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14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门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门槛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逐渐成为人民生活 中的一部分。但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多,安全问题成为了焦点。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120 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人类第10大死亡原因,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 在发展以来被人们所重视的,怎样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是长期被人们所关注的,车身是 提高碰撞性能的直接主宰者,提高车身的各项性能指标就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通过 提高门槛强度,减少碰撞侵入量,可以提高侧碰的安全性。现有的白车身门槛通常通过与 门槛内板或外板结构相似的加强板来加强门槛强度,该加强板长度与门槛内板或外板的长 度相当,成本较高,公开号为CN28134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侧碰加强结构,其在门 槛中设置有若干单片式的内撑板以提高侧碰的安全性,但是此种单片式的加强板其强度较 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车辆门槛强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一 种强度较高、且成本低的车辆门槛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车辆门槛结构,包 括开口向外的门槛内板以及支撑在门槛内板中的至少一个门槛内撑板,所述门槛内板具有 顶壁、底壁以及在竖直方向连接所述顶壁及底壁的纵向壁,所述门槛内撑板包括前侧壁、后 侧壁及在连接前侧壁与后侧壁外侧的方形斜壁,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呈梯形状,其具有顶 边、底边、内侧边及外侧边,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的顶边小于其底边,所述顶边、底边、内侧 边分别与门槛内板的顶壁、底壁及纵向壁固接,所述方形斜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侧壁 外侧边及后侧壁外侧边。进一步地,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上均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下部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的顶边、底边及内侧边分别形成有顶边翻边、底边 翻边及内侧翻边,所述顶边翻边、底边翻边及内侧翻边分别与门槛内板的顶壁、底壁及纵向 壁焊接。进一步地,所述方形斜壁在其中部开设有第二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重孔呈方形。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内撑板一体形成。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内板中沿其纵向均勻设置有2-4个门槛内撑板。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内撑板至少一个设置在门槛内板中位于B柱下方的位置。
3[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槛结构,通过在门槛内板中设置若干呈几字型的门槛内 撑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片式的内撑板,可以更好地加强门槛强度,在车辆发生侧碰时, 更好地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门槛结构其门槛内撑板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门槛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以下所说前后、上下、内外均是指车辆正常放置时的方位。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槛结构包括开口向外的门槛内板1以 及支撑在门槛内板1中的至少一个门槛内撑板2,所述门槛内板1具有顶壁11、底壁12以 及在竖直方向连接所述顶壁及底壁的纵向壁13,所述门槛内撑板2包括前侧壁21、后侧壁 22及连接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外侧的方形斜壁23,所述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呈梯形状, 其具有顶边、底边、内侧边及外侧边,所述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的顶边小于其底边,所述顶 边、底边及内侧边分别与门槛内板的顶壁11、底壁12及纵向壁13固接,所述方形斜壁23的 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侧壁外侧边及后侧壁外侧边。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前侧壁21与 后侧壁22的形状结构相同,因此,以下,虽然后侧壁22的结构未完全在图片标示出来,但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前侧壁21的结构形状应当就能联想到后侧壁22的结构形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上均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加 强筋3。第一加强筋3能够很好地提高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的强度,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门 槛结构的强度。并且在所述第一加强筋3上还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减重孔4,在节省材料的 同时,还可以降低门槛内撑板的自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3的下部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如图1所示,第 二加强筋5包括近似四边形的两个部分。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的顶边、底边、内侧边分 别形成有顶边翻边10、底边翻边20及内侧翻边30,所述顶边翻边10、底边翻边20及内侧翻 边30分别与门槛内板的顶壁11、底壁12及纵向壁13焊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点焊 的方式,其焊点6的分布如图2至3所示。此种方式焊接牢固可靠。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方形斜壁23在其中部开设有第二减重孔7。更 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重孔7呈方形,方形的第二减重孔7与方形斜壁23的形状类似,在保 证强度的同时,很好减轻了自身重量。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内撑板2 —体形成。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门槛,所述门槛内板中沿其纵向均勻设置有2-4个 门槛内撑板2 (图中未标示)。更为优化地,门槛内撑板2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门槛内板中位于B柱下方的位置,B柱附近结构进一步加强,可以有效减少车辆侧碰时B柱向车内的侵 入量,更好地提高了车内乘员安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槛结构,通过在门槛内板中设置若干呈几字型的门槛内 撑板2,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片式的内撑板,可以更好地加强门槛强度,在车辆发生侧碰时, 更好地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门槛结构,包括开口向外的门槛内板以及支撑在门槛内板中的至少一个门 槛内撑板,所述门槛内板具有顶壁、底壁以及在竖直方向连接所述顶壁及底壁的纵向壁,其 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撑板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及连接前侧壁与后侧壁外侧的方形斜壁,所 述前侧壁与后侧壁呈梯形状,其具有顶边、底边、内侧边及外侧边,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的 顶边小于其底边,所述顶边、底边、内侧边分别与门槛内板的顶壁、底壁及纵向壁固接,所述 方形斜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侧壁外侧边及后侧壁外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上均设置有 三角形的第一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三角形 的第一减重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下部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的顶边、底边 及内侧边分别形成有顶边翻边、底边翻边及内侧翻边,所述顶边翻边、底边翻边及内侧翻边 分别与门槛内板的顶壁、底壁及纵向壁焊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斜壁在其中部开设有第二减重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重孔呈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撑板一体形成。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板中沿其 纵向均勻设置有2-4个门槛内撑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撑板至少一个设置在 门槛内板中位于B柱下方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门槛结构,包括开口向外的门槛内板以及支撑在门槛内板中的至少一个门槛内撑板,所述门槛内板具有顶壁、底壁以及在竖直方向连接所述顶壁及底壁的纵向壁,所述门槛内撑板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及在连接前侧壁与后侧壁外侧的方形斜壁,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呈梯形状,其具有顶边、底边、内侧边及外侧边,所述前侧壁与后侧壁的顶边小于其底边,所述顶边、底边、内侧边分别与门槛内板的顶壁、底壁及纵向壁固接,所述方形斜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侧壁外侧边及后侧壁外侧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槛结构,门槛强度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了汽车侧碰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D25/20GK201784714SQ20102052033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万龙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