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16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B2对应于图2的第二棱线L2,图4C的角部42C对应于图2的角部32,图4C的突起48对应于图2的突起40。
[0060]通过上文所述的方式,制造出图2所示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10。由此,侧部件外板16的柱上部18A的下端部成为,能够通过弯折加工而制造被第一棱线LI及第二棱线L2夹持而成的锐角状的角部32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一棱线LI与第二棱线L2的交点32X附近,于侧部件外板16、发动机罩外板24A及翼子板面板26之间形成孔状的缝隙。
[0061]此外,通过上文所述的方式,即使在侧部件外板16的柱上部18A的下端部上不覆盖覆盖物也可确保外观品质。因此,由于不需要覆盖物,因此不需要减小将第二板部36作为顶部而观察的情况下的侧部件外板16的柱上部18A的下端部处的深度尺寸。换言之,无需设定成将会使侧部件外板16的柱上部18A的下端部处的强度降低这样的截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确保柱上部18A处的预定强度。作为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设定确保发生正面碰撞时以及侧面碰撞时的性能、操作稳定性以及NV性能(噪声与振动(noise andvibrat1n)性能、抑制振动及振动音的性能)。
[006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10中,突起40沿着第一棱线LI的延伸方向而延伸。因此,即使从发动机罩外板24A与翼子板面板26之间的第三分型部30C的间隙观察到突起40,突起40看起来也如与第一棱线LI连续的线。S卩,由于能够使突起40作为外观设计的一部分而观察到,因此美观性较好。
[0063]如上文所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被制造出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10,能够在确保预定强度的同时使外观品质提升。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升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0064][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0065]接下来,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进行说明。
[0066]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将在图4C中由符号54所表示的车辆外板作为第二车辆外板而在第三工序中进行配置,并且将在图4C中由符号52所表示的车辆外板作为第三车辆外板而在第四工序中进行配置。如采用图4C来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在第三工序中,沿着第二弯折线(B2)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46A)之间形成第一分型部(50B)的位置处,配置第二车辆外板(54),并将第二车辆外板(54)安装在安装对象上。接下来,在第四工序中,沿着第一弯折线(BI)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46A)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部(50A)的位置处,并且在与第二车辆外板(54)之间形成第三分型部(50C)的位置处,配置第三车辆外板(52),并将第三车辆外板(52)安装在安装对象上。
[0067]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突起40沿着第一棱线LI的延伸方向而延伸,但突起也可以为沿着第二棱线(L2)的延伸方向而延伸的突起。而且,为了形成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使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的弯折顺序以图5A至图5C所示的方式而颠倒。
[0068]S卩,在该改变例的折弯工序中,首先,以图5B所示的方式对图5A所示的第一车辆外板用(侧部件外板16(参照图1)的成形用)的面板材料56进行弯折。由此,隔着第一弯折线bl而形成第一外板结构部57以及第二外板结构部58 (第一工序)。接下来,通过沿着与第一弯折线bl相交成锐角状的线(参照双点划线b2)而以图5C所示的方式对图5B所示的第二外板结构部58进行弯折。由此,将第二外板结构部58的一部分设为被形成在沿着所述线的第二弯折线b2与第一弯折线bl之间的第三外板结构部58A,并且将第二外板结构部58的另一部分设为隔着第二弯折线b2而与第三外板结构部58A连续的第四外板结构部58B (第二工序)。其结果为,在形成锐角状的角部56C,并且从第一弯折线bl与第二弯折线b2的交点56X起形成突起59。突起59通过第一外板结构部57的一部分和第四外板结构部58B的一部分而被构成并且截面呈V字状,且沿着第一弯折线bl的延伸方向而延伸。
[0069]接下来,沿着图5C所示的第二弯折线b2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58A之间形成第一分型部50a的位置处,配置第二车辆外板52 (第三工序),并且将第二车辆外板52安装在安装对象上。接下来,沿着第一弯折线bl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58A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部50b的位置处,并且在与第二车辆外板52之间形成第三分型部50c的位置处,配置第三车辆外板54 (第四工序),并将第三车辆外板54安装在安装对象上。
[0070]此处,参照图5C及图2,对图5C所示的结构部和图2所示的结构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补充说明。图5C的第一外板结构部57对应于图2的第三板部38,图5C的第三外板结构58A对应于图2的第二板部36,图5C的第四外板结构部58B对应于图2的第一板部34。此外,图5C的第一弯折线bl对应于图2的第二棱线L2,图5C的第二弯折线b2对应于图2的第一棱线LI,图5C的角部56C对应于图2的角部32。
[0071]作为另一个改变例,也可以将在图5C中由符号54所表示的车辆外板作为第二车辆外板而在第三工序中进行配置,并且将在图5C中由符号52所表示的车辆外板作为第三车辆外板而在第四工序中进行配置。如采用图5C来进行具体说明,则首先,在第三工序中,沿着第一弯折线(bl)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58A)之间形成第一分型部(50b)的位置处,配置第二车辆外板(54),并将第二车辆外板(54)安装在安装对象上。接下来,在第四工序中,沿着第二弯折线(b2)且在与第三外板结构部(58A)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部(50a)的位置处,并且在与第二车辆外板(54)之间形成第三分型部(50c)的位置处,配置第三车辆外板
(52),并将第三车辆外板(52)安装在安装对象上。
[0072]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记载的第二面板而应用图2所示的翼子板面板26,并且可以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记载的第三面板而应用发动机罩外板24A。
[0073][第二实施方式]
[0074]接下来,使用图6A及图6B,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6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6A中,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60的车辆下部20的后部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察的状态的侧视图来表示。在图6B中,示出了沿图6A的6B — 6B线的剖视图。首先,对包括车辆的分型部结构60的车辆结构进行概要说明。
[0075](车辆的分型部结构)
[0076]如图6A所示,在侧部件外板16的后部,形成有后侧的车门开口部14B。后侧的车门开口部14B的后下部位于未图示的后轮的前侧,并朝向车辆后方侧而向车辆上方侧倾斜,并且以向车辆后下方侧翘起的方式而弯曲。此外,侧部件外板16中的后侧的车门开口部14B的后方侧的部位,构成后柱62的外板部。后柱62朝向车辆上方而向车辆后方侧倾斜。后柱62的上端部被结合于上边梁部(省略图示)的后端部上。后柱62的下端部被结合于下边梁部22的后端部上。
[0077]此外,侧部件外板16的下部构成下边梁部22的外板部,该下边梁部22的外板部的一部分位于后侧的车门开口部14B的下方侧。侧部件外板16作为下边梁部22的外板部的一部分而具备侧壁部64。
[0078]相对于该侧壁部64的上部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后侧车门66的下端部(参照图6B)。后侧车门66被设为,对所述的车门开口部14B进行开闭的开闭门扇。如图6B所不,后侧车门66被构成为,包括:车门外板66A,其作为构成后侧车门66的外板的第二面板;车门内面板66B,其相对于车门外板66A而被配置在车厢侧并构成后侧车门66的内板。车门外板66A的外周部通过卷边加工而被结合于车门内面板66B上。后侧车门66的车辆前方侧的前端部经由车门铰链部(省略图示)而被安装于中柱(省略图示)上。
[0079]此外,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侧部件外板16上,且在下边梁部22的下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通过夹箍(省略图示)而被安装有作为第三面板的树脂制的下边梁饰条68。另外,在附图中,通过双点划线来仅示出了下边梁饰条68的外形,在图6A中,以透视了该下边梁饰条68的状态图示了侧部件外板16的下边梁部22。如图6B所示,下边梁饰条68的侧壁部68A与侧部件外板16的下边梁部22中的侧壁部64的下部之间,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的间隙。
[0080]接下来,对车辆的分型部结构60进行详细说明。
[0081]如图6A所示,侧部件外板16在后侧的车门开口部14B中的后下部的后方侧具备锐角状的角部72。角部72以被朝向车辆下方侧而向车辆前方侧倾斜的第一棱线La、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棱线La相交成锐角状的第二棱线Lb夹持的方式而被形成。
[0082]第一棱线La被设为,被配置在车门开口部14B的后下部的上面的第一板部74(参照图6B)、和在车门开口部14B的后方侧作为侧面而被配置的第二板部76 (参照图6B)之间的边界部。换言之,通过第一板部74和第二板部76而形成弯曲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棱线La并非直线,而是被设为向车辆后下方侧翘起的曲线。第一板部74朝向车辆下方侧而向车辆前方侧倾斜,并且向车辆后下方侧翘起,使板面朝向车辆斜上方的前方侧。第二板部76隔着第一棱线L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