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28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和挡泥板,所述车身和挡泥板之间设有U型的副挡泥板,副挡泥板的上端与车身连接,副挡泥板的下端与挡泥板连接;所述副挡泥板包括顶板及顶板两侧的侧板,所述顶板设为U型开口结构,所述U型开口的底端设有与车身横梁连接的第一定位板,所述U型开口的侧部顶端设有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二定位板,所述副挡泥板的两侧板下端均设有与挡泥板连接的第三定位板。这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可为悬架系统的装配腾出空间,用于防止车底的电器元件等受泥水侵蚀,同时,这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可为挡泥板提供侧向和垂向支撑,增加挡泥板侧向(Y向)刚度和垂向(Z向)刚度,该副挡泥板与挡泥板配合使用,装配工序简单。
【专利说明】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挡泥板可以降低泥水、尘土及沙石等杂物对车底电器元件的磨损,同时,汽车挡泥板还可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底的飞石对车体的损害,从而增加了车底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然而,由于挡泥板是大型的注塑成型件,其侧向(Y向)刚度和垂向(Z向)刚度较低,挡泥板在经长期使用后易发生损耗;同时,对于小型车辆而言,由于车身固有布置空间有限,在布置悬架和挡泥板时会存在布置空间有冲突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可以在保证悬架和挡泥板装配空间充足的同时,还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其挡泥作用,并提高挡泥板的侧向和垂向刚度。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和挡泥板,所述车身和挡泥板之间设有U型的副挡泥板,副挡泥板的上端与车身连接,副挡泥板的下端与挡泥板连接;所述副挡泥板包括顶板及顶板两侧的侧板,所述顶板设为U型开口结构,所述U型开口的底端设有与车身横梁连接的第一定位板,所述U型开口的侧部顶端设有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二定位板,所述副挡泥板的两侧板下端均设有与挡泥板连接的第三定位板。
[0005]所述副挡泥板的顶板U型开口的侧部设有与车身横梁相匹配的凹槽。
[0006]所述顶板一侧侧板的侧边设有向外延伸的L型延伸板,所述L型延伸板与所述顶板的U型开口的侧部不在同一侧。
[0007]所述副挡泥板的顶板上未与车身直接接触的另一端设有卷耳结构。
[0008]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上均设有定位孔。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副挡泥板通过螺钉分别与车身和挡泥板装配,这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可为悬架系统的装配腾出空间,用于防止车底的电器元件等受泥水侵蚀。同时,这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可为挡泥板提供侧向和垂向支撑,增加挡泥板侧向(Y向)刚度和垂向(Z向)刚度。该副挡泥板与挡泥板配合使用,装配工序简单,可适用于各种装配线,拆装和维修十分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副挡泥板的结构图;
[0013]图3为图2的仰视图;[0014]图4为图2中副挡泥板的卷耳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的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1、挡泥板2及车身I和挡泥板2之间设有U型的副挡泥板3,副挡泥板3的上端与车身I连接,副挡泥板3的下端与挡泥板2连接。副挡泥板3包括顶板3.7及顶板3.7两侧的侧板3.8,其中,顶板3.7设为U型开口结构,顶板3.7 一侧侧板3.8的侧边设有向外延伸的L型延伸板3.11,L型延伸板3.11与顶板的U型开口的侧部3.10不在同一侧山型开口的底端设有与车身横梁1.1连接的第一定位板3.9,U型开口的侧部3.10顶端设有与车身纵梁1.2连接的第二定位板3.3,副挡泥板的两侧板3.8下端均设有与挡泥板2连接的第三定位板3.4,第一定位板3.9、第二定位板3.3和第三定位板3.4上均设有的定位孔3.5。副挡泥板3通过可以通过紧固螺钉3.6分别与车身I和挡泥板2装配,这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可为悬架系统的装配腾出空间,用于防止车底的电器元件等受泥水侵蚀。同时,这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可为挡泥板提供侧向和垂向支撑,增加挡泥板侧向(Y向)刚度和垂向(Z向)刚度。该副挡泥板与挡泥板配合使用,装配工序简单,可适用于各种装配线,拆装和维修十分方便。
[0016]如图2和图3所示,副挡泥板3的顶板3.7U型开口的侧部上设有与车身横梁1.1相匹配的凹槽3.1,在副挡泥板3的顶板上设置凹槽3.1能够更加方便的使副挡泥板3与车身I装配,同时还能使副挡泥板3对车身I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
[0017]如图3和图4所示,所副挡泥板3上未与车身直接接触的一端设有卷耳结构3.2,副挡泥板3上设有卷耳结构3.2能够增加挡泥板2的垂向(Z向)刚度性能,使其不易弯折变形。
[0018]实际工作过程中,副挡泥板3可以采用铝板冲压成型,由于挡泥板2为注塑薄壁塑料件,刚度很低,车辆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抖动,产生不良异响,将副挡泥板3通过紧固螺钉3.6与挡泥板2连接,使副挡泥板3为挡泥板2提供三向支撑,可减小挡泥板2抖动的幅度,降低异响风险。副挡泥板3上部为车体,无需防护,因此将副挡泥板3上部设计为U型开口,可节省部分材料,降低产品质量和成本。
[0019]实际装配时,先将副挡泥板3与车身I进行装配,装配时应先对紧固螺钉3.6进行预拧紧,判断副挡泥板3装配状态良好后再依次拧紧所有紧固螺钉;然后将挡泥板2与车身I进行连接,保证挡泥板2装配位置正确后,再将挡泥板2与副挡泥板3连接,先对紧固螺钉进行预拧紧,保证装配状态良好时拧紧螺钉,防止拧紧过程中损坏挡泥板2。装配副挡泥板3时,其周边装配环境如车身系统和悬架系统等先装配完整,以保证副挡泥板3的装配孔位满足要求。
[00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和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和挡泥板之间设有U型的副挡泥板,副挡泥板的上端与车身连接,副挡泥板的下端与挡泥板连接;所述副挡泥板包括顶板及顶板两侧的侧板,所述顶板设为U型开口结构,所述U型开口的底端设有与车身横梁连接的第一定位板,所述U型开口的侧部顶端设有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二定位板,所述副挡泥板的两侧板下端均设有与挡泥板连接的第三定位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挡泥板的顶板U型开口的侧部设有与车身横梁相匹配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一侧侧板的侧边设有向外延伸的L型延伸板,所述L型延伸板与所述顶板的U型开口的侧部不在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挡泥板的顶板上未与车身直接接触的另一端设有卷耳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与挡泥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上均设有定位孔。
【文档编号】B62D25/16GK203497017SQ20132063261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贺良勇, 王镇斌, 勾赵亮, 张乙琳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