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叶松素在制备预防脑缺血性损伤制剂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44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短叶松素在制备预防脑缺血性损伤制剂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短叶松素在制备预防脑缺血性损伤药物中的应用。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短叶松素可以减轻氧糖剥夺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可将短叶松素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以预防或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专利说明】短叶松素在制备预防脑缺血性损伤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短叶松素的具体应用,尤其涉及短叶松素在制备预防脑缺血性损伤药物、食品或保健品中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由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脑卒中、脑梗塞等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因大脑动脉血流量和氧供应的中断,显著损害脑部生理活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反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1nInjury, IRI)。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生理过程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涉及脑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及神经细胞凋亡等。由缺氧缺血所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为其发病基础,再灌注时由能量代谢障碍引发的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ROS)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及炎性细胞因子损伤以及细胞凋亡通路的激活等各种因素和环节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细胞的损伤、凋亡和死亡。
[0003]现有技术中,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恢复脑再灌,改善脑血供(溶栓);二是阻断损伤级联反应,防止神经元损伤(脑保护)。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的复杂性,除了超早期溶栓有确切疗效外,尚未有一种为循证医学证明有肯定疗效的神经保护剂。神经保护剂的目标是干预损伤级联反应,挽救尚具有活力的脑组织,防止或延迟细胞死亡。
[0004]短叶松素(Pinobankasin,简称PBK,化学名称为 3,5, 7-Trihydroxyf Iavanone)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存在于我国蜂胶中,为蜂胶黄酮中一个重要的黄酮成分,含量在I~2%左右,分子式:C15H1205,分子量:272.26,具有如下结构
[0005]

【权利要求】
1.短叶松素在制备预防脑缺血性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脑缺血性损伤包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叶松素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抑制剂。
4.短叶松素在制备预防脑缺血性损伤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脑缺血性损伤包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叶松素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抑制剂。
【文档编号】A61P9/10GK104173331SQ20141036711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孙丽萍, 徐响, 周金慧, 王馨, 俞斌, 高丽苗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