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81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在前围(cowl)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快速地排出雨水 等、并且防止发动机室的热气从进气口被吸入到车厢内。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这样的车身结构为了快速地排出雨水 等、并且防止发动机室的热气从进气口被吸入到车厢内,在前 围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2)。上述单向阀具有框体与挠性构件;该框体设置于分隔前围 的侵入水通路截面的位置,且具有排放口;该挠性构件设置于 该框体的车辆外方位置,可以关闭框体的排放口。并且,上述 单向阀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将单向阀设定在比将外部气体吸入 车厢内的进气口更靠下游位置,从而,利用挠性构件相对于雨 水流下方向的流动的变形打开框体的排放口 ,利用挠性构件相 对于相反方向的流动关闭框体的排放口 。专利文献l:曰本斗争开2005—306234号/^才艮 专利文献2:曰本特开2005—313692号7>净艮 但是,在以往的车身结构中,在车身组装后,通过在分隔 前围的侵入水通路截面的位置安装具有排放口的框体,再在该 框体上安装挠性构件来设定单向阀。这样,先安装具有堵塞前 围的侵入水通路截面的大小的外形形状的框体,然后,从框体 外侧的狭小空间安装挠性构件,这样的安装工序存在安装作业 性较低、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即,由于是在车身组装完成之后的工序中设定单向阀,所 以在车身组装完成的时刻,在前围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外侧位置设置前围板(dash panel)侧板和增强该前围板侧板的隆起罩 (hoodridge)。因此,不能利用从前围板侧板外侧进行的安装 作业来设定单向阀。发明内容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虽然是具有简单安装作业性的廉价结构, 却可以同时实现确保侵入水的快速排出性与防止发动机热气吸 入车厢内。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车身结构中设置有前围、 进气口与侵入水排出通路。上述前围沿车宽方向设置于车辆发 动机室的后方上部。上述进气口设置于上述前围后方侧的侧部 位置,将外部空气吸入车厢内。上述侵入水排出通路沿车宽方 向倾斜地设置于上述前围的底部,将从上述前围上方侵入的侵 入水引导至设置于上述前围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前围板侧板的位 置。并且,在上述前围板侧板上形成有排放口部,该排放口部 供在上述侵入水排出通路内流下的侵入水通过。在上述排放口 部的前围内方侧i殳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具有阀部,该阀部通 过由从上述进气口吸入外部空气所产生的负压而对该排;故口部 进行开闭动作。上述单向阀设置成在上述排放口部的前围内方 侧覆盖上述排放口部,具有框体与遮挡体,该框体具有与上述 排放口部相对应的阀开口部,该遮挡体在与上述阀开口部的侧 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狭缝。另外,由上述框体与上述前围板 侧板夹持上述遮挡体的周缘部。因此,在本发明的车身结构中,在组装单向阀时,只要在前围板侧板的排放口部的位置,用框体夹持遮挡体的周缘部, 将框体固定在前围板侧板上,就可完成组装。因此,可以从形 成有排放口部的前围板侧板内侧组装将形成于遮挡体的狭缝内 侧部分作为阀部的单向阀。当侵入水从前围的上方侵入进来时, 单向阀的阀部^皮来自内侧的^f曼入水推开。因此,流向前围的^f曼 入水沿侵入水排出通路的倾斜底部被引导至设置于前围的车宽 方向端部的前围板侧板的位置,由流动的侵入水推开单向阀的 阀部而将侵入水排出到外部。由进气口将外部空气吸入到车厢 内时,前围板侧板的排放口部的内侧压力由于吸入外部空气而 成为标准大气压水平以下(负压)。因此,夹着排放口部,在外 侧(标准大气压水平)与内侧产生压力差,由该压力差产生的 差压力关闭单向阀的阀部。因此,在由进气口吸入外部空气时, 单向阀为阀关闭状态,因此,来自发动机室的发动机热气不能 经由前围板侧板的排放口部被导入至前围内。即,可以防止一皮 导入至前围内的发动机热气从进气口被吸入到车厢内。其结果, 虽然车身结构为具有简单安装作业性的廉价结构,却可以同时 实现确保侵入水的快速排出与防止发动机热气被吸入车厢内。


图l是表示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身结构中的单向阀的安装部的剖视图。图3是说明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中的单向阀6的构成的图, (a)是表示从遮挡体63侧看时的图,(b)是表示从框体62侧 看时的图。图4是说明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中的单向阀6与排放口部9 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表示从排放口部9的车辆外侧看时的图,(b)是表示从排放口部9的车辆内侧看时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设定有单向阀6的部分的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实现本发明的车身结构 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的 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身结构中的单向阔的安装 部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包括进气口 1、进气 通路2、进气通道3、侵入水排出通路4、发动机室5、单向阀6、 车辆7、前围8、排放口部9、前围板侧板IO、侵入水排出导水 槽ll、隆起罩12、发动机室连通空间13。上述进气口 l设置于上述前围8后方侧的侧部位置,将外部 空气吸入到车厢内。上述前围8沿车宽方向设置于车辆7的发动 机室5的后方上部。在上述前围8上以网孔状形成有可供外部空 气G通过的通孔81。因此,成为外部气体G和雨水等侵入水L都 可从通孔81向侵入水排出通路4侵入的结构,该侵入水排出通 路4设置成与前围8的底部相连。如图l所示,在上述进气口 l的车辆后方位置设置有将外部 空气导入车厢内的空调单元的进气通道3。上述侵入水排出通路4沿车宽方向倾斜地设置于上述前围 8的底部,将从上述前围8上方侵入的侵入水L引导至设置于上 述前围8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前围板侧板IO的位置。形成上述侵 入水排出通路4的侵入水排出导水槽11被固定在前围板侧板10上,使排放口部9的开口下表面的高度低于侵入水排出通路4的侵入水排出面。如图2所示,在上述前围板侧板10上形成有排放口部9,该 排放口部9供在上述侵入水排出通路4内流下的4曼入水L通过。 该排放口部9形成于与作为增强构件的隆起罩12相对的位置, 该隆起罩12设置于前围板侧板10的外侧。由上述前围板侧板10 与上述隆起罩12所包围的空间为与发动机室5连通的发动机室 连通空间13。如图2所示,在上述排放口部9的前围内方侧设置单向阀6, 该单向阀6具有阀部,该阀部通过由进气口 l吸入外部空气G所 产生的负压对该排放口部9进行开闭动作。如图2所示,上述单向阀6被设置成在上述排放口部9的前 围内方侧覆盖上述排》文口部9。该单向阀6具有框体62与遮挡体 63,该框体62具有与上述排;故口部9相对应的阀开口部61、 61, 该遮挡体63在与上述阀开口部61、 61侧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 狭缝65、 65。另外,由上述框体62与上述前围板侧板10夹持上 述遮挡体63的周缘部。在此,如图2所示,上述进气口l偏置于 上述单向阀6的阀开口部61、 61的上方位置。图3是说明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中的单向阀6的构成的图, (a)是表示从遮挡体63侧看时的图,(b)是表示从框体62侧 看时的图。图4是说明实施例1的车身结构中的单向阀6与排放 口部9的位置关系的图,(a )是表示从排放口部9的车辆外侧看 时的图,图4 (b)是表示从排放口部9的车辆内侧看时的图。 以下说明单向阀6的构成。上述单向阀6具有框体62与遮挡体63,该框体62由树脂成 形,该遮挡体63由橡胶片等具有挠性的原料形成。如图3(a) 所示,在该遮挡体63的两处形成有纵向的狭缝65、 65,被该狭缝65、 65夹着的区域作为单向阀6的阀部64发挥作用。如图3(b)所示,在上述框体62的中央部,由分割框68 分隔成两个区域而形成有阀开口部61、 61。如图3(a)与图3(b)所示,上述遮挡体63的外形形状为 比上述框体6 2的外形形状稍大的形状,使遮挡体6 3的外周缘从 框体62的外周部突出大致恒定的宽度。另外,单向阀6的框体 62与以往技术的框体不同,不一定非要具有分隔侵入水通路截 面、或形成排放口的功能。因此,框体62的外形形状比侵入水 排出通路4的通路截面形状小(参照图5)。在上述框体62与上述遮挡体63上,在外周部的对角2处位 置分别形成有夹具孔66、 66,该夹具孔66、 66用于使用固定夹 具14、 14 (参照图5)将单向阅6嵌入固定在前围板侧板10上。 而且,在前围板侧板10的与夹具孔66、 66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 夹具嵌合孔,只用固定夹具14、 14,使构成单向阀6的框体62 与遮挡体63以相互夹持的状态固定在前围板侧板IO上。在上述框体62外周部的3个位置处形成有定位孔67、 67、 67,以用于对框体62和遮挡体63进行定位固定;在遮挡体63 外周部的3个位置处形成有定位突起67,、 67,、 67,,以用于对 框体62和遮挡体63进行定位固定。另外,框体62与遮挡体63 还可在被重叠定位后,用粘接剂等固定除了阀部64之外的外周 部分。如图4 ( a )、 ( b )所示,使上述排放口部9的开口下表面位 于比侵入水排出通路4的侵入水排出面低的位置,并且上述排 放口部9形成为其开口面积比被狭缝65、 65夹着区域所形成的 阀部64大。如图4 ( a )、 ( b )所示,上述单向阀6在上述排放口部9的 下部设置有间隙91。如图4 (a)、 (b)所示那样,将上述单向阀6的上述阀开口部61、 61的大小i殳定为小于上述排;故口部9 的大小。接着,说明其作用。将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的作用分为"单 向阀6的组装作用"、"前围侵入水的排出作用"与"防止发动 机热气被吸入车厢内的作用"来进行说明。单向阀6的组装作用在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中,在组装单向阀6时,预先定位固 定框体62与遮挡体63。然后,在前围板侧板10的排放口部9的 位置,用框体62夹持遮挡体63的周缘部,在夹具孔66、 66的位 置插入固定夹具14、 14。这样,如图5所示,只要使用固定夹 具14、 14将单向阀6固定在前围板侧板10上,就可完成由框体 62与遮挡体63构成的单向阀6的组装。即,在实施例l中,已有的前围^l侧斧反10具有分隔一f曼入水 通路并形成排放口的功能。因此,可以使单向阀6的外形形状 小于侵入水排出通路4的通路截面形状。由此,可以从形成有 排放口部9的前围板侧板10的内侧(从侵入水排出通路4侧)组 装单向阀6。因此,单向阀6将在遮挡体63上形成的狭缝65、 65的内侧 部分作为阀部64,在组装单向阔6时,利用只插入固定夹具14、 14这样简易的作业,就可以从形成有排》文口部9的前围寿反侧板 10的内侧组装单向阀6。另外,在实施例l中,遮挡体63的外形形状比框体62的外 形形状稍大。因此,在由框体62将遮挡体63的周缘部夹持在前 围板侧板10上的状态下,遮挡体63的除了阀部64之外的外侧部 分成为与前围板侧板10相密封的构件。因此,在单向阀6与前 围板侧板10之间,不需要另外设定密封构件,从而削减了零部 件数量。前围侵入水的排出作用
侵入水L/人前围8的上方侵入进来时,单向阀6的阀部64一皮 来自内侧的侵入水L推开。
因此,如图5的箭头L1所示那样,向前围8侵入的侵入水L 沿着侵入水排出通路4的倾斜底部被引导至设置于前围8的车 宽方向端部的前围;f反侧板IO的位置,流动的^f曼入水L推开单向 岡6的阀部64并一皮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实施例l中,单向阀6在排放口部9的下部设置有 间隙91。因此,不用等待单向阀6的阀部64打开,沿侵入水排 出通路4的倾斜底部流动的水就顺利地从间隙91流出。因此, 可以降低侵入水排出通路4内的积水量。
防止发动才几热气一皮吸入车厢内的作用
在通过空调单元的鼓风机风扇(blower fan)的动作,由 进气口 1将外部空气G吸入车厢内时,前围板侧板10的排放口部 9的内侧压力由于吸入外部空气而变成标准大气压水平以下 (吸入负压)。因此,夹着排放口部9在外侧(标准大气压水平) 与内侧产生压力差,利用该压力差产生的差压力(=压力差x 受压面积)关闭单向阀6的阀部64。
因此,在由进气口 l吸入外部空气时,单向阀6呈阀关闭状 态。因此,来自发动机室5的发动机热气不会经由发动机室连 通空间13及前围板侧板10的排放口部9被导入前围8内,即,可 以防止由进气口 l将一皮导入至前围8内的发动机热气吸入到车 厢内。
另外,在实施例l中,将单向阀6的阀开口部61、 61的大小 设定为小于排放口部9的大小。因此,阀关闭时,遮挡体63稳 定地与框体62相抵接,因此,单向阀6的闭阀性能稳定。
另外,在实施例l中,进气口 l偏置于阀开口部61、 61的上要以上的吸引,^更可以抑止遮挡体63的变形。其结果,即^:吸入 负压的变动、吸入负压暂时变大,也可以确保稳定的闭阀性能。 另外,在实施例l中,分隔出两个区域而形成阀开口部61、 61。因此,阀关闭时,与被狭缝65、 65夹着的区域没有被分隔
结果,即使在遮挡体63上作用变动的差压力、或暂时作用较大 的差压力,也可以确保稳定的闭阀性能。
接着说明其效果,用实施例l的车身结构可以得到下述列 举的效果。
(1 )可提供一种如下的车身结构在该车身结构中设置 有前围8、进气口 l与侵入水排出通路4;该前围8沿车宽方向设 置于车辆7的发动机室5的后方上部;该进气口 l设置于该前围8 后方侧的侧部位置,将外部空气吸入到车厢内;该侵入水排出 通路4沿车宽方向倾斜地设置于上述前围8的底部,将从上述前 围8上方侵入的侵入水L引导至设置于上述前围8的车宽方向端 部的前围板侧板10的位置。在该车身结构中,在上述前围板侧 板10上形成有排放口部9,该排放口部9供在上述侵入水排出通 路4流下的侵入水L通过,在上述排放口部9的前围内方侧设置有 单向阀6,该单向阀6具有阀部64,该阀部64通过由上述进气口 1 吸入外部空气G所产生的负压来对该排放口部9进行开闭动作。 并且,上述单向阀6设置成在上述排放口部9的前围内方侧覆盖上 述排放口部9,具有框体62与遮挡体63,该框体62具有与上述排 放口部9相对应的阀开口部61、 61,该遮挡体63在与上述阀开口 部61、 61侧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狭缝65、 65,由上述框体62 与上述前围板侧板10夹持上述遮挡体63的周缘部。因此,虽然 该车身结构是具有筒单安装作业性的廉价结构,却可以同时实现确保侵入水L的快速排出性与防止将发动机热气吸入车厢内。
(2 )将上述单向阀6的上述阀开口部61、 61的大小i殳定为 小于上述排放口部9的大小,因此,阀关闭时,遮挡体63稳定 地与框体62相抵接,可以使单向阀6的闭阀性能稳定。
(3)上述进气口 1偏置于上述阀开口部61、61的上方位置, 因此,即4吏吸入负压变动、吸入负压暂时变大,也可以确保稳 定的闭阀性能。
(4 )上述单向阀6在上述排放口部9的下部设置有间隙91, 因此,沿侵入水排出通^各4的倾斜底部流动的水可顺利地流出, 从而可以降低4曼入水排出通路4内的积水量。
(5 )分隔出两个以上的区域而形成上述阀开口部61 、 61, 因此,即使在遮挡体63上作用变动的差压力,或暂时作用较大 的差压力,也可以确保稳定的闭阀性能。
以上基于实施例l说明了本发明的车身结构,但是,具体 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例l,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各项权 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的要旨,容许进行设计的变更、追加。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分隔出两个区域而形成阀开口部61 、 61的例子。{旦是,也可以做成由一个区域形成阀开口部的例子, 另外,还可以是分隔出三个以上区域来形成阀开口部的例子。
在实施例l中,示出了使用固定夹具14、 14将单向阀6固定 在前围板侧板10上的例子。但是,除了固定夹具以外,也可以 是使用相当于固定夹具的固定构件或螺钉等紧固构件将单向阀 固定在前围板侧板上的例子,还可以是固定部位数量为两处以 上的例子。
在实施例l中,示出了使遮挡体63的外形形状比框体62的 外形形状稍大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遮挡体的外形形状与框 体的外形形状大致相等,在这种情况也不需要另外的密封构件。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身结构,在该车身结构中设置有前围、进气口与侵入水排出通路;该前围沿车宽方向设置于车辆发动机室的后方上部;该进气口设置于该前围后方侧的侧部位置,将外部空气吸入车厢内;该侵入水排出通路沿车宽方向倾斜地设置于上述前围的底部,将从上述前围上方侵入的侵入水引导至设置于上述前围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前围板侧板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围板侧板上形成有排放口部,该排放口部供在上述侵入水排出通路流下的侵入水通过,在上述排放口部的前围内方侧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具有阀部,该阀部通过由从上述进气口吸入外部空气所产生的负压来对该排放口部进行开闭动作;上述单向阀设置成在上述排放口部的前围内方侧覆盖上述排放口部,上述单向阀具有框体与遮挡体,该框体具有与上述排放口部相对应的阀开口部,该遮挡体在与上述阀开口部的侧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狭缝,由上述框体与上述前围板侧板夹持上述遮挡体的周缘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 单向阀的上述阀开口部的大小设定为小于上述排;故口部的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上 述进气口偏置在上述阀开口部的上方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 在于,上述单向阀在上述排放口部的下部设置有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 在于,分隔出两个以上的区域而形成上述阀开口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虽然为具有简单的安装作业性的廉价结构,却可以同时实现确保侵入水的快速排出与防止发动机热气被吸入车厢内。在该车身结构中,在前围(8)的车宽方向端部位置设置有快速排出雨水等、并防止将发动机室(5)的热气从进气口(1)被吸入到车厢内的单向阀(6),单向阀(6)设置成在排放口部(9)的前围内方侧覆盖排放口部(9),该单向阀(6)具有框体(62)与遮挡体(63),该框体(62)具有与排放口部(9)相对应的阀开口部(61、61),该遮挡体(63)在与阀开口部(61、61)侧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狭缝(65、65),由框体(62)与前围板侧板(10)夹持遮挡体的周缘部。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1279617SQ20081009062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5日
发明者小川洋平, 工藤道雄, 萩野克也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