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525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板簧加工的机械设备中的送拉料装置,是与生产汽车变截面板簧的专用轧机相配的旋转式送料装置。
以前,汽车板簧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等截面板簧即塔簧。近年工业发达的国家研制了一种新型板簧即变截面板簧,这种变截面板簧是按等强度梁原理设计的,中间厚两端逐渐变薄,只用1至3片就可以代替传统的5至8片等截面板簧。这种板簧由于节省金属原料且具有疲劳寿命长等优点已正在普遍推广。并且随汽车需求量增长而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在生产的变截面板簧大都采用辊锻机成型,这种工艺和设备都很落后,采用手工操作进行送拉料、单件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尺寸精度不易保证,并且在人工送拉料时容易出现差错。
另外生产这种变截面板簧的机械设备除原始的生产工艺机械外还有许多半自动加工机械设备如中国专利局受理并公开的申请号为9220014.0、发明名称为轧制双根变截面板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主要征在于在两个立辊之间装有一对中间立辊,中间立辊固定架与横梁、底座连接,在送拉料装置的压板之间装有隔板。这种方式主要是同时能轧制两根变截面板簧,但加工生产的速度较慢,在坯料进入轧制时需要较长的停顿时间。再外,近年许多厂家引进了英国HILLE公司的变截面轧机,该轧机加快了生产变截面弹簧的速度,但除存在主轧机本身所带来的缺陷外,还由于采用一套复杂的气动机械手上、下料,因而要单独设气源,又加上机械手本身的结构复杂、造价高,且动作缓慢,使生产的辅助时间延长,因而生产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适应于具有自动化生产能力的变截面轧机的、能自动送拉料的旋转式送拉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送拉料装置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旋转式送拉料装置,包括有输入辊道、送拉料小车机构、输出辊道,输入辊道、输出辊道装在送拉料小车机构运行方向的两侧;送拉料小车机构包括有夹持器、转动轴、制动杆、制动杆油缸、小车架、小车底座、支撑轮、信号器、推爪、旋转马达;夹持器通过转动轴安在小车架上,小车架的末部与推动油缸相连,推动油缸安在其底座上;制动杆通过定位套安在小车的盖板上,其一端与制动杆油缸相连,另一端用来推动推爪;小车底座上安有支撑轮,通过支撑轮可沿运行轨道移动;在转动轴的前方安有信号器;旋转马达安在转动轴的下部,用来控制持器。
在小车架的后部通过拉线杆与安在底座上的传感器减速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送拉料装置与其它任何送料机构(如手动送料机构或气动送料机构等)相比不但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而且送料准确、可靠,辅助时间少,轧制节奏快。
下列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技术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送拉料装置中输入辊道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出辊道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式送拉料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传动结构图;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送拉料装置,包括有输入辊道、送拉料小车机构、输出辊道。输入辊道2输出辊道3装在送拉料小车机构运行方向的两侧;参见图2,输入辊道2是由一排由链轮传动的输送辊子201、推料头202、导向斜块203等部分组成的。其功能是将加热好的坯料准确地输送到送拉料小车机构中夹持器的钳口,使钳口将坯料钳住。
参见图3,输出辊道3是由一排输出辊子301、支架302等组成。其功能是将轧好的轧件脱开钳口后输送到轧件收集装置处,再切成所需要的尺寸。
参见图4,送拉料小车机构1包括有夹持器101即旋转式小车、转动轴102、制动杆103、制动杆油缸104、小车架105、小车底座106、支撑轮107、信号器108、推爪109、旋转马达110;夹持器101通过转动轴102安在小车架105上,小车架105的末部与推动油缸4相连,推动油缸4安在其底座6上;制动杆103通过定位套111安在小车的盖板上,其一端与制动杆油缸104相连,另一端用来推动推爪109;小车底座106上安有支撑轮107,通过支撑轮可沿运行轨道移动;在转动轴102的前方安有信号器;旋转马达110安在转动轴102的下部,用来控制夹持器101。在小车向主轧机送料并靠近生轧机时,转动轴上的信号器108与一端固定在主轧机机架上的压板11相碰发出信号,以便使各油缸工作控制小车机构及轧件的轧制工作。
参见图5,送拉料小车机构的所有动力油管都通过油管接头安在小车架上,随小车一起移动,油管的后部安在地链拖板5上以不妨碍小车的移动。在小车架的后部通过拉线杆7与安在底座6上的传感器减速装置8相连,以便更好地控制推动油缸4。
上述所说的送拉料小车机构1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辊道2送来的坯料由夹持器101将坯料夹紧,制动杆油缸104通过制动杆103推动推爪109使其旋转90,使坯料垂直于工作轧辊中心线,将坯料送入轧辊,进行轧制,轧制时由油缸给轧件旋加适当的张力,一道一道进行轧制直到轧制所需要的尺寸。轧件轧出轧辊后,并离开前立辊,再旋转90,轧件正好对准输出辊道中心线,夹持器钳口松开,轧件正好落在输出辊道上。此时另一个钳口正好对准输入辊道中心线张开钳口,准备接受另一根坯料,如此往复一根连一根地进行轧制。
上述所述的输入辊道及输出辊道的结构与现有的一些运送辊道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作说明。
参见
图1,本实新型在工作时,由输入辊道2送来的坯料,经送拉料小车机构1送至主轧机9,主轧机9由动力部分10推动对坯料进行轧制,轧制完毕后再由送拉料小车机构转送至输出辊道3输出。
本实用新型中各油缸的油管连接及其工作过程在此没有加以说明,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油缸的工作原理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送拉料装置,包括有输入辊道、送拉料小车机构、输出辊道,其特征在于输入辊道2、输出辊道3装在送拉料小车机构运行方向的两侧;送拉料小车机构1包括有夹持器101、转动轴102、制动杆103、制动杆油缸104、小车架105、小车底座106、支撑轮107、信号器108、推爪109、旋转马达110;夹持器101通过转动轴102安在小车架105上,小车架105的末部与推动油缸4相连,推动油缸4安在其底座6上;制动杆103通过定位套111安在小车的盖板上,其一端与制动杆油缸104相连,另一端用来推动推爪109;小车底座106上安有支撑轮107,通过支撑轮可沿运行轨道移动;在转动轴102的前方安有信号器;旋转马达110安在转动轴102的下部,用来控制夹持器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送拉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小车架105的后部通过拉线杆7与安在底座6上的传感器减速装置8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式送拉料装置,包括有输入辊道、送拉料小车机构、输出辊道。输入辊道、输出辊道装在送拉料小车机构运行方向的两侧;送拉料小车机构包括有夹持器、转动轴、制动杆、制动杆油缸、小车架、支撑轮、信号器、推爪、旋转马达;夹持器通过转动轴安在小车架上,小车架的末部与推动油缸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但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而且送料准确、可靠,辅助时间少,轧制节奏快。
文档编号B21D11/00GK2183230SQ94203668
公开日1994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5日
发明者刘玉海, 王晓彬, 袁鸿 申请人:袁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