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率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中,管件的加工常需要辅助冷加工冲压装置,以完成如仪表梁管、水冷管等加工。然而,冲压模具一般包括冲头和底模,冲头冲压管件后,底模可能残留冲压后的碎屑,需人工清理,很不便利,且效率很低。另外,冲头下压后,被冲压后的管件容易卡死在底模中,导致又额外需要人工处理,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冲压模具,其对管件的冲压加工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率的冲压模具,包括机架、弯管冲头、冲压驱动机构、第一三维移动装置、第二三维移动装置、用于夹装管件的弯管底模、振动带和若干振动器,第一三维移动装置安装于机架顶部并具有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滑移平台,冲压驱动机构安装于第一滑移平台具有沿Z向伸缩的冲压杆,弯管冲头固接于冲压杆;第二三维移动装置安装于机架并位于第一三维移动装置下方,第二三维移动装置具有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滑移平台,弯管底模固定于第二滑移平台;该弯管底模包括底模板及由底模板上凸出的弯管凸台,振动器间隔排布于弯管凸台、底模板的外周侧;振动带分别绕设于弯管凸台外周侧和底模板外周侧,并与各振动器顺次连接。
优选地,弯管凸台包括两台体,两台体的内侧面分别开有弧形内槽,两弧形内槽围合组成用于管件的托槽。
优选地,台体沿Y轴方向与第二滑移平台滑动配合,机架上还安装有两第一气缸,两第一气缸分别位于两台体的外侧,两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一弹性垫与两台体固接。
优选地,机架的两侧部还分别固定有第二气缸,两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之间固接有用于清洁托槽的棉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三维移动装置和第二三维移动装置的移动,能够精准、灵活调节对位弯管冲头和弯管底模的相对位置,以使本实用新型达到高效率的自动冲压管件的目的,且其灵活调节能力强,更关键是,由于振动器和振动带对夹装组件的振动作用,可清除上一次冲压管件后粘附在弯管底模上的碎屑,省去了人工清除操作,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另,通过对弯管凸台的分拆,便于管件的取放,避免管件卡死在弯管底模中而难以取出,更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管件冲压过程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率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弯管凸台与第一气缸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弯管冲头;3、冲压驱动机构;31、冲压杆;4、第一三维移动装置;41、第一滑移平台;5、第二三维移动装置;51、第二滑移平台;6、弯管底模;61、弯管凸台;611、台体;612、弧形内槽;613、托槽;62、底模板;7、振动带;8、振动器;9、第一气缸;10、弹性垫;11、第二气缸;12、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高效率的冲压模具,包括机架1、弯管冲头2、冲压驱动机构3、第一三维移动装置4、第二三维移动装置5、用于夹装管件的弯管底模6、振动带7和若干振动器8,第一三维移动装置4安装于机架1顶部并具有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滑移平台41,冲压驱动机构3安装于第一滑移平台41具有沿Z向伸缩的冲压杆31,弯管冲头2固接于冲压杆31;第二三维移动装置5安装于机架1并位于第一三维移动装置4下方,第二三维移动装置5具有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滑移平台51,弯管底模6固定于第二滑移平台51;该弯管底模6包括底模板62及由底模板62上凸出的弯管凸台61,振动器8间隔排布于弯管凸台61、底模板62的外周侧;振动带7分别绕设于弯管凸台61外周侧和底模板62外周侧,并与各振动器8顺次连接。
通过第一三维移动装置4和第二三维移动装置5的移动,能够精准、灵活调节对位弯管冲头2和弯管底模6的相对位置,以使本实用新型达到高效率的自动冲压管件的目的,且其灵活调节能力强,更关键是,由于振动器8和振动带7对夹装组件的振动作用,可清除上一次冲压管件后粘附在弯管底模6上的碎屑,省去了人工清除操作,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另,通过对弯管凸台61的分拆,便于管件的取放,避免管件卡死在弯管底模6中而难以取出,更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管件冲压过程中的效率。其中,冲压驱动机构3可采用油缸,对应的冲压杆31即为油缸的活塞杆,以对弯管冲头2提供Z轴方向的动力,使管件经冲压后得以弯曲。第一三维移动装置4和第二三维移动装置5可分别采用气缸带动滑块滑移或者电机带动丝杆上的螺母或者电缸,来实现对第一滑移平台41、第二滑移平台51的三维移动输出。
本实施例的弯管凸台61包括两台体611,两台体611的内侧面分别开有弧形内槽612,两弧形内槽612围合组成用于管件的托槽613。该托槽613对管件具备对中作用,以有效、稳定、高精度地夹装管件。
本实施例的台体611沿Y轴方向与第二滑移平台51滑动配合,机架1上还安装有两第一气缸9,两第一气缸9分别位于两台体611的外侧,两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分别通过一弹性垫10与两台体611固接。如此,通过第一气缸9的驱动带动,能使台体611合并或分离,以方便取放管件,避免管件冲压后卡死在托槽613中。其中,弹性垫10可缓冲振动器8的振动,同时又能使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保持与台体611的连接,避免第一气缸9长期被振动器8振动而损坏。
为进一步有效清洁托槽613,避免托槽613上的碎屑影响仪管件夹装和冲压,避免碎屑刮损管件,机架1的两侧部还分别固定有第二气缸11,两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之间固接有用于清洁托槽613的棉条12。当第二三维移动装置5带动弯管底模6沿X、Y、Z轴方向移动时,能够使棉条12恰好落入托槽613,并通过两第二气缸11的来回伸缩移动,使棉条12在Y轴方向来回摩擦清除碎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