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一种悬置系统及一种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456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一种悬置系统及一种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其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11)上设置有发动机安装孔;所述第二部分(12)和所述第三部分(13)上均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第一部分(11)的焊接端(14)与所述第二部分(12)的一个端部(15)相焊接,所述第二部分(12)的另一个端部(16)与所述第三部分(13)的连接端(17)相焊接。本实用新型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其安装孔的孔位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没有累积误差,从而使前悬置左支架结构能够更容易地与车身相连。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前悬置左支架结构的悬置系统和一种包括该悬置系统的汽车。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一种 悬置系统及一种汽车。 -种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一种悬置系统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作用是支撑动力总成并具有隔振的作用,使动力总成的运行 更加可靠。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件,它对整车的舒适性有较大的 影响。悬置支架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动力总成的质量,并承载来自车架侧的传递力、发动机侧 的振动及不平衡力,它与橡胶软垫刚性连接以降低由发动机传递到车身侧或由车身传递到 发动机侧的振动,从而降低车厢内的振动和噪音。
[0003]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前悬置左支架通常是采用三道工序加工完成。第 一道工序是冲压形成前悬置左支架上的八个安装孔,即安装孔1、安装孔2、安装孔3、安装 孔4、安装孔5、安装孔6、安装孔7以及安装孔8 ;第二道工序是以安装孔2和安装孔6为基 准将前悬置左支架冲压成形;第三个工序是用夹具将前悬置左支架10与加强筋9固定在一 起,并焊接成前悬置左支架总成件。
[0004]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由于第一道工序中冲压的安装孔已有一定的误差,而第二道 工序又以安装孔2和安装孔6为基准将前悬置左支架冲压成形,从而使得安装孔孔位的累 计误差较大,导致前悬置左支架与车身之间难以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悬置左支 架因安装孔孔位的累积误差较大而难以与车身进行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 提供一种悬置系统及一种汽车。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种前悬置左支架,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设 置有发动机安装孔;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上均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第一部分 的焊接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个端部相焊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三部分 的连接端相焊接。
[0008] 优选地,其还包括加强部分,所述加强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加强部分与所述 第二部分及所述加强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均相焊接。
[0009] 优选地,所述加强部分的个数为多个。
[0010] 优选地,所述加强部分的个数为两个。
[0011] 优选地,所述加强部分为平板结构。
[0012] 一种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
[0013]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悬置系统。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 本实用新型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由于是 在每一部分上单独加工出安装孔,使得安装孔的孔位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安装孔的孔位没 有累积误差,从而使前悬置左支架结构能够更容易地与车身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系统 包括上述前悬置左支架结构,由于上述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包含上述前 悬置左支架结构的悬置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上述悬置系 统,由于上述悬置系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包含上述悬置系统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有益 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现有前悬置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现有前悬置左支架的侧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中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中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中第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中加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装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的侧视图。
[0025] 附图中标记:
[0026] 1至8均为安装孔9、加强筋10、前悬置左支架11、第一部分
[0027] 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4、焊接端15、16均为端部
[0028] 17、连接端18、加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包括第一部分 11、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其中第一部分11上设置有发动机安装孔,用于与发动 机相连;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上均设置有车身安装孔,用于与车身相连;第一部分11 的焊接端14与第二部分12的一个端部15相焊接,第二部分12的另一个端部16与第三部 分13的连接端17相焊接。
[00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第一部分11、 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由于是在每一部分上单独加工出发动机安装孔或车身安装 孔,使得发动机安装孔和车身安装孔的孔位均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发动机安装孔和车身安 装孔的孔位均没有累积误差,因此不会出现前悬置左支架与车身之间难以安装的问题,从 而使前悬置左支架结构能够更容易地与车身相连。
[0031] 为了较好地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的强度,以有效地防止第 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焊接处和第二部分12与第三部分13之间的焊接处因受力 时被损坏而断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还可以包括加强部分18,力口 强部分18与第一部分11、加强部分18与第二部分12及加强部分18与第三部分13均相焊 接。
[0032]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的强度,加强部分18的个 数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部分18分别与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及第三部分13相焊接。
[0033]当加强部分18的个数为多个时,虽然前悬置左支架的强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 是由于每个加强部分18都要与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及第三部分13相焊接,从而导致 焊接操作过多。为了有效地减少焊接操作且保证前悬置左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加强部分18 的个数可以为两个,如图3所示。
[0034] 如图7所示,加强部分18可以为平板结构,以能够较方便地加工。
[0035]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制造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三部分13 以及加强部分18。在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上的车身安装孔完成冲压后,以车身安装 孔为定位孔对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进行折弯成形,能够较好地保证车身安装孔的孔 位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冲压过程中各个孔位的精度由模具上安装的冲头决定,在模具的精 度有保证的前提下,各个部分的精度也得到了保证。
[0036]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的装配过程为:将 第二部分12和加强部分18做初步的焊接固定并放在工装夹具上,将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 分13也放在工装夹具上;以发动机安装孔和车身安装孔为定位孔,对a、b、c、d、e、f、g、h 处的焊缝进行焊接。由于前悬置左支架的上表面与发动机相接触,前悬置左支架的下表面 与车身相接触,为了不影响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质量,a、b处的焊缝仅在前悬置左支架的内侧 焊接,即单侧焊接。为了使各部分之间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且使加强部分18两侧的变形和 应力均匀,c、d、e、f、g、h处的焊缝均采用双面焊接。焊接时各个孔位是固定的,在确定工 装夹具的精度时,要考虑到焊接热变应力,同时制造工装夹具时也要留有足够的余量。为了 防止变形过大,在焊接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焊缝焊接的先后顺序。
[003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中前悬置左支架为包 括三部分的分体式结构,当然前悬置左支架也可以为包括两部分的分体式结构,还可以是 包括更多部分的分体式结构,其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悬置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前悬 置左支架结构,由于该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前悬置左支架结构的 悬置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悬置系统,由于该悬置系统具有 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悬置系统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 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 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以及第 三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11)上设置有发动机安装孔;所述第二部分(12)和所述第三 部分(13)上均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第一部分(11)的焊接端(14)与所述第二部分(12) 的一个端部(15)相焊接,所述第二部分(12)的另一个端部(16)与所述第三部分(13)的 连接端(17)相焊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加强部分(18),所 述加强部分(18)与所述第一部分(11)、所述加强部分(18)与所述第二部分(12)及所述加 强部分(18)与所述第三部分(13)均相焊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分(18)的个数 为多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分(18)的个数 为两个。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分 (18)为平板结构。
6. -种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前悬置 左支架结构。
7. -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系统。
【文档编号】B60K5/12GK203864422SQ201420263092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1日
【发明者】白龙, 宋少波, 余志华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