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3478129阅读:1920来源:国知局
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式I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方面的应用:式中,R1-R5独立选自:氢、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素、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硝基、氨基、CN、NCO、NCS、羧基、C1-C3烷氧基甲酰基、C1-C3酰胺基;X选自氧、硫和氮;R6为H、任选取代的C1-C3烷基和任选取代的苯基取代、5-10元杂芳基;和R7为任选H、取代的C1-C3烷基和任选取代的苯基。
【专利说明】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来防止农林牧业生产中的各种病害(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物。80年代以前,农药的主要用于害物的“杀死”,但是80年代以来,农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并不注重“杀死”,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因此,现代的农药的宗旨是对虫害病菌高效防治,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放以来,我国农药工业蓬勃发展,农药品种和产量成倍增长,我国农药产量已经能够满足农业的需要,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是品种仍然不足。我国每年使用农药制剂达65~70万吨,有效成分量达22~25万吨。真正能防止有害生物的很少,约有90%以上的农药散失在农田中污染环境,特别是剧毒农药污染环境更严重。
[0003]农药在世界上已经有大约150年漫长发展的历史,70、80年代,化学农药的科研、开发及生产空前活跃,高效、低毒、作用机理新颖的农药新类型,如拟除虫菊酯类、吡唑类、吡啶类、烟碱类、吡咯类、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β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杀菌剂;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除草剂等层出不穷,促使化学农药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传统农药的大规模使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导致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耐药性使其应用能力大打折扣,若少用农药则有害生物不能有效的防治,常常造成农业减产,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21世纪的农药正在逐步向生物调节的新概念发展。
[0004]自1933年Chester K.首次发表关于“植物的获得生理免疫”一文以来,已有一些作者对其进行综述。其中关于烟草的系统获得抗病性研究最多,不同学者对其抗病毒、抗真菌和抗细菌性均进行了系统研究,如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抗眼斑病(Cercosporanicotianae)、抗黑月5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抗霜霉病(Peronospora tabacina)、抗细菌野火病(Pseudomonas syrtngae pv.tabaci)等,并找到病程相关蛋白和系统获得抗病性基因编码蛋白。上个世纪60年代初,Ross研究烟草花叶病毒提出了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systemic acguired resistance, SAR),即当坏死型病原物或筛选的诱导菌侵染或某些化学制剂诱导处理后,某些植株可以对随后病原物的侵染产生抗性。而这些可以诱导植物产生SAR的生物和化学制剂就称为植物抗病诱导剂或激活剂。
[0005]植物抗病激活剂(elicitor或plant activiator)是指化合物本身及其代谢物无直接的杀菌活性,但可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病性能的物质。此抗性具有四大特点,即:系统性,SAR表现在植株的非诱导因子处理部位;持久性,SAR产生后可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广谱性,SAR同时对若干真菌、细菌、病菌所致病害产生抑制作用;安全性,这些诱导剂本身对病菌并不产生毒杀作用,而是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故对环境不产生副作用。因此,此类杀菌剂的研究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6]哒嗪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高效除草、杀虫杀螨、植物生长调节等活性的杂环化合物,不少品种还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目前,哒嗪类衍生物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芳香杂环化合物,而哒嗪酮类化合物则是哒嗪衍生物中较为重要的一类。1949年,Schoene和Hoffmann首次报道4-羟基哒嗪酮具有强烈抑制植物细胞分裂的特性,并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哒嗪酮类农药具有活性高、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害虫综合防治和降低农药对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已成为一类极具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的杂环化合物。目前,已有许多商业化的哒嗪酮类农药,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菌剂、杀虫(杀螨)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0007]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植物诱导抗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抗病信号的传导机理、生理生化机制以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克隆和应用上,而新植物抗病激活剂的研制开发比较缓慢。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的植物抗病激活剂已被成功开发,其中NC1、BTH、TDL等商品化较成功的植物抗病激活剂,可诱导植物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广谱的抗性(MichikoYasuda., J.Pestic.Sc1.2004, 29:46-49)。
[0008]鉴于此,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开发与创制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人综合运用计算机药物设计、药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哒嗪酮类化合物,即式I所示化合物,及这些化合物在抑制农业和园艺以及林业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病的活性及其测定方法,同时提供这些化合物在农业领域和园艺领域以及林业领域中的应用。
[0010]本发明的哒嗪酮类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
【权利要求】
1.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通式II或III所述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HR4> R5和R6为H,R3选自H、卤素、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硝基、卤代C1-C6烷氧基和C1-C6烷基,X为O。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R3> R5和R6为H,R2和R4选自H、卤素和C1-C6烷氧基,X为O。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
6.权利要求1一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作为抗植物病毒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除草剂的应用。
7.权利要求1一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由甜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莖枯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 Bary)> 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灰葡萄抱(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或尖键抱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 cucumerinum Owen)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用于防治黄瓜蔓枯病、黄瓜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晚疫病、水稻纹枯病、黄瓜灰霉病或黄瓜枯萎病。
9.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 一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 一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给予所述植物,从而防治其病害。
【文档编号】C07D237/24GK103664795SQ20121032814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徐玉芳, 赵振江, 朱维平, 韩景龙, 李洪林, 曹贤文, 李宝聚, 石延霞, 钱旭红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