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组件和包括该座椅组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555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座椅组件和包括该座椅组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包括座椅组件的车辆。该座椅组件包括与支撑件联接的盖板。
背景技术
一些常规车辆包括可向前折叠的后座椅以增大车辆的后部货物区。当后座椅向前 折叠时,后座椅与后货物台(cargo surface)之间暴露出间隙。该间隙影响到货物的轻松 装载和卸载到后货物区中。例如,装载货物到后货物区中常常是通过把货物沿货物台滑动 而轻松实现。然而,如果货物需要从货物台滑动到折叠的后座椅上,则货物会受该间隙的阻 碍。放置在后货物区中的更小的货物则可能会落入该间隙中,隐蔽于目光所及范围之外,从 而可能在后座椅折叠时被损坏。在一些常规车辆中相应地设置了盖板(例如鳍状板),以覆 盖后座椅向前折叠时的这种间隙。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车辆包括车体结构、货物台和车用座椅组件。车体结构限定出了 地板。货物台相对于地板被支撑。车用座椅组件包括左支腿件、右支腿件、支撑件、座椅靠 背和盖板。左支腿件连接到地板。右支腿件与左支腿件间隔开并且连接到地板。支撑件延 伸在左端和右端之间。支撑件连接到与邻近左端的左支腿件,并连接到邻近右端的右支腿 件。座椅靠背与左支腿件和右支腿件中的每一个枢轴地联接。座椅靠背能够在直立位置和 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盖板与支撑件联接,并且能够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 支撑件移动。当座椅靠背位于货物支撑位置而盖板处于桥接位置时,支撑件为盖板提供下 方的支撑,并且货物台、盖板和座椅靠背配合以提供基本为平面的载货支撑面。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车辆包括车体结构、货物台和车用座椅组件。车体结构限定 出地板。货物台相对于地板被支撑。车用座椅组件包括左支腿件、右支腿件、中央支腿件、 支撑件、右座椅靠背部分、左座椅靠背部分、左盖板和右盖板。左支腿件连接到地板。右支 腿件与左支腿件间隔开并连接到地板。中央支腿件与左右支腿件间隔开并连接到地板。支 撑件延伸在左端与右端之间。支撑件连接到邻近左端的左支腿件。支撑件连接到邻近右端 的右支腿件。右座椅靠背部分与左支腿件和中央支腿件枢轴地联接,并且能够在直立位置 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左座椅靠背部分与左支腿件和中央支腿件中的每一个枢轴地联 接,并且能够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左盖板与支撑件联接并且与左座椅靠 背部分关联。左盖板能够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支撑件枢转。右盖板与支撑件 联接并且与右座椅靠背部分关联。右盖板能够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支撑件枢 转。当左座椅靠背部分和右座椅靠背部分位于各自的货物支撑位置而左盖板和右盖板处于 各自的桥接位置时,支撑件为左盖板和右盖板各提供下方的支撑,并且货物台、左盖板、右 盖板、左座椅靠背部分和右座椅靠背部分配合以提供基本为平面的载货支撑面。根据又一实施例,车用座椅组件包括左支腿件、右支腿件、支撑件、座椅靠背和盖 板。左支腿件用于连接到车辆地板。右支腿件与左支腿件间隔开并用于连接到车辆地板。支撑件延伸在左端与右端之间。支撑件连接到邻近左端的左支腿件。支撑件连接到邻近右 端的右支腿件。座椅靠背具有与左支腿件枢轴地联接的左座椅靠背部分和与右支腿件枢轴 地联接的右座椅靠背部分。座椅靠背能够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盖板与支 撑件联接,并且能够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支撑件移动,当座椅靠背处于直立 位置时,盖板处于收藏位置,当座椅靠背处于货物支撑位置时,盖板处于桥接位置。


各种实施例可参考下面的说明、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图1是正透视图,描绘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图2是后透视图,描绘根据权利要求1的车辆,其中后门被打开以显露乘客厢;图3是左后透视图,描绘图2的车辆的乘客厢中的后座椅组件和其它各种车用部 件;图4是左后透视图,描绘图3的后座椅组件的某些部件;图5是图3的后座椅组件的左后透视图,其中左座椅靠背部分处于货物支撑位置, 而货物台处于抬升位置;图6是图3的后座椅组件的右后透视图,其中右座椅靠背部分处于货物支撑位 置;图7是图3的后座椅组件的左后透视图,其中左右座椅靠背部分处于货物支撑位 置;图8是左后透视图,描绘根据替代实施例的车辆的乘客厢中的后座椅组件和其它 各种车用部件;图9是分解视图,描绘一种连接装置,该装置与图8的后座椅组件的左盖板及左座 椅靠背部分关联;图10是左侧正视图,大致地描绘图8的后座椅组件及其它车用部件,其中左右座 椅靠背部分处于直立位置;图11是左后透视图,描绘图8的后座椅组件和其它部件,这时左右座椅靠背部分 处于货物支撑位置;和图12是左侧正视图,描绘图10的后座椅组件和其它车用部件,其中左右座椅靠背 部分处于货物支撑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联系图1-12的视图和示例,其中相同的数字标示全部视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 图1和图2示意车辆20。车辆20在图1和图2中显示为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然 而,根据替代实施例的车辆可包括例如卡车、货车、跨界车、休旅车、全地形车或多用途车。如图1所示,车辆20可包括乘客厢22。车辆20可包括在乘客厢22内的有助于 支撑乘客的前后座椅组件。例如,后座椅组件26部分显示于图2中。车辆20也包括侧门 28,该侧门有助于选择地进入乘客厢22。如图2所示,车辆20可另外包括后门30,该后门 有助于选择地使用货物区32。货物台34可设置成用于在货物区32中帮助支撑货物。货物 台34显示为设置在后座椅组件26的后面。
如图3所示,后座椅组件26可包括座椅底部36和座椅靠背38,它们在乘客厢22 中配合以帮助支撑乘客。座椅底部36和座椅靠背38可相对于车辆20的车体结构39被支 撑。车体结构39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框架构件、车体构件和/或其它通常构成车辆20的壳 体的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后座椅组件26可包括左支腿件40、中央支腿件 42和右支腿件44。左、中央和右支腿件40、42、44各显示为相互间隔开并连接到由车辆20 的车体结构39确定的地板46。座椅靠背38的左座椅靠背部分48可由左支腿件40和中央 支腿件42枢轴地支撑。座椅靠背38的右座椅靠背部分50可由中央支腿件42和右支腿件 44枢轴地支撑。在一个实施例中,座椅底部36可相对于各左、中央和右支腿件40、42、44进 行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件52可连接到左右支腿件40、44。支撑件52显示为延伸 在左端56和右端54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左支腿件40邻近左端56 连接,右支腿件44邻近右端54连接。中央支腿件42可连接到支撑件52在左端56和右端 54之间的一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52可通过焊接、紧固、粘接和/或各种适当 的替代连接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来连接到左、中央和右支腿件40、42、44。在替代实施例 中,支撑件可通过整体式一件结构连接到支腿件。如图3所示,后座椅组件26可包括枢轴地联接到支撑件52的盖板58。在一个实 施例中,盖板58可包括左盖板60和右盖板62,如图3所示。左盖板60可与左座椅靠背部 分48的左货物支撑面64关联,右盖板62可与右座椅靠背部分50的右货物支撑面66关联。货物台34可设置为邻近盖板58,并可配置成覆盖下方的货物储藏区67 (见图5) 以及/或者一部分货物台34可帮助支撑货物区32内的货物。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52 可提供货物台34的下方的支撑,这样使货物台34的负载至少部分地传递到支撑件52。在 这样的实施例中,支撑件52可帮助改善货物区32内的货物的支撑。例如,通过设置跨越货 物台34的宽度的侧边支撑,就可需要较少的专用的货物台支撑,从而减小车辆20的成本和 重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货物台34可枢轴地连接到支撑件52,这样使货物台34成为可动的 盖子从而有助于选择地使用下方的货物储藏区67。例如,货物台34可以从基本关闭的位置 (如图3所示)枢转到打开的位置(如图5所示)。应认识到,车辆可具有各种适当的替代 货物台装置中的任何一种装置。例如,替代货物台可包括一对盖,每个盖可在打开和关闭位 置之间枢转,从而有助于选择地使用下方的货物储藏区。在又一实施例中,或者货物台可刚 性地固接到支撑件。如图4所示,支撑件52可包括一对货物连接件70。当货物置于货物台34上时, 货物能够可拆卸式地连接(例如用固定带)到连接件70以保障货物区32中货物的安全。 连接件70显示为处于沿支撑件52通常被货物台34遮蔽的位置。因此,货物台34可包括 罩板(access panels)(例如,图3中72),该板可选择地遮蔽连接件70。应认识到,支撑件 52可包括各种适当的替代的货物连接位置中的任何一种位置,例如“D形环”或孔隙,它们 可能被或可能不被货物台34所遮蔽。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各自可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左座椅靠 背部分48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的运动可有助于左盖板60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 置之间的运动。类似地,右座椅靠背部分50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的运动可有助 于右盖板62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的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可置于直立位置。在这种 布置中,左右盖板60、62可置于收藏位置,并且可与左右货物支撑面64、66配合构成货物区 32的前壁。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左座椅靠背部分48可置于货物支撑位置,右座椅靠 背部分50可置于直立位置。左盖板60显示为置于桥接位置,可与左货物支撑面64和货物 台34配合构成沿货物区32的左侧的基本为平面的载物支撑面。右盖板62显示为置于直 立位置,可与右支撑面66配合构成货物区32的右侧前壁。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右座椅靠背部分50可置于货物支撑位置,左座椅靠 背部分48可置于直立位置。右盖板62显示为置于桥接位置,并且可与右货物支撑面66和 货物台34配合构成沿货物区32右侧的基本为平面的载物支撑面。左盖板60显示为置于 收藏位置,并可与左支撑面64配合构成货物区32的左侧前壁。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各自可置于货物支撑位 置。在这种布置中,左右盖板60、62各显示为置于桥接位置,并且可与货物台34和左右货 物支撑面64、66配合构成基本为平面的载物支撑面。应认识到,因为左右支腿件40、44枢轴地支撑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以及左右 盖板60、62,所以可以为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和左右盖板60、62取消使用专用托架。这 样可减轻后座椅组件26的结构和/或设计,并可相应地因此而节省成本和时间。此外,左 右支腿件40、44可配合使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与左右盖板60、62保持正确对齐,从而 为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和左右盖板60、62的整个运动中提供更一致的美观和容度。左右盖板60、62可各自选择地接触左右货物支撑面64、66。例如,当左右座椅靠背 部分48、50各位于直立位置时,左右盖板60、62可接触左右货物支撑面64、66,从而依靠左 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维持在收藏位置,如图3大致所示。当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各 运动到货物支撑位置时,如图7所示,左右盖板60、62可从收藏位置枢转直到它们各自达到 桥接位置。当左右盖板60、62处于桥接位置时,它们可分别接触左右货物支持面64、66从 而获得下方的支撑。此外,当左右盖板60、62处于桥接位置时,它们可枢转离开左右座椅靠 背部分48、50从而揭开左右盖板60、62的下方的区间。应认识到,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者 可手动将左右盖板60、62中的一个或两个枢转离开左和/或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从而找 回乘客掉落在左和/或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与座椅底部36之间的物品。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运动到直立位置可有助于(facilitate)左右盖板60、 62运动到收藏位置。例如,当左右盖板60、62处于桥接位置时,它们可得到左右货物支撑面 64,66的支撑。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的运动可改变左右货物支撑面64、66的倾斜度,从 而自动地影响左右盖板60、62使其进入收藏位置。当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回到货物支 撑位置时,左右盖板60、62可落入桥接位置,或者替代地可被操作者推入或者以其它方式 地挤入桥接位置。在替代实施例中,如图8-12所示,左右盖板160、162能够分别与左右座椅靠背部 分148、150可动地联接,从而有助于后座椅组件的“单步”折叠和/或展开。具体地,当左 右座椅靠背部分148、150在它们的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运动时,左右盖板160、 162分别相应地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运动。应认识到,在这种布置中,左座椅靠背部 分148和/右座椅靠背部分150可通过单手操作而被移动,并且不需要单独地将左右盖板160、162移动到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12所示,左盖板160可通过连接装置174与左座椅靠背 部分148联接。进一步参考图9,连接装置174显示为包括连接到左盖板160的轮轴176。 连接装置174还可包括内通道178,该通道沿左座椅靠背部分148限定并且配置成与轮轴 176滑动接合。在这类实施例中,当左座椅靠背部分148从直立位置运动到货物支撑位置 时,轮轴176与内通道178相互作用来影响左盖板160,使其从收藏位置运动到桥接位置。 当左座椅靠背部分148从货物支撑位置运动到直立位置时,轮轴176与内通道178相互作 用来影响左盖板160,使其从桥接位置运动到收藏位置。类似的连接装置在图8和图11中 被相似地描绘成被设置用于右座椅靠背部分150和右盖板162。应认识到,座椅靠背部分和 盖板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有助于座椅靠背部分和盖板之间的配合运动的各种适当的装置 中的任何一种装置进行。应认识到,盖板(例如58)和/或货物支撑面(例如64、66)可由聚合材料或者各 种适当的非聚合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材料构成。还应认识到,盖板和/或货物支撑面可包括 加强结构例如整体式肋构件。再参考图1-7的实施例,当左盖板60位于桥接位置时,支撑件52可为左盖板60提 供下方的支撑。此外,当右盖板62位于桥接位置时,支撑件52也可为右盖板62提供下方 的支撑。当货物置于盖板58上时,支撑件52可有效地支撑货物。例如,支撑件52可防止 左右盖板60、62可能因货物重量而引起的变形,该变形可能导致左右盖板60、62疲劳从而 缩短其使用寿命。另外,当货物在货物区32的装载和卸载过程中被沿载物支撑面滑动时, 支撑件52可抵抗左右盖板60、62弯曲,从而让货物轻易地滑过左右盖板60、62。支撑件52 也可为左右盖板60、62提供连接位置,从而消除了为支撑左右盖板60、62而安装于地板或 安装于轮舱的单独的托架的需要。应认识到,支撑件52也可配置成支撑左右座椅靠背部分 48,50于直立位置。由此可实现对左右座椅靠背部分48、50的支撑而不需要单独的专用的 座椅靠背支撑结构。车体结构39在图3和图5-7中显示为限定出从地板46往上延伸的左后和右后轮 舱(wheel well)80、82。左支腿件40、右支腿件44和支撑件52各显示为与各左后和右后 轮舱80、82间隔开,以使车体结构39在车辆20的操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尽管已就枢轴的盖板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应认识到,盖板可设置为各 种其它适当的装置中的任何一种装置。例如,盖板在收藏位置时可替代地存于货物台的下 方,然后相应地滑入桥接位置。还应认识到,后座椅组件可设置为各种适当的替代装置中的 任何一种装置。例如,后座椅组件可不包括如上说明的包含两个或多个单独的座椅靠背部 分(例如48、50)的分叉型装置。反而是,替代的后座椅组件可包括基本完全延伸于车辆左 右侧之间的仅一个盖板和座椅靠背部分。前面对实施例和示例所做的说明是为图示和描述的目的。本意不在于详尽地列举 或者限制所说明的形式。鉴于上述教导,许多变型都是可能的。一些变型已做讨论,另一些 变型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领会。为图示各种实施例而对实施例进行了选择和说明。本发 明的范围当然不限于在此阐明的示例或实施例,而是涵盖可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用于任 何数量的应用中和等同设备中的本发明。更确切地,本发明的范围由在此所附的权利要求 来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包括车体结构,其限定出地板;货物台,其相对于所述地板被支撑;和车用座椅组件,包括左支腿件,其连接到所述地板;右支腿件,其与所述左支腿件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地板;支撑件,其延伸在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且连接到邻近所述左端的所述左支腿件,和连接到邻近所述右端的所述右支腿件;座椅靠背,其与所述左支腿件和所述右支腿件中的每一个枢轴地联接,并且能够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和盖板,其与所述支撑件联接,并且能够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移动;其中,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货物支撑位置而所述盖板处于所述桥接位置时,所述支撑件为所述盖板提供下方的支撑,并且所述货物台、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椅靠背配合以提供基本为平面的载货支撑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件枢轴地联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运动到所述直立位置有助于所述盖板 运动到所述收藏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撑件还配置成为所述货物台提供下方的支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货物连接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体结构还限定出从地板往上延伸的左后轮舱 和右后轮舱,其中所述左支腿件、所述右支腿件和所述支撑件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左后轮舱 和右后轮舱中的每一个间隔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限定出货物支撑面,并且其中所述货 物支撑面配置成当所述盖板处于所述桥接位置而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货物支撑位置时 选择地接触所述盖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货物支撑面还配置成当所述盖板处于所述收藏 位置而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直立位置时选择地接触所述盖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座椅靠背可动地联接,使得所述座 椅靠背在所述直立位置和所述货物支撑位置之间的运动有助于所述盖板在所述收藏位置 和所述桥接位置之间的运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撑件配置成支撑所述座椅靠背于所述直立 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左支腿件和所述右支腿件被固定的 座椅底部,其中所述座椅底部配置成当所述座椅靠背处在所述直立位置时配合所述座椅靠 背以帮助支撑乘客。
12.—种车辆,包括车体结构,其限定出地板;货物台,其相对于所述地板被支撑;和 车用座椅组件,包括 左支腿件,其连接到所述地板;右支腿件,其与所述左支腿件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地板; 中央支腿件,其与所述左右支腿件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地板; 支撑件,其延伸在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且连接到邻近所述左端的所述左支腿件,并连接 到邻近所述右端的所述右支腿件;左座椅靠背部分,其与所述左支腿件和所述中央支腿件中的每一个枢轴地联接,并且 能够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右座椅靠背部分,其与所述右支腿件和所述中央支腿件中的每一个枢轴地联接,并且 能够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左盖板,其与所述支撑件联接并且与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关联,所述左盖板能够在收 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枢转;和右盖板,其与所述支撑件联接并且与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关联,所述右盖板能够在收 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枢转;其中,当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处于各自的所述货物支撑位置而 所述左盖板和所述右盖板处于各自的所述桥接位置时,所述支撑件为所述左盖板和所述右 盖板中的每一个提供下方的支撑,并且所述货物台、所述左盖板、所述右盖板、所述左座椅 靠背部分和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配合以提供基本为平面的载货支撑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当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位 于各自的所述直立位置时,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使所述左盖板和所 述右盖板分别保持于各自的所述收藏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撑件还连接到所述中央支撑。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撑件配置成支撑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和所 述右座椅靠背部分于它们各自的直立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撑件为所述货物台提供下方的支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货物台是可动的,从而提供对下方的货物储 藏区的选择性进入。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左盖板与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可动地联接, 使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在所述直立位置和所述货物支撑位置之间的运动有助于所述左盖 板在所述收藏位置和所述桥接位置之间的运动,并且其中所述右盖板与所述右座椅靠背部 分可动地联接,使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在所述直立位置和所述货物支撑位置之间的运动有 助于所述右盖板在所述收藏位置和所述桥接位置之间的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还包括与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 中的每一个关联的座椅底部,其中所述座椅底部配置成当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述右座 椅靠背部分处于直立位置时配合所述左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述右座椅靠背部分来帮助支撑 至少一位乘客。
20.一种车用座椅组件,包括 左支腿件,其用于连接到车辆地板;右支腿件,其与所述左支腿件间隔开并且用于连接到所述车辆地板; 支撑件,其延伸在左端和右端之间,所述支撑件连接到邻近所述左端的所述左支腿件, 并连接到邻近所述右端的所述右支腿件;座椅靠背,其具有与所述左支腿件枢轴地联接的左座椅 靠背部分和与所述右支腿件枢 轴地联接的右座椅靠背部分,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和盖板,其与所述支撑件联接并且能够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移 动,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直立位置时,所述盖板处于所述收藏位置,当所述座椅靠背处 于所述货物支撑位置时,所述盖板处于所述桥接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用座椅组件,其中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货物支撑位置 而所述盖板处于所述桥接位置时,所述支撑件为所述盖板提供下方的支撑。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用座椅组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左支腿件和所述右支腿件 被固定的座椅底部,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座椅靠背可动地联接;当所述座椅靠背运动到所述货物支撑位置时,所述盖板自动地运动到所述桥接位置, 使得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椅靠背配合以提供基本为平面的载货支撑面;和当所述座椅靠背运动到所述直立位置时,所述盖板自动地运动到所述收藏位置,并且 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椅底部配合以帮助支撑乘客。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包括车体结构、货物台和车用座椅组件。车体结构限定出地板。车用座椅组件包括左支腿件、右支腿件、支撑件、座椅靠背和盖板。支撑件连接到左右支腿件。座椅靠背与左右支腿件枢轴地联接。该座椅靠背可在直立位置和货物支撑位置之间枢转。盖板与支撑件联接,并且在收藏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可动。当座椅靠背位于货物支撑位置而盖板处于桥接位置时,支撑件为盖板提供下方的支撑,并且货物台、盖板和座椅靠背配合以提供基本为平面的载货支撑面。
文档编号B60N2/015GK101934748SQ20101021844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凯利·M·惠伦, 埃里克·D·多姆, 布鲁克斯·G·马凯特, 托德·A·莫里斯, 格雷·B·帕克, 马修·W·沃尔夫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