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中高纯度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12151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栀子中高纯度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桅子果实中提取天然高纯度亚油酸三甘油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桅子为菌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实,盛产于江、浙、闽、赣、徽、湘等省山区,为我国大宗传统中药材,属卫生部颁布的首批药食两用药用植物资源。常见的栽培品种及变种为山桅子、黄桅子及水桅子。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已有详细记载桅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疽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桅子中主要含有藏花素、藏花酸及其衍生物,和以桅子苷为主的11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同时还含有绿原酸、鞣质、果胶、挥发油、甘露醇等。亚油酸是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中被最早认识的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作用,摄入大量亚油酸对高甘油三酯疾病人有明显的疗效。我国药典仍采用亚油酸乙酯丸齐U、滴剂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的药物。亚油酸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因此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良好作用。亚油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体每天摄取6g亚油酸,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它在代谢产物为一系列有特殊生物活性化合物类二十烷酸的前体,是影响血压、血管反应性、凝血和免疫系统的脂肪激素。由于亚油酸很容易氧化变性,酸价高,容易酸败,且气味不友好,而与亚油酸相比,亚油酸甘油酯在保持其生理和营养功能的同时,稳定性好、气味和味道更平和、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因此日益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从桅子果实中制备亚油酸三甘油酯的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桅子果实中提取天然高纯度亚油酸三甘油酯的方法。本发明以桅子果实为原料,通过原料采集加工,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步骤制备出了高纯度的亚油酸三甘油酯,该化合物具有C57H98O6分子式,化学结构式1:
H2C-
O
H。一
O
H2C—
化学结构式I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化学结构经过1HNMI^ 13CNMR, DEPT、ES1-MS、GC/MS等波谱技术的鉴定以及参考文献(伊桐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32 13,2007,1361-1363.)得到确认并具有以下理化常数和谱学特征亚油酸三甘油酯(linoleicacid triglycerides), C57H98O6,无色油状物,
5% 硫酸-乙醇溶液显色为淡紫红色。ES1-MS m/z :879[M+H] +。1HNMR(O)Cl3,400MHz)δ 0. 78 (6Η, t, J = 6. 9Hz, 3 X-CH2CH3),1. 21 1·32(48Η,s,24Χ-CH2-),1. 51 (6Η,m,3 X-COCH2CH2-),2· 02(12Η,m,6 X-CH2CH = ),2· 20 (6Η,t,J = 7. 5Ηζ, 3 X-COCH2-),2.67(6H,m,3X = CH-CH2-CH = ) ,4. 18,4. 23 (2Η, dd, J = 12Hz,-O-CH2-),5· 28 (12Η,m,6X-CH,-0-CH-).13CMMR(CDCl3,75MHz)S : 172. 5 (2 X-CH2-O-C = O),172. 2 (-CH-0-C=O),129. 7,129. 6,127. 8,127. 6(12Χ = CH) ,68. 7, 61. 8 (2 X-CH2-O, CH-0), 33. 8 22. 4 (33 X -CH2-), 13. 8 (3 X CH3).一种桅子中高纯度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原料采集加工,脂溶性浸膏提取,分离纯化三个步骤Α、原料采集加工采集桅子果实,干燥,粉碎;B、脂溶性浸膏提取①采用90-95%的乙醇对原料冷浸或热回流提得总浸膏,总浸膏用水混悬,用石油醚进行液液分配萃取得到脂溶性浸膏;②或直接用石油醚对原料冷浸或热回流提得脂溶性浸膏;C、分离纯化B步骤中得到的脂溶性浸膏与柱层析用硅胶按照1: 3-1 5的重量比混合拌样,再置于1: 8-1 20的重量比的硅胶柱中,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或石油醚/丙酮以不同体积比例混合组成的溶剂,按极性从小到大,梯度洗脱,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收集极性范围在30 :1至10 :1的组分,合并后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5 I重新进行柱色谱分离,收集在10%硫酸乙醇显色反应中呈淡紫红色斑点的部分,得到式I亚油酸三甘油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首次从桅子果实中提取分离到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亚油酸三甘油酯类化合物;2、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提取分离制备亚油酸三甘油酯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纯度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 :山桅子中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分离制备Α、原料采集加工采集山桅子果实,微波干燥,适当粉碎;B、脂溶性浸膏提取取山桅子100g,加入93%的乙醇1500mL,60°C提取(2hX2),过滤,减压回收溶剂,得25. Sg总浸膏,总浸膏用150mL水混悬,用等体积石油醚进行液液分配萃取,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后得到脂溶性浸膏13. 2g ;C、分离纯化B步骤中得到的脂溶性浸膏O. 53g与柱层析用硅胶1. 5g混合拌样,再置于装有20g硅胶的玻璃柱中,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不同体积比例混合组成的溶剂,按极性从小到大,梯度洗脱,130mL为一流份,回收溶剂,用薄层色谱及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并鉴识,收集极性范围在30 :1至10 :1的组分,合并相同组分,合并后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5 I重新进行柱色谱分离,即制备得到式I亚油酸三甘油酯O. 39g。实施例2 :水桅子中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分离制备A、原料采集加工采集水桅子果实,鼓风干燥,适当粉碎;B、脂溶性浸膏提取取水桅子100g,加入石油醚IOOOmL,热回流提取(2hX2),过滤,减压回收溶剂,得到脂溶性浸膏13. Sg ;C、分离纯化B步骤中得到的脂溶性浸膏0. 51g与柱层析用硅胶1. 5g混合拌样,再置于装有20g硅胶的玻璃柱中,用石油醚/丙酮以不同体积比例混合组成的溶剂,按极性从小到大,梯度洗脱,135mL为一流份,回收溶剂,用薄层色谱及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并鉴识,收集极性范围在30 I至10 I的组分,合并相同组分,合并后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5 I重新进行柱色谱分离,即制备得到式I亚油酸三甘油酯0.29g。实施例3 :桅子中亚油酸三甘油酯的酸值测定酸值系指中和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Ig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 lmol/L)进行滴定。精密称取纯化后的亚油酸三甘油酯,置250ml锥形瓶中,加乙醇/乙醚1:1混合液50ml,临用前加酚酞指示液1. O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 lmol/L)滴定,至粉红色持续30s不褪色。以消耗氢氧化 钠滴定液(0. lmol/L)的容积(mL)为A,供试品的重量(g)为W,按照下式计算酸值供试品的酸值=AX5. 16/W。纯化后的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平均酸值为
0.20 (η = 2) ο
权利要求
1.一种桅子中高纯度亚油酸三甘油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原料采集加工,脂溶性浸膏提取,分离纯化三个步骤 A、原料采集加工采集桅子果实,干燥,粉碎; B、脂溶性浸膏提取①采用90-95%的乙醇对原料冷浸或热回流提得总浸膏,总浸膏用水混悬,用石油醚进行液液分配萃取得到脂溶性浸膏;②或直接用石油醚对原料冷浸或热回流提得脂溶性浸膏; C、分离纯化B步骤中得到的脂溶性浸膏与柱层析用硅胶按照1: 3-1 5的重量比混合拌样,再置于1: 8-1 20的重量比的硅胶柱中,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或石油醚/丙酮以不同体积比例混合组成的溶剂,按极性从小到大,梯度洗脱,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收集极性范围在30 :1至10 :1的组分,合并后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5 I重新进行柱色谱分离,收集在10%硫酸乙醇显色反应中呈淡紫红色斑点的部分,得到式I亚油酸三甘油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栀子中制备高纯度亚油酸三甘油酯的方法。本发明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分离出的亚油酸三甘油酯为同酸甘油三酯类化合物,具有C57H98O6分子式,该化合物属于具有较高生理活性的共轭不饱和脂肪酸。本发明提取分离制备亚油酸三甘油酯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纯度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C07C69/587GK103058866SQ2011103216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师彦平, 戚欢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南京博士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