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铆合模具。
背景技术:
铆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件铆钉连接,在五金件生产时通常采用模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件通过上下模合模压力进行铆合;目前,在使用模具进行铆接加工时,需要先将一件产品打沙拉孔,另一件产品翻猪咀,而后合模铆接,需要三道工序进行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新型铆合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新型铆合模具,包括上模模具和下模模具;其中,所述上模模具包括脱料板和上模冲针;所述上模冲针端部设置有第一铆合凸台;所述脱料板设置有与所述上模冲针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下模模具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冲针,所述下模冲针端部设置有第二铆合凸台,所述第二铆合凸台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铆合凸台宽度;所述下模板设置有与所述下模冲针配合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铆合模具,其中,所述上模冲针包括冲头和冲针本体;所述冲头宽度小于所述冲针本体宽度;还包括连接所述冲头和所述冲针本体的圆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铆合模具,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与所述冲头配合的冲头孔、与所述圆台配合的圆台孔和与所述冲针本体配合的冲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模具合模时,通过上模冲针和下模冲针的压力作用直接进行铆接,铆接时工件受第一铆合凸台挤压变形,变形部位挤入第二铆合凸台两侧区域完成铆接,铆接效果好且节省了两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新型铆合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新型铆合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模具(图中未显示)和下模模具(图中未显示);上模模具(图中未显示)包括脱料板10和上模冲针11;上模冲针11端部设置有第一铆合凸台110;脱料板10设置有与上模冲针11配合的第一通孔100;下模模具(图中未显示)包括下模板20和下模冲针21,下模冲针21端部设置有第二铆合凸台210,第二铆合凸台210宽度小于第一铆合凸台110宽度;下模板20设置有与下模冲针21配合的第二通孔200;模具合模时,通过上模冲针11和下模冲针21的压力作用直接进行铆接,铆接时工件受第一铆合凸台110挤压变形,变形部位挤入第二铆合凸台210两侧区域完成铆接,铆接效果好且节省了两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所示,上模冲针11包括冲头111和冲针本体112;冲头111宽度小于冲针本体112宽度;还包括连接冲头111和冲针本体112的圆台113;铆接时冲头本体112与第一通孔100配合进行导向,导向效果好。
如图1所示,第一通孔100包括与冲头111配合的冲头孔101、与圆台113配合的圆台孔103和与冲针本体112配合的冲针孔102,便于合模时对上模冲针11进行限位,防止过冲损坏模具。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