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47486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它包括反应釜、变压吸附装置、压缩机和合成气缓冲罐,反应釜顶部排气口连接于变压吸附装置的进口,变压吸附装置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压缩机和合成气缓冲罐,最后连接于反应釜的进气口构成一个回路。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尾气中的合成气并在反应中重复利用,在回收多余的合成气时通过变压吸附装置吸附反应中乙炔、乙烯等副产物,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污染;同时回收的合成气储存在合成气缓冲罐中,可以根据反应的需要控制合成气流量,提高了反应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回收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羰基合成又称氢甲酰化,是烯烃与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在烯烃双键上同时加上氢原子和甲酰基,生成比原来烯烃多一个碳原子的两种异构醛的反应过程。由于工业中最终产品为醇,因此又常把醛加氢为醇的反应包括在羰基合成中,羰基合成是用烯烃生产高碳醛和醇的方法,因此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羰基合成法生产丙醛,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它具有丙醛选择性高、提纯简单、工艺流程紧凑、催化剂稳定性好、污染少、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该工艺在反应釜中反应时,必须有一定的排气量来确保合成气浓度在一定的范围以内,这部分废气中含有CO合成气,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如何将这部分合成气提纯后返回到丙醛生产中,降低丙醛生产成本,提高丙醛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成为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回收尾气并且去除乙炔、乙烷等副产物的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
[000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变压吸附装置、压缩机和合成气缓冲罐,反应釜顶部排气口连接于变压吸附装置的进口,变压吸附装置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压缩机和合成气缓冲罐,最后连接于反应釜的进气口构成一个回路。
[0005]合成气缓冲罐上还设有压力表和调节阀门,用于观察合成气缓冲罐内合成气的压力同时控制流向反应釜的合成气速度。
[0006]有益效果:(1)通过回收尾气中的合成气并在反应中重复利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污染;(2)在回收多余的合成气时通过变压吸附装置吸附反应中乙炔、乙烯等副产物,保证回收的合成气的纯度;(3)回收的合成气储存在合成气缓冲罐中,可以根据反应的需要控制合成气流量,提高了反应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09]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1、变压吸附装置2、压缩机4和合成气缓冲罐3,反应釜I顶部排气口连接于变压吸附装置2的进口,变压吸附装置2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压缩机4和合成气缓冲罐3,最后连接于反应釜I的进气口构成一个回路。
[0010]合成气缓冲罐3上还设有压力表和调节阀门,用于观察合成气缓冲罐3内合成气的压力同时控制流向反应釜I的合成气速度。
[0011]生产过程中,原料从反应釜I底部进入容器内,在压力差的推动下自下向上经过催化剂床层,尾气从反应釜I顶部排气口排出后经过变压吸附装置2去除乙烯、乙炔等副产物,过滤出合成气通过压缩机4输送到合成气缓冲罐3中,过滤后的合成气经过调节阀门再次进入反应釜I中实现循环再利用。
[0012]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变压吸附装置(2)、压缩机(4)和合成气缓冲罐(3),所述反应釜(I)顶部排气口连接于所述变压吸附装置(2 )的进口,所述变压吸附装置(2 )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所述压缩机(4 )和合成气缓冲罐(3 ),最后连接于所述反应釜(I)的进气口构成一个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基合成反应尾气中合成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气缓冲罐(3)上还设有压力表和调节阀门。
【文档编号】C01B3/50GK203440059SQ20132040495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9日
【发明者】李刚, 林毓勇, 徐钱山, 蒋伟, 贾露露, 靖勇 申请人:南京荣欣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