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29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确切地说它是是利用磷脂与葫芦素形成脂的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葫芦素为中药甜瓜蒂(别名苦丁香)提取物,主要含葫芦素B、E等,为治疗肝炎及肝癌的有效成分。葫芦素片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葫芦素片 药学通报1986,21(6)357),经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十三家医院临床,其有效率为75.2%,显效率为44.6%。临床上观察到葫芦素片能较全面地改善慢性肝炎常见症状和主要体征,并有明显的降酶(S-GPT)、降浊(TTT、ZnTT)和降胆红质作用,停药后不引起S-GPT反跳,对蛋白倒置和高球蛋白血症也有明显的纠正作用,还能提高慢性肝炎患者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能力,无明显毒副作用。除此而外,葫芦素片还能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经上海、北京、广西等地六家医院临床观察,统计169例,有效率69%,显效率39%。临床观察表明,该药与5-氟脲嘧啶比较,其改善症状、消除肝痛、缩小瘤体、延长生存期、恢复体力等,均优于对照组,且无一般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肝炎、肝癌新药葫芦素片中草药1987,18(10)21,葫芦素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临床观察新药与临床1984,3(2)21-22,葫芦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中草药1992,23(11)605~608)。最近有作者将葫芦素片与化疗药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期由单一化疗药的6.1±7.12月,提高到12.5±7.54月(葫芦素片加化疗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癌症1989,8(6)434~436);另有文发现葫芦素B,E(II)20μg/ml对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2.6%,浓度提高至80μg/ml时,其杀伤率达94.1%,而对正常人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则分别为90.6%及89.5%,表明(II)对鼻咽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它同时能促进正常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在进行葫芦素片与现有药物-灭澳灵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比较时发现,治疗组服用葫芦素片,饭后口服,1日3次,每次2片,以3~6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服用灭澳灵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9%,P<0.01(葫芦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9例疗效观察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4)18~19);有文献指出,长疗程用药(6周)能明显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防止肝脂肪变性以及肝硬变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葫芦素水中难溶,为了制成注射液,需在处方中加入吐温-80(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5(7)27),而吐温-80易产生溶血,有一定毒性,不符合现代药物制剂要求。有文献将其制成脂质体(中草药1991,22(2)62),但包封率较低,仅为41.8%,且处方中加有混合表面活性剂,不宜于静脉注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其特征在于选择天然或合成磷脂,将葫芦素制成脂质体,实现静脉注射靶向给药目的;为了提高脂质体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还在脂质体溶液中加入适当支持剂,经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将其制成前体脂质体,并可用此前体脂质体制备无菌粉针、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
本发明所涉及的基本处方(液体,按重量体积算)如下葫芦素BE(或葫芦素B)0.001~0.1%磷脂 0.1~10%胆固醇 0~5%所说的磷脂为卵磷脂(包括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
脂质体、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如下(1)葫芦素BE(或葫芦素B)脂质体的制备按比例将葫芦素BE(或葫芦素B)、磷脂与/或不与胆固醇共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二氯甲烷等及其混合溶液中,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成薄膜,加入水或缓冲液(包括磷酸盐缓冲液、柠檬酸酸盐缓冲液、酒石酸盐缓冲液,pH=4.0~8.0),高速搅拌或超声波处理或加压挤出,即得葫芦素BE(或葫芦素B)脂质体混悬液。
(2)前体脂质体的制备a.冷冻干燥法于上述脂质体中加入支持剂(如蔗糖、乳糖、葡萄糖、海藻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等),溶解后,进行冷冻干燥,即得。
b.喷雾干燥法于上述脂质体中加入支持剂(如蔗糖、乳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等),溶解后,进行喷雾干燥,干燥条件如下进风温度为80~160,进料速度为5~50mL/min。
采用上述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方法所获得的葫芦素BE(或葫芦素B)前体脂质体再水化时,能够重新分散(或重建)成粒度和形态与原液中的脂质体无显著差别的脂质体。
(3)包封率测定取脂质体液(若为前体脂质体,加水水化后再测),进行低温超速离心2~4h.然后精确吸取上清液,测定其中药物含量。根据公式计算包封率EN(%)(1-C游离)/Co)*100%
其中EN代表包封率;C游离、Co分别代表未包入脂质体中(即游离)葫芦素BE(或葫芦素B)浓度和脂质体液中总葫芦素BE(或葫芦素B)浓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包封率,所制成的脂质体,其包封率按葫芦素B计大于80%,该组合物中“葫芦素BE”或“葫芦素B”与所述的磷脂的重量比为1∶5~1∶500。所述的脂质体可以经静脉、肌肉、口腔、鼻腔等途径给药。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葫芦素BE(葫芦素B含量大于60%)脂质体的制备处方葫芦素BE0.01g大豆卵磷脂 1g乙醇适量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 适量制成100ml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的大豆卵磷脂与葫芦素BE,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乙醇溶解后,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水化1~2小时,得葫芦素脂质体溶液。所得脂质体进行包封率测定,其包封率为95.3%。
实施例2葫芦素BE(葫芦素B含量大于80%)脂质体的制备处方葫芦素BE0.1g(10mmol)氢化大豆卵磷脂 1g乙醇适量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适量制成100ml制备工艺同上,包封率为86.5%。
实施例3葫芦素BE(葫芦素B含量大于80%)脂质体的制备处方葫芦素BE0.02g蛋黄卵磷脂 4g胆固醇 1g乙醇适量pH4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适量制成100ml制备工艺同上,包封率为83.7%。
实施例4葫芦素B(含量大于90%)脂质体的制备处方
葫芦素B 0.05g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2g二氯甲烷 适量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适量制成100ml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的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与葫芦素B,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溶解后,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成薄膜,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水化1~2小时,高压均质机处理10分钟,过0.22um滤膜,得葫芦素脂质体溶液。所得脂质体进行包封率测定,其包封率为91.0%。
实施例5葫芦素B(含量大于90%)脂质体的制备处方葫芦素B 0.2g(10mmol)氢化大豆卵磷脂 20g乙醇适量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适量制成1000ml制备工艺同“实施例四”,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0.8%。在此脂质体中按7%浓度加入乳糖,溶解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前体脂质体,该前体脂质体水化后的包封率为89.6%。所得前体脂质体可进一步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实施例6葫芦素BE(葫芦素B含量大于80%)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处方葫芦素BE 0.05g蛋黄卵磷脂 2g胆固醇 0.1g乙醇 适量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适量制成100ml制备工艺同“实施例一”,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8.8%。在此脂质体中按5%浓度加入蔗糖,溶解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前体脂质体,该前体脂质体水化后的包封率为91.6%。
实施例7葫芦素BE(葫芦素B含量大于80%)脂质体糖浆的制备处方葫芦素BE 0.03g大豆卵磷脂 10g乙醇 适量pH5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适量单糖浆 适量制成100ml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的大豆卵磷脂与葫芦素BE,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乙醇溶解后,加入柠檬酸盐缓冲液,水化,加入单糖浆,均质机处理20分钟,得葫芦素脂质体糖浆溶液。所得脂质体进行包封率测定,其包封率为90.1%。
实施例8葫芦素BE(葫芦素B含量大于60%)脂质体喷雾剂的制备处方葫芦素BE 0.1g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 3g乙醇 适量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适量制成100ml制备工艺操作同“实施例四”,其包封率为90.1%。
权利要求
1.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组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如下葫芦素BE或葫芦素B 0.001~0.1%磷脂 0.1~10%胆固醇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磷脂为卵磷脂、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脂质体可以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糖浆、滴剂、喷鼻剂等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和无菌粉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无菌粉针为注射液中加入适当支持剂或赋形剂,通过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持剂为一种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多元醇,包括蔗糖、乳糖、葡萄糖、海藻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葫芦素脂质体组方及其制剂,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可以经静脉、肌肉、口腔、鼻腔等途径给药。组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如下葫芦素BE或葫芦素B0.001~0.1%,磷脂0.1~10%,胆固醇0~5%,所说的磷脂为卵磷脂、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本发明可以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糖浆、滴剂、喷鼻剂等制剂,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和无菌粉针。
文档编号A61P35/00GK1504191SQ0214463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8日
发明者邓意辉, 王绍宁, 吴琼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