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69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板材加工的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将片状板材加工成环装零件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毛坯连续加工的形式,即将原材料加工成多个连续设置的预成型板材毛坯,板材两端设置有卡合口,将毛坯放置在导向装置上逐一经过各个模具下方,逐步的成型,从而使材料屈服,最终将预成型板材两端的卡合口卡合在一起,形成环状零件,然后将其与毛坯本体切断,形成所需的零件。

在对毛坯本体进行冲切的过程中,会有废料产出,目前在加工过程中均采用将废料与成品一起收集的方法,收集完成后,再人工进行筛分,无形中增加了劳动成本,同时废料也容易对成品的表面造成划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鉴于上述现有的板材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分料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分料装置,通过将成品与废料分开收集,有效的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避免了成品表面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料装置,与悬臂导向装置相连,悬臂导向装置表面用于对加工件进行导向,悬臂导向装置表面设置有集料口;分料装置包括废料导出部和成品收集部,废料导出部与集料口相连,用于对板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导向,成品收集部设置在悬臂导向装置的端部,用于对加工完成的成品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废料导出部连通集料口与悬臂导向装置端面。

进一步地,废料导出部连通集料口与悬臂导向装置底部。

进一步地,废料导出部内与通风道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成品收集部为横向设置的异形圆柱体结构,异形圆柱体上圆柱面在远离悬臂导向装置的方向上向轴线收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成品与废料分开收集,有效的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避免了成品表面的伤害;

2)废料导出部与通风道连接,通过通风道内的流通的气体将废料导出部的废料顺利排出,有效防止了废料导出部的堵塞;

3)废料导出部既可连通集料口与悬臂导向装置端面,也可以连通集料口与悬臂导向装置底部,位置设置灵活,联通悬臂导向装置端面时,悬臂的支撑设置更加简单,不用考虑对废料导出口的遮挡问题,设置在底部时废料的流通更加顺畅,从上部至下部,无需考虑废料的堵塞问题;

4)成品收集部采用横向设置的异形圆柱体结构,可对成品起到引导作用,为其向下的输送提供导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悬臂导向装置、2集料口、3废料导出部、4成品收集部、5通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3所示,一种分料装置,与悬臂导向装置1相连,悬臂导向装置1表面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导向,悬臂导向装置1表面设置有集料口2; 分料装置包括废料导出部3和成品收集部4,废料导出部3与集料口2相连,用于对板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导向,成品收集部4设置在悬臂导向装置1的端部,用于对加工完成的成品进行收集。

废料导出部3连通集料口2与悬臂导向装置1端部,废料导出部3内与通风道5的一端连接,成品收集部4为横向设置的异形圆柱体结构,异形圆柱体上圆柱面在远离悬臂导向装置1的方向上向轴线收拢。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多个连续设置的被加工件毛坯在悬臂导向装置1上逐一经过各个模具下方,逐步的成型,从而使材料屈服,最终形成成品,然后通过冲压的方式将其与毛坯本体切断, 在对毛坯本体进行冲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通过集料口2进入废料导出部3,而成品继续向前行进,通过异形圆柱体结构向轴线收拢的上部滑入收料箱中,完成成品的收集。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