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烯化合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86666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光致变色眼镜透镜用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有用的、新的色烯化合物。

背景技术:
光致变色是指向某些化合物照射像太阳光或水银灯的光这样的包含紫外线的光时,颜色迅速改变,停止照射光而置于暗处时,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的可逆作用的现象。具有该性质的化合物被称为光致变色化合物,作为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材料使用。对用于这样的用途的光致变色化合物,要求具有以下特性:(I)照射紫外线之前的可见光区域的着色度(以下,称为初期着色)小,(II)照射紫外线时的着色度(以下,称为显色浓度)高,(III)从开始照射紫外线起至显色浓度达到饱和为止的速度(以下,称为显色灵敏度)快,(IV)从停止照射紫外线起至恢复到原始状态为止的速度(以下,称为退色速度)快,(V)这些显色和退色的可逆作用的反复耐久性好,以及(VI)向所使用的主体材料中的分散性高,从而在固化后以高浓度溶解在成为主体材料的单体组合物中。作为可满足这种要求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已知具有茚并(2,1-f)萘并(1,2-b)吡喃结构作为基本骨架的色烯化合物(参照国际公开第WO99/15518号小册子和国际公开第WO2001/60811号小册子)。利用了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优选显灰色或褐色这样的中间色。这样的中间色可通过将显色时色调不同的多种光致变色化合物混合而得到。具体而言,可通过将在430~530nm处具有极大吸收的黄色~红色的光致变色化合物(黄色化合物)和在550~650nm处具有显色时的极大吸收的紫色~蓝色的光致变色化合物(蓝色化合物)混合而得到。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色调调节时,因所混合的多种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物性的差异,导致产生各种问题。例如,黄色化合物的反复耐久性比蓝色化合物的反复耐久性低,这种情况下,长期使用时,发生显色色调慢慢地向蓝色的强色调变化的问题。另外,黄色化合物的显色灵敏度和退色速度比蓝色化合物的低,这种情况下,发生显色过程中的色调成为蓝色较强的色调、退色过程中的色调成为黄色较强的色调等问题。这样的问题认为通过使用光照射时具有2个以上的极大吸收且显中间色的单一化合物(双峰化合物)能够得到解决。一般,已知黄色化合物与蓝色化合物相比,耐久性差。因此,对于双峰化合物,期望为黄色(在430~5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显色浓度比蓝色(在550~65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显色浓度更高的化合物(以下,在双峰化合物中,有时也将黄色显色浓度相对于蓝色显色浓度之比称为双峰性)。迄今为止,作为显色时具有2个以上的极大吸收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双峰化合物),已知下述式(A)~(D)所示的化合物。但是,这些化合物在以下方面仍存在改善余地。即,下述式(A)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参照国际公开第WO2001/19813号小册子)虽然双峰性高,但是存在退色速度慢、并且反复耐久性低的问题。另外,下述式(B)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参照国际公开第WO2003/044022号小册子)的430~530nm处的吸收比550~650nm处的吸收小,存在双峰性低的问题。另外,下述式(C)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参照国际公开第WO2005/028465号小册子)虽然双峰性优异,具有实用的显色浓度和退色速度,但由于吸收光谱的末端部分(以下,称为吸收端)超过420nm而达到可见区域,因而在初期着色稍大方面仍存在改善余地。下述式(D)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参照国际公开第WO2011/016582号小册子)的双峰性优异、具有实用的显色浓度和退色速度。但近年来对光致变色化合物所要求的特性日益提高。特别是,对兼顾显色浓度高和退色速度快的要求更高,需要对上述色烯化合物进行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烯化合物,其显色时的色调显示中间色,且与上述化合物相比,可以进一步使光致变色特性提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烯化合物,其初期着色小、显色浓度高、退色速度快、且劣化时的着色少,反复使用时的显色浓度的下降少,即光致变色特性的耐久性优异。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烯化合物,其可高浓度地溶解在作为光学制品的基材的单体组合物中。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的新的萘酚化合物。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和优势由以下说明可以明了。已知,在可赋予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的茚并(2,1-f)萘并(1,2-b)吡喃结构中,通过提高6位和/或7位的取代基的供电性(导入Hamett数σp小于0的供电子基团),可以提高双峰性,且将吸收端短波长化,减小初期着色。另一方面,也公知:伴随6位和/或7位的取代基的供电性的提高,结果,存在退色速度减慢,由光未照射时的室温下的热所产生的显色(以下,将该显色称为由热色现象产生的初期着色)变大、而且耐久性也降低的缺点。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具有2个杂原子(所述杂原子至少包括1个硫原子)的杂环与茚并(2,1-f)萘并(1,2-b)吡喃结构的6位和7位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色烯化合物,可以得到在维持高双峰性的同时兼具显色浓度高和退色速度快,并且由热色现象产生的初期着色也较小的色烯化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具有下述式(1)所示的中心骨架的色烯化合物。其中,X和Y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为硫原子,在其中之一为硫原子的情况下,另一个为氧原子或下述式所示的基团,(其中,R12为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或芳基。),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具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碳原子上)、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或芳基,此外,R1和R2也可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碳原子数为3~20的脂族环;a为1~3的整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其含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和聚合性单体。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为光致变色光学制品,其具有在其内部分散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的高分子成型体作为构成部件,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为光学制品,其具有至少一面的全部或一部分被高分子膜覆盖的光学基材作为构成部件,所述高分子膜中分散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最后,本发明为后述的式(5)所示的萘酚化合物。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具有下述式(1)所示的茚并(2,1-f)萘并(1,2-b)吡喃结构作为中心骨架。本发明的化合物是使具有2个杂原子(所述杂原子包括至少1个硫原子)的杂环与上述中心骨架的6位和7位的碳原子缩环而得到的,这样的化合物在目前来说是未知的。以下,对导入至6位和7位的上述杂环加以说明。<X和Y>X和Y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为硫原子。在其中之一为硫原子的情况下,另一个为氧原子或下述式所示的基团,其中,R12为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或芳基。作为所述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优选的烷基的例子,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作为所述卤代烷基,优选被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优选的卤代烷基的例子,可举出:三氟甲基、四氟乙基、氯甲基、2-氯乙基、溴甲基。作为所述环烷基,优选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作为优选的环烷基的例子,可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作为所述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作为优选的烷氧基的例子,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作为所述卤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为所述芳烷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作为优选的芳烷基的例子,可举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苯丁基、萘基甲基。作为所述芳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7~11的芳烷氧基。作为优选的芳烷氧基的例子,可举出:苄氧基、萘基甲氧基。作为所述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作为优选的芳氧基的例子,可举出:苯氧基、萘氧基。作为所述芳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6~14的芳基。作为优选的芳基的例子,可举出:苯基、1-萘基和2-萘基。对于上述芳烷基和芳基来说,苯环或萘环上的1~7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任选被所述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卤原子取代。其中,从得到高双峰性的观点考虑,R12优选氢原子、烷基。作为特别优选的例子,可举出:氢原子、甲基、乙基。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具有如下特征:X为硫原子的情况下,初期着色小。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具有如下特征:Y为硫原子的情况下,耐久性高。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具有如下特征:X和Y的其中之一为氧原子的情况下,退色速度快。此外,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具有如下特征:X和Y的其中之一为下述式所示的基团的情况下,显色浓度高。<R1和R2>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具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碳原子上)、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或芳基。作为所述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优选的烷基的例子,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作为所述卤代烷基,优选被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优选的卤代烷基的例子,可举出:三氟甲基、四氟乙基、氯甲基、2-氯乙基、溴甲基。作为所述环烷基,优选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作为优选的环烷基的例子,可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作为所述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作为优选的烷氧基的例子,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作为所述氨基,不限定于氨基(-NH2),任选1个或2个氢原子被取代。作为所述氨基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3~7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14的芳基、碳原子数4~14的杂芳基。作为优选的氨基的例子,可举出:氨基、单甲基氨基、二甲氨基、单乙基氨基、二乙氨基、单苯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作为杂环基(其具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碳原子上),可举出吗啉代、哌啶子基、吡咯烷基、哌嗪基、N-甲基哌嗪基之类的脂族杂环基,和二氢吲哚基之类的芳族杂环基作为优选的杂环基。进而,该杂环基任选具有取代基,优选的取代基可举出烷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优选的杂环基,例如可举出:2,6-二甲基吗啉代、2,6-二甲基哌啶子基和2,2,6,6-四甲基哌啶子基。作为所述烷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2~7的烷基羰基。作为优选的烷基羰基的例子,可举出:乙酰基、乙基羰基。作为所述烷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2~7的烷氧基羰基。作为优选的烷氧基羰基的例子,可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作为所述卤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为所述芳烷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作为优选的芳烷基的例子,可举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萘基甲基。作为所述芳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7~11的芳烷氧基。作为优选的芳烷氧基的例子,可举出:苄氧基、萘基甲氧基。作为所述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作为优选的芳氧基的例子,可举出:苯基氧基、萘基氧基。作为所述芳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6~14的芳基。作为优选的芳基的具体例,可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对于上述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和芳基来说,苯环或萘环上的1~7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任选被所述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取代。此外,R1和R2也可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碳原子数为3~20的脂族环。作为上述脂族环,例如可举出: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环辛烷环。其中,特别优选环己烷环。此外,上述环上的1~6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从耐热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脂族环被烷基取代,具体而言,作为优选的环,可举出:2,2-二甲基环戊烷环、2,2-二甲基环己烷环、2,2,6,6-四甲基环己烷环。<优选的R1和R2>作为本发明的R1和R2所优选的基团,可举出:氢原子、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芳基、与R1和R2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的情况。特别地,从合成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R1和R2为相同的取代基。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为了具有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优选以上述优选的R1和R2为取代基,其中,从提高含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的光学制品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R1和R2为立体上体积大的基团。在此,对光学制品的耐热性进行详细说明。将含有色烯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光学制品(例如,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在100℃以上的高温下长时间保存时,有时会慢慢变为黄色,还有时根据情况显色色调会发生改变(变色)。认为这是由于光学制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化劣化所致。特别是,对于含有硫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认为硫原子容易被氧化,生成亚砜(-SO-)、或砜(-SO2-)。因此,在此所说的耐热性可称作耐氧化性。本发明人等为了提高所述耐氧化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使用立体上体积较大的取代基、或使用芳基等使得硫原子上的电子密度降低的取代基作为本发明的取代基R1和R2的情况下,含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的光学制品的耐氧化性提高,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认为取代基的体积越大,立体障碍性越高,其结果,不易引起硫原子的氧化劣化反应,耐氧化性提高。对于取代基的体积大小,可使用市售的分子画图软件,求出由氧原子键合在硫原子上的位置所确认的硫原子的表面积,由此来估算取代基的体积大小。根据取代基的不同,该表面积会发生变化,该表面积变小的取代基可有效提高耐热性(耐氧化性)。例如,通过使用CambridgeSoft公司的ChemBio3D(第11.0版)的ChemPropStd,可以计算出硫原子的表面积。进而,在R1和R2为大体积的取代基的情况下,除了可提高所述耐热性以外,还可以提高双峰性。其理由尚未明了,但是,在使用仲烷基、叔烷基等大体积的取代基作为R1和R2的情况下,如实施例所示,也可以获得提高双峰性的效果。基于上述理由,如上所述,从提高含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的光学制品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R1和R2优选立体上体积大的基团。作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基,进而,更优选碳原子数3~6的分枝烷基。具体可举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作为特别优选的烷基。作为环烷基,优选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具体可举出环戊基、环己基作为特别优选的环烷基。作为芳基,优选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所述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优选的取代基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具体而言,优选萘基或苯基,可以是:具有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取代基的萘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其中,特别优选苯基的邻位具有碳原子数1~6的烷基的基团,最优选苯基的邻位具有甲基的2-甲基苯基。在R1和R2与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的情况下,形成的环优选碳原子数3~6的脂族环。该脂族环任选具有取代基,优选的取代基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具体而言,优选环戊烷环、环己烷环、具有碳原子数1~6的取代基的环戊烷环、或具有碳原子数1~6的取代基的环己烷环。其中,对于环己烷环或环戊烷环,在与R1和R2所键合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任选键合有碳原子数1~6的烷基,特别地,优选该碳原子上键合有两个碳原子数1~6的烷基的环。此外,作为取代基的烷基,优选甲基。具体可举出:2,2-二甲基环己烷环、2,2,6,6-四甲基环己烷环、2,2-二甲基环戊烷环、2,2,6,6-四甲基环戊烷环。<a>a为1~3的整数。a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存在的下述式所示的基团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其中,从兼具显色浓度高和退色速度快的观点考虑,a优选1或2,a特别优选1。<优选的杂环>以下例示出特别优选的杂环。予以说明,在下述式中,6、7所示位置的碳原子为上述式(1)中的6位、7位的碳原子。予以说明,在本说明书的化学式中,如无特别说明,Me是指甲基。<优选的色烯化合物>在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中,从显色时的色调显示中间色、显色浓度高、退色速度快、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特性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下述式(2)所示的色烯化合物。以下,对上述式(2)所示的色烯化合物的取代基进行说明。<X、Y、R1、R2和a>X、Y、R1、R2和a与式(1)中的定义相同,如上文所说明的。<R3和R4>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具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苯环(碳原子)上)、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芳基、烷硫基、环烷基硫基、芳硫基或具有硅氧烷键的基团。作为所述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优选的烷基的例子,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作为所述卤代烷基,优选被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优选的卤代烷基的例子,可举出:三氟甲基、四氟乙基、氯甲基、2-氯乙基、溴甲基。作为所述环烷基,优选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作为优选的环烷基的例子,可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作为所述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作为优选的烷氧基的例子,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作为所述氨基,并不限定于氨基(-NH2),1个或2个氢原子任选被取代。作为所述氨基所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3~7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14的芳基、碳原子数4~14的杂芳基。作为优选的氨基的例子,可举出:氨基、甲基氨基、二甲氨基、乙基氨基、二乙氨基、苯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作为所述杂环基(其具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苯环上),例如可举出:吗啉代基、哌啶子基、吡咯烷基、哌嗪基、N-甲基哌嗪基之类的脂族杂环基,和二氢吲哚基之类的芳族杂环基作为优选的杂环基。进而,该杂环基任选具有取代基。作为优选的取代基,可举出烷基。作为优选的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例如可举出:2,6-二甲基吗啉代基、2,6-二甲基哌啶子基和2,2,6,6-四甲基哌啶子基。作为所述烷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2~7的烷基羰基。作为优选的烷基羰基的例子,可举出:乙酰基、乙基羰基。作为所述烷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2~7的烷氧基羰基。作为优选的烷氧基羰基的例子,可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作为所述卤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为所述芳烷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作为优选的芳烷基的例子,可举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萘基甲基。作为所述芳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7~11的芳烷氧基。作为优选的芳烷氧基的例子,可举出:苄氧基、萘基甲氧基。作为所述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作为优选的芳氧基的例子,可举出:苯基氧基、萘基氧基。作为所述芳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6~14的芳基。作为优选的芳基的具体例,可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对于上述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和芳基来说,苯环或萘环上的1~7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任选被所述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取代。作为所述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硫基。作为优选的烷硫基的例子,可举出:甲硫基、乙硫基、正丙基硫基、异丙基硫基、正丁基硫基、仲丁基硫基、叔丁基硫基。作为所述环烷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硫基。作为优选的环烷基硫基的例子,可举出:环丙基硫基、环丁基硫基、环戊基硫基、环己基硫基。作为所述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6~10的芳硫基。作为优选的芳硫基的例子,可举出:苯基硫基、1-萘基硫基、2-萘基硫基。对于上述芳硫基和所述杂芳硫基来说,其基团上的1~9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任选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或卤原子取代。所述具有硅氧烷键的基团,只要该基团是具有Si-O键的基团即可,优选下述式(G)所示的基团。(式中,R101各自独立地为烷基或芳基,R102为氢原子、羟基、羟基羰基、烷基、卤代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L1和L2各自独立地为2价基团,h为2~100的整数,i为1~10的整数,j为1~10的整数。)上述式(G)中,作为烷基、芳基、羟基羰基、卤代烷基,可举出与上述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上述式(G)中,L1和L2为选自碳原子数1~20的亚烷基、亚苯基、(-O-)、氧原子(-O-)、硫原子(-S-)、羰基(-C(=O)-)的2价基团。h为2~100的整数,为上述式(G)中的硅氧烷单元的数目。i和j为1~10的整数,分别为2价基团L1和L2的数目。i或j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L1和L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b为0~2的整数,为R3基团的数目。b为2时,2个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c为0~4的整数,为R4基团的数目。c为2~4的整数时,多个R4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在上述基团中,作为R3,从获得较快的退色速度的观点考虑,优选立体上较小的取代基。因此,R3特别优选为氢原子(b为0时)。另一方面,作为R4,从获得较快的退色速度的观点考虑,优选氢原子(c为0时)、卤代烷基或氰基。作为优选的R4,具体而言,特别优选氢原子、三氟甲基、氰基。此外,为了获得更快的退色速度,优选基团R4键合在11位的碳原子上。予以说明,在存在多个R3、R4的情况下,R3、R4优选的基团与上述说明中所示的基团相同。<R5和R6>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下述式(3)所示的基团、下述式(4)所示的基团、芳基、杂芳基或烷基。上述式(3)中的R9为芳基或杂芳基。其中,作为芳基,可举出与R3和R4中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所述杂芳基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含有1~2个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的5~7元环的芳族环、或者由它们与苯环的稠合环构成的杂芳基。予以说明,该杂芳基通过碳原子键合在基本骨架苯环上。例示优选的杂芳基,可举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啉基、吡啶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吡咯啉基。此外,对于杂芳基来说,该基团上的1~7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任选被所述的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含有氮原子且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杂芳基上)、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取代。此外,R10为氢原子、烷基或卤原子。作为优选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此外,作为卤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m为1~3的整数。从获得原料的观点考虑,m优选为1。作为上述式(3)所示的基团中优选的基团的例子,可举出:苯基-乙烯基、(4-(N,N-二甲氨基)苯基)-乙烯基、(4-吗啉代苯基)-乙烯基、(4-哌啶子基苯基)-乙烯基、(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2-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基-1-甲基乙烯基、(4-甲氧基苯基)-1-甲基乙烯基、苯基-1-氟乙烯基、(4-(N,N-二甲氨基)苯基)-1-氟乙烯基、2-噻吩基-乙烯基、2-呋喃基-乙烯基、2-(N-甲基)吡咯啉基-乙烯基、2-苯并噻吩基-乙烯基、2-苯并呋喃基-乙烯基和2-(N-甲基)吲哚基-乙烯基。在上述式(4)中,R11为芳基或杂芳基。上述基团理解为与R9相同。此外,n为1~3的整数。从容易获得原料的观点考虑,n优选为1。作为上述式(4)所示的基团中优选的基团的例子,可举出:苯基-乙炔基、(4-(N,N-二甲氨基)苯基)-乙炔基、(4-吗啉代苯基)-乙炔基、(4-哌啶子基苯基)-乙炔基、(4-甲氧基苯基)-乙炔基、(4-甲基苯基)-乙炔基、(2-甲氧基苯基)-乙炔基、2-噻吩基-乙炔基、2-呋喃基-乙炔基、2-(N-甲基)吡咯啉基-乙炔基、2-苯并噻吩基-乙基、2-苯并呋喃基-乙炔基和2-(N-甲基)吲哚基-乙炔基。作为R5和R6的芳基或烷基,可举出与R3和R4中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此外,作为R5和R6的杂芳基,可举出与R9中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此外,R5和R6可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脂族烃环。作为脂族烃环的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金刚烷环、双环壬烷环、降莰烷环和芴环。为了发挥上述式(2)的色烯化合物的特别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双峰性和退色速度),上述R5和R6的至少之一、优选两者为芳基或杂芳基。进而,特别优选R5和R6的至少之一、优选两者为下述(i)~(iii)所示的任意基团。(i)具有烷基或烷氧基作为取代基的芳基或杂芳基,(ii)具有氨基作为取代基的芳基或杂芳基,(iii)具有杂环基作为取代基的芳基或杂芳基,所示杂环基以氮原子作为环上杂原子、且通过该氮原子与芳基或杂芳基键合,(iv)具有含硅氧烷键的基团作为取代基的芳基或杂芳基。上述(i)~(iv)中的芳基或杂芳基上所取代的取代基的位置和总数没有特殊限定,为了发挥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芳基为苯基时,取代位置为3位或4位,此时取代基的数目优选为1。特别是,优选苯基的3位或4位上取代有如下基团: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具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苯环上)、芳基。例示上这样的优选的芳基,可举出:4-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4-正丙氧基苯基、4-(N,N-二甲氨基)苯基、4-(N,N-二乙氨基)苯基、4-(N,N-二苯基氨基)苯基、4-吗啉代苯基、4-哌啶子基苯基、3-(N,N-二甲氨基)苯基、4-(2,6-二甲基哌啶子基)苯基。此外,上述(i)~(iv)中的杂芳基上所取代的取代基的位置和总数没有特殊限定,其数目优选为1。作为杂芳基的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4-甲氧基噻吩基、4-(N,N-二甲氨基)噻吩基、4-甲基呋喃基、4-(N,N-二乙氨基)呋喃基、4-(N,N-二苯基氨基)噻吩基、4-吗啉代吡咯啉基、6-哌啶子基苯并噻吩基和6-(N,N-二甲氨基)苯并呋喃基。<R7和R8>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或芳基。作为上述基团中的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和芳基,可举出与上述R3和R4中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此外,上述烷氧基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7的烷氧基烷基。作为优选的基团,例如可举出: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正丙基、甲氧基正丁基、乙氧基乙基和正丙氧基丙基。此外,R7和R8也可以与它们所键合的13位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碳原子数为3~20的脂族环,在所述脂族环上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环原子数为3~20的杂环、或在所述杂环上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作为上述脂族环,例如可举出: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辛烷环、环庚烷环、降莰烷环、双环壬烷环和金刚烷环。此外,作为在所述脂族环上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例如可举出:菲环。作为上述杂环,例如可举出:噻吩环、呋喃环、吡啶环。此外,作为在所述杂环上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例如可举出:苯基呋喃环、联苯基噻吩环。<特别优选的R7和R8>在本发明中,作为R7和R8的优选的取代基,可举出:羟基、烷基、烷氧基、与R7和R8所键合的13位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的情况。作为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作为烷氧基,例如可举出甲氧基。上述优选的取代基中,为了维持较高的双峰性、同时进一步减少由热色现象导致的初期着色、进一步加快退色速度,R7和R8优选与它们所键合的13位碳原子一起形成环。其中,从退色速度变得特别快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形成上述脂族环或在上述脂族环上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特别是从降低热色现象导致的初期着色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形成上述脂族环。作为R7和R8所形成的脂族环,特别优选的是,未取代的脂族烃环或具有选自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芳烷基、芳基和卤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的脂族烃环。作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芳烷基、芳基和卤原子,可举出与R3和R4中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作为更优选的基团,例如可举出:环己烷环、环辛烷环、环庚烷环等单环、降莰烷环、双环[3,2,1]辛烷环、双环[4,2,0]辛烷环、双环[3,3,0]辛烷环、双环[3,3,1]壬烷环、双环[4,3,0]壬烷环、双环[6,3,0]十一烷环等双环、和金刚烷环等三环、以及这些环被至少1个甲基等碳原子数4以下的低级烷基取代而得到的环。其中,从保持较高的双峰性和较快的退色速度、并且减少由热色现象导致的初期着色的观点考虑,单环或双环发挥特别优异的效果。在本发明中,作为由R7和R8键合而成的单环,最优选的代表例例如如下述式所示。在下述式中,被标记为13的碳原子为13位碳原子。上述单环中,特别地,最优选环辛烷环、3,3,5,5-四甲基环己烷环、4,4-二乙基环己烷环、4,4-二甲基环己烷环、双环[4,3,0]壬烷环。<特别优选的色烯化合物>具体例示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色烯化合物,可举出下述化合物。予以说明,包括上述式在内,本说明书的化学式中,Me是甲基、Et是乙基、Pr是丙基。(色烯化合物的鉴定)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一般在常温常压下以无色或者淡黄色、淡绿色的固体或粘稠液体状态存在,可通过如下(1)~(3)的方式确认。(1)通过测定质子核磁共振谱(1H-NMR),在δ:5.0~9.0ppm附近出现基于芳族的质子和烯烃的质子的峰、在δ:0.5~4.9ppm附近出现基于烷基和亚烷基的质子的峰。另外,通过相对比较各自的波谱强度,可知晓各个键合基团的质子个数。予以说明,在上述式(1)中,含有X和Y而形成的杂环为5元环(即,a=1),并且,在R1和/或R2为氢原子的情况下,与通常相比,该氢原子的峰发生低磁场偏移,在δ:5.0~6.0ppm附近出峰。(2)通过元素分析,可以确定相应产物的组成。(3)通过测定13C-核磁共振谱(13C-NMR),在δ:110~160ppm附近出现基于芳族烃基的碳的峰、在δ:80~140ppm附近出现基于烯烃和炔烃的碳的峰、在δ:20~80ppm附近出现基于烷基和亚烷基的碳的峰。<色烯化合物的制备>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通过任意合成方法制备。上述式(2)所示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有效地制备。即,可以通过使下述式(5)所示的萘酚化合物与下述式(6)所示的炔丙醇化合物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的方法来有效地制备。(式中,X、Y、R1、R2、R3、R4、R7、R8、a、b和c与上述式(2)中的定义相同),(式中,R5和R6与上述式(2)中的定义相同),萘酚化合物与炔丙醇化合物的反应比率可以采用较宽的范围,优选选自1:10~10:1(摩尔比)的范围。另外,作为酸催化剂,例如可使用硫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酸性氧化铝,酸催化剂优选在相对于萘酚化合物和炔丙醇化合物的合计100重量份为0.1~10重量份的范围内使用。反应温度优选0~200℃。作为溶剂,优选使用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苯、甲苯。由该反应得到的产物的精制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进行硅胶柱精制,再通过重结晶,进行产物的精制。上述式(5)所示的萘酚化合物是作为本发明的新化合物提供。在上述式(5)中,X、Y、R1、R2、R3、R4、R7、R8、a、b和c的定义,与上述式(2)中的定义相同。因此,对于上述基团及结构部分的说明,可以理解为直接适用式(2)中的上述说明。在本发明中,具体例示式(5)所示的优选的萘酚化合物,可举出下述的化合物。一般的萘酚化合物,可根据例如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69(10)3282-3293;2004、SyntheticCommunications,23(16),2241-2249(1993),WO01/60881等论文中记载的反应方法来合成。(萘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上述式(5)所示的萘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按照下述方法来合成。首先,下述式(7)所示的苯化合物可通过购买市售品获得,或按照下述文献来合成。予以说明,在上述式(7)中,X、Y、R1、R2、R3、a和b与上述式(2)中的定义相同。例如,下述式(8)所示的苯化合物可根据Tetrahedron59(24),4383-4388(2003)等论文所记载的反应方法来合成。接着,通过使作为原料的化合物(7)与酰氯反应,得到下述式(9)所示的化合物。予以说明,在上述式(9)中,R4和c与上述式(2)中的定义相同。进而,通过将上述化合物(9)进行Stobbe反应、环化反应,得到下述式(10)的化合物。予以说明,在式(10)的化合物中,R是来源于Stobbe反应中所使用的二酯化合物的基团。接着,通过使用碱或酸,对该化合物(10)进行水解,得到下述式(11)的羧酸。然后,通过使用碳酸钾等碱和苄基氯对式(11)所示的羧酸进行苄基化,接着,通过使用碱或酸进行水解,得到下述式(12)所示的、羟基被苄基(Bn)保护的羧酸。接着,通过Curtius重排、Hofmann重排、Lossen重排等方法将上述式(12)所示的被苄基保护的羧酸转化为胺,由该胺制备重氮盐。将该重氮盐通过Sandmeyer反应等转变为溴化物,使得到的溴化物与镁和/或锂等反应,制备有机金属试剂。使该有机金属试剂与下述式(13)所示的酮在-10~70℃、在有机溶剂中反应10分钟~4小时,(式中,R7和R8与上述式(2)中的定义相同)得到下述式(14)所示的化合物。通过将该化合物(14)在中性~酸性条件下、在10~120℃下进行10分钟~2小时的反应,通过将醇螺化,可以合成目标的上述式(5)的萘酚化合物。在该反应中,上述有机金属试剂与上述式(13)所示的酮的反应比率优选可采用较宽的范围,优选选自1:10~10:1(摩尔比)的范围。反应温度优选-10~70℃。作为溶剂,优选使用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例如,乙醚、四氢呋喃、苯、甲苯。另外,醇在中性~酸性条件下的螺化反应例如优选使用乙酸、盐酸、硫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酸性氧化铝等酸催化剂进行。这样的酸催化剂优选相对于醇100重量份在0.1~10重量份的范围内使用。在螺化时,可使用四氢呋喃、苯、甲苯等溶剂。(炔丙醇化合物)此外,上述式(6)所示的炔丙醇化合物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合成。例如,可以通过使酮化合物与乙炔锂等金属乙炔化合物反应容易地合成。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可以通过使所述萘酚化合物和炔丙醇化合物反应而得到。所得的色烯化合物可良好地溶于甲苯、氯仿、四氢呋喃等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将上述式(1)所示的色烯化合物溶于这样的溶剂中时,溶液基本上是无色透明的,一旦照射太阳光或紫外线就快速显色,一旦遮蔽光就可逆地快速恢复原来的无色,呈现良好的光致变色作用。(与其他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组合)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单独使用时显中间色,但也可与其他光致变色化合物组合使用以获得作为光致变色透镜所要求的各种色调。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发挥优异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色调调整时,即使与其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混合,所得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也会发挥优异的效果。因此,所组合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使用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俘精酸酐、俘精酰亚胺(フルギミド)、螺噁嗪、色烯等。其中,从可以保持显色和退色时的色调均匀、可以抑制与光致变色性的劣化相伴的显色时的色调不均、以及可以减小初期着色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色烯化合物。即,通过含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进而组合如上述的色烯化合物那样显色灵敏度和退色速度良好、且初期着色小的其他色烯化合物,可以得到显色退色时的色调均匀且赋予高透明性的光致变色组合物。这些优选的其他色烯化合物具体可举出下述(15a)和(15b)的色烯化合物。在上述式(15a)中,R3、R4、R5、R6、R7和R8与式(2)中的定义相同。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含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苯环上)、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芳基、烷硫基、环烷基硫基、或芳硫基。予以说明,R13和R14的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含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苯环上)、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和芳基,可举出与R1和R2中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作为R13和R14的所述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硫基。作为优选的烷硫基的例子,可举出:甲硫基、乙硫基、正丙基硫基、异丙基硫基、正丁基硫基、仲丁基硫基、叔丁基硫基。作为所述环烷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硫基。作为优选的环烷基硫基的例子,可举出:环丙基硫基、环丁基硫基、环戊基硫基、环己基硫基。作为所述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6~10的芳硫基。作为优选的芳硫基的例子,可举出:苯基硫基、1-萘基硫基、2-萘基硫基。对于上述芳硫基和所述杂芳硫基来说,该基团上的1~9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任选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或卤原子取代。其中,R13优选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杂环基(其含有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且该杂环基通过该氮原子键合在其所键合的苯环上)、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原子、芳烷基、芳烷氧基、芳氧基或芳基。此外,R14优选氢原子。作为上述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国际公开第WO2001/60811号小册子中记载的化合物。在上述式(15b)中,R3、R4、R5和R6与式(2)中所示的定义相同,o和p各自独立地为0~4的整数。作为具体例,例如可举出:国际公开第WO2009/136668号小册子中记载的化合物。在上述式(15a)、(15b)所示的色烯化合物中,为了赋予高的透明性,作为所组合的其他色烯化合物,优选由热色现象产生的透射率为75%以上、紫外线吸收曲线的吸收端在380~430nm的色烯化合物。进而,特别优选由热色现象产生的透射率为85%以上、紫外线吸收曲线的吸收端在380~420nm的色烯化合物,最优选由热色现象产生的透射率为88%以上,紫外线吸收曲线的吸收端在380~410nm的色烯化合物。予以说明,该由热色现象产生的透射率以及紫外线吸收曲线的吸收端是通过下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另外,在制作含有本发明色烯化合物和其他色烯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组合物时,各色烯化合物的配合比例根据所希望的色调来适宜确定。此外,使用含有该光致变色组合物和聚合性单体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时,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或其他色烯化合物相对于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10质量份。具体地说,更优选在如涂层那样的薄膜的情况下(例如100μm左右的薄膜的情况下),以相对于涂膜或提供涂膜的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为0.001~5.0质量份、其他色烯化合物为0.001~5.0质量份的范围来调整色调为宜。或者在厚的固化物的情况下(例如1毫米以上的情况下),以相对于厚的固化物或提供厚的固化物的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为0.001~0.5质量份、其他色烯化合物为0.001~0.5质量份的范围来调整色调为宜。(组合的稳定剂)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即使直接使用也具有高的耐久性,但通过并用如下所示的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苯甲酸酯系化合物等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特别优选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在将上述紫外线吸收剂配合在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在0.001~5质量份的范围使用来发挥效果。另外,作为光稳定剂,可使用公知的受阻胺,作为抗氧化剂,可使用公知的受阻酚。在将上述的光稳定剂、抗氧化剂配合在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在0.01~10质量份的范围使用来发挥效果。(色烯化合物的用途)另外,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即使在高分子固体基质中也显示同样的光致变色特性。作为对象的高分子固体基质,只要是可使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均匀分散的物质即可,光学上优选的高分子固体基质例如可举出: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进而,由自由基聚合性多官能单体聚合而成的热固性树脂也可以用作上述高分子基质。作为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多官能单体,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溴-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等多元丙烯酸和多元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酒石酸二烯丙酯、环氧琥珀酸二烯丙酯、富马酸二烯丙酯、氯菌酸二烯丙酯、六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碳酸二烯丙酯、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烯丙基碳酸酯等多元烯丙基化合物;1,2-双(甲基丙烯酰基硫基)乙烷、双(2-丙烯酰基硫基乙基)醚、1,4-双(甲基丙烯酰基硫基甲基)苯等多元硫基丙烯酸和多元硫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缩水甘油酯、双酚A-单缩水甘油基醚-甲基丙烯酸酯、4-缩水甘油基氧基甲基丙烯酸酯、3-(缩水甘油基-2-氧基乙氧基)-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缩水甘油基氧基-1-异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丙烯酸酯、3-缩水甘油基氧基-2-羟基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化合物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二乙烯基苯。此外,使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多官能单体与自由基聚合性单官能单体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也可以用作上述高分子基质。作为这样的自由基聚合性单官能单体,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等不饱和羧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富马酸二乙酯、富马酸二苯基酯等富马酸酯化合物;硫代丙烯酸甲酯、硫代丙烯酸苄基酯、硫代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等硫代丙烯酸和硫代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苯乙烯、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乙烯基萘、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溴苯乙烯等乙烯基化合物。作为使本发明色烯化合物分散在上述高分子固体基质中的方法,可使用一般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将上述热塑性树脂和色烯化合物以熔融状态捏合,使该色烯化合物分散在树脂中的方法;或者使色烯化合物溶解在上述聚合性单体中后,加入聚合催化剂,通过热或光进行聚合,使该色烯化合物分散在树脂中的方法;和通过将色烯化合物染色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的表面,使该色烯化合物分散在树脂中的方法等。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可广泛用于光致变色材料,例如,可以用于代替银盐感光材料的各种记忆材料、复印材料、印刷用感光体、阴极射线管用记忆材料、激光感光材料、全息感光材料等各种记忆材料。此外,使用了本发明色烯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材料还可以用作光致变色透镜材料、光学滤光器材料、显示器材料、光量计、装饰等的材料。例如,在用于光致变色透镜时,只要是可获得均匀调光性能的方法,该制造方法就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举出将均匀分散有本发明光致变色材料而成的聚合物膜夹在透镜中的方法。或者可举出使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分散在上述聚合性单体中,通过规定方式进行聚合的方法。此外,可举出将该化合物溶解在例如硅油中,使其在150~200℃下浸渍透镜表面10~60分钟,再将该表面用固化性物质覆盖,制成光致变色透镜的方法。另外,还可举出将上述聚合物膜涂布在透镜表面,将该表面用固化性物质覆盖,制成光致变色透镜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将由含有本发明色烯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涂剂涂布在透镜基材的表面,使涂膜固化,来制造光致变色透镜。此时,对透镜基材也可以预先实施用碱性溶液进行的表面处理或者等离子体处理等的表面处理,另外,与这些表面处理一起或者在不进行这些表面处理的情况下,还可以施用底漆以提高基材与涂膜的密合性。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色烯化合物的合成)将下述萘酚化合物(16)1.0g(2.4mmol)和下述炔丙醇化合物(17)0.80g(3.0mmol)溶解在甲苯70ml中,再添加对甲苯磺酸0.022g,在加热回流下搅拌1小时。反应后,除去溶剂,通过硅胶色谱法进行精制,得到白色粉末状的产物1.2g。收率为75%。该产物的元素分析值为C79.16%、H6.17%、S4.90%,与作为C44H42O4S的计算值的C79.25%、H6.35%、S4.81%充分一致。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谱的结果,在1.0~3.0ppm附近显示基于四甲基环己烷环的甲基和亚甲基质子的18H的峰、在δ2.3~6.0ppm附近显示基于杂环的亚甲基质子和甲氧基的甲基质子的8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显示基于芳族的质子和烯烃的质子的16H的峰。进而,测定13C-核磁共振谱的结果,在δ110~160ppm附近显示基于芳环的碳的峰、在δ80~140ppm附近显示基于烯烃的碳的峰、在δ20~60ppm显示基于烷基的碳的峰。由上述结果确认,分离出的产物为下述式(18)所示的化合物。实施例2~7(色烯化合物的合成)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合成表1(实施例2~4)、表2(实施例5~7)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对所得产物,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确认方法进行结构解析的结果,确认其为由表1和表2所示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另外,表3示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由各化合物的结构式求出的计算值和1H-NMR谱的特征谱。表1表2表3实施例8~14(由涂布法制作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物性评价)将由上述实施例1制得的色烯化合物No.1与光聚合引发剂和聚合性单体混合后,涂布在透镜基材表面,再照射紫外线,将透镜基材表面的涂膜聚合。作为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使用分别按照50质量份/10质量份/10质量份/10质量份/10质量份的配比混合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532)/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Daicel-UCB(株)制,EB-183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而成的物质。向该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90质量份中添加1质量份的实施例1制得的色烯化合物No.1,充分混合后,添加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CGI1800{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的混合物(重量比3:1)}0.3质量份、作为稳定剂的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5质量份、亚乙基双(氧亚乙基)双[3-(5-叔丁基-4-羟基-间甲苯基)丙酸酯]3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7质量份、和N-甲基二乙醇胺3质量份,充分混合,制得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接着,将约2g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采用MIKASA制的旋涂机1H-DX2,旋涂在透镜基材(CR39:烯丙基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50)的表面。将该表面被涂布的透镜在氮气气氛中使用功率120mW/cm2的金属卤化物灯照射3分钟,使之固化,制作出被分散有色烯化合物的高分子膜覆盖的光学制品(光致变色塑料透镜)(高分子膜的厚度:40μm)。对所得光致变色塑料透镜,评价下述光致变色特性。将使用实施例1的色烯化合物的下述评价结果汇总于表4。[1]极大吸收波长(λmax):为由(株)大塚电子工业制的分光光度计(瞬间多通道光电探测器MCPD3000)求得的显色后的极大吸收波长,是显色时的色调的指标。[2]显色浓度(A0):为上述极大吸收波长中的、光照射120秒后的吸光度{ε(120)}与光未照射时的吸光度ε(0)之差,是显色浓度的指标。该值越高,表示光致变色特性越好。[3]双峰性(AY/AB):为黄色(在430nm~5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显色浓度(AY:λmax的值)和蓝色显色部分(在550nm~65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显色浓度(AB:λmax的值)之比,是双峰性的指标。[4]退色半衰期〔τ1/2(sec.)〕:为光照射120秒后,在光照射停止时,试样的上述极大吸收波长中的吸光度降低至{ε(120)-ε(0)}的1/2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是退色速度的指标。该时间越短,表示退色速度越快。[5]吸收端{λ0}:将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作为试样,将其在暗处保存一昼夜后,在室温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UV-2550)测定300nm~800nm范围的紫外光的透射率(T%)。以经过所得紫外光吸收曲线的透射率(T%)为50%的点的方式,对该紫外光吸收曲线引出切线,以该切线的透射率(T%)为0的吸收波长作为吸收端(紫外光光谱的吸收端),是初期着色的指标。在例如眼镜透镜这样的光学制品中,该值越小,表示初期着色越小、光未照射状态下的透明性越高。[6]热色现象{T0}:将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作为试样,在室温下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UV-2550),测定300nm~800nm的透射率(T%)。以在430nm~650nm范围具有的透射率作为采取极小值的波长中的透射率,是初期着色的指标。该值越大,表示初期着色越小、光未照射状态下的透明性越高。[7]残存率(A50/A0×100):将所得光致变色塑料透镜通过スガ试验器(株)制的氙弧灯耐气候机X25促进劣化50小时。然后,在试验前后进行上述显色浓度的评价,测定试验前的显色浓度(A0)以及试验后的显色浓度(A50),以它们之比(A50/A0)为残存率,作为显色的耐久性的指标。残存率越高,表示显色的耐久性越高。(耐热性评价)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耐热性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价:使用鼓风炉,在110℃的温度条件下、在暗处进行12小时的加热试验,测定色差。[8]色差:上述双峰性(AY/AB)的变化率用下式定义{1-(加热试验后的AY/AB)/(加热试验前的AY/AB)}将其值作为显色色调的色差的指标进行评价。双峰性的变化率越低,则加热导致的色差较小,可以说耐热性较高。使用本发明色烯化合物制造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耐热性评价结果示于表4。此外,除了使用实施例2~7(分别为No.2~7)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色烯化合物以外,与上述同样操作,得到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对其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汇总示于表4。予以说明,在表4中,化合物No.1~7分别对应于实施例No.1~7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将实施例1得到的色烯化合物记为化合物No.1。表4比较例1~4(由涂布法制作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物性评价)为了进行比较,使用下述式(A)、(B)、(C)、(D)所示的化合物,与实施例8同样操作,得到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并对其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5所示。表5使用本发明色烯化合物的实施例8~14中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与比较例1(上述式(A)所示的色烯化合物)、比较例2(上述式(B)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和比较例3(上述式(C)所示的色烯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相比,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高的双峰性,且具有显色浓度、退色速度和耐久性均优异的性能。此外,关于初期着色,比较例1和2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由热色现象带来的初期着色较大。此外,对于比较例3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其吸收端超过420nm,位于可见区域,因此初期着色较大。与其相比,对于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热色现象较小,吸收端也呈现短波长化,因此,初期着色小。进而,与比较例4(上述式(D)所示的色烯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显色浓度高和退色速度快方面优异。实施例15~21(色烯化合物的合成)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合成表6~7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对得到的产物色烯化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结构解析的结果确认,其为表6~7所示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表8中示出了各实施例得到的色烯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和1H-NMR谱值。表6表7表8实施例22~28(由涂布法制作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物性评价)除了使用实施例15~21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色烯化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同样的方法制造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对其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汇总示于表9。在表9中,化合物No.15~21分别为实施例No.15~21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将实施例15得到的色烯化合物记作化合物No.15。表9实施例29(萘酚化合物的制造)将上述式(8)所示的苯化合物38.3g(277.4mmol)滴加至冷却至0℃的氯化铝38.8g(291.2mmol)、苯甲酰氯40.9g(291.2mmol)的二氯甲烷(400ml)溶液中。滴加结束后,搅拌2小时。反应后,用水清洗,除去溶剂,通过柱色谱法进行精制,得到作为白色固体的下述式(19)所示的二苯甲酮衍生物41.0g(169.2mmol,收率:61%)。将上述式(19)、琥珀酸二乙酯33.9g(194.6mmol)溶解在四氢呋喃200ml中,升温至55℃。向该溶液中滴加叔丁醇钾21.9g(194.6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400ml),搅拌1小时。反应后,添加甲苯200ml,使用浓盐酸、接着使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得到作为茶色油状物的下述式(20)所示的化合物39.5g(106.6mmol,收率:63%)。将上述式(20)化合物、乙酸钠8.7g(106.6mmol)和醋酸酐54.4g(533.0mmol)溶解在甲苯150ml中,回流3小时。反应后,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通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重结晶来进行精制,得到作为橙色固体的下述式(21)所示的化合物9.2g(23.4mmol,收率:22%)。将上述式(21)的化合物分散在甲醇40ml中。向该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钠5.6g(140.4mmol)的水溶液56ml,回流3小时。反应后,使用浓盐酸、接着使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通过用甲苯进行再浆料化来进行精制,得到作为黄色固体的下述式(22)所示的羧酸衍生物7.4g(22.7mmol,收率:97%)。将上述式(22)的化合物和苄基氯6.2g(49.3mmol)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74ml中。向该溶液中加入碳酸钾12.5g(90.8mmol),升温至60℃,搅拌4小时。反应后,加入甲苯100ml,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由此得到作为黄色固体的下述式(23)所示的化合物11.3g(22.5mmol,收率:99%)。将上述式(23)的化合物分散在异丙醇350ml中。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40.5g(1012.5mmol)的水溶液405ml,回流3小时。反应后,加入甲苯300ml和四氢呋喃200ml,用浓盐酸、然后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通过用甲苯和己烷进行再浆料化来进行精制,得到作为黄色固体的下述式(24)所示的羧酸衍生物9.0g(21.6mmol,收率:96%)。将上述式(24)分散在甲苯120ml中。向该溶液中加入三乙胺13.1g(129.6mmol)和叠氮化磷酸二苯酯7.7g(28.1mmol),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乙醇5.0g(108.0mmol),在70℃反应2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乙醇150ml,接着加入氢氧化钾11.2g(280.8mmol),回流6小时。反应后,常压蒸馏除去乙醇,加入四氢呋喃,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由此得到作为黄色固体的下述式(25)所示的化合物7.7g(19.9mmol,收率:92%)。将上述式(25)分散在乙腈150ml中,加入6%盐酸水溶液60.0g(98.5mmol),冷却至0℃~5℃。向该溶液中加入33%亚硝酸钠水溶液6.2g(29.9mmol),搅拌30分钟。向该溶液中加入50%碘化钾水溶液16.5g(99.5mmol),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后,加入甲苯,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通过柱色谱法进行精制,得到作为黄色固体的下述式(26)所示的化合物6.9g(13.9mmol,收率:70%)。将上述式(26)的化合物分散在甲苯270ml中,冷却至-15℃。向该溶液中滴加正丁基锂(1.6M己烷溶液)17.4ml(27.8mmol),搅拌30分钟。向该溶液中滴加3,3,5,5-四甲基环己酮5.0g(32.0mmol)的甲苯溶液10.0g,在-15℃搅拌2小时。反应后,加入甲苯和四氢呋喃,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后,通过用甲苯进行再浆料化来精制,得到作为黄色固体的下述式(27)所示的化合物7.5g(9.7mmol,收率:70%)。将上述式(27)的化合物和(±)-10-樟脑磺酸122.9mg(0.5mmol)溶解在甲苯225ml中,回流30分钟。放冷至室温后,将该溶液添加至升温到90℃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9.2g(48.5mmol)的甲苯溶液100ml中,回流4小时。反应后,用水进行清洗,除去溶剂后,通过柱色谱法来精制,得到作为黄色固体的下述式(16)所示的萘酚化合物1.7g(4.5mmol,收率:46%)。该产物的元素分析值为C:77.51、H:6.81、S:7.64%,与作为C27H28O2S的计算值的C:77.85%、H:6.77%、S:7.70%充分一致。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谱的结果,在δ1.0~3.0ppm附近显示基于四甲基环己烷环的甲基、亚甲基质子的18H的峰、在δ5.0~6.0ppm附近显示基于杂环的亚甲基质子的2H的峰、在δ5.0~9.0ppm附近显示基于芳族的质子和羟基的质子的8H的峰。进而,测定13C-核磁共振谱的结果,在δ110~160ppm附近显示基于芳环的碳的峰、在δ20~80ppm处显示基于烷基的碳的峰。由上述结果确认,分离出的产物为上述式(16)所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上述实施例1中使用的萘酚化合物。实施例30~42(萘酚化合物的合成)与实施例29同样操作,合成各实施例(实施例2~21)中使用的萘酚化合物。对所得产物,使用与实施例29同样的结构确认方法进行结构解析,结果确认,其为表1、2、6、7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的萘酚化合物。表10示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由各化合物的结构式求出的计算值和1H-NMR谱的特征谱。表10*色烯化合物的实施例编号是指使用实施例的萘酚化合物得到的色烯化合物的实施例编号。实施例43~51(萘酚化合物的合成)与实施例29同样操作,合成萘酚化合物。对所得产物,使用与实施例29同样的结构确认方法进行结构解析的结果,确认其为表11所示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表12示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由各化合物的结构式求出的计算值和1H-NMR谱的特征谱。表11表12实施例52~63(色烯化合物的合成)使用实施例43~51中得到的萘酚化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合成表13~15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对所得产物,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确认方法,确认其为表13~15所示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表16示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由各化合物的结构式求出的计算值和1H-NMR谱的特征谱。表13表14表15表16实施例64~75(由涂布法制作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物性评价)除了使用实施例52~63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色烯化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同样的方法制造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对其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汇总示于表17。在表17中,化合物No.52~63分别为实施例52~63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将实施例52得到的色烯化合物记作化合物No.52。表17实施例76(耐热性的评价总结)总结上述实施例、比较例的耐热性评价。对于式(1)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将由R1和R2基团的不同带来的耐热性的差异汇总示于表18中。予以说明,耐热性的评价,除了实施例8中记载的[8]色差以外,还对下述的黄变度[9]进行了评价。此外,作为比较,将比较例4中得到的透镜的耐热性结果一并记载于表18。[9]黄变度:使用スガ试验机(株)制的色差计(SM-4),分别测定加热试验后的YI值和加热试验前的YI值,将其差值作为黄变度的指标进行评价。予以说明,YI值为黄色指数,该值越大,表示黄色着色越大。黄变度为YI值的变化量,该值越小,表示由加热导致的试样的着色越少,耐热性越高。予以说明,加热试验与[8]色差相同,使用鼓风炉,在110℃的温度条件下,在暗处进行加热试验12小时。此外,表18中也记载了硫原子的表面积。如上所述,耐热性与取代基R1和R2的体积大小相关,取代基体积越大,由氧原子与硫原子的键合位置确认的硫原子的表面积越小。使用CambridgeSoft公司制的ChemBio3D(第11.0版)的ChemPropStd计算出的硫原子的该表面积示于表18。予以说明,将R1和R2均为氢原子的情况设为100,表面积为其相对值。予以说明,表18中的化合物编号分别对应于实施例编号得到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记作化合物No.1。表18由该结果可知,使用具有体积较大的取代基作为R1和R2的取代基的化合物时,可抑制黄变度和色差。特别是,关于色差,只要是硫原子的表面积的相对值在80以下的取代基,均可表现出提高耐热性的效果,特别是硫原子的表面积的相对值在60以下的取代基,其效果显著。实施例77~94(萘酚化合物的合成)与实施例29同样操作,合成萘酚化合物。对所得产物,使用与实施例29同样的结构确认方法进行结构解析的结果,确认其为由表19和20所示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此外,表21示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由各化合物的结构式求出的计算值和1H-NMR谱的特征谱。表19表20表21实施例95~118(色烯化合物的合成)使用实施例77~94中得到的萘酚化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合成表22~27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对所得产物,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确认方法,确认其为表22~27所示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表28示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由各化合物的结构式求出的计算值和1H-NMR谱的特征谱。表22表23表24表25表26表27表28实施例119~142(由涂布法制作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物性评价)除了使用实施例95~118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色烯化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同样的方法制造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对其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汇总示于表29。在表29中,化合物No.95~118分别为实施例No.95~118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将实施例95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记作化合物No.95。表29实施例143~157(铸塑法制透镜的耐热性评价)接着,利用Inmass法制造光致变色固化物,评价其耐热性。即,将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0.04质量份、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质量份、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48质量份、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2质量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20质量份、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9质量份、以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1质量份充分混合,制备光致变色固化组合物。接着,将所得组合物注入由玻璃板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形成的衬垫(gasket)所构成的模具中,进行铸塑聚合。聚合如下进行:使用空气炉,使用18小时缓缓地在30℃~90℃升温,在90℃保持2小时。聚合结束后,将聚合物从模具的玻璃模子中取出。将得到的聚合物(厚2mm)作为样品,在1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试验12小时。测定加热试验前后的光致变色特性,通过评价显色色调的色差来评价耐热性。其结果示于表30。予以说明,表30中的化合物编号分别对应于实施例1~117中合成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记作化合物No.1。表30与实施例76的结果相同,即使是对于捏合透镜,在使用具有较大体积的取代基作为R1和R2的取代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色差小,耐热性高。实施例158(萘酚化合物的合成)使用对甲苯磺酰氯将下述式(28)所示的硅氧烷化合物(Gelest公司制,MCR-C12)进行对甲苯磺酰化,接着,使其与溴化锂反应,得到下述式(29)所示的溴衍生物。通过使其与羟基二苯甲酮衍生物反应,得到下述式(30)所示的二苯甲酮衍生物。将其作为原料,与实施例29同样操作,合成下述式(31)所示的萘酚化合物。该产物的元素分析值为C51.56%、H8.38%、S2.10%,与作为C64H126O15SSi12的计算值的C51.08%、H8.44%、S2.13%充分一致。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谱的结果,在δ0~0.5ppm附近显示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甲基(Si-CH3)的约80H的峰、在δ0.5~5.0ppm附近显示基于甲基和亚甲基质子的约50H的峰、在δ5.0~9.0ppm附近显示基于芳族的质子和羟基的质子的7H的峰,确认为上述式(31)的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实施例159~162(色烯化合物的合成)使用实施例45、46、158中得到的萘酚化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合成表31~32所示的色烯化合物。对所得产物,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确认方法,确认其为表31~32所示结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表33示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值。予以说明,实施例160中所使用的炔丙醇的前体、即二苯甲酮衍生物,是通过将上述式(29)所示的溴衍生物与4-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在碱性条件下发生Williamoson反应而得到的。此外,实施例161中所使用的炔丙醇的前体、即二苯甲酮衍生物,是以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使下述式(32)所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4-甲氧基-4’-乙烯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发生氢化甲硅烷基化而得到的。此外,实施例162中所使用的炔丙醇的前体、即二苯甲酮衍生物,是以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使下述式(32)所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化合物、二乙烯基苯和4-甲氧基-4’-乙烯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发生氢化甲硅烷基化而得到的。表31表32表33实施例163~166(由涂布法制作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物性评价)除了使用实施例159~162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色烯化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同样的方法制造光致变色塑料透镜,对其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汇总示于表34。在表34中,化合物No.159~162分别为实施例No.159~162中得到的色烯化合物。例如,将实施例159得到的色烯化合物记作化合物No.159。表34发明效果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在显示时的色调显示为中间色,初期着色小、显色灵敏度高、显色浓度高、且即使将其进一步分散在溶液中或高分子固体基质中,也显示较快的退色速度和优异的耐久性。因此,例如,在使用本发明的色烯化合物制作光致变色透镜时,可以制造出如下的光致变色透镜:其在出到室外时快速显出浓的中间色,而在从室外返回室内时快速退色而恢复为原来的颜色,而且可长时间使用的耐久性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