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05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下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的RV车(休闲车(recreational vehicle)),为确保汽车底板(floor)等车身的强度及刚性,通常在车身后部设置后侧骨架(rear side frame)。后侧骨架的结构如图11所示,位于左右两侧的第1侧梁(side member)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位于后端的后部底梁(lower backmember)2相连接,各个第1侧梁3上连接有第2侧梁4,各个第2侧梁4的前端部分别与位于左右的锁扣装置5的后端侧面相连接,并且在位于左右两侧的第2侧梁4之间,设置有第1横梁6,第2横梁7以及第3横梁8,另外第1横梁6与前侧骨架的下部加强件9之间连接有后侧下部加强件10(参照特开2000-289645号公报)。
当具有上述结构的后侧骨架1的车辆从后面受到冲撞时,如果所受到的冲撞负荷超过指定范围,则第2侧梁4会产生弯折变形。由此,因后面受到冲撞而使第2侧梁产生变形,则安装在后侧骨架1上的未图示的后部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设置后部座椅会向车辆前方产生较大的位移,同时缩小了驾驶空间,从而不利于确保乘客的安全性。针对以上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结构是在第2横梁7与前侧骨架之间设置了加强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下部车身构造,不同于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构造,通过本发明的汽车下部车身结构可将汽车从后面受到冲撞时所产生的冲撞负荷分散至侧栏,从而防止后侧骨架产生变形,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本发明的汽车下部车身构造,包括设置在车身左右两侧的侧栏和设置在汽车后部的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的后侧骨架,上述后侧骨架从上述底板的后端向车身前方延伸,并分别与上述左右两侧的侧栏相连接,其中上述侧栏具备外侧栏以及内侧栏,上述侧栏形成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该凹部的开口形成在上述外侧栏的外侧面上,并且在该凹部中设置有滑动门滑轨,该滑轨的前部相对于该滑轨的后部向车身内部产生位移,上述内侧栏的对应于上述滑轨的向车身内侧位移的前部的部分与该内侧栏的前侧部分相比向车身内侧产生凹陷,且该凹陷部分一直延伸到内侧栏的后端,上述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的后端与上述后侧骨架的前端相连接,以形成上述内侧栏和后侧骨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连续的骨架构造。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内侧栏的凹陷部分与后侧骨架的前端相连接,以形成内侧栏和后侧骨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连续的骨架构造,因此可将车辆从后面受到冲撞时所产生的冲撞负荷从后侧骨架直接传送至侧栏,由此能够将使后侧骨架向弯曲方向弯曲的作用力抑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能够防止后侧骨架的变形,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在上述汽车下部车身构造中,上述后侧骨架相对于上述侧栏的前侧部分向车身内侧产生位移,至少上述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的后端采用不同于上述内侧栏前侧部分的其他骨架部件,该骨架部件与上述后侧骨架相连接,构成上述左右侧栏的凹陷部分的后端的上述骨架部件通过横梁予以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至少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的后端采用了不同于内侧栏的前侧部分的其他骨架部件,且该骨架部件与后侧骨架相连接,即上述骨架部件与内侧栏和后侧骨架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向连续的骨架构造,因此即使后侧骨架相对于侧栏的前侧部分向车身内侧产生位移,侧栏和后侧骨架也能容易地予以连接。而且,可将使后侧骨架向弯曲方向弯曲的作用力抑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能够防止后侧骨架的变形,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并且,构成左右侧栏的凹陷部分后端的骨架部件通过横梁予以连接,因此有利于防止骨架部件与后侧骨架的连接部及其附近成为受到后面冲撞时产生的冲撞负荷所引起骨架变形的起点,同时针对侧面冲撞的冲撞负荷也可构成强固的骨架构造。
在上述汽车下部车身构造中,还包括设置在汽车前部的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骨架,该前侧骨架的后端一直延伸至与上述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相重叠的位置,上述左右两侧的前侧骨架通过第2横梁分别与位于左右前侧骨架外侧的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左右两侧的前侧骨架分别与设置在其外侧的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相连接,因此针对侧面冲撞的冲撞负荷构成了强固的骨架构造,同时可将受到后面冲撞时所产生的冲撞负荷从侧栏分散到前侧骨架,从而将后侧骨架的变形抑制在最小范围内。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汽车外观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汽车下部车身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图2中A-A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汽车右侧骨架结造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图2中B-B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中间横梁的安装分解斜视图。
图7是图2中C-C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汽车下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汽车右侧骨架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D-D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以往后侧骨架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汽车11的外观斜视图。汽车11的后部座位车门采用可以开闭的滑动门(slide door)12,在车顶滑轨(roof side rail)13以及侧栏(side sill)14上分别设置有引导上述滑动门12的棍子(未图示)的滑动门滑轨15。另外,部件40为中央立柱(center pillar),立设在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并连接车顶滑轨13和滑动门滑轨15。
图2所示的是汽车11的下部车身构造的平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述前后左右方向以车身的前后左右方向为基准。如图2所示,从车身后端向前方延伸的后侧骨架20设置在车身的左右两侧,各个后侧骨架20、20的前端分别与形成侧栏14、14的后端部的骨架部件21、21相连接。另外,在位于汽车前部底板下方的侧栏14、14的车身内侧位置(即在两个侧栏14、14之间),设置有两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骨架22、22,且两根前侧骨架22、22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
此外,左右设置的后侧骨架20、20通过后侧横梁26予以连接,左右骨架部件21、21通过中央横梁27(第1横梁)予以连接,左右设置的侧栏14、14通过侧栏横梁28(第3横梁)予以连接,左右设置的前侧骨架22、22通过前侧横梁(第2横梁)29、29分别与设置在前侧骨架22、22外侧的侧栏14、14予以连接。
如图3所示,侧栏14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车身内侧的内侧栏14a以及在车宽方向上位于车身外侧的外侧栏14b,在上述内侧栏14a与外侧栏14b的上缘以及下缘分别形成有凸缘部,这些凸缘部相互接合,构成封闭的剖面。
在外侧栏14b上,设置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部30,以及从该开口部30向侧栏14内侧凹陷且剖面大致呈「コ」状的支架(bracket)(凹部)31。而且,在该支架31的上部内侧安装有开口向下且剖面呈凹陷状的滑动门滑轨15。另外,支架31的前部比后部更向车身内侧凹陷,同时设置在支架31的上部内侧的滑动门滑轨15,沿着支架31的凹陷形状,从支架31的前部至后部向车身内侧产生偏移。并且,上述内侧栏14a的对应于上述滑轨15的向车身内侧位移的前部的部分与该内侧栏14a的前侧部分相比向车身内侧产生凹陷,且该凹陷部分一直延伸到该内侧栏14a的后端。
由此,滑动门可沿着上述滑动门滑轨15进行滑动,当滑动门处于滑轨前端时,该滑动门被引向车身内侧而进入关闭状态,当该滑动门向车辆后方滑动时,则该滑动门逐渐向车身外侧移动,由此进入开放状态。
另外,支架31的车身外侧下缘与用于加强侧栏14的加强件34相连接,以构成与外侧栏14b一起沿侧栏14的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封闭剖面。上述加强件34的上缘与外侧栏14b以及支架31的车身外侧下缘连接在一起,同时该加强件34的下缘被内侧栏14a的下缘的凸缘以及外侧栏14b的下缘的凸缘夹住,从而接合成一体。
中央立柱40由设置在车身外侧的外立柱41与设置在车身内侧的内立柱42构成,该外立柱41与内立柱42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凸缘(未图示),并通过上述凸缘的相互连接形成了封闭剖面。并且,外立柱41与内立柱42之间设置有连接上述外立柱41和内立柱42并用于加强中央立柱40的加强板43。此外,通过外立柱41与外侧栏14b的连接,以及内立柱42与内侧栏14a的上缘的凸缘的连接,可将中央立柱40安装在侧栏14上。同时,上述支架31的位于车身外侧上缘重叠在上述外立柱41与加强板43的接合部上并予以连接。
支架31的车身内侧下方设置有角撑板(gusset)35。角撑板35的上缘与支架31的位于车身内侧的侧面相连接,同时角撑板35的下缘与加强件34相连接。
前侧骨架22位于上述侧栏14的内侧,该前侧骨架22采用开口向上且剖面大致呈凹陷状的部件,且上端通过弯折而形成凸缘,该凸缘与车辆前部底板50的下表面相连接以构成封闭剖面。如图2所示,前侧骨架22的后端一直延伸至与上述内侧栏14a的凹陷部分相重叠的位置,且上述左右两侧的前侧骨架22、22分别通过前侧横梁29、29与设置在前侧骨架22、22外侧的上述内侧栏14a、14a的凹陷部相连接。
如图4所示,内侧栏14a的前端部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具体包括,构成该内侧栏14a的前部且剖面大致呈「コ」状的前部部件16a,构成与该内侧栏14a的前部部件16a相比向车身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底面部件16b,第1车身内侧侧面部件16c以及第2车身内侧侧面部件16d,构成该内侧栏14a的凹陷部上表面的第1上面部件16e以及第2上面部件16f。
并且,构成内侧栏14a的后端部的骨架部件21,由内骨架部件21a,上面板21b,外骨架部件21c(如图5所示)构成。内骨架部件21a的车身内侧侧壁的后部向车身外侧弯曲。而且,如图5所示,内骨架部件21a的车身内侧侧壁的上端通过弯折而形成凸缘,且上述上面板21b连接在该凸缘上。另外,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骨架部件21c与上述内骨架部件21a以及上面板21b相连接以形成封闭剖面。而且在上述骨架部件2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21d以及加强板21e,加强筋21d与内骨架部件21a的车身内侧侧壁以及外骨架部件21c相连接,由此起加强作用,加强板21e的剖面大致呈L型,并固定在内骨架部件21a的底面以及车身内侧侧壁上,由此来加强上述内骨架部件21a。
外侧栏14b的后部一直延伸至骨架部件21的后端,支架31的上缘的后部向上延伸,并夹在外骨架部件21c的上缘的凸缘与外侧栏14b的上缘的凸缘之间,且相互接合成一体,从而构成封闭剖面。
另外,如图2所示,连接位于左右的骨架部件21、21的中央横梁27,其两端分别与位于左右的骨架部件21、21的车身内侧侧面相连接。并且,该中央横梁27的中间部分从中央横梁27的两端向车身内侧沿斜上方向延伸,然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上述中间部分位于上述骨架部件21的上表面的上方。而且,如图6所示,加强件27a从骨架部件21跨至中央横梁27,且该加强件27a的两端分别与上述骨架部件21和中央横梁27相连接。
如图7所示,后侧骨架20为开口向上且剖面大致呈凹陷状的部件,其上端通过弯折形成有凸缘,该凸缘与后部底板51的下表面相连接以构成封闭剖面。另外,如图2或图4所示,在侧栏14后端的后车轮的安装位置附近,设置有用于安装能够吸收车辆行进时因路面的凹凸不平所引起的车身摇晃的悬挂系统的悬挂系统支撑板25a,该悬挂系统支撑板25a的下部设置有悬挂系统安装用具25b。
另外如图8所示,上述后侧骨架20的前部产生弯曲,使该后侧骨架20的前部位于后部的下方。并且如图9所示,后侧骨架20的车身外侧侧壁20b的前部进行了切口加工,由此使该车身外侧侧壁20b的前端与车身内侧侧壁20a的前端相比位于稍后的位置。
并且,上述后侧骨架20经过变位,与上述内侧栏14a的前侧部分相比更位于车身内侧,同时构成该内侧栏14a的后端部的骨架部件21的内骨架部件21a与上述后侧骨架20相连接,由此上述内侧栏14a与后侧骨架20构成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骨架构造。即,位于上述内侧栏14a的前端的第2车身内侧侧面部16d的后端与上述内骨架部件21a的车身内侧侧壁的前端重叠连接,位于上述内骨架部件21a的车身内侧侧壁的后部向车身外侧弯曲的面与后侧骨架20的车身外侧侧壁20b的前端相接触,在上述状态下上述内骨架部件21a的车身内侧侧壁与后侧骨架20的车身内侧侧壁20a重叠连接。并且如图10所示,内骨架部件21a的底部与后侧骨架20的底部上表面重叠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当汽车从后面受到冲撞时,后侧骨架20的所承受的冲撞负荷能够从后侧骨架20的车身内侧侧壁20直接被传送至内侧栏14a,由此能够将使骨架向弯曲方向弯曲的作用力抑制在最小范围内。
如图8所示,采用上述车辆下部车身构造后,可沿着后侧骨架20的上表面设置后部底板51,并在该后部底板51的上表面上安装坐椅52等,同时安装未图示的车壳。
通过采用上述骨架构造,例如车辆因停车信号而停车时,若从后面受到其它车辆的冲撞,上述冲撞所产生的冲撞负荷被输入位于左右的后侧骨架20、20,并从后侧骨架20通过构成侧栏14的后端部的骨架部件21被传至侧栏14的前端部,但由于从后侧骨架20到侧栏14形成连续的骨架构造,因此几乎不产生因上述冲撞负荷的输入而使骨架弯曲的作用力,从而骨架的变形能够被抑制在最小范围内。由此能够解决后部座椅向车辆前方产生较大的移动,以及因驾驶空间的较小而阻碍乘客安全性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身左右两侧的侧栏;设置在汽车后部的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的后侧骨架,上述后侧骨架从上述底板的后端向车身前方延伸,并分别与上述左右两侧的侧栏相连接;其中,上述侧栏具备外侧栏以及内侧栏,上述侧栏形成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该凹部的开口形成在上述外侧栏的外侧面上,并且在该凹部中设置有滑动门滑轨,该滑轨的前部相对于该滑轨的后部向车身内部产生位移,上述内侧栏的对应于上述滑轨的向车身内侧位移的前部的部分与该内侧栏的前侧部分相比向车身内侧产生凹陷,且该凹陷部分一直延伸到内侧栏的后端,上述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的后端与上述后侧骨架的前端相连接,以形成上述内侧栏和后侧骨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连续的骨架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后侧骨架相对于上述侧栏的前侧部分向车身内侧产生位移,至少上述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的后端采用不同于上述内侧栏前侧部分的其他骨架部件,该骨架部件与上述后侧骨架相连接,构成上述左右侧栏的凹陷部分的后端的上述骨架部件通过第1横梁予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下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汽车前部的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骨架,该前侧骨架的后端一直延伸至与上述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相重叠的位置;第2横梁,使上述左右两侧的前侧骨架分别与位于左右前侧骨架外侧的内侧栏的凹陷部分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汽车下部车身构造,包括设置在车身左右两侧的侧栏和设置在汽车后部的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的后侧骨架,上述后侧骨架从上述底板的后端向车身前方延伸,并分别与上述左右两侧的侧栏相连接,而且上述侧栏具备外侧栏以及内侧栏,上述侧栏形成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该凹部的开口形成在上述外侧栏的外侧面上,并且在该凹部中设置有滑动门滑轨,该滑轨的前部相对于该滑轨的后部向车身内部产生位移,上述内侧栏的对应于上述滑轨的向车身内侧位移的前部的部位与该内侧栏的前部相比向车身内侧产生凹陷,且该凹陷一直延伸到内侧栏的后端,上述内侧栏的后端与上述后侧骨架的前端相连接以形成上述内侧栏和后侧骨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连续的骨架构造。采用上述结构可将汽车从后面受到冲撞时所产生的冲撞负荷分散至侧栏,从而防止后侧骨架产生变形,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文档编号B62D25/20GK1572630SQ20041004881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1日
发明者前园文则, 知北胜, 杉山豪, 山田泰生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