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211439阅读:来源:国知局
苏以制其毒。”
钩藤:性味与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0021]玳瑁(《绍兴本草》):基原:为海龟科玳瑁属动物玳瑁的背甲。成分:玳瑁的背甲含角蛋白,其中有赖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体脂含脂肪酸:月桂酸,棕桐酸,肉豆蔻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14,(:16,(:18,020,022,024不饱和酸等。药性:甘、咸,寒。归心、肝经。功用主治:平肝定惊,清热解毒。主治热病高热,神谵语抽搐,小儿惊痫,眩晕,心烦失目民,痈肿疮毒。
[0022]灯心草:基原: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性味与归经: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0023]白僵蚕:又名僵蚕、天虫、白僵虫,为蚕蛾科蚕属动物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虫。药性: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味辛、咸,性平。成分:白僵蚕含蛋白质、草氨酸,并含赖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根据现代药理研宄发现,该药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抗惊厥、降血糖的功效,用于中风,偏正头痛,咽喉肿痛,风瘆等。
[0024]竹茹:基原:为禾本科毛竹属植物淡竹、箣竹属植物青竿竹、慈竹属植物大头典竹等的茎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成分:淡竹的竹茹含酚性成分:2,5- 二甲氧基-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醛,丁香醛,松柏醛。另含对苯二甲酸2’-羟乙基甲基酯。药性:甘,微寒。归脾、胃、胆经。功用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泰凉血。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0025]龙齿:基原: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的化石。挖出后,除去泥土,敲去牙床。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磷酸钙。性味:涩,凉。归经:《本草经疏》:〃入心、肝。〃功能主治:镇惊安神,除烦热。治惊痫癫狂,烦热不安,失眠多梦。
[0026]马宝:基原:为马科马属动物马的胃肠道结石。成分:马胃肠中的结石含磷酸镁,碳酸钙,碳酸镁等。磷酸铵镁,镁磷石。药性:甘、咸,凉,小毒。归心、肝经。功用主治:镇惊化痰,清热解毒。主治惊风癫痫,吐血衄血,痰热咳嗽,痘疮。
[0027]玄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养阴清热的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0028]长白橡木:基原:为五加科橡木属植物长白橡木的根及根茎。成分:长白橡木的根中含贝壳杉烯酸、贝壳杉醇酸、长白橡木酸、胡萝卜苷、谷留醇、阿魏酸和咖啡酸。药理: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长白橡木挥发油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长白橡木提取物亦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镇痛和解热作用。2.抗炎作用长白橡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对变态反应后期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致炎作用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药性:辛、苦、湿。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头痛,齿痛,跌打伤痛,痈肿。
[0029]实施例1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羚羊角9g,土蜂子6g,钩藤10g,5ft瑁4g,灯心草1g,白僵蚕9g,竹苑12g,龙齿3g,马宝5g,玄参8g,长白橡木6g。上述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羚羊角和玳瑁,加入醋和水(醋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22小时,取出,切薄片,文火烘干;
(2)取滑石粉置于锅内,用文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土蜂子和白僵蚕,拌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3)将龙齿和马宝,洗净,置于适宜的容器内,在无烟炉火上锻至酥脆,加入两种药材总质量0.3倍的食盐不断搅拌,取出放凉;
(4)将剩余药材洗净,除去杂质,加水没过药材4cm,武火加热至沸腾,再加入步骤(I)(2)所得药材,转文火煎煮45分钟,关火、过滤;剩余药渣重复加水煎煮,持续30分钟,过滤并混合两次所得滤液;
(5)将步骤(3)所得药材粉碎过160目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拌匀,灭菌封装得到汤剂。
[0030]实施例2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铃羊角16g,土蜂子9g,钩藤15g,5ft瑁6g,灯心草18g,白僵蚕15g,竹苑20g,龙齿6g,马宝9g,玄参12g,长白橡木10g。上述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羚羊角和玳瑁,加入醋和水浸泡22小时,取出,切薄片,文火烘干;
(2)取滑石粉置于锅内,用文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土蜂子和白僵蚕,拌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3)将龙齿和马宝,洗净,置于适宜的容器内,在无烟炉火上锻至酥脆,加入两种药材总质量0.3倍的食盐不断搅拌,取出放凉;
(4)将剩余药材洗净,除去杂质,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翻炒10分钟,取出与上述步骤所得药材,分别粉碎过155目筛,得到散剂。
[0031]典型病例:xxx,男性,4岁。因咳嗽发热三天,期间有抽搐症状而住院,患者三日前开始咳嗽,次日体温升高至38.90C,并且半夜出现抽搐现象,持续1-2分钟,缓解后精神不振,体检发现舌苔黄厚腻,脉洪数,经中医检查,确诊为急惊风。
[0032]服用本实例所得散剂,每次5g,温开水冲服,一天两次。服用一天后,患者体温下降,抽搐次数减少,连续服用五天,精神好转,身体恢复至正常,基本痊愈。
[0033]实施例3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铃羊角llg,土蜂子7g,钩藤llg,玳瑁4.5g,灯心草12g,白僵蚕llg,竹茹14g,龙齿4g,马宝6g,玄参9g,长白橡木7g。上述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羚羊角和玳瑁,加入醋和水浸泡22小时,取出,切薄片,文火烘干;
(2)取滑石粉置于锅内,用文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土蜂子和白僵蚕,拌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3)将龙齿和马宝,洗净,置于适宜的容器内,在无烟炉火上锻至酥脆,加入两种药材总质量0.3倍的食盐不断搅拌,取出放凉;
(4)将剩余药材洗净,除去杂质,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翻炒10分钟,取出与上述步骤所得药材,分别粉碎,装入透析袋内;
(5)将透析袋放于砂锅内,加入药材重量7倍的水,加热至沸,转文火煎煮40分钟,过滤得滤液,浓缩该滤液至膏状,与滤液重量0.1倍的蜂蜜搅拌均匀,得到膏剂。
[0034]典型病例:xxx,女性,2岁。病史: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症状,发病时眼球转动,面色潮红,双眼上翻,口唇周围青紫,白天没精神,嗜睡,经中医诊断,舌淡苔薄,脉沉细而数,确诊为小儿急惊风。
[0035]服用本实例所得膏剂,每次两汤勺(5g左右),温开水冲服,一天两次。服用三天后,病情有明显好转,精神较之前有所改善,连续服用十天后,患者基本不抽搐,临床不适症消除。
[0036]实施例4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铃羊角14g,土蜂子8g,钩藤14g,5ft瑁5.5g,灯心草16g,白僵蚕13g,竹苑18g,龙齿5g,马宝8g,玄参llg,长白橡木9g。上述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羚羊角和玳瑁,加入醋和水浸泡22小时,取出,切薄片,文火烘干;
(2)取滑石粉置于锅内,用文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土蜂子和白僵蚕,拌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3)将龙齿和马宝,洗净,置于适宜的容器内,在无烟炉火上锻至酥脆,加入两种药材总质量0.3倍的食盐不断搅拌,取出放凉;
(4)将剩余药材洗净,除去杂质,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翻炒10分钟,取出与步骤(I)
(2)(3)所得药材混合,粉碎后装入透析袋内,加入药材重量7倍的水,加热至沸,转文火煎煮40分钟,过滤得滤液,喷雾干燥滤液,制粒、70 °C下烘干、整粒、包装得颗粒剂。
[0037]典型病例:XXX,男性,两岁半。患儿突发高烧,体温达到40°C,呼吸急促,啼哭无泪,手指乱动,随后就开始抽搐,两目上翻,明显的角弓反张,牙紧唇紫,持续一分钟左右,精神萎靡、嗜睡,经中医诊断为小儿急惊风。
[0038]服用本实例所得颗粒剂,每次5g,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服用两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精神有所好转,连续五天后,抽搐次数减少,时间变短,经过八天的治疗,患儿康复,随访一年内,无复发。
[0039]实施例5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铃羊角12.5g,土蜂子7.5g,钩藤12.5g,5ft瑁5g,灯心草14g,白僵蚕12g,竹苑16g,龙齿4.5g,马宝7g,玄参10g,长白橡木Sg。上述小儿急惊风平肝熄风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羚羊角和玳瑁,加入醋和水(醋与水的比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