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06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锻造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式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使用中的冲压模具通常采用导柱和导套进行辅助合模,这样的操作方式,由于冲击力过大很容易导致导柱和导套损坏,而维修模具也十分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4892697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冲压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设置在定模上方,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动模垫板和动模固定板,动模座板下方连接动模垫板,动模垫板下方连接动模固定板,动模座板两侧设置有缓冲弹簧;定模包括定模座板、定模垫板和定模固定板,定模座板上方连接定模垫板,定模垫板上方连接定模固定板,动模固定板底部设有燕尾槽,燕尾槽槽底安装有冲头,定模固定板顶部设有与燕尾槽配合连接的凸块,凸块中部设有与冲头配合使用的模腔。通过在动模座板两侧设置缓冲弹簧,减少了冲压模具在工作时候合模的冲击力,防止模具造成损坏,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冲压时模具易损坏的问题,但是上述方案模腔的深度一定,只能对相同工件进行冲压,当对只是模腔部分深度不同的工件进行冲压时,需要更换不同的模具,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模具只能对一种工件进行冲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开有模腔,模腔上方设置有冲头,所述下模具滑动设置在所述模腔内,下模具下方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内滑动设置有浮块,浮块与下模具连接;导管一侧连通有加压泵,导管另一侧设置有装有溶液的溶液箱,溶液箱与导管之间连接有带有第一阀门的进液管,进液管内设置有涡轮;上模具内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涡轮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件,第一齿轮上方啮合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上模具之间连接有弹簧,下模具上开有至少一组供所述第一齿条插入的卡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上模具和下模具用于固定工件,模腔用于使工件成型,冲头用于冲压工件;导管用于盛装溶液,浮块滑动连接在导管内便于浮块上下滑动;进液管用于将溶液箱内的溶液输送到导管内,第一阀门用于开启进液管,使得溶液箱的溶液进入到导管内,导管内液面上升,从而带动浮块上升;浮块与下模具连接,通过浮块的上升来推动下模具在模腔内上升,改变模腔的深度,从而改变工件冲压的形状;通过关闭第一阀门,使得进液管关闭,导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加压泵用于给导管内的溶液加压,增加溶液作用在浮块上的作用力,使得浮块能受上方受下模具的重力和下方受溶液的浮力保持平衡,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下模具;

溶液箱用于盛装溶液,通过溶液流动冲击涡轮,使得涡轮转动,第一传动件用于将涡轮的动力传输到第一齿轮上,使得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用于带动第一齿条滑动,同时压缩弹簧,使弹簧蓄力;弹簧用于在溶液停止流动,涡轮停止转动,第一齿轮失去动力后,推动第一齿条反向滑动,将第一齿条插入至卡槽内,在横向上固定下模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导管内液位上升推动下模具在模腔内滑动,实现对工件加工深度的调节,与现有技术只能实现对一种工件的冲压相比,本发明利用一种模具能实现对多种工件的冲压,节约了成本

2.同时利用涡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利用第一齿条插入卡槽中卡紧下模具,使下模具固定。

进一步,第一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件,第二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齿条,下模具上开有供第二齿条插入的插孔。第二传动件用于将第一齿轮的动力传输到第二齿轮上,使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用于带动第二齿条滑动,使第二齿条插入到下模具上的插孔中,使得下模具固定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溶液箱连通有抽液泵,抽液泵与导管之间连通有带有第二阀门的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与进液管交叉,所述涡轮设置在交叉处。抽液泵用于当工件完成冲压后将导管内的溶液抽回到溶液箱内,进液管和抽液管交叉,且涡轮设置在交叉处,是为了使溶液在被抽回到溶液箱内时也能冲击涡轮,让涡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转动,从而将第一齿条从卡槽内滑出,从而松开下模具。

进一步,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有绕线辊,绕线辊上连接有缆绳,缆绳上连接有滑块,滑块下方设置有用于启动所述冲头的开关。开关用于控制冲头作业,滑块用于启动开关,缆绳用于连接滑块,绕线辊用于收放缆绳。

进一步,第二齿轮下方设置有导向槽,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利用导向槽固定滑块滑动的方向,避免滑块摆动导致无法触发开关。

进一步,卡槽为三组。由此当下模具上升三种不同高度时均可将第一齿条推入对应的卡槽内,使得下模具被固定。

进一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为均为程控阀门。由此实现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自动开启或关闭,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调式冲压模具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冲头2、工件21、上模具3、弹簧31、第一齿条32、第一齿轮33、第二皮带34、第二齿轮4、第二齿条41、缆绳42、滑块43、开关44、滑槽45、下模具5、卡槽51、导管52、浮块53、插孔54、加压泵55、溶液箱6、水61、涡轮62、进液管63、第一阀门64、第二阀门7、抽液管71、抽液泵72。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一种可调式冲压模具,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上模具3,上模具3中部开有模腔,模腔将上模具3分为左右两部分,模腔内滑动安装有下模具5,下模具5下方的机架1上安装有导管52,导管52内滑动连接有浮块53,该浮块53与下模具5固定连接;导管52左侧的机架1上安装有加压泵55,导管52右侧安装有溶液箱6,溶液箱6内装有水61,溶液箱6与导管52之间连通有进液管63和抽液管71,进液管63上安装有第一阀门64,抽液管71上安装有第二阀门7,上述第一阀门64和第二阀门7均为程控阀门,进液管63和抽液管71交叉,交叉处安装有涡轮62,抽液管71上连通有抽液泵72;

上模具3的左右两部分中对称安装有第一齿轮33,第一齿轮33通过第一皮带(图中未画出)与涡轮62连接,第一齿轮33上方啮合有第一齿条32,第一齿条32滑动安装在上模具3中,且第一齿条32与上模具3之间连接有弹簧31,下模具5左右两侧对称开有三组供第一齿条32插入的卡槽51;第一齿轮33通过第二皮带34连接有第二齿轮4,第二齿轮4啮合有第二齿条41,下模具5上开有供第二齿条41插入的插孔54,第二齿轮4上同轴连接有绕线辊(图中未画出),绕线辊下方设置有导向槽45,绕线辊上连接有缆绳42,缆绳42上连接有滑块43,滑块43滑动连接在导向槽45内,滑块43下方的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启动冲头2的开关44。

使用一种可调式冲压模具时,将工件21放置在上模具3上,打开第一阀门64,溶液箱6内的水61通过进液管63流入到导管52中,导管52中水位上升,浮块53在水61的浮力作用下在导管52中向上滑动,由于浮块53与下模具5连接,故下模具5随着浮块53在模腔内向上滑动,实现了对模腔深度的调节;

水61从溶液箱6内流出的同时,水61冲击涡轮62带动涡轮62顺时针转动,第一皮带将涡轮62的动力传送到第一齿轮33上,第一齿轮33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33带动第一齿条32在上模具3中往上模具3两边滑动,弹簧31被压缩;第二皮带34将第一齿轮33的动力传送到第二齿轮4上,第一齿轮33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4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4带动第二齿条41向下滑动,第二齿轮4同时带动绕线辊收线,缆绳42带动滑块43在导向槽45内向上滑动;

当下模具5上升到所需高度时,关闭第一阀门64,溶液箱6内的水61不再流入到导管52中,导管52内的水位不再上升,浮块53上方受下模具5的重力和下方水61的重力,由于下模具5质量较大,故启动加压泵55,对导管5内的水61进行加压,增加导管52内的水61对浮块53的作用力,使得浮块53受力平衡,从而使得下模具5在竖直方向上固定。由于涡轮62失去水61流的冲击力,涡轮62停止转动,第一齿轮33失去涡轮62的动力停止转动,第一齿条32失去第一齿轮33的作用力,弹簧31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齿条32向模腔内滑动,从而将第一齿条32推入下模具5中的卡槽51内,在横向上固定下模具5;同时,第一齿条32带动第一齿轮33逆时针转动,第二皮带34将第一齿轮33的动力传送到第二齿轮4上,第一齿轮33带动第二齿轮4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4带动第二齿条41向上滑动,第二齿条41插入到下模具5中的插孔54内,使下模具5固定的更加稳固;同时,第二齿轮4带动绕线辊放线,滑块43在导向槽45内向下滑动并触发开关44,开关44控制冲头2对工件21进行冲压。

冲压完成后,取出工件21,打开第二阀门7和抽液泵72,抽液泵72将导管52内的水61抽回到溶液箱6内,导管52内的水位下降;由于进液管63与抽液管7交叉,且涡轮62安装在交叉处,故导管52内的水经抽液管71被抽回时能冲击涡轮62,从而驱动涡轮62转动;涡轮62带动第一齿轮33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33带动第一齿条32从下模具5上的卡槽51中滑出,第一齿轮33带动第二齿轮4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4带动第二齿条41从下模具5上的插孔54中滑出,从而松开下模具5;由于导管52内的水位下降,下模具5在重力作用下滑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作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