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30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转炉补炉支撑补炉大铲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转炉补炉支
撑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炉衬维护,是提高炉龄,保持合适炉型,保证炉体不穿钢的重要手段。正常的维护程序是采用倒料维护炉体前后大面,人工贴补炉体两侧,喷补耳轴两侧。但随着转炉吨位的不断大型化,侵蚀严重的熔池部位,采用人工贴补维护将无法实现。目前大多数转炉炼钢厂,取消了人工贴补程序,只保留倒料维护前后面,喷补耳轴两侧。然而当转炉炉龄较高,熔池两侧较差时,不采用人工贴补技术将无法维护到熔池两侧,对转炉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发生转炉穿钢的恶性安全生产事故。在补炉贴补过程中,随着大铲顶部的补炉料不断向炉底方向运动时,操作者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而且贴补所维护部位深度需要根据操作者的体重而变化,造成炉况维护不稳定,一般状况下贴补用料重约20kg,操作者体重约70kg,现用补炉工具大铲长9m每米重 5kg,可以计算出仅靠人工维护的有效贴料深度,根据杠杆原理(1) 75 X=25 X (9—X)X=4. 5m,X大铲顶部距离支撑点距离(2)D=x-d+K=3. 6mK冲力惯性距离(经验值0. 8m-1. 2m, 一般取lm)d炉门支点到炉口面板距离(40t转炉取1.9m)D补炉料到达炉内深度。转炉炉衬侵蚀最为严重的部位是金属熔池与渣线部位。例如40t转炉炉体深度5. 6米,金属熔池深度为1. 2米,如上式人工贴补最大深度不能达到金属熔池最上端与渣线部位侵蚀最严重部位,有800mm的维护死角带,达不到贴补强化维护目的,若是更大吨位的转炉,炉体深度更深,维护死角带面积更大,炉况安全更是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可以克服补炉贴补深度不足,对炉体维护不全面的弊端,操作人员在炉体贴补维护时,能准确定位贴补维护点,有针对性地对炉体维护,而且贴补深度不因操作者的体重受到限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现场补炉维护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在转炉炉门的外侧固装着具有托辊的支撑架,支撑架为封闭的平面框架。支撑架的前部向下倾斜,在支撑架前部和后部的框架上分别设置着对称的轴孔,通过轴孔动配合安装着前托辊和后托辊,前托辊和后托辊的轴线相互平行。采用本实用新型补炉时,将大铲的铲头从支撑架的前托辊和后托辊之间穿出,在大铲上装上补炉料,前托辊支撑大铲杆防止下沉,后托辊防止大铲杆上翘,操作人员只需推进大铲深入炉内,准确定位贴补维护点,无需承担大铲自重和炉料的重量,显著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补炉支撑装置在操作人员用补炉大铲向炉内贴补炉料时,只要补炉大铲足够长,补炉料可以摆放到炉体内任何需要摆放的位置。通过补炉支撑装置克服了大型转炉炉体维护问题1.有了补炉支撑装置,有效避免了贴补深度不足造成炉况恶化穿钢事故,并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2.使用补炉支撑装置,操作人员在炉体贴补维护时,能准确定位贴补维护点,有针对性地对炉体维护,起到了很好保持炉型,稳定生产作用,对炼钢厂转炉炉役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因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补炉贴补深度不足对炉体维护不全面的弊端,操作人员在炉体贴补维护时,能准确定位贴补维护点,有针对性地对炉体维护,而且贴补深度不因操作者的体重受到限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了现场补炉维护的实用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为本实用新型补炉工作状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如图1、图2所示,在转炉炉门4的外侧固装着具有托辊的支撑架1,支撑架1为封闭的平面框架。支撑架1的前部向下倾斜,在支撑架1前部和后部的框架上分别设置着对称的轴孔,通过轴孔动配合安装着前托辊2和后托辊3,前托辊2和后托辊3的轴线相互平行。支撑架1前部框架设置有轴孔的两只对称平行的支架间距大于支撑架1后部框架设置有轴孔的两只对称平行的支架间距。前托辊2的长度大于后托辊3 的长度。支撑架1与铅垂线的夹角为60° — 70°。如图3所示,前部向下倾斜的支撑架1 固接在炉门4上,补炉大铲6的铲杆位于支撑架1的前托辊2和后托辊3之间,工人掌握铲杆手柄,将装有补炉料的大铲推入转炉5需要摆放的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在转炉炉门(4)的外侧固装着具有托辊的支撑架(1 ),支撑架(1)为封闭的平面框架,支撑架(1)的前部向下倾斜,在支撑架(1)前部和后部的框架上分别设置着对称的轴孔,通过轴孔动配合安装着前托辊(2)和后托辊(3),前托辊(2)和后托辊(3)的轴线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支撑架(1)前部框架设置有轴孔的两只对称平行的支架间距大于支撑架(1)后部框架设置有轴孔的两只对称平行的支架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前托辊(2)的长度大于后托辊(3)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支撑架(1)与铅垂线的夹角为 60° — 7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转炉补炉支撑补炉大铲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转炉补炉支撑装置,在转炉炉门的外侧固装着具有托辊的支撑架,支撑架为封闭的平面框架。支撑架的前部向下倾斜,在支撑架前部和后部的框架上分别设置着对称的轴孔,通过轴孔动配合安装着前托辊和后托辊,前托辊和后托辊的轴线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补炉贴补深度不足,对炉体维护不全面的弊端,操作人员在炉体贴补维护时,能准确定位贴补维护点,有针对性地对炉体维护,而且贴补深度不因操作者的体重受到限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现场补炉维护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C21C5/44GK202022950SQ20112000671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
发明者刘玉宝, 杨怀春, 许勇伟, 贾仁高, 辛建江 申请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