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粉末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741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添加剂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甾醇,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具有类胆固醇结构的功能性脂质,是植物体内甾醇类化合物的统称。植物甾醇在常温下为白色结晶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熔点可达130~170℃,不溶于水、强酸和强碱,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无水乙醇、乙醚、苯、氯仿、石油醚等。

1953年,pollak发现可以通过摄入植物甾醇来治疗高胆固醇症,从此开启了植物甾醇在降胆固醇应用的研究。lees等发现每天摄入植物甾醇含量达到3g就能达到最好的降胆固醇效果,可以降低约12%的胆固醇,并通过后续临床试验得到了证实。乳化后的植物甾醇降胆固醇功效更佳,richard发现1g植物甾醇经300mg卵磷脂乳化后其降血脂功效为1g游离植物甾醇的3倍之多,可达到36.7%。

目前,国内外出现的植物甾醇产品多种多样,考虑到天然植物甾醇溶解性差,熔点高,口感差等问题,常对其改性后再添加到食品中,但改性过程往往耗时、耗力,且转化率较低,生产成本高。也有通过制备o/w乳液、纳米粒、环糊精包埋等手段提高植物甾醇在水中的溶解性,但仍难以达到较高的包埋率和荷载率,在水中溶解度不高,且稳定性、复溶性差,添加的一些合成乳化剂存在安全隐患。

美国专利7,678,405公开了一种植物甾醇o/w乳液的制备方法,以黄原胶、卡拉胶、蔗糖酯、琼脂和聚甘油酯等复合乳化剂,添加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等食用油做油相制备植物甾醇o/w乳液,所选用植物甾醇大多以酯化形式存在,只含有少量游离植物甾醇。美国专利6,113,972发明了一种植物甾醇-蛋白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蛋白为壁材,并辅以单甘酯和卵磷脂等乳化剂,将植物甾醇溶入油中,制备稳定的植物甾醇-蛋白微胶囊。中国专利101991160a将植物甾醇溶于油相中,在加热条件下以蔗糖脂肪酸酯、辛癸酸甘油酯和聚甘油脂肪酸酯等乳化植物甾醇,制备植物甾醇水性饮料。上述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油相提高植物甾醇溶解量,但油的过量摄入也会造成血脂含量升高,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降脂效果。

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可用于包埋各种水溶性或油溶性物质。在脂质体制备过程中,常添加胆固醇改善磷脂膜结构,提高脂质体稳定性。植物甾醇与胆固醇结构相似,已被证实可取代胆固醇用于脂质体的制备,且可以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脂质体可以制成乳液和粉末两种形式,相对乳液而言,粉末不仅更方便保存和运输,而且不受添加对象状态(液态或固态)影响,可自由的在各种水性食品中,在糕点、糖果、饼干和麦片等非水性食品中亦可添加,因此制备粉体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脂质体干燥常采用冷冻干燥,需添加大量冻干保护剂,来提高脂质体的复溶性,显著降低了载药量。

中国专利105410934a中以3种常见水溶性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乳清浓缩蛋白和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将植物甾醇溶于正己烷中,通过乳化蒸发法制备水溶性蛋白-植物甾醇纳米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提高了纳米颗粒的复溶性。但该技术方案是以水溶性蛋白疏水基团直接包埋植物甾醇,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冻融作用会破坏纳米粒结构,包埋率降低;同时纳米粒中植物甾醇溶解度受水溶性蛋白溶解度限制,在水中的溶解度仍较低。彭捷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植物甾醇纳米粒,分别以大豆7s球蛋白和酪蛋白包埋植物甾醇,所得纳米粒溶解度均在1mg/ml以下,蔗糖酯包埋所得纳米粒中植物甾醇溶解度达到1.17mg/ml,但粒径在2μm以上;温娟利用羟丙基环糊精对植物甾醇进行包埋,包合物中植物甾醇的溶解度可达到0.466mg/ml。植物甾醇溶解度受包被壁材影响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或壁材对获得一种复溶性好,溶解度高的植物甾醇制剂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控制简便的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粉末的制备方法,生产的产品粒径小,复溶性好、溶解度高,具有优异的降血脂效果。

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照2~6:1(w/w)的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0.5%~4%(w/v),室温搅拌溶解,制备有机相;

(2)将大豆分离蛋白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使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0.5%~4%(w/v),室温搅拌溶解水化后制备水相;

(3)按照体积比1:1~10的比例将有机相缓慢注入水相中,并高速分散混匀;然后多次高压均质后得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到冻干粉或喷干粉。

所述的植物甾醇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或菜籽甾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卵磷脂为大豆卵磷脂或蛋黄卵磷脂。

所述室温搅拌溶解后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制得水相。

步骤(3)中所述高速分散时间为1~5min,转速为8000~15000r/min。

步骤(3)中所述高压均质压力为40~100mpa,均质次数为2~8次。

步骤(4)中所述乙醇除去方式为在0.08~0.13mpa真空度下,38~45℃旋转蒸发除去。

发明人就改善植物甾醇水溶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如下改进,(1)采用植物甾醇与卵磷脂的复配,利用卵磷脂的乳化作用,使植物甾醇纳米化,解决其在水中不溶的问题;(2)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血脂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但对甘油三酯无效,而搭配的卵磷酯对甘油三酯有效,具有降血脂功效,从而实现本发明脂质体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控功效;(3)先将植物甾醇与卵磷脂结合为粒径较小的脂质体,再引入大豆分离蛋白,利用蛋白与卵磷脂之间存在的疏水作用与静电作用,相互结合,(不直接与植物甾醇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植物甾醇脂质体的稳定性,还能大大提高产品复溶性。其中,为了保证卵磷脂对植物甾醇的包埋效果和荷载率,卵磷脂与植物甾醇重量比为2~6:1(w/w),过高会降低植物甾醇的荷载率,过低会影响植物甾醇的包埋效果,脂质体粒径偏大。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有机相和水相的混合比为1:1~10,乙醇比例太小植物甾醇溶解不充分,在分散过程中易析出,过高则易引起大量蛋白变性,影响包埋效果。

所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以天然植物甾醇与大豆卵磷脂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大豆分离蛋白为保护剂,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不仅提高了植物甾醇的溶解性,还搭配卵磷脂的降甘油三脂功效,实现更好的降血脂效果,并提高了脂质体的稳定性与再分散性。所选原料来源广泛、安全可靠,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应用。所得产品粒径小,溶解性好、包埋率高,可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食品、药品等行业中,尤其适用于高血脂人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4:1(w/w)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1%(w/v),室温搅拌溶解;

(2)将大豆分离蛋白按1%(w/v)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

(3)按照体积比1:4的比例将步骤(1)得到的植物甾醇-卵磷脂乙醇溶液缓慢注入步骤(2)得到的蛋白溶液中,并在10000r/min高速分散5min;然后在80mpa下高压均质8次得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在0.11mpa真空度下,40℃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实施例2

(1)将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3:1(w/w)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2%(w/v),室温搅拌溶解;

(2)将大豆分离蛋白按1%(w/v)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

(3)按照体积比1:4的比例将步骤(1)得到的植物甾醇-卵磷脂乙醇溶液缓慢注入步骤(2)得到的蛋白溶液中,并在10000r/min高速分散3min;然后在90mpa下高压均质4次得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在0.13mpa真空度下,40℃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实施例3

(1)将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4:1(w/w)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4%(w/v),室温搅拌溶解;

(2)将大豆分离蛋白按0.5%(w/v)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

(3)按照体积比1:4的比例将步骤(1)得到的植物甾醇-卵磷脂乙醇溶液缓慢注入步骤(2)得到的蛋白溶液中,并在8000r/min高速分散5min;然后在80mpa下高压均质4次得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在0.11mpa真空度下,45℃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实施例4

(1)将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2:1(w/w)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2%(w/v),室温搅拌溶解;

(2)将大豆分离蛋白按1%(w/v)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

(3)按照体积比1:2的比例将步骤(1)得到的植物甾醇-卵磷脂乙醇溶液缓慢注入步骤(2)得到的蛋白溶液中,并在10000r/min高速分散5min;然后在90mpa下高压均质6次得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在0.11mpa真空度下,40℃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实施例5

(1)将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6:1(w/w)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2%(w/v),室温搅拌溶解;

(2)将大豆分离蛋白按0.75%(w/v)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

(3)按照体积比1:10的比例将步骤(1)得到的植物甾醇-卵磷脂乙醇溶液缓慢注入步骤(2)得到的蛋白溶液中,并在15000r/min高速分散1min;然后在100mpa下高压均质6次得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在0.11mpa真空度下,38℃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在进口温度70℃,出口温度55℃,0.4mpa真空度下喷雾干燥,得到喷干粉。

实施例6

(1)将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2:1(w/w)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1%(w/v),室温搅拌溶解;

(2)将大豆分离蛋白按4%(w/v)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

(3)按照体积比1:4的比例将步骤(1)得到的植物甾醇-卵磷脂乙醇溶液缓慢注入步骤(2)得到的蛋白溶液中,并在10000r/min高速分散3min;然后在40mpa下高压均质8次得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在0.08mpa真空度下,40℃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在进口温度70℃,出口温度55℃,0.4mpa真空度下喷雾干燥,得到喷干粉。

对比例7

(1)将卵磷脂与植物甾醇按4:1(w/w)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使植物甾醇浓度为1%(w/v),室温搅拌溶解;

(2)按照体积比1:4的比例将植物甾醇-卵磷脂乙醇溶液缓慢注入去离子水中,并在10000r/min高速分散3min;然后在80mpa下高压均质6次得到植物甾醇脂质体;

(3)将步骤(2)所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在0.09mpa真空度下,40℃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对比例8

(1)将植物甾醇按5:1(w/w)比例加入到正己烷中,45℃搅拌溶解,得到植物甾醇溶液;

(2)将大豆分离蛋白按1%(w/v)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调节ph至7.0,4℃水化过夜;

(3)按照体积比1:10的比例将植物甾醇溶液缓慢注入蛋白溶液中,并在10000r/min高速分散3min;然后在80mpa下高压均质6次得到植物甾醇纳米颗粒;

(4)将步骤(3)所得植物甾醇纳米颗粒在0.09mpa真空度下,40℃旋转蒸发除去正己烷,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马尔文粒度仪测得植物甾醇脂质体干燥前后的粒径、pdi和电位大小:脂质体稀释200倍后测定粒径,稀释20倍后测定电位;干燥粉末以1mg/ml溶解,测定电位,稀释10倍后测定粒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干燥前后理化性质表征

气相分析植物甾醇含量:将制备的脂质体在8000g离心20min,取上清液200μl,加入200μl1mg/ml5α-胆甾烷为内标,加入10ml1mol/lkoh乙醇溶液,80℃皂化1h,加入5ml水,10ml正己烷萃取,取上清液水洗3次,氮吹,bstfa70℃衍生1h,气相分析植物甾醇含量。干燥后脂质体粉末以20mg/ml溶解,8000g离心20min,取上清液以相同方法测定植物甾醇含量。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干燥前后的包埋率及荷载率如表2所示:

表2植物甾醇脂质体包埋率与荷载率

结论:对比例7所述植物甾醇脂质体粒径为72.71nm,pdi为0.155,电位为-34.8,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脂质体经冷冻干燥后,复溶性差,粒径在2000nm以上,且有明显不溶物。实施例所述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较原脂质体粒径有少许增大,但稳定性与分散性均未改变;经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后脂质体复溶性良好,部分实施例中植物甾醇包埋率仍可达到85%以上。说明卵磷脂对植物甾醇包合效果良好;大豆分离蛋白能有效提高植物甾醇脂质体的复溶性和稳定性,改善植物甾醇的水溶性。对比例8所述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制备植物甾醇纳米粒,所得产品复溶性好,但植物甾醇的溶解度仍较低;经蛋白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解决了这一问题,经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后的脂质体不仅复溶性得到了改善,所得产品植物甾醇的溶解度均在1.5mg/ml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