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的折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624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体的折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筒体的折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一些金属筒体加工时常常对其边进行折边,对金属筒体折边可以提高筒体的强度,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对轴流风机的金属筒体的边进行折边处理,可使其具有流线形,减小风机运行时流体的阻力,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现今在对金属筒体进行折边时,常常通过人工挤压的方式进行,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折边后易出现边口不平整的情况,这会影响折边后金属筒体的推广应用。

为此,现有公开号为CN105618537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可定位金属筒体的筒体折边机》,包括底座、左液压油缸、右液压油缸、左冲压头、右冲压头、左支座、右支座、左上限位座、右上限位座、上液压油缸、支承架及固定板,其中,左液压油缸、右液压油缸、左支座、右支座及支承架均设置在底座上,左冲压头与左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右冲压头与右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左冲压头与右冲压头位置对应,所述左支座和右支座位于左冲压头与右冲压头之间。上液压油缸固定在支承架上,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连接于固定板上端面,左上限位座和右上限位座均固定在固定板下端面,且两者的下端均设有弧形缺口。又如,公开号为CN102553997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筒体的折边装置》,包括机床和控制器,在所述机床上设有弯折台、定压辊、动压辊,机床内设有旋转驱动、提升驱动和动压辊移动驱动;弯折台的一端与机床可转动固定,所述弯折台的底部与提升驱动传动连接;弯折台上设有圆筒撑圈和主轴,所述圆筒撑圈与主轴传动连接,定压辊固定在机床上,机床上具有动压辊移动槽,动压辊移动槽的一端靠近定压辊,所述动压辊可移动固定在机床上、并穿出动压辊移动槽,所述动压辊与动压辊移动驱动传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旋转驱动、提升驱动和动压辊移动驱动信号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筒体的折边装置,实现筒体两端同时自动折边,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筒体的折边装置,包括机床,所述机床的中部设置有一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上并列设置有第一转 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皮带传动由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与该第一传动轮啮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机床上位于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折边机构,每个折边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机床上的凸轮、铰接于机床上的支架、转动设置于机床上的第三转轴以及一端与机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顶部连接的弹簧,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蜗杆,所述凸轮通过一与所述蜗杆啮合的涡轮驱动,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中间齿轮以及用于对筒体外壁进行压紧的第一压辊,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与该中间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支架一侧铰接有一与所述凸轮外壁接触的滚轮,所述支架上形成有两个并列的开口槽,所述支架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穿过所述开口槽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对筒体端部内壁进行压紧的第二压辊,该第二压辊的外壁呈锥形,该第二压辊位于靠近所述筒体的开口槽内,在另外一个开口槽内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的啮合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中间铰接于机床上位于筒体下方的弧形托架,该弧形托架的一端并列铰接有多个第一托轮,弧形托架的另一端并列铰接有多个第二托轮,所述弧形托架的下方设置有一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弧形托架的下方接触。第一托轮和第二托轮拖住筒体,当气缸中的活塞杆处于最下位置时,通过处于下料状态,之后,活塞杆向上推动弧形托架,使得弧形托架绕机床向上转动,当活塞杆的端部高度与弧形托架在机床上的铰接点持平时,即可将下一个筒体支撑起来。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床上位于所述筒体的端面处设置有一挡板,该挡板的下端开口。通过设置挡板,防止筒体轴向窜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需要折边的筒体进入机床的上下料机构,第一压辊支撑于筒体的外壁之上,机床上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第一转轴通过涡轮蜗杆带动凸轮缓慢转动,第二转轴通过传动齿轮带动中间齿轮转动,当支架上的滚轮与凸轮的较远弧形段接触时,支架上的第二压辊与筒体的内侧壁接触,同时,啮合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带动第二压辊转动,实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对筒体进行折边,通过控制凸轮较远弧形段的长度,实现对筒体折边弧度范围的控制,当凸轮运动至较近的弧形段与支架上的滚轮接触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支架在机床上转动,使得支架移出至筒体外,折边完成后,在上下料机构的作用下,筒体卸料,从而实现了筒体两端同时自动折边,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体的折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中的筒体的折边装置,包括机床1、驱动电机2、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三转轴13、第三转轴14、第一传动轮31、第二传动轮32、折边机构4和上下料机构7。

其中,上下料机构7设置于机床1的中部,机床1上并列设置有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1通过皮带21传动由一驱动电机2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31,所述第二转轴12上设置有与该第一传动轮31啮合的第二传动轮32,所述机床1上位于筒体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折边机构4,每个折边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于机床1上的凸轮41、铰接于机床1上的支架42、转动设置于机床1上的第三转轴13以及一端与机床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42顶部连接的弹簧43,所述第一转轴11上设置有蜗杆111,所述凸轮41通过一与所述蜗杆111啮合的涡轮驱动,所述第三转轴13上设置有中间齿轮131以及用于对筒体5外壁进行压紧的第一压辊81,所述第二转轴12上设置有与该中间齿轮131啮合的传动齿轮121,所述支架1一侧铰接有一与所述凸轮41外壁接触的滚轮421,所述支架42上形成有两个并列的开口槽422,所述支架42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穿过所述开口槽422的第四转轴14,所述第四转轴14上设置有用于对筒体5端部内壁进行压紧的第二压辊82,该第二压辊82的外壁呈锥形,该第二压辊82位于靠近所述筒体5的开口槽422内,在另外一个开口槽内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间齿轮131啮合的啮合齿轮141。

具体地,所述上下料机构7包括中间铰接于机床1上位于筒体5下方的弧形托架71,该弧形托架71的一端并列铰接有多个第一托轮73,弧形托架71的另一端并列铰接有多个第二托轮72,所述弧形托架71的下方设置有一气缸74,该气缸74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弧形托架71的下方接触。第一托轮73和第二托轮72拖住筒体5,当气缸74中的活塞杆处于最下位置时,通过处于下料状态,之后,活塞杆向上推动弧形托架71,使得弧形托架71绕机床1向上转动,当活塞杆的端部高度与弧形托架71在机床1上的铰接点持平时,即可将下一个筒体5支撑起来。

另外,机床1上位于所述筒体5的端面处设置有一挡板6,该挡板6的下端开口。通过设置挡板6,防止筒体5轴向窜动。

综上,需要折边的筒体5进入机床1的上下料机构7,第一压辊71支撑于筒体5的外壁之上,机床1上的驱动电机2带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转动,第一转轴11通过涡轮蜗杆111带动凸轮41缓慢转动,第二转轴12通过传动齿轮121带动中间齿轮131转动,当支架42上的滚轮421与凸轮41的较远弧形段接触时,支架42上的第二压辊82与筒体5的内侧壁接触,同时,啮合齿轮141与中间齿轮131啮合带动第二压辊82转动,实现第一压辊81和第二压辊82对筒体5进行折边,通过控制凸轮41较远弧形段的弧形长度,实现对筒体5折边弧度范围的控制,当凸轮41运动至较近的弧形段 与支架42上的滚轮421接触时,在弹簧43的作用下,支架42在机床1上转动,使得支架42移出至筒体5外,折边完成后,在上下料机构7的作用下,筒体5卸料,从而实现了筒体5两端同时自动折边,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