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抗肿瘤药物,特别是一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但是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下为正确表述各抗肿瘤药物名称,即在其中文名称后加(英文缩写)。紫杉醇 (Ptx)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但其毒性反应对肿瘤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细胞日益增长的耐药性均使该药在临床使用中受到较大的限制。针对紫杉醇单药所存在的问题,医药界进一步开展对紫杉醇单药的纳米化研究。如将紫杉醇在水相中载入ニ亲嵌段共聚物制成纳米载药微球,既可降低紫杉醇的毒副作用,同时又可増加其用于体外治疗的药效。但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由于紫杉醇自身的强疏水性极易聚集在一起,从而使整个载药系统不能稳定的存在于水相中。为克服这ー不足,在Zhang Y等人发表的“A novelpaclitaxe1-loaded poly(epsilon-caprolactone)/Poloxamer 188blena nanoparticleovercoming multi drug resistance for cancer treatment,,, Acta Biomater. 2010 ;6 (6)2045_2052、Pan J,Feng SS. 1'argeted delivery of paclitaxel using folate-decoratedpoly (Iactide)-vitamin E TPGS nanoparticles. Biomaterials. 2008 ;29 (17) :2663-2672以及代昭等人发表的“烷基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紫杉醇负载研究”,高分子通报、2006年第6期64-74页等国内外文献中,报道了采用乳化法、共价法等方法来达到稳定紫杉醇纳米载药微球的目的,但均因制备エ艺或条件过于复杂、体系稳定性欠佳和制备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进入实用化。同时,研究发现尽管将紫杉醇单药纳米化并作用于患者体外治疗可增加药效,但将其作用于患者体内治疗的药效却不尽如人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近年来医药界又进ー步开展抗肿瘤的双药研究。2009年《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中报道了采用双乳剂法将顺钼与汉防己甲素(Tet)载入聚己内酷-聚こニ醇的纳米微球中,虽然在体外证实了该载药微球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是顺钼纳米化以后其肝肾毒性及血液学毒性等毒副作用仍然严重,影响了其进ー步应用。且该药必须采用ニ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在后续的制备过程中难以去除,给将来的用药和生产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同时,该种方法所制备的载药微球粒径大于200nm,静脉注射后容易形成栓塞,也将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进ー步应用。再则,因顺钼的水溶性较大使其极易从纳米微球中露出,难以达到理想的载药量及包封率,从而影响载药纳米微球的稳定性和疗效。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74164A公开了ー种ロ服复方紫杉醇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为提高紫杉醇ロ服生物利用度,将紫杉醇、汉防己甲素(Tet)及环糊精共同灌装成胶囊,但紫杉醇与汉防己甲素仅为两种裸药的联合,患者ロ服后存在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差,不能在体内达到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两药灌装成胶囊ロ服后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难以发挥协同作用,进而影响其在患者体内抗肿瘤活性。
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得的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不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而且其毒性反应对肿瘤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显著降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可靠,能够保证本发明产品的质量。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由紫杉醇(Ptx)、协 同药和载药材料混合组成,其中,协同药为汉防己甲素(Tet)或姜黄素(Cum)或白藜芦醇(Res),载药材料为聚己内酯或聚乳酸或聚羟基こ酸与聚こニ醇合成的ニ亲嵌段共聚物聚己内脂-聚こニ醇(mPEG-PCL)或聚乳酸-聚こニ醇(mPEG-PLA)或聚羟基こ酸-聚こニ醇(mPEG-PLGA)。本发明进一歩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由3-18%紫杉醇(Ptx)、3-18%协同药和64-94%载药材料混合组成;或者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5-15%紫杉醇(Ptx)、5-15%协同药和70-90%载体材料混合组成。本发明的另ー种技术方案是在前述技术方案或者优选方案的基础上,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组成的纳米载药微球与外加的冻干保护剂混合组成,其中,冻干保护剂为嵌段式聚醚(Pluronic F-68)。本发明另一种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组成的纳米载药微球混合药20-30%和外加的冻干保护剂70-80 %混合组成。根据本发明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配药按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分别称取3-18%紫杉醇(Ptx)、3-18%协同药和64-94%载药材料,其中,协同药为汉防己甲素(Tet)或姜黄素(Cum)或白藜芦醇(Res);载药材料为聚己内酯或聚乳酸或聚羟基こ酸与聚こニ醇合成的ニ亲嵌段共聚物聚己内脂-聚こニ醇(mPEG-PCL)或聚乳酸-聚こニ醇(mPEG-PLA)或聚羟基こ酸-聚こニ醇(mPEG-PLGA);步骤ニ,溶药在常温条件下,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ニ亲嵌段共聚物)三种原料组分溶于一定量的丙酮或こ醇有机溶剂中,其中,按组分的重量配比,原料组分50-80%、有机溶剂20-50% ;步骤三,稀释将步骤ニ得到的有机溶液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其中有机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有机溶液蒸馏水=I 4-5;步骤四,纯化将步骤三得到的有机溶液稀释液,通过旋转蒸发法除去有机溶剤,或者用透析法除去有机溶剂;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得到的除去有机溶剂的稀释液,用220n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除去未包裹的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所得到的淡蓝色分散液即为粒径为70-100nm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步骤六,干燥或冻干将步骤五得到的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置于40°C的烘箱中干燥,至水分完全挥发,即制得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成品;或者在步骤五得到的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中,加入冻干保护剂嵌段式聚醚(Pluronic F-68),冷冻干燥后即制得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冻干成品,其中,按组分的重量配比,该溶液冻干成品中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混合药20-30%、冻干保护剂70-80%。本发明的作用原理是第一,本发明选择汉防己甲素(Tet)、姜黄素(Cum)或白藜芦醇(Res)作为紫杉醇(Ptx)的协同药,不仅具有抗肿瘤细胞增生和诱导凋亡的抑瘤增效作用,而且还具有与紫杉醇同样的可作用于患者体内外治疗的药性。第二,利用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的医用聚己内酯与聚こニ醇等合成的ニ亲嵌段共聚物作为负载紫杉醇与协同药的双药载药材料,聚己内脂作为疏水端、聚こニ醇作为亲水端,两者在水相中能够自动合成ニ嵌段共聚物聚己内脂-聚こニ醇(mPEG-PCL)的纳米载药微球,将紫杉醇与协同药同时投入该纳米载药微球,即可避免其双药的各自聚集并凸显其双药纳米载药微球的稳定性。第三,聚己内脂的疏水性能够使具有脂溶性的紫杉醇与协同药更容易被载入纳米载药微球,而聚こニ醇的亲水性则使纳米载药微球在患者体内循环的时间大大延长,更容易达到对肿瘤组织发挥药效,同时该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具有单药或单药纳米载药微球所不能比拟的低毒副作用,为在患者使用中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而又不引起过高的毒性反应提供了保证。 第四,该双药纳米载药微球能够通过肿瘤细胞的包吞作用被摄入细胞内,这种进入方式效率远大于小分子裸药逐渐渗入方式的效率,从而使紫杉醇与协同药能够迅速在细胞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产生更好的协同抗肿瘤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第一,本发明通过纳米载药体系共同投递紫杉醇与协同药,充分发挥协同药具有增强紫杉醇抑瘤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双药协同抗肿瘤的药效。第二,本发明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的粒径小于IOOnm,不会形成给药栓塞,不仅可用于患者体外治疗,而且还可用于患者的静脉给药或者腹腔给药,能够在患者体内长时间的循环,从而达到更加优越的抗肿瘤药效。第三,本发明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与现有任一抗肿瘤的单药、单药或双药的纳米载药微球或ロ服复方紫杉醇两药联合胶囊剂相比,其毒性反应对肿瘤患者的毒副作用显著降低。第四,本发明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可以避免其双药的各自聚集,显著提高其双药纳米载药微球的稳定性,易实现エ业化生产。为进ー步说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显著效果,现以紫杉醇(Ptx)、汉防己甲素(Tet)和聚己内酯与聚こニ醇合成的ニ亲嵌段共聚物聚己内脂-聚こニ醇(mPEG-PCL)混合制得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为例,对比实验数据如表I、表2和表3所示。表I、本发明与现有各组药物对人胃癌与鼠肝癌细胞的抑制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混合组成,其中,协同药为汉防己甲素(Tet)或姜黄素(Cum)或白藜芦醇(Res),载药材料为聚己内酯或聚乳酸或聚羟基こ酸与聚こニ醇合成的ニ亲嵌段共聚物聚己内脂-聚こニ醇(mPEG-PCL)或聚乳酸-聚こニ醇(mPEG-PLA)或聚羟基こ酸-聚こニ醇(mPEG-PLGA)。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组成的纳米载药微球与外加的冻干保护剂混合组成,其中,冻干保护剂为嵌段式聚醚(Pluronic F-68)。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由3-18%紫杉醇(Ptx)、3-18%协同药和64-94%载药材料混合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5-15%紫杉醇(Ptx)、5-15%协同药和70-90%载体材料混合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组成的纳米载药微球混合药20-30%和外加的冻干保护剂70-80%混合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组成的纳米载药微球混合药20-30%和外加的冻干保护剂70-80%混合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其特征是是按重量配比的组份为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组成的纳米载药微球混合药20-30%和外加的冻干保护剂70-80%混合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配药按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分别称取3-18%紫杉醇(Ptx)、3-18%协同药和64-94%载药材料,其中,协同药为汉防己甲素(Tet)或姜黄素(Cum)或白藜芦醇(Res);载药材料为聚己内酯或聚乳酸或聚羟基こ酸与聚こニ醇合成的ニ亲嵌段共聚物聚己内脂-聚こニ醇(mPEG-PCL )或聚乳酸-聚こニ醇(mPEG-PLA )或聚羟基こ酸-聚こニ醇(mPEG-PLGA); 步骤ニ,溶药在常温条件下,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ニ亲嵌段共聚物)三种原料组分溶于一定量的丙酮或こ醇有机溶剂中,其中,按组分的重量配比,原料组分50-80%、有机溶剂20-50% ; 步骤三,稀释将步骤ニ得到的有机溶液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其中有机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有机溶液蒸馏水=1:4-5 ; 步骤四,纯化将步骤三得到的有机溶液稀释液,通过旋转蒸发法除去有机溶剂,或者用透析法除去有机溶剂; 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得到的除去有机溶剂的稀释液,用220 n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除去未包裹的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所得到的淡蓝色分散液即为粒径为70-100nm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
9.步骤六,干燥将步骤五得到的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置于40°C的烘箱中干燥,至水分完全挥发,即制得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成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ー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为冻干,即在步骤五得到的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中,加入冻干保护剂嵌段式聚醚(Pluronic F-68),冷冻干燥后即制得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溶液冻干成品, 其中,按组分的重量配比,该溶液的冻干成品中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混合药20-30%、冻干保护剂 70-80%o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特别是一种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是由紫杉醇(Ptx)、协同药和载药材料混合组成,其中,协同药为汉防己甲素(Tet)或姜黄素(Cum)或白藜芦醇(Res),载药材料为聚己内酯或聚乳酸或聚羟基乙酸与聚乙二醇合成的二亲嵌段共聚物聚己内脂-聚乙二醇(mPEG-PCL)或聚乳酸-聚乙二醇(mPEG-PLA)或聚羟基乙酸-聚乙二醇(mPEG-PLGA)。本发明的制法为配药、溶药、稀释、纯化、过滤和干燥或冻干等步骤,即可制得抗肿瘤的双药纳米载药微球成品或冻干成品。本发明充分发挥协同药具有增强紫杉醇抑瘤的协同作用,以提高双药协同抗肿瘤的药效。
文档编号A61K31/4748GK102641246SQ2012100735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宝瑞, 孙亦彬, 徐华娥, 李晓林 申请人:南京维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