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799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产品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了钢片上料和网布上料功能的产品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加工过程中,如扬声器或者受话器等,通常设置有网布和钢片。钢片上料和网布上料通常采用人工上料的形式,上料效率低。并且在钢片材料是分为钢片料带层和纸带层。纸带的作用是间隔钢片材料以防止在加工过程中造成表面划伤,人工分离纸带易造成钢片材料损伤。

在生产中,网布通常被粘结在底膜上。在底膜上粘结网布的位置设置有通孔以便于网布取下。网布被做成卷,使用时,从成卷的底膜上将网布取下。

一般采用人工取网布,人的手部容易碰触到网布的粘结剂上造成粘结剂活性降低,进而使网布粘结到电子产品上时粘结力降低。并且,人工取网布效率低,无法满足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上料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产品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钢片上料装置和网布上料装置,所述钢片上料装置和所述网布上料装置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钢片上料装置包括输送工位、裁切工位和钢片搬运工位,在所述输送工位设置有卷材上料装置,所述卷材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料盘转动装置、导料板和纸带收集装置,所述料盘转动装置被配置为用于承载钢片料盘并在缺料时使所述钢片料盘转动以释放钢片原料;所述导料板包括原料进入端和原料输出端,释放的所述钢片原料从所述原料进入端进入所述导料板并且从所述原料输出端输出;所述纸带收集装置被配置为用于转动收集从所述钢片原料上分离出来的纸带;在所述裁切工位设置有用于裁切钢片原料的裁切装置,在所述钢片搬运工位设置有用于将钢片进行搬运的钢片搬运装置;所述网布上料装置包括顶出工位和网布搬运工位,在顶出工位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拉料组件、压紧组件和顶出组件,所述拉料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顶出组件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拉料组件位于所述压紧组件的下游,所述拉料组件被配置为用于拉动底膜以进料,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压板,所述固定板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架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开窗和与所述压板配合压紧的压紧部,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并且与所述固定板弹性连接,所述压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开窗相对的第二开窗,所述顶出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且与所述第二开窗相对设置,所述顶出组件被配置为用于将网布向上顶起以使网布与底膜分离;在所述网布搬运工位设置有网布搬运装置,所述网布搬运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取料组件以及下压组件,所述取料组件和所述下压组件被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的工作部上,所述下压组件被配置为用于使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固定板以固定所述底膜,所述取料组件与所述第二开窗相对设置,所述取料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网布被顶起时吸取所述网布。

可选地,所述钢片搬运装置包括吸取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吸取装置用于吸取裁切成型的钢片,所述卸料装置用于将吸取的钢片释放到设定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吸取装置为磁力吸取装置,所述卸料装置为吹除装置,所述吹除装置包括吹嘴,所述吹嘴被设置在所述吸取装置上。

可选地,还包括转移装置,所述吸取装置和所述卸料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转移装置上,所述吸取装置与所述转移装置转动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原料进入端设置有触点,所述触点被配置为当与所述钢片原料分离时触发所述料盘转动装置转动以释放钢片原料。

可选地,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被配置为能使所述取料组件和所述下压组件沿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进行移动。

可选地,所述取料组件包括用于取走网布的吸嘴。

可选地,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头,所述下压头与所述移动装置的工作部弹性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张紧底膜的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压紧组件的上游。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钢片上料和网布上料均采用人工进行,并且无法保证钢片和网布的质量。因此,本发明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发明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片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磁力吸取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布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搬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钢片上料装置;101:机架;102:磁力吸取装置;103:吹除装置;104:吹嘴;105:转移装置;107:皮带;108:裁切装置;110:钢搬运装置;16:导料板;161:原料进入端;162:原料输出端;163:正极柱;164:负极柱;18:调速装置;19:料盘转动装置;20:纸带转动装置;201:纸带料盘;21:转动组件;22:钢片料盘;500:网布上料装置;503:拉料组件;504压紧组件;505:顶出组件;506:固定板;507:压板;508:第一开窗;509:压紧部;510:第二开窗;512:吸嘴;515:第一电缸;516:第一气缸;517:第二气缸;518:弹簧;519:顶起块;520:下压头;521:滑轨;522:张紧轮;523:拉料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品上料装置。该产品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01、钢片上料装置100和网布上料装置500。钢片上料装置100和网布上料装置500被设置在机架上。钢片上料装置100和网布上料装置5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装置设计需要进行设置。

钢片上料装置100包括输送工位、裁切工位和钢片搬运工位。在输送工位设置有卷材上料装置。卷材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101上的料盘转动装置19、导料板16和纸带收集装置。料盘转动装置19被配置为用于承载钢片料盘22并使钢片料盘22转动以释放钢片原料。导料板16包括原料进入端161和原料输出端162。释放的钢片原料从原料进入端161进入导料板16并且从原料输出端162输出。纸带收集装置被配置为用于转动收集从钢片原料上分离出来的纸带。转动收集,即通过转轴的转动将纸带收集成卷状。在裁切工位设置有用于裁切卷材的裁切装置。在钢片搬运工位设置有用于将钢片进行搬运的钢片搬运装置。

网布上料装置500包括顶出工位和网布搬运工位。在顶出工位设置有顶出装置。顶出装置用于将网布从底膜上顶起,以便于网布搬运装置的取料。顶出装置包括拉料组件503、压紧组件504和顶出组件505。拉料组件503、压紧组件504和顶出组件505被设置在机架101上。拉料组件503位于压紧组件504的下游。拉料组件503被配置为用于拉动底膜以进料。压紧组件504包括固定板506和压板507。固定板506被设置在机架101上。固定板506与机架101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固定板506包括第一开窗508和与压板507配合压紧的压紧部509。压板507位于固定板506的上方并且与固定板506弹性连接。

弹性连接即在压板507被下压时向固定板506的方向运动,二者靠近以压紧底膜;在外力撤销后,压板507恢复至初始位置避免与底膜上粘接的网布接触,以便于底膜进料。优选地,采用弹簧518进行弹性连接,弹簧518的一端连接固定板506,另一端连接压板507。为了避免弹簧518在压板507下压过程中发生偏斜,可以设置导向柱。例如,导向柱的一端固定在压板507上,另一端与压板507滑动连接。弹簧518套设在导向柱的外侧,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并且便于安装。在其他例子中,可以采用弹片或者弹性橡胶件等进行弹性连接。

压板507包括与第一开窗508相对的第二开窗510。顶出组件505被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且与第二开窗510相对设置。顶出组件505被配置为用于将网布向上顶起以使网布与底膜分离。在网布搬运工位设置有网布搬运装置。网布搬运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取料组件以及下压组件。取料组件和下压组件被设置在移动装置的工作部上。下压组件被配置为用于使压板507靠近固定板506以固定底膜。取料组件与第二开窗510相对设置。取料组件被配置为当网布被顶起时吸取网布。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钢片上料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装置中,框架17上安装有料盘转动装置19、导料板16和纸带收集装置。该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两组钢片料盘22的上料。由上至下依次为料盘转动装置19、导料板16和纸带收集装置。料盘转动装置19包括动力装置(未示出)和转动组件21,动力装置驱动转动组件21,钢片料盘22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动组件21上。导料板16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工作时,钢片料盘22与纸带料盘201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可以保证纸带在转动收集过程中的完整。

在该装置中,在原料进入端161设置有触点,触点被配置为当与钢片原料分离时触发所述料盘转动装置19转动以释放钢片原料。

触点通常与钢片原料弹性连接,例如,触点采用弹针。开始时,由于钢片原料充足故会与触点接触,此时不需要料盘转动装置19主动送料。位于钢片上料装置的下游的装置会自动进料。

钢片原料逐渐消耗,当钢片原料与触点分离时,触发料盘转动装置19转动以释放钢片原料。当释放的钢片原料与触点接触时,料盘转动装置停止工作。位于钢片上料装置的下游的装置会继续自动进料。

触点的设置可以实现钢片原料的自动进料。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触点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包括正极柱163和负极柱164,正极柱163和负极柱164与控制装置串联在一起。当钢片原料将正极柱163与负极柱164导通时,控制装置发出信号使所述料盘转动装置19停止转动。钢片可以导电,故在与正极柱163和负极柱164接触的时候能够实现二者的导通,控制装置使料盘转动装置停止工作。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复杂的传感器。

当然,也可以设置位置传感器,以感测钢片原料的位置,从而实现钢片原料充足时,料盘转动装置19停止工作,缺料时,料盘转动装置主动送料。

转动收集的方式有多种。在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纸带收集装置包括纸带转动装置20和设置在纸带转动装置20的动力输出部的纸带料盘201。优选地,纸带料盘201与动力输出部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纸带被卷到纸带料盘201上以进行收集,收集完成后将整卷纸带料盘201取下,再换上空的料盘继续收集。例如,设置为一个纸带料盘201可以收集从一个钢片料盘22分离的纸带,这样在更换钢片料盘22的同时更换纸带料盘201,减少了停机次数。这种方式收集的纸带整洁,可以实现纸带的重复利用。

在另一个例子中,在动力输出部设置有用于收集纸带的卷轴,纸带直接被卷到卷轴上,收集完成后直接从卷轴上取走成卷的纸带即可。

为了实现料盘转动装置19放料与纸带收集装置收集纸带工作的协调,在在框架17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料盘转动装置19和纸带转动装置20的速度的调速装置18。通过调速装置18来调节钢片原料的放料速度和纸带的收集速度,以实现协调工作。

该装置可以实现钢片原料的自动上料,并且上料速度快。

此外,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将钢片原料上的纸带分离并且进行转动收集,避免了纸带的损伤从而实现纸带的重复利用。

该产品上料装置中设置的裁切装置为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详细说明。裁切装置将钢片原料裁切成钢片。钢片由钢片搬运装置搬运到下一个工位。

图3-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钢片搬运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吸取装置和卸料装置。吸取装置用于吸取裁切成型的钢片,卸料装置用于将吸取的钢片释放到设定的位置。当钢片裁切完成后,吸取装置将钢片吸取上来。被吸取的钢片可以被搬运到下一个工位,例如中转工位(未示出)。可选地,吸取装置为磁力吸取装置102,卸料装置为吹除装置103,吹除装置103包括吹嘴104,吹嘴104被设置在吸取装置上。例如,吹嘴104位于磁力吸取装置102的下端,如图4所示。这样节省吹嘴104的安装空间,并且可以使吹嘴104更加接近钢片。当钢片被搬运到下一个工位后,气流从吹嘴104吹出,在气压的作用下钢片被从磁力吸取装置102上吹下。

为了便于钢片的转移,钢片搬运装置还包括转移装置。可选地,转移装置为电缸、气缸或者摆缸。吸取装置和卸料装置被设置在转移装置上,吸取装置与转移装置转动连接。例如,磁力吸取装置102设置有转轴,转移装置设置有孔,转轴穿过孔与转移装置转动连接。在钢片被吸取时,钢片的放置角度有可能不满足下一个工位的要求,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对钢片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要求。如图3所示,例如,设置动力装置以驱动磁力吸取装置102的转动。例如,多个磁力吸取装置102通过皮带107实现同步转动,以便于同时调整多个钢片的放置角度。

图7-9示出了本发明提供一种网布上料装置500。该装置包括:顶出装置和网布搬运装置。顶出装置和网布搬运装置被设置在机架101上。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网布上料装置500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网布搬运装置位于顶出装置的上方。移动装置用于将网布转移至其他工位,例如中转工位,以进行后续加工。可选地,移动装置为电缸或者气缸。当需要精确定位并且在多个位置之间进行上料时,可以采用电缸。

在一个例子中,移动装置能使所述取料组件和所述下压组件沿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进行移动。移动装置包括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电缸515,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电缸和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气缸517。第二电缸被设置在第一电缸515的滑块上,第二气缸517被设置在第二电缸的滑块上。考虑到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在机架10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电缸515平行的滑轨521,第一电缸515的滑块的一个端部与滑轨521滑动连接。第二气缸517的推块上设置有多组下压组件和取料组件,以提高网布转移的速度。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网布搬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第二气缸517的滑块上设置有下压组件和取料组件。下压组件包括下压头520,下压头520的下表面为弧面以减小对压板507的压强。在该例子中,压板507为矩形,则下压头520为4个,4个下压头520分别于矩形的4个角或者4条边一一对应,以便于压板507下压平稳。当然,压板507的形状和下压头5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下压头520与移动装置的工作部,例如第二气缸517的滑块弹性连接,例如采用弹簧进行弹性连接,以便与压板507接触时形成缓冲。

在一个例子中,取料组件采用吸取的方式,其包括吸嘴512。吸嘴512的一端与气压装置(未示出)连通。可以设置多个吸嘴512以便一次吸取多个网布,例如设置4个吸嘴512。吸嘴512正对第二开窗510。初始状态时,吸嘴512位于第二开窗510的上方,通过第二气缸517实现吸嘴512 的上、下移动。在吸取网布的方式中,吸嘴512与网布的接触面积小,对网布的损伤小,并且结构简单。当然,取料组件也可以采取抓取的方式。

吸嘴512的型号、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用于吸取MESH网布的MESH吸嘴512或者用于吸取NOSE网布的NOSE吸嘴512。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顶出装置。顶起组件包括第一气缸516以及设置在第一气缸516的推杆上的顶起块519。顶起块519的数量、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工作时,顶起块519穿过第一开窗508和底膜的孔以顶起网布。在该例子中,压板507包括两个第二开窗510,第二开窗510与第一开窗508相对设置。例如第一开窗508可以设置为贯通的结构,2个第二开窗510平行设置在压板507的两侧。当然,第一开窗508和第二开窗51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拉料组件503包括拉料轮523,底膜的出头端被固定在拉料轮523上。在该例子中,网布上料装置500还包括张紧机构,张紧机构被设置在压紧组件504的上游。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522,张紧轮522位于压紧组件504的上游。底膜安装时,依次经过张紧轮522、压紧组件504到达拉料轮523。张紧轮522与拉料轮523配合以使底膜均匀展开,避免在上料过程中底膜发生卷曲,造成网布的损伤。

此外,网布上料装置500还包括感测装置,感测装置被配置为用于感测在第二开窗510内是否有网布,以便拉近组件的动作。当感测到第二开窗内没有网布时,拉料组件启动以进料。

网布上料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成卷的底膜放置就位,底膜的出头端经过压板507与固定板506之间的间隙后被固定在拉料组件503上;

S2、拉料组件503运行,使设定数量的网布对准第一开窗508和第二开窗510;

S3、移动装置下降,下压组件下压压板507,使压板507靠近固定板506,压板507与压紧部509相配合以将底膜固定,此时取料组件靠近第二开窗510;

S4、顶出组件505上升,穿过底膜的孔将网布从底膜上朝第二开窗510 方向顶起;

S5、取料组件将网布取走;

S6、移动装置上升并将网布转运到其他工位,顶起组件下降,压板507自动回弹,拉料组件503进料进行下一组网布的上料。

本发明提供的产品上料装置,将钢片上料装置100和网布上料装置500集成到一起,可以实现钢片和网布的同时上料。钢片上料装置100可以实现钢片原料的自动上料,并且上料速度快。此外,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将钢片原料上的纸带分离并且进行转动收集,避免了纸带的损伤从而实现纸带的重复利用。网布上料装置500可以实现网布的自动上料,提高了网布上料效率。此外,该装置避免了网布与人的手部的接触,避免网布上的粘结剂活性降低。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