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存取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03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存取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一种停车库存取车辆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存取车架。
背景技术
在停车库的停车设备中,存取车辆装置是关键设备之一,该装置通常采用实体托板结构,每一个停车泊位均配有一个托板,在存取车时,该托板随车而动,待命状态时总有一个空托板停放在存取装置上,以便于下一个车辆的存取作业,;若此时连续有人取车,则装置每次都要先把空托板放回空位后,再运行至取车位才能把被取车辆和拖车板一起取出,同样,若连续存车,也必须先运行至空车位取出一个拖车板,再回到存车入口处接车;这样就有一个空行程,既增加了存取车的时间,也提高了能耗和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存取车效率高、能耗低的组合式存取车架。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存车架和接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架能够组合在接车架所围成的平面内,两者之间有活动间隙。
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存车架主要由存车钢梁、端梁和承载档构成,存车钢梁与端梁相结合,在存车钢梁上相间设置有承载档,承载档与存车钢梁联结成鱼刺状;所述的接车架由接车钢梁、承载档和连接臂构成,该接车钢梁分别与承载档和连接臂相固接,所述存车架能够与接车架组合在一起,两者的承载档能够处在相平行、相间设置的状态。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接车架与存车架相组合的结构,从而克服了传统存取车装置的不足,为提高存取车的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同时它具有制作成本低廉、节约能源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存车架结构示意2为本发明创造的接车架结构示意3为本发明创造的侧视结构示意4为本发明创造的局部结构示意5为本发明创造的使用状况示意6为本发明创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发明创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创造包括存车架4和接车架8,所述存车架4能够组合在接车架8所围成的平面内,两者之间有一定间隙9;所述的存车架4主要由存车钢梁1、端梁3和承载档2构成,存车钢梁1与端梁3相固接,在存车钢梁1上相间固定设置有承载档2,承载档2与存车钢梁2联结成鱼刺状,相邻的承载档2相平行;所述的接车架8由左右接车架81、82构成,左接车架81由接车钢梁5、承载档6和连接臂7构成,该接车钢梁5分别与承载档6和连接臂7相固接,右接车架82由由接车钢梁51、承载档61和连接臂71构成,该接车钢梁51分别与承载档61和连接臂71相固接,所述左右接车架81、82能够位于存车架4中存车钢梁2的两侧,所述存车架4能够与接车架8组合在一起,两者的承载档能够处在相平行、相间设置的状态;所述接车钢梁5、51分别与承载档6、61固定联接成梳齿状。
本发明创造使用时,所述存车架4设置在车库钢梁的导轨10上,存车架4能够在该导轨10上移动,所述接车架8能够与车库的升降接送机构相配合,通过车库升降机构的工作,能够使接车架8位于存车架4的上方或下方,而停放在接车架8上的车辆在车库升降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该车辆停放在存车架4上,反之亦然;由于采用了接车架8与存车架4可分离、组合、交接的结构,从而使车库的存取车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降低了能量消耗和制作成本,为改善城市停车难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存取车架,包括存车架和接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架能够组合在接车架所围成的平面内,两者之间有活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存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架由存车钢梁、端梁和承载档构成,所述存车钢梁与端梁相固接,在存车钢梁上相间固定设置有承载档,相邻的承载档2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存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架中的承载档与存车钢梁联结成鱼刺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存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车架由左右接车架构成,左接车架由接车钢梁、承载档和连接臂构成,该接车钢梁分别与承载档和连接臂相固接,右接车架亦由接车钢梁、承载档和连接臂构成,该接车钢梁分别与承载档和连接臂相固接,所述左右接车架能够位于存车架的存车钢梁的两侧,所述存车架能够与接车架组合在一起,两者的承载档能够处在相平行、相间设置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存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车架的接车钢梁与承载档固定联接成梳齿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创造属于一种停车库存取车辆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存取车架;它包括存车架和接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架能够组合在接车架所围成的平面内,两者之间有活动间隙;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接车架与存车架相组合的形式,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存取车效率高、能耗低,并具有制作成本低廉、节约能源等优点,它是一种较理想的停车库存取车辆的装置之一。
文档编号E04H6/00GK1683733SQ20041001772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6日
发明者楼为民, 谢仁兴, 任建强, 周奇才 申请人:楼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