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翻边结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5683发布日期:2018-09-01 03:52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是一种钣金件翻边结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轻工业生产中,许多地方都要使用钣金材料加工出的工件,对于某些工件来说,需要将钣金件的边缘加工出向内弯折的翻边,这种翻边需要钣金件的边缘连续弯折两次直角弯才能获得,工序相对较多,因此传统上对于这种翻边的加工较为繁琐,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如果采用较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进行处理,虽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成本很高,并不适合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使用。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可以在一个工位上对钣金件的边缘进行两次直角弯折,获得翻边的冲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钣金件翻边结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架1和下模架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1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冲断上模2、折弯上模3、翻边上模4和第二冲断上模5,在下模架19上则设置有下模6,下模6上设置有与第一冲断上模2匹配的第一冲断腔7、与折弯上模3匹配的折弯腔8、与翻边上模4匹配的翻边腔9和与第二冲断上模5匹配的第二冲断腔10,

所述的翻边上模4包括连接座11,连接座11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水平分布的滑道,所述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底部为第一倾斜面13,与滑块12相连有拉力弹簧14,在折弯腔8内设置有翻边下模15,翻边下模15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13相配的第二倾斜面16,在折弯腔8的底部还设置有升降缸17,升降缸17的工作端上设置有水平挡边18。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钣金件翻边结构冲压模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钣金件加工翻边结构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模具结构,它能够在一系列的冲压动作中,对钣金件的边缘进行两次90度的折弯,从而获得翻边的结构,它的出现,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冲压后钣金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钣金件翻边结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架1和下模架19,在上模架1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冲断上模2、折弯上模3、翻边上模4和第二冲断上模5,在下模架19上则设置有下模6,下模6上设置有与第一冲断上模2匹配的第一冲断腔7、与折弯上模3匹配的折弯腔8、与翻边上模4匹配的翻边腔9和与第二冲断上模5匹配的第二冲断腔10,

上述的翻边上模4包括直接与上模架1相连的连接座11,连接座11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水平分布的滑道,并且这个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的底部为第一倾斜面13,与滑块12相连有拉力弹簧14,这个拉力弹簧14的另一端与连接座11相连,在折弯腔8内设置有翻边下模15,翻边下模15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13相配的第二倾斜面16,在折弯腔8的底部还设置有升降缸17,升降缸17的工作端上设置有水平挡边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钣金件翻边结构冲压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上模架1在上模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频率做往复的下压、抬起动作,与此同时,被加工的钣金件也会在物料输送机构的作用下,以级进式的方式在下模6上行进,其动作频率与上模架1的运动频率相互匹配;

第一冲断上模2首先与钣金件接触,并与第一冲断腔7配合,在钣金件上冲出门式的空隙;

然后钣金件行进一个单位,折弯上模3对被加工出空隙的部分施加压力,与折弯腔8配合,将钣金件折弯,此时钣金件的下翻边与钣金件整体呈90°角;

钣金件再次行进一个单位,在升降缸17的带动下,水平挡边18会升起到钣金件的下方、下翻边部分的内侧;同时翻边上模4下行,翻边上模4上的滑块12底部的第一倾斜面13会与翻边下模15顶部的第二倾斜面16接触,在两个倾斜面的作用下,滑块12会在水平方向上发生运动,滑块12的侧面会水平推动钣金件下翻边部分的下边缘,并与水平挡边18共同再次将下翻边部分进行90°的折弯;上模架1上行后,在拉力弹簧14的作用下,滑块12会重新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冲压操作;

钣金件再次行进一个单位(钣金件前进后,升降缸17再带动水平挡边18回落),第二冲断上模5下行,将已经加工出翻边的钣金件从带材上完全冲切下来,钣金件通过第二冲断腔10落如下方的料斗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