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290854阅读:来源:国知局
相互分离地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凸缘116F。后壁部116R通过焊接等手段而接合于内板110中的形成连结部件102的背面102B的部分的内表面(前表面)。
[0133]另一方面,一对前凸缘116F通过焊接等手段而接合于外板108中的形成前部102F的部分的内表面(后表面)。更具体而言,车宽方向内侧的前凸缘116F接合于外板108中的形成突出部102P的部分的内表面。而且,车宽方向外侧的前凸缘116F接合于外板108中的形成弯曲面102C的前部的部分的内表面。
[0134]以上,在车身前部结构100中,形成有向连结部件102的前端部输入的向后的载荷经由隔壁116、间隔件104的载荷传递部106而向前侧梁12传递的路径。在此,隔壁116设为连结部件102的前部102F中的向间隔件104传递载荷的部分的加强结构。通过该隔壁116,在连结部件102的前部102F形成有高刚性部。
[0135]另一方面,隔壁116可以作为与向围板上梁26传递载荷的连结部件102独立而将向突出部102P输入的载荷传递给前侧梁12的间隔件104的一部分(载荷传递部106的前侧延长部)。而且,也可以将连结部件102的前部102F、隔壁116及间隔件104汇总作为将向相对于前侧梁12的车宽方向外侧输入的向后的载荷传递给前侧梁12的部件(角板)ο
[0136]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00的其他结构包括未图示的部分在内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0同样构成。因此,通过车身前部结构100,通过基本上与车身前部结构10同样的作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0137]而且,在车身前部结构100中,间隔件104的载荷传递部106与连结部件102的背面102B接合。因此,从连结部件102的变形开始前,能够经由该连结部件102 (隔壁116)、间隔件104将来自障碍Br的载荷向前侧梁12的侧部传递。尤其是间隔件104具有上述那样的载荷传递部106,因此在从前方向连结部件102的突出部102P输入了碰撞载荷时,能够经由载荷传递部106有效地向前侧梁12传递载荷。并且,能够在该载荷传递部106的后端附近(动力单元P的侧方)使应力集中于前侧梁12,因此能够使前侧梁12产生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弯折。
[0138]而且,连结部件102的突出部102P位于比前侧梁12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在吸能箱14压缩后,与前侧梁12相比,碰撞载荷先作用于连结部件102。作为该载荷输入部的连结部件102的突出部102P相对于前侧梁12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因此通过该碰撞载荷而使前侧梁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的方向的力矩发挥作用。因此,能促进前侧梁12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弯折。
[0139]以上,在车身前部结构100中,能够使汽车A相对于障碍Br的车宽方向的错位从微小外壳碰撞开始起在短时间内以稳定的方式产生,且进一步促进该错位。
[0140]而且,间隔件104的载荷传递部106的前端部接合于连结部件102的背面102B (隔壁116的后壁部116R),因此能够避免连结部件102与载荷传递部106因碰撞载荷而不经意地分离。而且,在间隔件104未与连结部件102接合的比较例中,由于通常时的车辆的行驶振动等而使连结部件与载荷传递部106不经意地发生干扰,从而可能产生噪音。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间隔件104的载荷传递部106的前端部接合于连结部件102的背面102B(隔壁116的后壁部116R)。因此,不会发生由于通常时的车辆的行驶振动等而使连结部件与载荷传递部106不经意地发生干扰这一情况,能够防止由该干扰产生的噪音。
[0141]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间隔件104在俯视图中形成为三角形形状,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突出部件的形状可以适当设定变更。例如突出部件可以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向车宽方向外侧凸出的梯形形状或半圆状。
[0142]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冲击吸收部的吸能箱14固定于前侧梁12的前侧梁12,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冲击吸收部也可以一体地设于前侧梁的前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前侧梁的比冲击吸收部靠后侧的部分固定连结部件的前端部。
[0143]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为中空状的102的前部102F的截面内安装作为加强部件的隔壁116,由此对前部102F进行加强,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也可以省略加强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将连结部件的前部形成得比连结部件的其他部位(至少与连结部件的前部相邻的部位)厚(增加材料的板厚),由此对连结部件的前部进行加强。而且,连结部件的前部优选至少对于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刚性高,因此例如可以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I个或多个卷边形成在连结部件的前部。
[0144]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102的前部102F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设为以后侧比前侧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面102C,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连结部件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可以设为沿着前后方向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以越朝向后侧则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的结构。
[0145]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车身前部结构10在车宽方向两侧具备连结部件46、102、间隔件56、104的例子,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仅在车宽方向的一侧设置连结部件46、102、间隔件56、104。在这种情况下,在未设置上述连结部件46、102、间隔件56、104的一侧,例如,可以将车辆搭载零件兼用作间隔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应对微小外壳碰撞的结构。
[0146]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前凸缘30延伸至下方而对管部件34的后端、下梁32的前端进行支撑的例子,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而且,本发明示出了前凸缘
30具有包含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30S在内的一对侧壁的例子,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前凸缘30或取而代之的前凸缘也可以不具有一对侧壁的一方或双方。
[0147]此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0148]以下,示出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附图标记与各部的名称的对应关系。
[0149]10 车身前部结构
[0150]12 前侧梁
[0151]14 吸能箱
[0152]22 挡泥板(挡泥板部)
[0153]26 围板上梁(挡泥板部)
[0154]30 前凸缘
[0155]40 后凸缘
[0156]44 端板(挡泥板部)
[0157]46 连结部件
[0158]48 管部(主体)
[0159]48F 前部(水平部)
[0160]52 前侧接合部(接合板部)
[0161]52C 接合部(相向面部)
[0162]54 主板(板材)
[0163]55 加强板(板材)
[0164]102 连结部件
[0165]IlOF凸缘(接合板部)
【主权项】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具备: 前侧梁,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形成有前凸缘; 吸能箱,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所形成的后凸缘处与所述前凸缘接合;及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与挡泥板部接合,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所形成的接合板部以夹于所述前凸缘与所述后凸缘之间的状态接合于所述前凸缘,并且,相对于所述前侧梁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以在俯视图中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相比后侧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所述前侧梁的方式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包含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截面为封闭截面结构且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接合有所述接合板部的主体, 所述接合板部构成为包含以在截面图中夹着所述主体的状态通过弧焊分别与该主体接合的两块板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通过紧固件将所述接合板部与所述前凸缘及后凸缘一并紧固,并通过紧固件将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紧固于所述挡泥板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凸缘具有与该前侧梁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相向的侧壁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接合板部至少在所述前侧梁中的相对于车宽方向中央靠车宽方向内侧的部分接合于所述前凸缘。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接合板部在所述前侧梁中的相对于车宽方向中央靠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及外侧部分接合于所述前凸缘。
【专利摘要】得到能够防止或抑制前侧梁对碰撞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将该前侧梁与挡泥板部连结的连结部件来抑制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身变形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前侧梁(12),在车辆前端形成有前凸缘(30);吸能箱(14),在形成于车辆后端的后凸缘(40)处与前凸缘(30)接合;及连结部件(46),车辆后端接合于挡泥板部(44),并且形成于车辆前端侧的接合板部(52)以夹于前凸缘(30)与后凸缘(40)之间的状态接合于前凸缘(30),并且,相对于前侧梁(12)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前端侧以在俯视图中与车辆前侧相比后侧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前侧梁(12)的方式倾斜。
【IPC分类】B62D25/20, B62D25/08
【公开号】CN105008213
【申请号】CN201480011243
【发明人】西田玄, 松井宣明, 祝原礼司, 鲇川达也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4年1月8日
【公告号】EP2949550A1, US20150360633, WO2014115579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