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09897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功能性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本发明的步骤如下:将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溶于水,然后将溶有叶黄素的乙醇相采用注入法在搅拌下快速注入水相,通过旋转蒸发去除体系中的乙醇,再采用超高压均质处理获得叶黄素纳米分散液,经冷冻干燥即得分散性好的粉末。本发明制得的纳米分散液对叶黄素的包封率高于90%,平均粒径110~150nm之间,且叶黄素为无定形态。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叶黄素的生物可给性,可作为叶黄素补充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等行业。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酪蛋白与葡聚糖的定向接枝共聚物为壁材,可达到控制叶黄素在胃肠道中的释放,并使其均匀分散于肠液中提高生物可给性的目的。
【专利说明】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功能性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叶黄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着色和营养强化的双重功效。作为天然着色剂,叶黄素具有着色力强、安全无毒等优点;同时其也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性,可预防视力退化和失明症,同时延缓自由基氧化引发的心血管等疾病。然而由于叶黄素分子结构中存在多个共轭双键,导致其易受光、氧、水分、重金属等作用而降解,且不溶于水,微溶于脂肪和油,口服后经肠道吸收率低,这极大限制了叶黄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0003]控制释放是指将药物或其它的活性物质与适当的载体按一定的形式制成制剂,控制药物或活性成分在人体内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的过程。随着药物输送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在功能食品行业中也可通过构建具有一定结构的载体用于输送营养物质,以达到提高生物利用率,控制释放及增加饱腹感等目的。纳米输送体系在营养素的包埋、增溶、靶向释放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因而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药物领域已见关于利用吐温类以及溶血卵磷脂等表面活性剂制得的混合胶束可有效改善叶黄素的溶解性、细胞摄取率和生物利用率的报道,然而这些材料长时间连续使用易产生蓄积毒性,因此不宜广泛应用于食品体系。
[0004]天然生物大分子材料如蛋白、多糖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在消化系统内可被降解,适合作为营养素载体。其中,酪蛋白可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其疏水内核可用于输送脂溶性物质,是营养物质的天然载体。酪蛋白胶束结构也较为稳定,且胶束中包埋的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消化率。然而天然酪蛋白在等电点附近PH条件下溶解性和乳化性较差,且对胃蛋白酶敏感。通过美拉德反应定向接枝获得的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赋予其更加卓越的界面性质,接枝多糖的无规线团结构特质有效改善了酪蛋白的物理稳定性,降低了蛋白对低PH及胃蛋白酶的敏感性,使疏水性营养素在胃液的消化作用下仍能与蛋白有效结合且保持分散状态,以利于肠道中的释放与乳化,以及随后经由小肠粘膜细胞的吸收。而且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在低于酪蛋白临界胶束浓度条件下可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因此可将其作为构建叶黄素等脂溶性营养素的理想基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选择美拉德定向接枝的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为壁材,成分简单,体系性质稳定,实现了叶黄素的保护和控释。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纳米分散液的制备方法,采用乙醇注入-超高压均质制备叶黄素纳米分散液。
[000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由以下成分组成:
[0008]芯材为叶黄素;壁材为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其中,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0.1?1: 10 ;所述的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为干热美拉德反应定向接枝产物经超滤分离制得;所述的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0kDa或40kDa。
[0009]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上述纳米分散液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10]a.采用干热美拉德反应定向接枝制备酪蛋白-多糖共聚物:将酪蛋白和多糖(m/m = 1/7?1/3)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获得酪蛋白浓度为8g/L的溶液,然后冷冻干燥;将干燥后的样品磨细,过120目筛,反应(60°C,相对湿度为78%,pH 7.0) 12?24h ;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IOOkDa)去除未反应的酪蛋白及多糖,即得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
[0011]b.采用乙醇注入-超高压均质制备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将上述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溶于水中(55°c ),其中蛋白浓度lg/L?10g/L ;将溶有叶黄素的乙醇溶液(0.5?Ig/L)快速注入共聚物水溶液中,再次搅拌(10?30min),旋转蒸发除去乙醇,迅速冷却,调整pH为4.6 ;经超高压均质处理(压力为1000?1400bar条件下,循环3?6次),即得叶黄素纳米分散液。
[0012]c.将纳米分散液进行预冷、冷冻干燥(-40?-50°C,50-100Pa, 48h),得到粉末产
品O
[0013]本发明所得的纳米分散液平均粒径在110?150nm之间,包埋率高于90%,改善了叶黄素的水溶性,并对胃肠液环境具有响应性,可达到控制叶黄素在胃肠道中的释放,并使其均匀分散于肠液中提高生物可给性的目的。干粉中的叶黄素以无定形态存在,复水后平均粒径略有增加。
[0014]粒径的测定: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测定,测定温度25°C。
[0015]包封率的测定: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增溶法结合正己烷萃取法测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2制备载量为5%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的粒度分布曲线。测定平均粒径为141.3nm,多分散指数为0.209,包封率94.2%0
[0017]图2为实施例3制备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在模拟胃肠液中叶黄素的累积释放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准确称取酪蛋白0.8g、葡聚糖(40kDa)5.6g溶于IOOmL l/15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搅拌,制成酪蛋白质量浓度为8g/L的均匀溶液,冷冻干燥24h。干燥后的样品磨细,过120目筛,置于培养皿中,用刺孔的铝箔封口后进行反应(60°C,相对湿度为78%,pH为
7.0)反应20h时后冷却终止反应。用截流分子量为IOOkDa的超滤膜反复超滤三次,收集大于IOOkDa的组分冷冻干燥,即得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
[0020]实施例2
[0021]将上述共聚物溶于55°C水中(酪蛋白含量为lg/L),搅拌Ih后,将0.005g叶黄素溶于乙醇(IOmL)后快速注入IOOmL共聚物水溶液中,继续搅拌30min,旋转蒸发除去乙醇(55°C,真空度0.1MPa),迅速冷却,调整pH为4.6,然后经超高压均质处理(压力为1000?1400bar条件下,循环5次)即得叶黄素纳米分散液。测得平均粒径141.3nm,多分散指数为0.209,包封率94.2% ο
[0022]实施例3
[0023]将上述共聚物溶于55°C水中(酪蛋白含量为5g/L),搅拌Ih后,将0.025g叶黄素溶于乙醇(50mL)后快速注入IOOmL共聚物水溶液中,继续搅拌30min,旋转蒸发除去乙醇(55°C,真空度0.1MPa),迅速冷却,调整pH为4.6,然后经超高压均质处理(压力为1000~1400bar条件下,循环4次)即得叶黄素纳米分散液。测得平均粒径129.2nm,多分散指数为0.321,包封率94.6% ο
[0024]实施例4
[0025]本实例为对本发明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的应用试验。
[0026]模拟胃液:将7mL浓盐酸,2.0g氯化钠,3.2g胃蛋白酶溶于250mL去离子水,然后用1.0mol/L盐酸调整pH至1.2,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
[0027]模拟肠液:将6.8g磷酸二氢钾溶于250mL去离子水,完全溶解后加190mL
0.2mol/L氢氧化钠和400mL的去离子水,加入复合胰酶(IOg)、脱氧胆酸(1.25g)混匀,用
0.2mol/L氢氧化钠将体系pH值调至7.0,然后定容至1000mL。充分搅拌后,在4000r/min高速离心15min,取上清液为最终模拟肠液。
[0028]取50mL实施例1制备的载量5%叶黄素纳米分散液置于烧杯中,移入50mL模拟胃液保持37°C,以150r/min恒速磁力搅拌,每到设定的时刻从模拟胃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胃液,并随后补充相同体积的介质。孵育3h后加入0.168mol/L NaHCO3调整pH值为7以终止反应。在上述胃液中继续加入50mL模拟肠液保持37°C,以150r/min恒速磁力搅拌,每到设定的时刻从模拟肠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肠液,并随后补充相同体积的介质。孵育3h后90°C加热5min终止反应。采用正己烷洗涤法测定分析样中的叶黄素游离量。
[0029]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叶黄素的累积释放率:
[0030]
【权利要求】
1.一种叶黄素纳米分散液,由以下成份组成:芯材为叶黄素;壁材为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其中,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0.1~1: 1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为干热美拉德反应定向接枝产物经超滤分离制得。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 20kDa 或 40kDa。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叶黄素纳米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采用干热美拉德反应定向接枝制备酪蛋白-多糖共聚物:将酪蛋白和多糖(1/7~1/3,m/m)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获得酪蛋白浓度为8g/L的溶液,然后冷冻干燥;将干燥后的样品磨细,过120目筛,反应(60°C,相对湿度为78%,pH 7.0) 12~24h ;采用超滤装置(膜的截留分子量为IOOkDa)去除未反应的酪蛋白及多糖,即得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 b.采用乙醇注入-超高压均质制备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将上述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溶于水中(40~55°C ),其中蛋白浓度lg/L~10g/L ;将溶有叶黄素的乙醇溶液(0.5~1g/L)快速注入共聚物水溶液中,再次搅拌(10~30min),旋转蒸发除去乙醇,迅速冷却,调整pH为4.6 ;经超高压均质处理(压力为1000~1400bar条件下,循环3~6次),即得叶黄素纳米分散液。 c.将纳米分散液进行预冷、冷冻干燥(-40~-50℃:,50-100Pa,48h),得到粉末产品。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体系可有效包埋叶黄素,并对胃肠液环境具有响应性,可在肠道中缓慢释放出叶黄素。
【文档编号】A23L1/09GK103892165SQ201210593151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夏书芹, 张雅婷, 史少华, 张晓鸣, 贾承胜, 钟芳, 季卓雅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