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7335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自海洋放线菌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好于盐酸四环素,且在碱性条件下抑菌作用增加,对于感染后机体环境pH增加的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本发明还公开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由海洋放线菌和大肠杆菌共培养发酵产生,可通过对培养液进行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后,再有硅胶这层析和反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易于操作和实施。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制备化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寻找新的活性好的抗生素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微生物是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但是人们已经很难从现有菌株的二次代谢产物发现新抗生素,少数发现的新菌株,其二次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往往也不太理想。海洋微生物中蕴藏着丰富的活性二次代谢产物,其研究开发,是解决当前陆地药用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类重大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海洋微生物能表达许多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但是在自然状态下,次级代谢产物表达的量极其微少或者不表达,只有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其表达的量才会增加。共培养作为增加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微生物活性二次代谢产物发现的重要研究手段。
[0004]申请公布号CN1371379A (申请号为00812158.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从海洋放线菌中得到的新吲哚并咔唑生物碱,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R1是氢原子、含I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I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2是氢原子、含I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I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该化合物或可药用的盐可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哺乳动物恶性肿瘤的药物。该化合物通过放线菌菌种CLC0-002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在受控条件下培养得到,该菌种在有氧和中温条件下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2°C至35°C,pH在6.0至8.0之间。
[0005]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式I结构的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洋放线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5~10天,得到接种有海洋放线菌的发酵培养基; 2)再将大肠杆菌接种于步骤I)中的接种有海洋放线菌的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共培养10~20天,得到共培养发酵液; 3)将共培养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式I结构的化合物,即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以IL计,由以下重量组分制成: 酵母提取物1-1Og ;甘油l_15g ;海水余量; 通过酸碱缓冲液将该发酵培养基调节PH至7-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海洋放线菌为海洋链霉菌Sti^ptomyces sp.MCC1A0374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大肠杆菌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3521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大肠杆菌的接种体积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0.1%-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分离纯化包括:将共培养发酵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进行硅胶柱层析,薄层检识得到所需要的馏分,再通过反相色谱纯化,得到式I结构的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胶柱层析的条件:采用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2: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或体积比为100:0~2的二氯甲烧-甲醇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相色谱纯化的条件:采用的填料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采用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65~80:35~20甲醇-水的溶液或者体积比为35~50:65~50乙腈-水的溶液。
【文档编号】C12R1/465GK103980266SQ20141013269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马忠俊, 余立雁, 王丹, 胡志飞, 胡志娟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