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石兆荣 申请人:石兆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