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都具有两个充电座,其中,一个为快充电座,另一个为慢充电座。有的车型考虑将快充电座布置于前端汽车标志(logo)中,但由于汽车logo尺寸的局限性,若将快充电座布置于前端汽车logo中便需要重新更改logo尺寸使其美观度差,或将格栅开启结构设计复杂化,造成整车开发成本的增加,且绝大部分车型前端离地较低,布置快充电座位置较低,不便操作者操作;有的车型考虑将快、慢充电座一起布置于汽车logo处或汽车后端,这样不但造成了整车开发成本的增加,还使得操作者很难分辨快、慢充电座,存在误操作的风险。
综上,由于汽车充电座的布置位置不合理,导致在增加整车开发成本的同时,操作者还难以分辨充电座的类别,存在误操作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能在节约整车开发成本的同时,使操作者直观、快速的分辨汽车上充电座的类别,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包括左后侧围板和右后侧围板,
左后侧围板上设有第一充电座,右后侧围板上设有第二充电座;
第一充电座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第二充电座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
第一充电座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预设值;
第二充电座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汽车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设置于左后侧围板上,第一充电座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上。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设置于右后侧围板上,第二充电座设置于第二安装支架上。
可选的,第一充电座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与第二充电座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不同。
可选的,第一充电座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小于第二充电座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
可选的,第一预设夹角和第二预设夹角均为40°至45°。
可选的,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为800毫米至90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充电座设置在汽车的左后侧围板上,同时将第二充电座设置在汽车的右后侧围板上,使得在节约整车开发成本的同时,确保操作者可直观、快速的分辨汽车上充电座的类别,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第一充电座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且第一充电座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预设值,同时第二充电座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且第二充电座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设值,使得操作者可方便、舒适的使用第一充电座和第二充电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车身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后侧围板;2、右后侧围板;3、第一充电座;4、第二充电座;5、第一安装支架;6、第二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结构,该汽车车身结构包括左后侧围板1和右后侧围板2。其中,左后侧围板1上设有第一充电座3,右后侧围板2上设有第二充电座4;第一充电座3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二充电座4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第一充电座3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预设值;第二充电座4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设值。
其中,上述第一充电座3和第二充电座4中的一个为快充电座,另一个为慢充电座。即,第一充电座3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与第二充电座4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不同。作为一个优选的示例,第一充电座3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小于第二充电座4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速度。即,第一充电座3为慢充电座,而第二充电座4为快充电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便于操作者方便、舒适的使用上述第一充电座3和第二充电座4,上述第一预设夹角和第二预设夹角均可以为40°至45°,同时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可以为800毫米至900毫米。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第一预设值以及第二预设值的具体数值,其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上述第一充电座3,上述汽车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5,该第一安装支架5设置于左后侧围板1上,而第一充电座3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5上。其中,第一安装支架5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左后侧围板1上,而第一充电座3可通过螺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5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安装支架5与左后侧围板1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第一充电座3与第一安装支架5的具体连接方式。
类似的,为便于安装上述第二充电座4,上述汽车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6,该第二安装支架6设置于右后侧围板2上,而第二充电座4设置于第二安装支架6上。其中,第二安装支架6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右后侧围板2上,而第二充电座4可通过螺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安装支架6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二安装支架6与右后侧围板2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第二充电座4与第二安装支架6的具体连接方式。
由此可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充电座3设置在汽车的左后侧围板1上,同时将第二充电座4设置在汽车的右后侧围板2上,使得在节约整车开发成本的同时,确保操作者可直观、快速的分辨汽车上充电座的类别(即分辨出第一充电座3和第二充电座4中,谁是快充电座,谁是慢充电座),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第一充电座3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且第一充电座3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预设值,同时第二充电座4的中心轴与水平地面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且第二充电座4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设值,使得操作者可方便、舒适的使用第一充电座3和第二充电座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车身结构。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