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淀粉芽孢杆菌及菌剂和该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3790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解淀粉芽孢杆菌及菌剂和该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生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后,基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农药残留等问题,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提出和实践,生物农药研发成为我国生物产业、农业科研与应用的热点,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研究领域与方向,绿色植保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需求与必然趋势。

现有生物农药多利用农副产品或农业废弃物等发酵生产,一方面生产的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减少化学农药的负面问题,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及农业废弃物,提高其附加值。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施入土壤后,通过其特定菌株的快速繁殖,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释放土壤中固定态的磷、钾元素,使得环境的养分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为作物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微生物环境,在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集抑菌、固氮、解磷、解钾和作物生长素于一身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铃薯粮、菜、饲兼用,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素有“地下面包”之称。据2013年统计,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561.7万公顷,总产量为9598.8万吨。甘肃省位于马铃薯北方一作区,栽培面积占全国50%以上,是甘肃第二大粮食作物。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轮作困难,马铃薯坏疽病、炭疽病和枯萎病发生日趋严重。这些病害目前主要通过化学农药防治,但化学防治引起环境污染,特别是农药残留严重影响马铃薯食品安全,在目前国家提出“减药减肥”的大方针下,寻找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替代品是当务之急,而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则是可选项之一。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耐干旱贫瘠,再生性强,草量高,营养丰富,有"牧草之王"的称号,是畜牧业首选青饲料,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近几年,随着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苜蓿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已居世界第6位。但是由于我国苜蓿品种单一和利用年限的增长,苜蓿病害尤其是苜蓿根腐病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威胁到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报道,该病害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阿根廷等国家及国内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地严重发生,全世界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在20%左右,严重发生的地块达到40% ,其使苜蓿固氮能力降低,植株衰弱,单产和品质下降。国内外先后报道的苜蓿根腐病病原中镰孢菌达14种,厚垣镰孢菌F.chlamydosporum为主要种,致病力强,且据报道该病原菌还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生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剂;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剂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应用。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具有防病促生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在不含色氨酸的King氏培养基中分泌IAA的浓度为42.3 mg/L,在含100 mg/L色氨酸的King氏培养基中分泌IAA的浓度为110.9 mg/L;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生长,具有固氮能力;在无机磷培养基(PKO培养基)上d/D为1.18,在有机磷培养基(蒙金娜培养基)上d/D为1.13,具有溶磷能力。

一种微生物菌剂,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菌体,菌株的活菌数为0.10×1014CFU/mL-2.0×1014CFU/mL。

上述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接入至固体基质中发酵,接入量为6-14%,料水比为1:1,发酵时间为36-48h,发酵温度为34-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固体基质由以下物质组成:麸皮55%、稻壳粉20%、玉米粉15%、豆粕10%、麦芽糖10g/kg、胰蛋白胨20g/kg和MgSO415g/kg。

上述微生物菌剂在制备农药或肥料中的应用。

上述微生物菌剂在抑制病原菌中的应用。

上述微生物菌剂在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 foveata)、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和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中的应用。

本发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已经于2016年09月2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保藏。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但对植物没有任何实质性伤害的细菌,其通过固氮、溶磷和产IAA等生物学功能提高宿主的抗旱和抗寒等抗逆能力,特别是抑菌功能是其成为生防菌资源的有力支撑。

植物内生细菌也可以通过分泌抑菌物质、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空间及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阻止或降低病原菌对植物的侵染或造成的危害。以内生细菌为菌种资源研制的微生物农药不易产生抗药性,不伤害天敌,且能利用农副产品等广泛生产,更重要的是内生细菌可以定殖于作物体内,甚至可以通过种子(苗木)传播于下一代,长期起作用,省时省力,高效,应用于农业生产后为生产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由于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可定殖于植物体内,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生防作用稳定持久,甚至通过种子等途径传播于下一代。本发明涉及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分离自极端环境条件下的高寒草地牧草体内,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炭疽病菌和枯萎病菌及苜蓿根腐病菌等的拮抗作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菌株具有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及苜蓿根腐病,且具有促生(肥料)功能,符合“减药减肥”的国家要求,也为保护环境,生产绿色无公害马铃薯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具有生物活性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接种于最适固体基质中进行发酵,得到的发酵物可以直接作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使用,该菌剂具有抑菌作用,可以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 foveata)、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和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其抑菌率在67%以上,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化学农药环保性差、易产生抗药性和安全性差的缺陷,以实现环保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和安全性好的优点。

下面通过试验一至试验二,分别对本发明提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在形态、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

试验一: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的形态鉴定:

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培养基上,28℃培养5d的培养性状为:菌落大小8-10mm, 乳白色,饼状,边缘不整齐,表面有山脊状突起,干燥;解淀粉芽孢杆菌呈革兰氏阳性,杆状,菌体大小为0.35~0.78 μm×1.20~3.10μm。

试验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的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

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在Genebank中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KF831366.1)的同源性在99%以上,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起,结合形态特征,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下面通过试验三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的室内抑菌活性进行测定。

试验三: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首次筛选出内生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拮抗菌株,将该拮抗菌株接种于NA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5g,葡萄糖8g,琼脂12g,蒸馏水1000mL)中活化培养24 h;同时,将指示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即PDA)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5 d。当拮抗菌株和指示菌株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培养活化后,分别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5mm的菌饼。选取指示菌株的菌饼一块,置于PDA培养基中;具体的,可以将该菌饼接种于盛装PDA培养基的平皿的中央位置(平皿直径9cm);根据对峙法,将拮抗菌株等距点接种于距该平皿中央位置为2.5cm的圆周上。将该培养皿在28℃的环境温度下培养5天后,用十字法多次重复测定该PDA培养基中上述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在本试验中,重复测定3次。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对部分病原菌抑菌能力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如上述表1所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 foveata)的抑菌率为81.7%;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抑菌率为87.8%;对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的抑菌率为72.6%;对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的抑菌率为67.6%。

由表1可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对表1中4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制率至少可以达到67.6%,特别是对马铃薯坏疽病菌P.foveata、和马铃薯炭疽病菌C.coccodes的抑制充在80%以上,开发马铃薯专用药肥前景较好。

下面通过试验四和实验五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13047的固体发酵基质进行优化。

试验四: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的最适固体发酵基质:

1 . 培养基固体基质的选择

当以麸皮和稻粉壳为主料组合玉米粉和豆粕为基质时,菌株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基质,发酵48h测定活菌数达2.37×1012cfu/g,为最佳发酵基质;去除豆粕后,活菌数迅速减少,说明在玉米粉、油渣和豆粕3种条件因素中豆粕为影响发酵养分的主要因素。

碳源优化

在最佳基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4种不同碳源10g/kg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加麦芽糖培养基对菌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酵48h测定活菌数达2.20×1013cfu/g,菌株生长量明显高于含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为最佳碳源。

氮源优化

在最佳基质培养基中添加牛肉膏、胰蛋白胨、酵母浸膏、NH4Cl和NH4NO35种不同氮源10g/kg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以胰蛋白胨和NH4NO3为氮源时发酵48h活菌数分别达到1.80×1013cfu/g和1.67×1013cfu/g,菌株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氮源培养基,其中胰蛋白胨培养基活菌数最大,说明该菌生长的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

无机盐优化

在最佳基质培养基中添加NaCl、MgSO4、MnSO4、KH2PO44种无机盐5g/kg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以MgSO4为无机盐发酵48h后活菌数达到最大1.08×1013cfu/g,明显高于KH2PO4、NaCl和MnSO4。说明该菌生长的最适无机盐为MgSO4

固体基质最佳质量配比的确定

按表2所示,对麸皮、稻壳粉、玉米粉和豆粕做不同质量配比进行发酵,结果表明,麸皮和稻粉壳的比例变大或变小时,活菌数均有所下降,当以麸皮55%、稻壳粉20%为主料,以玉米粉15%和豆粕10%为辅料发酵48h后,活菌数达到最大为1.24×1013cfu/g。该结果说明固体基质最佳质量配比为麸皮55%、稻壳粉20%、玉米粉15%、豆粕10%。

最适C源、N源、无机盐最佳质量配比的确定

对最适C源(麦芽糖)、最适N源(胰蛋白胨)和最适无机盐(MgSO4)3个因素采用表3正交设计表L9(33)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麦芽糖含量变大时,活菌数明显下降,当MgSO4减小活菌数明显下降,当麦芽糖10g/kg、胰蛋白胨20g/kg、MgSO4g/kg时发酵48h后活菌数达到最大为1.90×1014cfu/g。试验结果表明,最适C源、最适N源、最适无机盐的最佳质量配比为麦芽糖10g/kg、胰蛋白胨20g/kg、MgSO4 15g/kg。

试验五: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的固体发酵条件:

1.最佳接种量的确定

发酵产量随着接菌量的增大先升高,当接菌量为10%时发酵后活菌数达到最大为1.80×1014cfu/g,后迅速降低,当接菌量为18%时降到最低发酵后活菌数为0.33×1013cfu/g。该结果说明,该菌株最佳发酵接菌量为10%,当接菌量小于最佳接菌量时,菌株底物少,营养充足,但随着接菌量的逐渐增大,可利用的营养减少,导致菌株无法正常生长。

2.最佳料水比的确定

发酵产量随着培养基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先降低趋势,当料水比为1:1时发酵产量达到最大为2.00×1014cfu/g。该试验结果说明,该菌株最佳发酵料水比为1:1,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发酵产量的下降,适量的水分不仅为菌株生长提供了新陈代谢必须水分子,而且有助于培养基内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传递,当水分过量时,培养基物质相互间吸附力变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空隙变少,影响了氧的传递,从而影响了菌株的正常代谢,导致发酵产量的降低。

3.最佳发酵温度的选择

发酵产量在28~37℃时随温度的升高先缓慢上升后在大于37℃时迅速下降,当温度为37℃时发酵48h后测定活菌数达到最大为1.84×1014cfu/g。试验结果说明,该菌株最佳发酵温度为37℃,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并且温度过高会引起培养基内水分含量降低,导致发酵产量降低。

4.最佳发酵时间的确定

菌株产量在发酵至6~12h缓慢增长,12~42h迅速增长,42h时达到最大,测定活菌数为1.96×1014cfu/g,在42h以后基本趋于稳定,即42h为最佳发酵时间。

试验六: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微生物菌剂的活性进行检测:

在上述试验四和五中已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适固体基质及发酵条件的基础上,将保存在斜面培养基中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简称NA)培养基的平皿上培养活化24h后,接种于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简称NB)培养基中;培养24h之后,以6%-14%的接种量接入固体基质中,发酵料水比为1:1,34℃-40℃发酵培养36h-48h之后,发酵物中活菌数为0.1×1014CFU/mL -2.0×1014CFU/mL。

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固体发酵,即可制得到具有良好促生能力和防病能力的微生物菌剂。其中,在温度为37℃,接种量为10%,发酵料水比为1:1,培养时间为42h的发酵条件下,发酵物中活菌数可以达到2.0×1014CFU/mL。

下面通过试验七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的产生吲哚乙酸能力进行检测。

试验七: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的产生吲哚乙酸(IAA)能力测定:

将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于含有100mg/L色氨酸(或者不含色氨酸)的金氏(King)培养液培养12 天后对菌悬浮液和空白对照离心10 min ,转速为10000 r/min,取上清液4 mL分别加入等量比色液,黑暗中静置30min后立即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530值,解淀粉芽孢杆菌在含有色氨酸(100 mg/L)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基中分泌IAA的量分别为42.33 mg/L和110.9mg/L。

下面通过试验八和试验九分别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对苜蓿的促生能力和防治根腐病能力进行检测。

试验八: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固体菌剂对苜蓿的促生效果测定:

将苜蓿播种于直径12cm的塑料花盆中,室温培养,出苗后使花盆内留下15棵植株,当苜蓿长至60d苗龄时,用无菌解剖刀抠去花盆上部土壤,将菌剂与灭菌土相拌后覆与苜蓿根部周围至苜蓿根颈部,菌肥用量1g/株,3个重复;以不接种为对照,处理35d苜蓿挖出,洗净根系,将植株从根茎处分开,分别称地上、地下鲜重;后放入80℃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分别称地上、地下干重,明确其促生效果见表4。结果表明,处理地上干重和地下鲜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地下鲜重、地下干重也均高于处理1,但差异性不显著;该试验结果说明,265ZY3生物菌肥可明显提高苜蓿总产量,对苜蓿促生效果极好。

试验九: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固体菌剂对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将苜蓿播种于直径12cm的塑料花盆中,室温培养,出苗后使花盆内留下15棵植株,当苜蓿长至60d苗龄时备用。将厚垣镰孢菌的孢子悬浮液(无菌水配制浓度为1×106个/mL)制成米粒接种体备用。用无菌水制成米粒接种体为对照。进行以下3种处理:

对照1:将苜蓿根部稍加损伤后用无菌接种体处理,3个重复;

对照2:用无菌解剖刀抠去花盆上部土壤,将菌剂与灭菌土相拌后覆与苜蓿根部周围至苜蓿根颈部,菌肥用量1g/株,3个重复;

对照3:用病原菌接种体处理,即将苜蓿根部稍加损伤,并用无菌解剖刀抠去花盆上部土壤,将带菌米粒接种体均匀的分散于苜蓿根部周围(200粒/株),覆灭菌土壤至苜蓿根颈部;

处理:先施入菌肥,方法同对照2,3d后用病原菌接种体处理,方法同对照3。

对处理35天后对所有处理苜蓿按以下分级标准进行根腐病调查,并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根腐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根部发病面积占根表面积的1/4以下;

2级:根部发病面积占根表面积的1/4~1/2;

3级:根部发病面积占根表面积的1/2~3/4;

4级:根部发病面积占根表面积的3/4以上;

5级:植株死亡。

对处理35d苜蓿根部病情进行了调查试验,对照1和2没有发病, 对照3植株矮小且叶片变黄,根及根颈部具大量病斑,病斑面积大且呈深褐色至黑色,腐烂程度明显高于处理,根毛严重腐烂变少。该试验结果说明,对未染根腐病病苜蓿施用菌肥后,可以减少厚垣镰孢菌对苜蓿的侵染,能预防苜蓿根腐病的发生。对照3发病率最高,达到了97.67%,多数致伤部位出现大面积腐烂,呈褐色或黑色,处理发病率最低为79.00%,致伤部位只形成小面积黄褐色至褐色斑,对照3作为对照病情指数最高,达到了53.96%;处理的病情指最低,为20.23%,与处理3差异性均显著(P<0.5)。通过表5,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染病前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对苜蓿根腐病防治效果显著,即解淀粉芽孢杆菌菌肥对苜蓿根腐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下面通过试验十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13047对马铃薯的促生能力进行检测。

试验十.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固体菌剂对马铃薯促生效果测定:

于2016年4月~10月进行,地点为甘肃省岷县麻子川乡。品种为青薯9号。种植模式为垄宽2.6 m(2行),株间距0.17 m,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 m2。4月下旬播种,播种时施基肥,过程中再无追肥,10月上旬收获。试验分处理和对照,每处理3个小区,每小区20 m2,共6个小区,处理和对照间留一垄为保护行。2016年4月23日种植,用穴施的方法将发酵的微生物菌肥撒于马铃薯种薯周围,每穴施肥3 g。于2016年10月3日进行马铃薯采收,每小区单收和称重,计算产量,见表6,表明菌肥对马铃薯的增产率达21.99%。

附图说明

图1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CGMCC No.13047 菌株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及菌体形态图;

图2 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13047 菌株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拮抗图;

图3 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CGMCC No.13047 菌株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拮抗图;

图4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CGMCC No.13047菌株对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拮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微生物菌剂,其活性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13047菌株的菌体,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的活菌数为0.1×1014CFU/mL。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将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接入至基质中发酵,基质由以下物质组成:麸皮55%、稻壳粉20%、玉米粉15%、豆粕10%、麦芽糖10g/kg、胰蛋白胨20g/kg和MgSO415g/kg。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接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6%,料水比为1:1,发酵时间为36h,发酵温度为34℃。微生物菌剂可用作制备农药或肥料。

实施例2:

一种微生物菌剂,其活性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 菌株的菌体,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2.0×1014CFU/mL。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接入至基质中发酵,基质由以下物质组成:麸皮55%、稻壳粉20%、玉米粉15%、豆粕10%、麦芽糖10g/kg、胰蛋白胨20g/kg和MgSO415g/kg。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接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10%,料水比为1:1,发酵时间为42h,发酵温度为37℃。微生物菌剂可用作制备农药或肥料。

实施例3:

一种微生物菌剂,其活性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菌株的菌体,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的活菌数为1.84×1014CFU/mL。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接入至基质中发酵,基质由以下物质组成:麸皮55%、稻壳粉20%、玉米粉15%、豆粕10%、麦芽糖10g/kg、胰蛋白胨20g/kg和MgSO415g/kg。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接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14%,料水比为1:1,发酵时间为48h,发酵温度为40℃。微生物菌剂可用作制备农药或肥料。

图1示出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CGMCC No.13047菌株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及菌体形态图;表明菌株呈革兰氏阳性,杆状。

图2 示出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13047菌株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表明菌株对马铃薯枯萎病菌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抑菌率达73%。

图3 示出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CGMCC No.13047 菌株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拮抗作用,表明菌株对马铃薯坏疽病菌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抑菌率达88%。

图4 示出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CGMCC No.13047菌株对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表明菌株对马铃薯炭疽病菌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抑菌率达82%。

经试验验证,上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13047微生物菌剂,适宜于防治马铃薯坏疽病、马铃薯炭疽病、马铃薯枯萎病和苜蓿根腐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