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的引物组合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2758阅读:941来源:国知局
检测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的引物组合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学领域,涉及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的检测。



背景技术: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可引起铜蓝蛋白合成障碍、胆汁中铜排泄受阻,过量的铜不能排出体外而在体内沉积,导致肝硬化、神经症状、角膜K-F环、尿铜升高等临床表现。该疾病的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即ATP7B蛋白)功能改变相关。ATP7B蛋白的编码基因被定位在13q14.3上,包含21个外显子和20个内含子,编码1465个氨基酸。ATP7B基因的突变表现为少数几个热点突变为主,伴有广泛存在的散在突变。国内外、国内不同地区、民族间主要热点突变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研究表明,亚洲人的突变热点为Arg778Leu,中国人群中该突变热点的发病率也占约70%。由于该疾病为一种隐形遗传疾病,发病有一定的隐蔽性,对未有表型的人群进行该基因检测将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概率,在产前诊断中将有格外显著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已有大量的检测ATP7B基因的试剂,如PCR检测试剂。这些试剂的效果各有差异,导致对疾病的诊断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本领域中依然存在寻找有效的检测试剂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ATP7B基因的检测试剂,使得可以便捷地检测中国人群中的ATP7B基因突变,从而提早诊断是否存在肝豆状核变性。

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检测ATP7B基因的引物组合,所述引物组合包括:

引物对1:

正向引物F1:gaactctcctccctacttgctgg(SEQ ID NO:1);

反向引物R1:aacatggtgttcagagaagtg(SEQ ID NO:2);

引物对2:

正向引物F2:gtgaagagttctgggaaatcag(SEQ ID NO:3);

反向引物R2:cacaaccaccatatagcccaag(SEQ ID NO: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物组合还包括:

引物对3:

正向引物F3:gacaatgaaccctcaccaagagc(SEQ ID NO:5);

反向引物R3:cgaggtctatacgcagcattcc(SEQ ID NO:6);

引物对4:

正向引物F4:gagtggcttgtaatccaggtgac(SEQ ID NO:7);

反向引物R4:gccacacacagcatggaagggag(SEQ ID NO:8);

引物对5:

正向引物F5:ctgcctcaggagtgtgactatg(SEQ ID NO:9);

反向引物R5:cacgcccaagtccacgtacctc(SEQ ID NO:10);

引物对6:

正向引物F6:ggaccatttagaaataaccacagc(SEQ ID NO:11);

反向引物R6:ctgagagagcggaaggaaggcag(SEQ ID NO:12)。

在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ATP7B基因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引物组合。

优选地,所述试剂盒还包括用于PCR反应的试剂,如Taq酶、dNTP、Taq酶缓冲液等。

在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ATP7B基因突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本发明的引物组合对基因组进行扩增,并将扩增结果与野生型ATP7B基因组进行比较。

优选地,所述检测过程中,退火过程为:以52℃,退火30秒;再以48℃,退火30秒。

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对ATP7B的外显子3、7、8、12、14和16进行了扩增,这些扩增区域覆盖了中国人的90%的已知的与肝豆状核变性相关的ATP7B基因突变类型,有效检测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性。其中外显子8和12中突变发生的频率最高,以这两个外显子的引物组合进行检测可以筛查出70%的突变可能性。本发明的引物组合与染色体的结合性好,扩增灵敏度高,检测的准确率高;并且本发明的这些引物对可以以相同的程序进行退火反应,节省了检测操作程序,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外显子8扩增产物;

图2:外显子12扩增产物;

图3:外显子3扩增产物;

图4:外显子7扩增产物;

图5:外显子14扩增产物;

图6:外显子16扩增产物;

各图中,marker从上到下分别表示1000、700、500、400、300、200和100bp,泳道1~4分别表示退火温度为48℃、50℃、52℃以及52℃和48℃组合的扩增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此。如果没有其它明确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均是本领域常规技术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知道如何实现这些方法并获得相应的结果;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都是常规试剂和仪器,可以从普通的商购途径中获得。

实施例1:PCR引物的设计

根据ATP7B基因组序列(参见NG_008806.1),针对中国人突变高发外显子3、7、8、12、14和16设计引物并进行验证试验。引物设计原则根据《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的要求设计,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引物对之间的二级结构和结合可能性,以及各引物对的退火温度。设计的各外显子对应的引物和反应温度分别如表1所示:

表1:外显子及其对应的引物序列

其中,F代表正向引物,R代表反向引物。

实施例2:引物扩增效果验证

取已鉴定为正常ATP7B基因的血液样本进行效果验证,血液样本按照常规的处理方式处理,以用于PCR反应。

按照表2的反应体系配制反应液,每个外显子各2管,分别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阴性对照组的模板为水。

表2:反应体系

由于各引物对的退火温度不一,分别设置几个退火温度进行验证,包括48℃、50℃、52℃以及52℃和48℃组合。具体程序为:95℃5min,(95℃1min,退火1min(其中52℃和48℃组合的退火方式为52℃30s然后48℃30s),72℃1min)40个循环,72℃延伸3min。

获得的产物通过PCR电泳以及测序验证PCR引物效果。根据图1~图6的结果显示,本发明的6对引物均能够特异性地扩增出目标条带,扩增结果正确(阴性实验结果未示出)。每对引物在各自的退火温度下均有最好的结果;然而52℃和48℃组合的退火程序对于每对引物而言,其结果与各自确定的退火温度的结果几乎一样。为方便实验,将采用组合退火温度的方式进行检测。

实施例3:PCR引物扩增检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ATP7B基因

从临床收集已确定突变型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人样本和正常样本共109例,利用PCR方法使用实施例1中的引物进行扩增。扩增的体系和条件如实施例2所示,采用组合退火温度退火。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检测是否存在基因变异。

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本发明的引物进行扩增,从109例样本中发现了38例Arg778Leu突变、10例Pro992Leu突变、2例Arg952Lys突变和1例Arg919Gly突变。这个结果与已确定的结果一致,说明本发明的PCR引物能够有效检测ATP7B基因突变,准确率高。并且这几个外显子以相同的程序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了扩增效率,节省检测时间。

序列表

<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20> 检测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的引物组合和方法

<130> Y161265-OI

<160> 12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正向引物F1

<400> 1

gaactctcct ccctacttgc tgg 23

<210> 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反向引物R1

<400> 2

aacatggtgt tcagagaagt g 21

<210> 3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正向引物F2

<400> 3

gtgaagagtt ctgggaaatc ag 22

<210> 4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反向引物R2

<400> 4

cacaaccacc atatagccca ag 22

<210> 5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正向引物F3

<400> 5

gacaatgaac cctcaccaag agc 23

<210> 6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反向引物R3

<400> 6

cgaggtctat acgcagcatt cc 22

<210> 7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正向引物F4

<400> 7

gagtggcttg taatccaggt gac 23

<210> 8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反向引物R4

<400> 8

gccacacaca gcatggaagg gag 23

<210> 9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正向引物F5

<400> 9

ctgcctcagg agtgtgacta tg 22

<210> 10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反向引物R5

<400> 10

cacgcccaag tccacgtacc tc 22

<210> 11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正向引物F6

<400> 11

ggaccattta gaaataacca cagc 24

<210> 12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反向引物R6

<400> 12

ctgagagagc ggaaggaagg cag 2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