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具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653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磨具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磨具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超硬材料磨具通常由金属基体和磨料层组成。磨料层是超硬材料磨具的工作层,其制备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磨料层的制备通常先将超硬磨料、结合剂和填料等粉料在润湿剂的作用下混合均匀,然后利用专用模具在成型机作用下将粉料成型为设计的形状,最后经过后续特殊工序处理形成磨料层。在此过程中,成型工序对于磨料层的制备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磨料层的形状尺寸,而磨料层的尺寸形状是由专用模具保证。因此,模具对超硬材料磨具磨料层的成型工艺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超硬材料磨具的成型模具一般采用金属材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1-模具上压头:与模套2滑动配合,将压机压力由上至下传递至粉料3。

2-模套:中部设有通孔,与模具上压头1、模具下压头2滑动配合的同时,形成封闭的腔体,粉料3置于腔体内。

3-粉料:由超硬磨料、结合剂和填料等混合组成,在模具上下压头压力和模套束缚作用下成型。

4-模具下压头:将压机压力由下至上传递至粉料3。

模具使用时,将模具下压头4嵌入模套2中,然后将粉料3置于模套2内,模具上压头1嵌入模套2,最后将组装好的模具置于成型压机工作台上进行压制成型。

由于粉料中含有超硬磨料和填料,金属材质的上下压头和模套硬度远低于磨料的硬度,模具磨损速度较快,使用寿命较短。磨损后的上下压头与模套配合部位尺寸变小,模套相应部位尺寸变大,组装好的模具,粉料漏料严重,利用磨损的模具压制成型的磨料层不但尺寸超差,成型密度发生变化,而且出现掉边现象,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此外由于磨损速度较快,模具寿命较短,导致产品的模具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性好的磨具成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磨具成型模具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磨具成型模具,包括上压头、下压头及模套,所述上压头的底面、所述下压头的顶面及所述模套的内周面均设有耐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头和/或下压头与所述内衬配合的外周面设有耐磨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结构及耐磨层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结构及耐磨层均是镀层。

上压头的底面、下压头的顶面及模套的内周面均设有耐磨结构,即模具与粉料接触的部位均设有耐磨结构,在粉料压制成型过程中,与粉料摩擦时不易出现磨损,增加了模具的耐磨性,保障了模具的精度并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磨具成型模具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磨具成型模具,包括上压头、下压头及模套,所述上压头和下压头均整体是耐磨结构,所述模套具有耐磨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模套包括固定在所述模套本体内侧的内衬,所述内衬具有内孔结构,所述内衬的内孔结构即为所述模套的通孔,所述内衬整体是耐磨结构,所述内衬的内表面即为所述模套的耐磨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呈倒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模套整体是耐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结构及耐磨内表面均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

上压头和下压头均整体是耐磨结构,模套具有耐磨内表面,即模具与粉料接触的部位均耐磨性较高,在粉料压制成型过程中,与粉料摩擦时不易出现磨损,增加了模具的耐磨性,保障了模具的精度并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磨具成型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磨具成型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磨具成型模具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磨具成型模具的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磨具成型模具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磨具成型模具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磨具成型模具的实施例1,如图3至图4所示,包括上压头11、模套12与下压头14。上压头11、模套12与下压头14围成封闭的内腔,内腔中填充有待成型粉料13。

模套12包括处于外侧的模套本体16,模套本体由一般金属材质制成,模套本体16内侧镀有一层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的内衬15,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的内衬15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特性,使待成型粉料对模套的磨损大大减小,可延长模套的使用寿命。

上压头11包括由一般金属材质制成的上压头本体17,由复合材料材质构成的上压头耐磨层18位于上压头11的底面与靠近底面的外周面,将上压头本体11与粉料13、内衬15隔开,上压头耐磨层18是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的镀层,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使待成型粉料对上压头的磨损大大减小,可延长上压头的使用寿命。

下压头14的下压头本体20也由一般金属材质制成,由复合材料材质构成的下压头耐磨层19位于下压头14的上表面与靠近上表面的外周面,将下压头本体20与粉料13、内衬15隔开,下压头耐磨层19也是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的镀层,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使待成型粉料对下压头的磨损大大减小,可延长下压头的使用寿命。

由复合材料材质构成的内衬15、上压头耐磨层18、下压头耐磨层19包围在粉料13四周,即模具与粉料接触的位置均由复合材料材质构成,复合材料材质含有超硬磨料,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在与粉料摩擦时不易出现磨损,增加了模具的耐磨性,保障了模具的精度并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此外上、下压头与内衬配合的外周面也覆盖有耐磨层,可防止粉料进入上压头与内衬配合面间的间隙对上、下压头造成较大磨损,影响上、下压头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磨具成型模具的实施例2,如图5至图6所示,包括上压头21、模套22与下压头24。上压头21、模套22与下压头24围成封闭的内腔,内腔中填充有待成型粉料23。

上压头21、下压头24整体均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模套22包括处于外侧的模套本体,模套本体由一般金属材质制成,模套本体内侧具有筒状的内衬25,内衬25通过树脂胶固结于模套22内侧,呈倒锥形,中部具有与上压头21、下压头24滑动配合的通孔。内衬25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特性,使得内衬15具有耐磨内表面,因此待成型粉料对模套的磨损大大减小,可延长内衬的使用寿命,相应的延长模套的寿命。在内衬25磨损严重时只需更换内衬25而无需更换整个模套22,并且内衬25呈倒锥形,便于内衬25的拆装。

模具与粉料接触的位置均由复合材料材质构成,复合材料材质含有超硬磨料,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在与粉料摩擦时不易出现磨损,增加了模具的耐磨性,保障了模具的精度并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上、下压头整体均由含有超硬磨料的复合材料材质构成,提高了上、下压头的耐磨性和机械强度,有利于延长上、下压头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模套本体由一般金属材质构成。在其它实施例中,模套本体也可由复合材料材质构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模套的内衬呈倒锥形。在其它实施例中,模具内衬也可是其它形状如圆筒状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