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输料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74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体输料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辅助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粉体输料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有目的地改变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以满足特定使用要求的工艺成为粉体表面改性,经表面改性后的粉体广泛应用于造纸、塑胶、塑胶薄膜、化纤、橡胶、胶粘剂、密封剂、日用化工、化妆品、建材、涂料、油漆、油墨、油灰、封蜡、医药、食品(如口香糖、巧克力)、饲料中,改性碳酸钙一般的生产工艺流程:清洗、干燥、破碎、堆料、研磨、分级、改性、包装,改性碳酸钙生产时,原料一般存放于料仓中,现有方法采用罗茨风机抽取料仓中的原料并输送至改性设备内,由于现有粉体输送用的电动蝶阀只能进行开关控制,而不能对料速进行调节,导致料制单一,无法满足多工况需要,如当分别向改性设备输入原料和改性剂时,由于原料量大,而改性剂量小,若不对改性剂料速进行调节,导致改性剂在很短时间内就输入完成,这样势必导致需要延长改性时间来确保原料和改性剂能充分接触进行改性,导致改性效率低下。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粉体输料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粉体输料调节装置,来解决现有粉体输送用的电动蝶阀只能进行开关控制,而不能对料速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体输料调节装置,包括管体、上支撑座、下支撑座、支撑板、伺服电机、丝杠、进给螺母、左连接杆、滑套、右连接杆、导向块、导杆、堵板、电机、转轴、锥形下料头、若干件耙钉、风管,所述的上支撑座位于管体左侧上端,所述的上支撑座与管体螺纹相连,所述的下支撑座位于管体左侧下端,所述的下支撑座与管体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板位于上支撑座左侧且位于下支撑座左侧,所述的支撑板与上支撑座螺纹相连且与下支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上支撑座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上支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丝杠位于伺服电机下端且位于下支撑座上端,所述的丝杠与伺服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丝杠贯穿进给螺母,所述的进给螺母与丝杠螺纹相连,所述的左连接杆位于进给螺母右侧且贯穿管体,所述的左连接杆与进给螺母螺纹相连且与管体活动相连,所述的滑套位于左连接杆右侧且位于管体内侧,所述的滑套与左连接杆螺纹相连且与管体间隙相连,所述的右连接杆位于滑套右侧且贯穿管体,所述的右连接杆与滑套螺纹相连且与管体活动相连,所述的导向块位于右连接杆右侧,所述的导向块与右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贯穿导向块且位于管体右侧,所述的导杆与导向块间隙相连且与管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堵板位于管体下端,所述的堵板与管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电机位于堵板下端,所述的电机与堵板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位于电机上端且位于管体内侧,所述的转轴与电机紧配相连且与管体活动相连,所述的锥形下料头位于转轴上端且位于滑套下端,所述的锥形下料头与转轴螺纹相连且与滑套活动相连,所述的锥形下料头还设有耙钉,所述的耙钉位于锥形下料头外侧,所述的耙钉与锥形下料头螺纹相连,所述的风管位于管体左侧下端,所述的风管与管体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体还设有避让槽,所述的避让槽位于管体外侧,所述的避让槽贯穿管体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避让槽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管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体还设有输料管,所述的输料管位于管体右侧下端,所述的输料管与管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板还设有滑轨,所述的滑轨位于支撑板右侧,所述的滑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给螺母还设有滑块,所述的滑块位于进给螺母左侧且位于滑轨右侧,所述的滑块与进给螺母螺纹相连且与滑轨间隙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套还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滑套外侧,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与滑套紧配相连,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滑套与管体接触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套还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位于滑套内侧,所述的第二密封圈与滑套紧配相连,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锥形下料头与锥形过渡面接触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套还设有锥形过渡面,所述的锥形过渡面位于滑套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粉体输料调节装置,工作时,伺服电机通过丝杠带动进给螺母上移,从而带动滑套沿导杆上移,使得设置于滑套上的锥形过渡面与锥形下料头分开,设定伺服电机角度,从而可以调整锥形过渡面与锥形下料头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下料速度,随后,电机通过转轴带动锥形下料头转动,设置在锥形下料头上的耙钉从而将经滑套落下的粉体打散,经风管向管体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将粉体经输料管排出即可。该装置结构简单,能自动调整下料速度,同时能将结块粉体打散,从而提高粉体改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滑套剖视图。

管体 1 上支撑座 2

下支撑座 3 支撑板 4

伺服电机 5 丝杠 6

进给螺母 7 左连接杆 8

滑套 9 右连接杆 10

导向块 11 导杆 12

堵板 13 电机 14

转轴 15 锥形下料头 16

耙钉 17 风管 18

避让槽 101 输料管 102

滑轨 401 滑块 701

第一密封圈 901 第二密封圈 902

锥形过渡面 90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粉体输料调节装置,包括管体1、上支撑座2、下支撑座3、支撑板4、伺服电机5、丝杠6、进给螺母7、左连接杆8、滑套9、右连接杆10、导向块11、导杆12、堵板13、电机14、转轴15、锥形下料头16、若干件耙钉17、风管18,所述的上支撑座2位于管体1左侧上端,所述的上支撑座2与管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下支撑座3位于管体1左侧下端,所述的下支撑座3与管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板4位于上支撑座2左侧且位于下支撑座3左侧,所述的支撑板4与上支撑座2螺纹相连且与下支撑座3螺纹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5位于上支撑座2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5与上支撑座2螺纹相连,所述的丝杠6位于伺服电机5下端且位于下支撑座3上端,所述的丝杠6 与伺服电机5紧配相连,所述的丝杠6贯穿进给螺母7,所述的进给螺母7与丝杠6螺纹相连,所述的左连接杆8位于进给螺母7右侧且贯穿管体1,所述的左连接杆8与进给螺母7螺纹相连且与管体1活动相连,所述的滑套9位于左连接杆8右侧且位于管体1内侧,所述的滑套9与左连接杆8螺纹相连且与管体1 间隙相连,所述的右连接杆10位于滑套9右侧且贯穿管体1,所述的右连接杆 10与滑套9螺纹相连且与管体1活动相连,所述的导向块11位于右连接杆10 右侧,所述的导向块11与右连接杆10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12贯穿导向块11 且位于管体1右侧,所述的导杆12与导向块11间隙相连且与管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堵板13位于管体1下端,所述的堵板13与管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电机14位于堵板13下端,所述的电机14与堵板13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15位于电机14上端且位于管体1内侧,所述的转轴15与电机14紧配相连且与管体 1活动相连,所述的锥形下料头16位于转轴15上端且位于滑套9下端,所述的锥形下料头16与转轴15螺纹相连且与滑套9活动相连,所述的锥形下料头16 还设有耙钉17,所述的耙钉17位于锥形下料头16外侧,所述的耙钉17与锥形下料头16螺纹相连,所述的风管18位于管体1左侧下端,所述的风管18与管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管体1还设有避让槽101,所述的避让槽101位于管体1 外侧,所述的避让槽101贯穿管体1主体,所述的避让槽101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管体1,所述的管体1还设有输料管102,所述的输料管102位于管体 1右侧下端,所述的输料管102与管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板4还设有滑轨401,所述的滑轨401位于支撑板4右侧,所述的滑轨401与支撑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进给螺母7还设有滑块701,所述的滑块701位于进给螺母7左侧且位于滑轨401右侧,所述的滑块701与进给螺母7螺纹相连且与滑轨401间隙相连,所述的滑套9还设有第一密封圈901,所述的第一密封圈901位于滑套9外侧,所述的第一密封圈901与滑套9紧配相连,第一密封圈901用于密封滑套9与管体1接触面,所述的滑套9还设有第二密封圈902,所述的第二密封圈902位于滑套9内侧,所述的第二密封圈902与滑套9紧配相连,第二密封圈902用于密封锥形下料头16与锥形过渡面903接触面,所述的滑套9还设有锥形过渡面903,所述的锥形过渡面903位于滑套9内侧,该粉体输料调节装置,工作时,伺服电机5通过丝杠6带动进给螺母7上移,从而带动滑套9沿导杆12上移,使得设置于滑套9上的锥形过渡面903与锥形下料头16分开,设定伺服电机5 角度,从而可以调整锥形过渡面903与锥形下料头16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下料速度,随后,电机14通过转轴15带动锥形下料头16转动,设置在锥形下料头16上的耙钉17从而将经滑套9落下的粉体打散,经风管18向管体1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将粉体经输料管102排出即可。该装置结构简单,能自动调整下料速度,同时能将结块粉体打散,从而提高粉体改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