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6717发布日期:2018-11-30 20:3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传感电气装置是自动冲压线上的必须设备,用于判断模具是否正确处于预先规划的压机上以及工序零件是否正确放置于模具上,保证模具和压机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冲压传感器电气装置内布线复杂,且安装结构需要进行多次布线,无法进行快速安装,导致施工较长。因此,需要一种适用的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从而实现电气集成结构的快速布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包括定位支座、设于定位支座内的传感器,与传感器连接的到位检测装置,若干传感器分别连接至若干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内设有电气接头零件识别位、电气接头模具识别位、接线端子以及拓展接头,各传感器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电缆连接至对应的电器盒的拓展接头,各电器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电缆连接至对应的拓展接头。

具体的,所述定位支座包括底板、竖直设于底板上的立板、围挡连接立板与底板的挡板。

具体的,所述立板内开设有弧形的安装孔。

具体的,所述立板与底板的连接处安装有垂直的传感器支架。

具体的,所述传感器穿过安装孔与传感器支架相对应锁紧安装。

具体的,所述传感器的末端连接有到位检测装置,所述传感器的前端位于挡板的内侧。

具体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安装调整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多电器盒设置相应拓展接头,满足冲压现场多工位的检测需求;传感器与电器盒实现快速对接对位,布线检测准确,安装顺利快速;整体结构能够正确检测预先规划的压机和工序零件在模具内的位置,保证模具和压机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气集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定位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定位支座、11底板、12立板、13挡板、14安装孔、15传感器支架、16安装调整槽、2传感器、21到位检测装置、3电器盒、31电气接头零件识别位、32电气接头模具识别位、33接线端子、34拓展接头、4第一连接电缆、41第二连接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冲压模具自动化电气集成结构,包括定位支座1、设于定位支座1内的传感器2,与传感器2连接的到位检测装置21;

定位支座1包括底板11、竖直设于底板11上的立板12、围挡连接立板12与底板11的挡板13;

立板12内开设有弧形的安装孔14;

立板12与底板11的连接处安装有垂直的传感器支架15,传感器2穿过安装孔14与传感器支架15相对应锁紧安装;

传感器2的末端连接有到位检测装置21;传感器2的前端位于挡板13的内侧;

底板11上还设有若干安装调整槽16,方便定位支座1的安装与迁移。

传感器2的外部对接连接电气集成结构,若干传感器2分别连接至若干电器盒3;

电器盒3内设有电气接头零件识别位31、电气接头模具识别位32、接线端子33以及拓展接头34;

各传感器2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电缆4连接至对应的电器盒3的拓展接头34,各电器盒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电缆41连接至对应的拓展接头34。

应用本实施例时,多电器盒3设置相应拓展接头34,满足冲压现场多工位的检测需求;传感器2与电器盒3实现快速对接对位,布线检测准确,安装顺利快速;整体结构能够正确检测预先规划的压机和工序零件在模具内的位置,保证模具和压机安全稳定运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