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车轮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3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车轮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毛刺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调节毛刷位置的车轮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车轮品种的多样化,大多数铝合金车轮的生产企业都是混线生产的,即一条生产线上同时流转不同尺寸、不同造型的车轮。这种混线生产给很多生产工序都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去毛刺工序就是典型的工序之一。传统的去毛刺设备,必须用人工将车轮进行分拣,然后一个尺寸的车轮对应相应的设备,生产效率非常低。同时,传统的刷毛刺方式由于大圆盘毛刷的中心位置线速度比较低,导致法兰根部的边角毛刺处理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尺寸的车轮刷毛刺装置,以适应柔性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去毛刺装置,它能够根据车轮直径,自动调整两个毛刷Ⅰ和两个毛刷Ⅲ的位置,使之能够对各处位置的毛刺有针对性的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车轮去毛刺装置,由机架、气缸Ⅰ、导柱Ⅰ、支架Ⅰ、带轮Ⅰ、电机Ⅰ、传动轴、同步带Ⅰ、导套Ⅰ、导轨Ⅰ、伺服电动缸Ⅰ、滑动架Ⅰ、固定架、轴承座Ⅰ、花键轴、花键套、毛刷Ⅰ、带轮Ⅱ、毛刷Ⅱ、转轴Ⅰ、轴承座Ⅱ、上升降板、电机Ⅱ、导柱Ⅱ、导套Ⅱ、气缸Ⅱ、电机Ⅲ、带轮Ⅲ、同步带Ⅱ、带轮Ⅳ、转轴Ⅱ、滚轮、伺服电动缸Ⅱ、支架Ⅱ、导轨Ⅱ、下升降板、毛刷Ⅲ、带轮Ⅴ、同步带Ⅲ、滑动架Ⅱ、带轮Ⅵ、电机Ⅳ、导轨Ⅲ以及伺服电动缸Ⅲ所组成,四根导柱Ⅰ固定在机架的底板和工作平台之间;与导柱Ⅰ配合的四个导套Ⅰ固定在下升降板上;安装有带轮Ⅰ的传动轴安装在支架Ⅰ内部,电机Ⅰ安装在支架Ⅰ的右侧,其输出端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支架Ⅰ固定在下升降板的下方。

安装有带轮Ⅱ的花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上,轴承座Ⅰ固定在下升降板上方的固定架上;带轮Ⅰ和带轮Ⅱ通过同步带Ⅰ连接。

毛刷系统Ⅰ包括:滑动架Ⅰ的底板通过导轨Ⅰ安装在下升降板上方;伺服电动缸Ⅰ固定在滑动架Ⅰ的底板上方,其输出端与下升降板的上方连接;与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套通过轴承安装在滑动架Ⅰ上方;毛刷Ⅰ固定在花键套的外侧;本装置包括两套毛刷系统Ⅰ。

毛刷系统Ⅱ包括:下方固定有毛刷Ⅱ的转轴Ⅰ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内部;轴承座Ⅱ固定在上升降板下方;电机Ⅱ安装在上升降板上方,其输出端与转轴Ⅰ的一端连接;四根导柱Ⅱ也固定在上升降板上方,与其配合的四个导套Ⅱ安装在机架顶板上;两个气缸Ⅱ也固定在机架顶板上,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上方铰接。

夹具单元包括:两个滚轮的上方分别安装有带轮Ⅲ,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Ⅱ一侧;输出端安装有带轮Ⅳ的电机Ⅲ,固定在支架Ⅱ顶端;两个带轮Ⅲ和带轮Ⅳ通过同步带Ⅱ连接;支架Ⅱ的底板通过导轨Ⅱ,安装在机架工作平台上方;伺服电动缸Ⅱ安装在支架Ⅱ底板上方,其输出端与机架相连;本装置包括左右两套夹具单元。

毛刷系统Ⅲ包括:毛刷Ⅲ和带轮Ⅴ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滑动架Ⅱ上方;输出端安装有带轮Ⅵ的电机Ⅳ固定在滑动架Ⅱ下方;带轮Ⅴ和带轮Ⅵ通过同步带Ⅲ连接;滑动架Ⅱ的底部通过导轨Ⅲ安装在下升降板上方;伺服电动缸Ⅲ安装在滑动架Ⅱ底板的上方,其输出端与下升降板上的立板连接;本装置包括两套毛刷系统Ⅲ。

实际使用时,伺服电动缸Ⅱ根据车轮的直径调整好左右夹具单元中四个滚轮的位置,并将车轮夹紧,电机Ⅲ使夹紧后的车轮旋转;气缸Ⅱ通过导柱Ⅱ使上升降板以及毛刷Ⅱ下降并接触车轮正面,电机Ⅱ通过转轴Ⅰ使毛刷Ⅱ旋转,转向与车轮转向相反;根据车轮直径,伺服电动缸Ⅰ通过导轨Ⅰ调整两个毛刷Ⅰ的位置,使之分别对应车轮的A区域和B区域,电机Ⅰ通过同步带Ⅰ带动花键轴和花键套以及两个毛刷Ⅰ转动;根据车轮直径,伺服电动缸Ⅲ通过导轨Ⅲ可调整左右两个毛刷Ⅲ的位置,两个电机Ⅳ通过同步带Ⅲ带动两个毛刷Ⅲ转动;两个气缸Ⅰ通过四根导柱Ⅰ使两个毛刷Ⅰ和两个毛刷Ⅲ抬升,接触到车轮背腔时即可对其进行去毛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能够根据车轮直径,自动调整两个毛刷Ⅰ和两个毛刷Ⅲ的位置,使之能够对各处位置的毛刺有针对性的处理;同时,具有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轮去毛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轮去毛刺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轮去毛刺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中,1-机架、2-气缸Ⅰ、3-导柱Ⅰ、4-支架Ⅰ、5-带轮Ⅰ、6-电机Ⅰ、7-传动轴、8-同步带Ⅰ、9-导套Ⅰ、10-导轨Ⅰ、11-伺服电动缸Ⅰ、12-滑动架Ⅰ、13-固定架、14-轴承座Ⅰ、15-花键轴、16-花键套、17-毛刷Ⅰ、18-带轮Ⅱ、19-毛刷Ⅱ、20-转轴Ⅰ、21-轴承座Ⅱ、22-上升降板、23-电机Ⅱ、24-导柱Ⅱ、25-导套Ⅱ、26-气缸Ⅱ、27-电机Ⅲ、28-带轮Ⅲ、29-同步带Ⅱ、30-带轮Ⅳ、31-转轴Ⅱ、32-滚轮、33-伺服电动缸Ⅱ、34-支架Ⅱ、35-导轨Ⅱ、36-下升降板、37-毛刷Ⅲ、38-带轮Ⅴ、39-同步带Ⅲ、40-滑动架Ⅱ、41-带轮Ⅵ、42-电机Ⅳ、43-导轨Ⅲ、44-伺服电动缸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

该装置由机架1、气缸Ⅰ2、导柱Ⅰ3、支架Ⅰ4、带轮Ⅰ5、电机Ⅰ6、传动轴7、同步带Ⅰ8、导套Ⅰ9、导轨Ⅰ10、伺服电动缸Ⅰ11、滑动架Ⅰ12、固定架13、轴承座Ⅰ14、花键轴15、花键套16、毛刷Ⅰ17、带轮Ⅱ18、毛刷Ⅱ19、转轴Ⅰ20、轴承座Ⅱ21、上升降板22、电机Ⅱ23、导柱Ⅱ24、导套Ⅱ25、气缸Ⅱ26、电机Ⅲ27、带轮Ⅲ28、同步带Ⅱ29、带轮Ⅳ30、转轴Ⅱ31、滚轮32、伺服电动缸Ⅱ33、支架Ⅱ34、导轨Ⅱ35、下升降板36、毛刷Ⅲ37、带轮Ⅴ38、同步带Ⅲ39、滑动架Ⅱ40、带轮Ⅵ41、电机Ⅳ42、导轨Ⅲ43以及伺服电动缸Ⅲ44所组成,四根导柱Ⅰ3固定在机架1的底板和工作平台之间;与导柱Ⅰ3配合的四个导套Ⅰ9固定在下升降板36上;安装有带轮Ⅰ5的传动轴7安装在支架Ⅰ4内部,电机Ⅰ6安装在支架Ⅰ4的右侧,其输出端与传动轴7的一端连接;支架Ⅰ4固定在下升降板36的下方。

安装有带轮Ⅱ18的花键轴15,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4上,轴承座Ⅰ14固定在下升降板36上方的固定架13上;带轮Ⅰ5和带轮Ⅱ18通过同步带Ⅰ8连接。

毛刷系统Ⅰ包括:滑动架Ⅰ12的底板通过导轨Ⅰ10安装在下升降板36上方;伺服电动缸Ⅰ11固定在滑动架Ⅰ12的底板上方,其输出端与下升降板36的上方连接;与花键轴15配合的花键套16通过轴承安装在滑动架Ⅰ12上方;毛刷Ⅰ17固定在花键套16的外侧;本装置包括两套毛刷系统Ⅰ。

毛刷系统Ⅱ包括:下方固定有毛刷Ⅱ19的转轴Ⅰ20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21内部;轴承座Ⅱ21固定在上升降板22下方;电机Ⅱ23安装在上升降板22上方,其输出端与转轴Ⅰ20的一端连接;四根导柱Ⅱ24也固定在上升降板22上方,与其配合的四个导套Ⅱ25安装在机架1顶板上;两个气缸Ⅱ26也固定在机架1顶板上,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22上方铰接。

夹具单元包括:两个滚轮32的上方分别安装有带轮Ⅲ28,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Ⅱ34一侧;输出端安装有带轮Ⅳ30的电机Ⅲ27,固定在支架Ⅱ34顶端;两个带轮Ⅲ28和带轮Ⅳ30通过同步带Ⅱ29连接;支架Ⅱ34的底板通过导轨Ⅱ35,安装在机架1工作平台上方;伺服电动缸Ⅱ33安装在支架Ⅱ34底板上方,其输出端与机架1相连;本装置包括左右两套夹具单元。

毛刷系统Ⅲ包括:毛刷Ⅲ37和带轮Ⅴ38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滑动架Ⅱ40上方;输出端安装有带轮Ⅵ41的电机Ⅳ42固定在滑动架Ⅱ40下方;带轮Ⅴ38和带轮Ⅵ41通过同步带Ⅲ39连接;滑动架Ⅱ40的底部通过导轨Ⅲ43安装在下升降板36上方;伺服电动缸Ⅲ44安装在滑动架Ⅱ40底板的上方,其输出端与下升降板36上的立板连接;本装置包括两套毛刷系统Ⅲ。

在工作过程中,伺服电动缸Ⅱ33根据车轮的直径调整好左右夹具单元中四个滚轮32的位置,并将车轮夹紧,电机Ⅲ27使夹紧后的车轮旋转;气缸Ⅱ26通过导柱Ⅱ24使上升降板22以及毛刷Ⅱ19下降并接触车轮正面,电机Ⅱ23通过转轴Ⅰ20使毛刷Ⅱ19旋转,转向与车轮转向相反;根据车轮直径,伺服电动缸Ⅰ11通过导轨Ⅰ10调整两个毛刷Ⅰ17的位置,使之分别对应车轮的A区域和B区域,电机Ⅰ6通过同步带Ⅰ8带动花键轴15和花键套16以及两个毛刷Ⅰ17转动;根据车轮直径,伺服电动缸Ⅲ44通过导轨Ⅲ43可调整左右两个毛刷Ⅲ37的位置,两个电机Ⅳ42通过同步带Ⅲ39带动两个毛刷Ⅲ37转动;两个气缸Ⅰ2通过四根导柱Ⅰ3使两个毛刷Ⅰ17和两个毛刷Ⅲ37抬升,接触到车轮背腔时即可对其进行去毛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