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16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示通过第二工序而面板材料被弯折了的状态。
[0034]图6A为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的车辆下部的状态来表示的侧视图。
[0035]图6B为沿图6A的6B — 6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第一实施方式]
[0037]利用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附图中所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IN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0038](车辆的分型部结构)
[0039]在图1中,通过立体图而示出了车辆前部12的一部分,在该车辆前部12上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10。首先,参照该图1,对包括车辆的分型部结构10的车辆结构进行概要说明。
[0040]如图1所示,在车辆前部12上,配置有作为构成车身侧部14的第一面板的侧部件外板(也称为“侧外板”)16的前部。侧部件外板16的前部在车身侧部14的前侧的车门开口部14A的前侧处构成前柱18的外板部。
[0041]作为前柱18的上部的柱上部18A被配置在前窗玻璃(省略图示)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朝向车辆上方而向车辆后方侧倾斜。柱上部18A的上端部与上边梁部(roof siderail)(省略图示)的前端部相结合,并且上边梁部在车顶(省略图示)的两侧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延伸。另一方面,作为前柱18的下部的柱下部18B从柱上部18A的下端部起向车辆下方侧大致垂直地下垂。柱下部18B的下端部与下边梁部22 (也称为“侧门框(sidesill)”)的前端部相结合,下边梁部22在车身地板(省略图示)的两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延伸。另外,在左右一对柱下部18B的上端部侧的内表面上,结合有沿着所述前窗玻璃的下边缘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围板(cowl)(省略图示)的两端部。
[0042]此外,在所述前围板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发动机罩24。发动机罩24被设为,从上方侧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车辆前部12的发动机舱(省略图示)的开闭门扇。发动机罩24被构成为,包括:发动机罩外板24A,其作为构成发动机罩24的外板的第二面板且作为发动机罩面板;发动机罩内面板(省略图示),其相对于发动机罩外板24A而被配置在发动机罩下方侧并构成发动机罩24的内板。发动机罩外板24A的外周部通过卷边加工而被结合于所述发动机罩内面板上。此外,发动机罩24的后端部侧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下面部,经由发动机罩铰链部(省略图示)而被安装在作为车身框架部件的上围板部构件(apronupper member)(省略图示)上。此外,发动机罩24的后端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如在后文中详细叙述那样与柱上部18A的下端部相邻配置。
[0043]在发动机罩24的侧方的车身前部侧面上,配置有作为第三面板的翼子板面板(也称为“前翼子板面板”)26。成为发动机罩外板24A与翼子板面板26之间的边界部的第三分型部30C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延伸。翼子板面板26具备:外壁部26A,所述外壁部26A被配置在前轮28的上方侧及其周围部并构成外观面;内壁部(省略图示),所述内壁部从该外壁部26A与发动机罩外板24A之间的第三分型部30C向下方侧被弯曲。翼子板面板26的所述内壁部的下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被弯曲并被安装在所述围板上部构件上。
[0044]接下来,参照图2及图3,对车辆的分型部结构10进行详细说明。在图2中,示出了将图1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10放大了的状态下的立体图。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从图2中剔除了发动机罩24以及翼子板面板26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45]如图3所示,侧部件外板16在柱上部18A的下端部前侧,具备锐角状的角部32。角部32以被第一棱线LI和第二棱线L2夹持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棱线LI朝向车辆下方侧而向车辆前方侧倾斜,所述第二棱线L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棱线LI相交成锐角状。此外,侧部件外板16的通过与第一棱线LI和第二棱线L2的交点32X相比而略微靠车辆后方侧的、图中的3L — 3L线而被剖开的截面形状,成为向车辆宽度方向内开口并具备了上下凸缘的盒形形状。
[0046]第一棱线LI被设为,被配置在柱上部18A的下端部前面的第一板部34和被配置在柱上部18A的下端部侧面的第二板部36之间的边界部。换言之,通过第一板部34和第二板部36而形成弯曲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棱线LI并非直线,而是被设为向车辆后下方侧稍微翘起的曲线。第一板部34朝向车辆下方侧而向车辆前方侧倾斜,并且向车辆后下方侧稍微翘起,使板面朝向车辆斜前方的上方侧。第二板部36隔着第一棱线LI而与第一板部34连续地形成,使板面大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0047]另一方面,第二棱线L2被设为,所述的第二板部36和被配置在第二板部36的下方侧的第三板部38之间的边界部。换言之,通过第二板部36和第三板部38而形成弯曲形状。第三板部38被配置在于柱上部18A的下端部处与柱下部18B相邻的位置处,并隔着第二棱线L2而与第二板部36连续地形成。该第三板部3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使板面朝向车辆斜下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0048]此外,侧部件外板16具备突起40,所述突起40从第一棱线LI与第二棱线L2的交点32X起朝向车辆下方侧而向车辆前方侧倾斜地延伸。突起40通过第一板部34的一部分和第三板部38的一部分而被构成,并且截面呈V字状,并且沿着第一棱线LI的延伸方向而延伸。此外,突起40的顶部棱线随着从第一棱线LI与第二棱线L2的交点32X离开而逐渐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即,突起40的凸方向上的高度随着从第一棱线LI与第二棱线L2的交点32X离开而逐渐地变低。
[0049]如图2所示,发动机罩外板24A的后端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着第一棱线LI而被配置,并在与侧部件外板16的第二板部36之间形成有第一分型部30A。此外,翼子板面板26的上端部中的后端部沿着第二棱线L2而被配置,并在与侧部件外板16的第二板部36之间形成有第二分型部30B。另外,如上文所述,在翼子板面板26的上端部中除了后端部以外的部位与发动机罩外板24A之间形成有第三分型部30C。
[0050](制造方法以及作用、效果)
[0051]接下来,参照图4A至图4C等,对车辆的分型部结构的制造方法、和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在制造车辆的分型部结构时,首先,实施拉伸工序。虽然省略了该拉伸工序的图示及详细说明,但通过对第一车辆外板用的面板材料42(参照图4A)进行拉伸加工从而使侧部件外板16 (参照图1)的预定的外观面成形。
[0052]接下来,实施图4A至图4C所示的折弯工序。另外,虽然在折弯工序中作为对象的第一车辆外板用的面板材料42为已经被实施了预定的拉伸加工的材料,但在图4A至图4C中,为了易于理解折弯工序,从而将通过拉伸加工而成形的形状置换成简单的平板形状来表不。
[0053]在折弯工序中,首先,以图4B所示的方式对图4A所示的第一车辆外板用的面板材料42进行弯折。由此,隔着第一弯折线BI而形成第一外板结构部44以及第二外板结构部46 (第一工序)。
[0054]接下来,通过沿着与第一弯折线BI相交成锐角状的线(参照双点划线B2)而以图4C所示的方式对图4B所示的第二外板结构部46进行弯折。由此,将第二外板结构部46的一部分设为被形成在沿着所述线的第二弯折线B2与第一弯折线BI之间的第三外板结构部46A,并且将第二外板结构部46的另一部分设为隔着第二弯折线B2而与第三外板结构部46A连续的第四外板结构部46B (第二工序)。
[0055]其结果为,在形成锐角状的角部42C,并且从第一弯折线BI与第二弯折线B2的交点42X起形成突起48。突起48通过第一外板结构部44的一部分和第四外板结构部46B的一部分而被构成并且截面呈V字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二弯折线B2相比先使第一弯折线BI弯折,因此,突起48沿着第一弯折线BI的延伸方向而延伸。
[0056]接下来,虽然在侧部件外板16中针对需要进行聚拢弯曲加工的部位而实施聚拢弯曲加工,但在此处省略详细说明。
[0057]接下来,沿着图4C所示的第一弯折线BI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46A之间形成第一分型部50A的位置处,配置第二车辆外板52 (第三工序),并且将第二车辆外板52安装在安装对象上。第二车辆外板5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为发动机罩24的发动机罩外板24A (参照图2) ο
[0058]接下来,沿着第二弯折线B2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46A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部50B的位置处,并且在与第二车辆外板52之间形成第三分型部50C的位置处,配置第三车辆外板54 (第四工序),并且将第三车辆外板54安装在安装对象上。第三车辆外板54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为翼子板面板26 (参照图2)。
[0059]此处,参照图4C及图2,对图4C所示的结构部和图2所示的结构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补充说明。图4C的第一外板结构部44对应于图2的第一板部34,图4C的第三外板结构部46A对应于图2的第二板部36,图4C的第四外板结构部46B对应于图2的第三板部38。此外,图4C的第一弯折线BI对应于图2的第一棱线LI,图4C的第二弯折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