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19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车辆座椅的滑动的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文献H10-100753A中所公开的一种现有的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一个座垫、一个阶梯部和一个止挡单元。座垫装在一个滑轨上以便可以滑动,阶梯部朝向滑轨突出,且伴随座垫的旋转,止挡单元沿向上/向下方向移动。
当旋转座垫以使其向前倾斜时,止挡单元向下移动而接触阶梯部,而当旋转座垫以使其向后倾斜时,止挡单元向上移动而与阶梯部脱开。当止挡单元与阶梯部脱开时,滑轨就可以滑动了。另外,在范围X之外,止挡单元与阶梯部的上表面相接触使其不会朝向前进端移动,因此限制了座垫的旋转。具体地,当座垫向前倾斜时,座垫受到限制而不会移到范围X之外,并且在范围X之外,该座垫受到限制而不会向前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座垫不能位于范围X的外部。
座体(座垫)可滑动的范围根据座垫的旋转位置而改变,但是,由于座体可在该范围内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滑动,座体可能会撞到例如位于该范围内的内部设备。这样,当座体在纵向方向大范围移动时,由于该运动,在该内部设备上会施加一惯性力,并且当座体撞到该内部设备时,会在该内部设备上施加大的冲击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装置,用以防止座体以大的冲击力撞击。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一个下轨道,在车辆底板上固定成沿车辆的纵向延伸;一个上轨道,在所述下轨道安装成可滑动并支撑一个座体;一个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在第一位置处将所述上轨道锁定于所述下轨道;一个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上轨道限制在一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所述预定位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轨道由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用以将所述上轨道限制在所述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所述预定位置,且当所述上轨道由所述第一锁定机构锁定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解锁。
因此,当上轨道沿纵向大范围移动时,由于上轨道被挡止在第一位置,从而可防止座体以大冲击力撞击内部设备。


结合参照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特点可由以下详细说明更为清楚地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装置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沿图1中II-II线的部分座椅装置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沿图1中III-III线的部分座椅装置的剖视图;图4A示出了沿图1中IV-IV线的部分座椅装置的剖视图;图4B示出了图4A的顶视平面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内部的平面视图;图6A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平面视图;图6B示出了用于说明图6A中示出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用于说明该车辆座椅装置的致动的侧视图;图8A示出了图4A中的截面的放大视图,其中止挡单元由止挡支架支撑;
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车辆座椅机构的右侧视图;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辆内部的平面视图;及图10示出了图1所示的座体移动到下轨道后端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实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示出了车辆座椅装置的侧视图,其安装在诸如汽车等的车辆上。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一对下轨道11和一对上轨道12。具体来说,下轨道11沿车辆纵向延伸并固定在车厢中的底板10上,且其中一个上轨道12可滑动地连接至其中一个下轨道11,且另一上轨道12也可滑动地连接至另一下轨道11。
该车辆座椅装置还包括一个支撑板13、一对滑轨14和一个座体15。具体地,支撑板13由上轨道12支撑,滑轨14在支撑板13上设置成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座体15由滑轨14可滑动地支撑。
在这种结构中,座体15可沿纵向在下轨道11上滑动,也可沿车辆宽度方向在滑轨14上滑动。该车辆座椅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将上轨道12固定于一特定位置处的第一锁定机构20;和一个用于将上轨道12限制于一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所述预定位置的第二锁定机构30。
图2示出了沿图1中的II-II线的一个下轨道11和一个上轨道12的剖视图。以下参照图2说明下轨道11的结构。如图2所示,下轨道11截面呈U形,其上部敞开。具体来说,如图2中剖视图所示,下轨道11包括两个外侧壁部分11c、两个上表面部分11a和两个内侧壁部分11b。具体来说,每个外侧壁部分11c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且每个外侧壁部分11c的顶端弯折并向内延伸,从而形成上表面部分11a。另外,每个上表面部分11a在其靠内的部分处弯折并向下延伸而形成内侧壁部分11b。另外,如图1所示,每个内侧壁部分11b包括多个锁定孔11d。如后所述,当上轨道12在下轨道11上滑动时,使用这些锁定孔11d。
上轨道12的结构也参照图2说明。如图2所示,上轨道12做成截面呈倒U形,其下部敞开。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上轨道12包括两个内侧壁部分12b、两个下表面部分12c和两个外侧壁部分12a。具体地,每个内侧壁部分12b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每个内侧壁部分12b的下端弯折并向外延伸,从而形成下表面部分12c。另外,每个下表面部分12c在其靠外的部分处弯折并向上延伸,从而形成每个外侧壁部分12a。上轨道12以如下方式安装于下轨道11,即上轨道12的每个外侧壁部分12a位于每个外侧壁部分11c和每个内侧壁部分11b之间。
另外,上轨道12的每一外侧壁部分12a上装有一个滚子件16。更具体来说,每个滚子件16包括一个滚子16a,其在下轨道11的每一上表面部分11a的内表面上滚动;一个滚子16b,其在下轨道11的每一外侧壁部分11c的内表面上滚动。
在上轨道12的内侧壁部分12b之间设有一个弹性件17,该弹性件17弹性变形为倒U形截面,以向每一内侧壁部分12b施加一个向外的力。这样,每个滚子件16的每个滚子16b可牢靠的接触下轨道11的每个外侧壁部分11c,因此,上轨道12可以如下方式在下轨道11上滑动,即每个滚子16b在每个外侧壁部分11c上滚动。
第一锁定机构以下参照图3说明第一锁定机构20的构造。图3示出了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车辆座椅装置的剖视图。
通过第一锁定机构20的锁定作用,可将上轨道12锁定在下轨道11上,以使其不能沿轨道纵向移动。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锁定机构20包括一个固定于上轨道12的支架21、以及一个由支架21支撑以便可相对于一个轴杆22旋转的锁杆23。
此外,锁杆23包括三个锁爪23a,这些锁爪插入下轨道11的锁定孔11d中,如图1所示;以及一个致动件23b,在该致动件23b的作用下,锁杆23相对于轴杆22旋转。将致动件23b定位成可通过压杆18施加压力,这将在下文描述。
在常态下,锁杆23以如下方式定位,即锁爪23a插入在锁定孔11d中,如图3中实线所示。当向下压致动件23b时,锁杆23相对轴杆22顺时针旋转,以使锁爪23a自锁定孔11d脱开(解锁状态)。因此,在第一锁定机构进入解锁状态之后,上轨道12(座体15)就可以在下轨道11上沿纵向滑动。上轨道12包括一个开口,从而使锁杆23可在该开口中旋转,如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
如图1所示,第一锁定机构20的锁定孔11d形成在下轨道11纵向的整个长度上,且锁杆23的三个锁爪23a与其中任意三个锁定孔11d接合。具体来说,借助于第一锁定机构20,可将上轨道12保持在下轨道11上的多个位置处,具体地,将上轨道12锁定于下轨道11的第一位置处,该第一位置选自上述多个位置。
第二锁定机构以下参照图4至图9说明第二锁定机构30的构造。图4A示出了沿图1中的IV-IV线的部分车辆座椅装置的剖视图,图4B示出了图4A的顶视平面图,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内部的平面视图,图6A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平面视图,图6B示出了图6A所示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用于说明该车辆座椅装置的致动的侧视图,图8A示出图4A中的放大的剖视图,其中止挡单元31由止挡支架支撑,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车辆座椅机构的右侧视图;且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辆内部的平面视图。
借助于第二锁定机构30,可对在第一锁定机构20解锁后可沿车辆纵向滑动的上轨道12进行限制,使其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上轨道12上的预定位置(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具体地,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锁定机构30包括一个止挡单元31,且该止挡单元31由一个接合杆35或一个止挡支架36保持以使其处于直立状态(接合状态),以便限制上轨道12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过第一支架32或第二支架33的位置。支架32安装在下轨道11的底部的下轨道11的中央部分的后部处,并且支架33也装于下轨道11的底部并位于支架32的后面。
更具体地说,止挡单元31在上轨道12上固定成可以旋转,并且在止挡单元31的旋转中心点处设有一个螺旋弹簧34,以回复并保持止挡单元31;通过支架32和33可将止挡单元31旋转成直立状态(如图4A所示的位置),在该状态螺旋弹簧34与支架32和33接合。将止挡单元31与第一支架32接合时座体15的位置设定为第一预定位置,而将止挡单元31与第二支架33接合时座体15的位置设定为第二预定位置。
首先,说明止挡单元31由接合杆35保持而处于直立状态的情况。在该状态下,第二锁定机构30借助止挡单元31、第二支架33和接合杆35将上轨道12(座体15)限制在第一预定位置处而使其不能向后滑动。下面将说明座体15被限制在第二预定位置而不能向后移动超出第二支架33的位置的构造。
如图4A和图4B所示,接合杆35包括一个中心点35a,在该处接合杆35在上轨道12上固定成可以旋转;以及一个顶端部分35b,其被弯折而与止挡单元31的上端部分接合。在这种构造下,将止挡单元31以如下方式保持在直立状态(接合状态),即其上端部分与接合杆35接合。
相对于中心点35a来说,在形成有顶端部分35b的相对侧上设有一个卷簧37,以向接合杆35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力而使接合杆35的顶端部分35b与止挡单元31的顶端部分脱开。在设有卷簧37的同一侧上设有一个连接部分35c,一个第二连接件42连接于该连接部分35c上。借助于第二连接件42将操作力从解锁杆41传递到接合杆35。
当力从解锁杆41传递到接合杆35时,接合杆35顺时针旋转以在上端部分35b处与止挡单元31的顶端部分相接合。具体来说,当操作解锁杆41时,接合杆35的顶端部分35b与止挡单元31的上端部分接合,从而将止挡单元保持于直立状态。
然后,当上轨道12(座体15)变为可以沿车辆纵向滑动时,保持在直立状态的止挡单元31就与第二支架33接合,从而,限制上轨道12(座体15)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过第二支架33的位置。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在设有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装置的车辆V中,例如,当座体15定位于距设置在车辆V中的第三排座椅S之前长度为L的位置时,止挡单元31与第二支架33接合。
如图6A和图6B所示,压杆18设于锁杆23的致动件23b的顶部上。具体来说,压杆18由上轨道12支撑成可相对于压杆18的中心点18a旋转。如图6B所示,当压杆18在图6B中相对于中心点18a顺时针旋转时,锁杆23的致动件23b在压杆18的顶端部分18b的作用下从上方受压。
相对于中心点18a来说,在设有顶端部分18b的相对侧上设有一个连接部分18c,一个第一连接件43连接于该连接部分18c上。借助于第一连接件43将操作力从解锁杆41传递到压杆18。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操作解锁杆41时,压杆18被旋转,从而锁杆23的致动件23b在其上方受压,并且随后锁杆23被解锁,因此,上轨道12变得可在下轨道11上滑动。此时,由于如上所述接合杆35连接于解锁杆41,接合杆35也被旋转,从而保持止挡单元31于直立位置(接合状态)。这样,如图7中实线所示,上轨道12由第二支架33限制在第二预定位置处,而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支架33的位置。
然后,在第二预定位置处,当操作解锁杆41以使第二锁定机构30解锁时,止挡单元31由第二支架33脱开,并随后由压杆18释放锁杆23而使锁杆23沿锁爪23a插入锁定孔11d的方向旋转。但是,如图7所示,即使旋转锁爪23a以使其插入锁定孔11d中时,由于锁定孔11d未定位于锁爪23a会插入的位置,锁爪23a接触内侧壁部分11b的内表面,换句话说,第一锁定机构20不能再锁定于第二预定位置。因此,在第二预定位置处,当操作解锁杆41以解锁第二锁定机构30时,仅仅第二锁定机构30被解锁,而没有通过第一锁定机构20将上轨道12锁定于下轨道11上。
具体地,当如图7双点划线所示将第二锁定机构30解锁时,接合杆35的顶端部分35b、止挡单元31和锁杆23变得可动。更具体地,接合杆35的顶端部分35b被旋转到从止挡单元31的上端部分脱开,且然后旋转止挡单元31,这样,上轨道12变得可向后移动。然后,当上轨道进一步向后移动时,由于锁杆23变位至能够插入锁定孔11d,第一锁定机构20就能够被锁定了。
以此方式,可将上轨道12止动在第二预定位置,然后,当第二锁定机构30解锁时,上轨道12可向后滑动,从而,第一锁定机构20能够被锁定。
下面说明止挡单元31借助于止挡支架36保持在第一预定位置处而呈直立状态的情况。在该状态下,第二锁定机构30借助止挡单元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3和止挡支架36将上轨道12(座体15)限制在第一预定位置处而使其不能向后滑动。
在第一预定位置处,如图8A和图8B所示,将止挡单元31以如下方式保持处于直立状态,即止挡单元31的顶端部分与止挡支架36接合。具体来说,将止挡支架36固定于座体15,并且在座体15定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预定范围内时,止挡支架36限制止挡单元31使其不能沿第一方向(图8B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将止挡单元31保持于直立状态(接合状态)。
更具体地,例如图9所示,在设有车辆座椅装置的车辆V中,当座体15定位于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范围W内时,由于座体15在座体15向后滑动时可能会撞击车轮壳体H,止挡单元31通过止挡支架36在第一预定位置处保持直立状态,以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另一方面,当座体15定位于范围W内时,由于止挡支架36定位在止挡单元31的旋转范围之外,止挡单元31不与止挡支架36接合。换句话说,止挡单元31与止挡支架36脱开,从而座体15能够向后滑动。
该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一个固定于车辆地板上而沿车辆纵向定位的下轨道;一个安装于下轨道上而可滑动的上轨道;一个由上轨道旋转支撑的锁杆;一个形成于锁杆上的锁爪;沿纵向连续形成于下轨道上的锁定孔;一个第一锁定机构,由该第一锁定机构,锁爪与至少其中一个锁定孔接合以将上轨道在第一位置处锁定于下轨道;一个由上轨道可旋转地支撑的止挡单元;一个固定于下轨道上的支架;一个可旋转地固定于上轨道、用于将止挡单元保持在接合状态的接合杆;以及一个第二锁定机构,用于通过旋转接合杆来限制上轨道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预定位置,以便将止挡单元保持在接合状态,即止挡单元与支架接合。
另外,将支架定位成在锁爪接触下轨道侧表面时,上轨道被限制而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超出预定位置。
此外,座椅装置还包括一个操作部分,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二连接件连接于该操作部分,第一连接件传递用以解锁锁杆的操作力,而第二连接件传递用于旋转接合杆的力。
还有,接合杆在上轨道的顶部设置成是可以旋转的。
该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一个固定于车辆底板而沿车辆纵向延伸的下轨道;一个安装于下轨道上可滑动的上轨道;一个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上轨道顶部并支撑座体而使其可滑动的滑轨;一个由上轨道可旋转地支撑的锁杆;一个形成于锁杆上的锁爪;沿纵向连续形成于下轨道上的锁定孔;一个第一锁定机构,由该第一锁定机构,锁爪与至少其中一个锁定孔接合以将上轨道在第一位置处锁定于下轨道;一个由上轨道可旋转地支撑的止挡单元;一个固定于下轨道上的支架;一个用于在座体处于车辆宽度方向之一定范围内时保持止挡单元以使其处于接合状态的止挡支架;以及一个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借助于止挡支架而将止挡单元保持在接合状态,以限制上轨道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预定位置,所述接合状态指止挡单元与支架接合。
另外,止挡支架固定于座体。此外,止挡支架位于止挡单元的旋转范围内。
根据本实施例可实现下述功效。
(1)根据本实施例,当第一锁定机构20被解锁而使上轨道12可向后滑动时,借助于第二锁定机构30将上轨道12限制在第一和第二预定位置处,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另外,当第二锁定机构30在第一和第二预定位置处被解锁时,上轨道12就能够向后滑动。具体来说,当上轨道12(座体15)向后滑动时,可将上轨道12(座体15)挡止在第一和第二预定位置处,然后上轨道12(座体15)可从第一或第二预定位置向后滑动。因此,当上轨道12沿纵向大范围滑动时,由于可将上轨道12挡止在第一和第二预定位置处,从而可防止座体15以大冲击力撞击车轮壳体H等装置。另外,当座体15滑动而定位在如图10所示的座椅S的前边时,由于可将座体15挡止于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处,座体15可分阶段滑动。因此,当座体15滑动而定位在座椅S前边时,可防止座体15以大冲击力撞击座椅S,或防止放置在座体15和座椅S之间的行李楔入其间。
(2)根据本实施例,当座体15定位在第二预定位置时,由于锁爪23a接触下轨道11的侧表面,当座体15定位在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一锁定机构20可保持解锁状态。因此,当座体15定位在第二预定位置时,通过解锁第二锁定机构30可将上轨道12向后滑动,而无需解锁第一锁定机构,因此操作性得以改进。
(3)根据本实施例,当操作解锁杆41时,用于将第一锁定机构20解锁的力通过第一连接件43传递到锁杆23,同时,通过第二连接件42传递了用于旋转接合杆35以使其与止挡单元31接合的力。另外,在第二预定位置,当操作解锁杆41以解锁第二锁定机构30时,可将第二锁定机构30解锁,而同时第一锁定机构20不能被锁定。在这种状态下,座体15将能够向后滑动。
因此,操作解锁杆41以使上轨道12向后滑动并挡止在第二预定位置处,并且在该位置,释放解锁杆41以便进一步向后滑动上轨道12。因此,上轨道12能够仅通过操作解锁杆41依序滑动,从而可改进操作性。
(4)根据本实施例,当座体15位于车辆V的范围W之外时,止挡单元31由止挡支架36保持处于接合状态,因此,限制座体15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另一方面,座体15位于车辆V的范围W内,止挡单元31从止挡支架36脱开,从而座体15可向后滑动。因此,借助于设置到座体15的止挡支架36,上轨道12(座体15)将能够仅仅在车辆V中的预定范围W内向后滑动。
(5)根据本实施例,第一锁定机构20和第二锁定机构30通过操作解锁杆41致动。具体来说,由于解锁杆41没有伴随诸如座体15等的另一构件的致动而旋转,座椅装置可通过顺序安装这些部件而组装起来。因此,组装座椅装置的过程得以简化,从而减少了制造成本。
该实施例可进行如下修改。
可设置接合杆35或是止挡支架36中的任一个来将第二锁定机构30的止挡单元31保持于接合状态。
可以不设置该实施例中的滑轨14,而仅仅设置接合杆35,用以将第二锁定机构30的止挡单元31保持于直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操作解锁杆41的力被传递到压杆18或接合杆35,但是,分别承受该力的操作部分可连接于压杆18和接合杆35。具体来说,所述操作部分可连接于第一锁定机构20(压杆18),而该操作部分也可连接于第二锁定机构30(接合杆35)。
在本实施例中,将座体15的向后运动临时挡止在两个位置,但是,座体15的运动也可根据车辆的内部结构进行修改。例如,座体15可仅仅被挡止在一个位置,或挡止在三个位置。
可对诸如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下轨道11和上轨道12之间的滚子件等的接合结构进行修改。
下轨道11和上轨道12的个数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对座体15可设有超过三个的下轨道11或上轨道12。甚至在车辆座椅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可对座体15仅仅设置一个下轨道11和上轨道12。
根据本发明,当将第一锁定机构解锁从而向后滑动上轨道时,通过第二锁定机构将上轨道限制在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另外,当将第二锁定机构在预定位置处解锁时,上轨道将能够向后滑动。因此,当上轨道沿纵向大范围移动时,由于上轨道被挡止在第一位置,就可防止座体以大冲击力撞击内部设备。
根据本发明,在锁爪由锁定孔脱开同时上轨道向后移动之后,保持在接合状态的止挡单元与支架接合,从而限制上轨道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预定位置。在止挡单元由支架脱开之后,止挡单元可由预定位置向后移动。具体来说,可将座体暂时挡止在预定位置处,然后再进一步向后移动。
因此,当上轨道沿纵向大范围移动时,由于上轨道可被挡止在预定位置处,因此,就可防止座体以大冲击力撞击内部设备。
根据本发明,支架以如下方式定位,即锁杆的锁爪接触下轨道的侧表面,换句话说,在止挡单元与支架接合时锁爪不与锁定孔接合。具体来说,第一锁定机构没有锁定在预定位置处。因此,在预定位置处,无论第一锁定机构是否被锁定,可通过将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将上轨道向后移动,因此操作性得以改进。
根据本发明,当操作操作部分时,用于解锁第一锁定机构的力通过第一连接件传递到锁杆,同时,用于旋转接合杆以使其与止挡单元接合的力通过第二连接件传递。另外,在第二预定位置处,当操作该操作部分以解锁第二锁定机构时,可将第二锁定机构解锁,而同时第一锁定机构不能被锁定。这样,操作该操作部分以使上轨道向后滑动并挡止在预定位置处,并且在该位置,释放操作部分以使上轨道进一步向后滑动。因此,可仅仅通过操作该操作部分而使上轨道依序滑动,因此操作性得以改进。
根据本发明,当锁爪由锁定孔脱开时,上轨道向后滑动,保持在接合状态的止挡单元与支架接合,因此,上轨道受到限制使其不能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预定位置。然后,当座体沿车辆宽度方向滑动且止挡单元与止挡支架脱开时,上轨道就可从预定位置向后滑动。具体地,当座体向后移动时,可将座体挡止在预定位置处,并且然后将座体进一步向后滑动。因此,当上轨道沿纵向大范围移动时,由于上轨道被挡止在预定位置处,因此,就可防止座体以大冲击力撞击内部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一个下轨道(11),在车辆地板(10)上固定成沿车辆的纵向延伸;一个上轨道(12),在所述下轨道(11)上安装成可滑动并支撑一个座体(15);一个第一锁定机构(20),用于在第一位置处将所述上轨道(12)锁定在所述下轨道(11)上;一个第二锁定机构(30),用于将所述上轨道(12)限制在一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所述预定位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轨道(12)由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0)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30)锁定,用以将所述上轨道(12)限制在所述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所述预定位置;且当所述上轨道(12)由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0)锁定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30)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0)包括一个固定于所述上轨道(12)的支架(21),以及一个连接到所述支架(21)的锁杆(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锁定机构(30)包括一个止挡单元(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单元(31)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止挡单元(31)的旋转的中心点处设有一个弹簧(3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下轨道(11)包括一个第一支架(32)和一个第二支架(33),所述第二支架(33)位于比第一支架(32)的位置更向后的位置,并且所述预定位置包括一第一预定位置和一第二预定位置,第一支架(32)设置在该第一预定位置,第二支架(33)设置在该第二预定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单元(31)在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支架(32)接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单元(31)在所述第二预定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支架(33)接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单元(31)以如下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架(32)接合,即止挡单元(31)的上端部分与一个固定于所述座椅单元的止挡支架(36)接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单元(31)与所述第二支架(33)以如下方式接合,即止挡单元(31)的上端部分与一个固定于所述上轨道(12)的接合杆(35)接合。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下轨道(11),在车辆地板(10)上固定成沿车辆的纵向延伸;上轨道(12),在所述下轨道(11)上安装成可滑动并支撑一个座体(15);第一锁定机构(20),用于在第一位置处将所述上轨道(12)锁定于所述下轨道(11);第二锁定机构(30),用于将所述上轨道(12)限制在一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所述预定位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轨道(12)由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0)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30)锁定,用以将所述上轨道(12)限制在所述预定位置处,以使其不会进一步向后移动而超出所述预定位置;且当所述上轨道(12)由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0)锁定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50)解锁。
文档编号B60N2/08GK1715098SQ20051008022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8日
发明者田中俊之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