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圈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09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圈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车床等工具机的轮圈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车床是一种将加工件固定在旋转主轴上的工具机,其属于制造业广泛使用的机台之一,传统车床只要透过合适的夹头及刀具,即可应用并完成如内外圆加工、端面加工、滚花等加工作业。以轮圈车削加工来说,在车床的床台上会设有一供轮圈套设的夹头主体,所述夹头主体沿着轴心放射状设有数个可径向滑动的夹座,当夹座向外顶撑推抵住轮圈的内框壁缘形成夹固状态后,便可启动动力轴藉以驱动夹头主体旋转进行切削程序。 一般用于加工轮圈的夹头主体,其每一夹座主要包括有一夹爪、一套筒及一复归弹簧,所述套筒及所述复归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夹爪上,组配后的夹座对工件能提供有效的夹持力;然而,为了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松脱,通常会增加夹座的数量以提高夹持效力,但其也容易让轮圈壁因夹持压力过高而变形,导致加工质量降低,进而造成材料与工时的浪费,实为急需改善的缺弊。
发明内容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轮圈壁在加工时因为夹持压力过高而变形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轮圈加工夹具,包括一夹头主体、数个定位座及数个夹持座,所述夹头本体具有一轴孔及数个滑槽,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夹头本体中心,所述轴孔穿设有一驱动件,其上端具有一驱动头,所述滑槽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其内、外两端分别贯通所述轴孔及所述夹头本体外壁;所述定位座及所述夹持座的总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相同,所述定位座等分环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座套设有一套筒,所述夹持座分布设置于各定位座之间的滑槽内,所述夹持座套设有一弹性件,所述定位座及所述夹持座的朝内端部皆抵住所述驱动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朝外端面嵌设有一缓冲条。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座朝外端面嵌设有一缓冲条。进一步地,所述夹头主体上端面在所述轴孔周缘还环设有二个以上对应轮圈通孔的凸块,所述凸块可供轮圈套合。进一步地,所述夹头主体还设有数个滑道,所述滑道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呈放射状环设于所述滑槽上方,各滑道内滑设有一卡掣座,所述卡掣座朝内端部与一如气压缸的动力源相互连接,所述卡掣座朝外端设有一卡掣部,其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对应轮圈周缘的穿孔由上述说明可知,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I、本实用新型的夹头主体同时滑设有数个定位座及数个夹持座,定位座可夹持轮圈形成稳固的轴向定位,而夹持座除了可提高轴向定位的稳定性,其弹性件提供缓冲功能更能有效避免轮圈加工后变形的风险,从而提升加工精度与良率,并可减少材料及工时耗费。2、本实用新型的夹头主体设有凸块,可供轮圈侧面通孔套合后,达到轴向与角度定位的双重功效,以避免轮圈在进行车削加工时,轮圈轴心产生偏移的情形。3、本实用新型的卡掣座伸出后会抵住轮圈侧斜面周缘的穿孔,对轮圈形成径向定位,可避免轮圈在进行加工作业高速旋转下,产生滑脱的情形。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于5A-5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行轮圈加工作业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正视图;图9为图8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具体实施例结合所附的附图详加说明,从而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请参阅图I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轮圈加工夹具,包括一夹头主体I、数个定位座2及数个夹持座3,其中所述夹头本体I具有一轴孔11及数个滑槽12,所述轴孔11设置在所述夹头本体I中心,所述轴孔11穿设有一驱动件13,其上端具有一驱动头131,所述驱动头131设有环绕它的驱动槽132,所述滑槽12以所述轴孔11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所述滑槽12内、外两端分别贯通所述轴孔11及所述夹头本体I外壁。所述定位座2等分环设于所述滑槽12内,所述定位座2包含一第一外夹持部21及一第一内驱动部22,所述第一外夹持部21延伸至所述夹头主体I外周缘形成一第一夹部211,所述第一夹部211朝外端面嵌固有一缓冲条212,所述缓冲条212为橡胶条,用以提供适度的缓冲效果,所述第一内驱动部22的朝内端部抵住所述驱动头131的驱动槽132,所述定位座2的第一外夹持部21及第一内驱动部22之间套设有一套筒23。 所述夹持座3分布设置于各定位座2之间的滑槽12内,所述夹持座3及所述定位座2的总数量与所述滑槽12的数量相同,其总数量可依照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是以三定位座2及三夹持座3相互间隔设置为例;所述夹持座3包含一第二外夹持部31及一第二内驱动部32,所述第二外夹持部31延伸至所述夹头主体I外周缘形成一第二夹部311,所述第二夹部311朝外端面嵌固有一缓冲条312,所述缓冲条312为橡胶条,所述第二内驱动部32的朝内端部抵住所述驱动头131的驱动槽132,所述夹持座3的第二外夹持部31及第二内驱动部32之间套设有一弹性件33,所述弹性件33为一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夹头主体I还设置有数个滑道14,所述滑道14以所述轴孔11为中心呈放射状环设于所述滑槽12上方,各滑道14内滑设有一卡掣座4,所述卡掣座4朝内端部连通有一气流通道15并与一气压缸(简单图中未示出)相互连接,所述卡掣座4朝外端设有一卡掣部41,其具有一斜面411 ;另外,所述夹头主体I上端面在所述轴孔11周缘还可以环设二个以上的凸块16。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所示,实际进行加工作业时,是将一待加工的轮圈6套置于夹头主体I上,所述凸块16对应套合所述轮圈6侧面通孔62,以供轮圈6限位,所述凸块16可供轴向与角度定位;接着,当车床的动力源(图中未示出)驱动所述驱动头131往下移动时,所述驱动槽132会同时推动所述定位座2及所述夹持座3,使其向外顶撑住轮圈6的壁缘,藉所述定位座2夹持轮圈6形成稳固的轴向定位,所述夹持座3可提高轴向定位效果并·提供缓冲的夹持力,而气压缸可同时打气,以将卡掣座4向外顶推,使卡掣部41的斜面411对应抵住轮圈6侧斜面周缘的穿孔61,提供径向限位效果,藉此,可避免轮圈6在加工时因高速旋转,而可能与夹头主体I相互滑脱,进而因空转影响加工精度与良率。请再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夹头主体Ia环布有数个定位座2a及数个夹持座3a,所述夹持座3a的数量大于所述定位座2a的数量,藉此可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提供稳固的夹持力与适度的缓冲效果,据以达到提升加工良率与精度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能有效解决习知轮圈夹具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范围下,熟习此项技艺者凭之而作的各种变化、修饰与应用,皆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ー夹头主体、数个定位座及数个夹持座,所述夹头本体具有一轴孔及数个滑槽,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夹头本体中心,所述轴孔穿设有ー驱动件,其上端具有一驱动头,所述滑槽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所述滑槽内、夕卜两端分别贯通所述轴孔及所述夹头本体外壁;所述定位座环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夹持座分布设置于所述定位座之间的滑槽内,所述夹持座套设有一弾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包含一第二外夹持部及一第二内驱动部,所述第二外夹持部延伸至所述夹头主体外周缘形成一第二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部朝外端面嵌设有ー缓冲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含一第一外夹持部及一第一内驱动部,所述第一外夹持部延伸至所述夹头主体外周缘形成一第一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套设有ー套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部朝外端面嵌设有ー缓冲条。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设有环绕它的驱动槽。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主体上端面环设有ニ个以上的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主体还设有数个滑道,所述滑道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呈放射状环设于所述滑槽上方,各滑道内滑设有ー卡掣座,所述卡掣座朝内端部连通有ー气流通道并与ー气压缸相互连接,所述卡掣座朝外端设有ー卡掣部,其具有一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圈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套设有ー套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圈加工夹具,包括一夹头主体、数个定位座及数个夹持座,所述夹头本体具有一轴孔及数个呈放射状的滑槽,所述轴孔穿设有一驱动件,其上端具有一驱动头,数个定位座等分环设于滑槽内,所述定位座套设有一套筒,数个夹持座分布设置在各定位座之间的滑槽内,所述夹持座套设有一弹性件,所述定位座及所述夹持座的朝内端部皆抵住所述驱动头,藉此,在进行轮圈加工时,车床的动力源驱动所述驱动件沿着轴孔移动,其驱动头会推动定位座及夹持座向外位移顶撑住轮圈,使轮圈稳固限位在夹具上,而通过所述弹性件的缓冲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加工精度与加工良率的功效。
文档编号B23Q3/12GK202571960SQ20122015047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陈松田 申请人:荣田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