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带换向装置及其导带换向方法_2

文档序号:92285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垂直设置,那么异形钢条5的前进方向由水平前进转为垂直前进,从而实现了异形钢条5从与水平面平行的且沿水平面前进的状态到相对于水平面竖起垂直且沿水垂直面前进的状态的转换,实现了双重换向,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利用周向槽宽度的逐渐缩小使得异形钢条5逐渐竖起来,不会对异形钢条5造成损伤,并且转换非常迅速,实现了异形钢条5状态的快速无损转换,而且采用的是转向轮,所有的转向轮持续转动即可实现持续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2]其中,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自前至后均为由水平设置转为垂直设置的转换处为弧形设置,如图1所示。这样,当异形钢条5从沿水平面前进的状态到沿水垂直面前进的状态的转换时,会非常的顺利,不会由于转角过小导致卡住,而且,对于与此同时进行的异形钢条5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到相对于水平面竖起垂直的状态的转换,也是非常有利的。最好是弧形具有上翘部4,也就是弧形设置实际上为一个翘起的弧形设置,极大的增加了转弯半径,使得异形钢条5的状态的转换更加的平滑。
[0023]为了便于制作,可以将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上的转向轮均--对应,
且--对应的两个转向轮固定在同一固定板3上,多个固定板3依次排列形成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这样实际上是将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固定板3上都有上下两个转向轮,然后将多个固定板3依次拼接在一起,上下两个转向轮之间的间隔对正,那么就可以形成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制作方便。
[002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导带换向装置的换向方法,包括:设置分为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第二排转向轮2包括多个具有周向槽的转向轮,其中,第二排转向轮2中转向轮上的周向槽的宽度自前至后依次缩小,其中,第二排转向轮2的第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异形钢条5的宽度,第二排转向轮2的最后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异形钢条5的厚度,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自前至后均为由水平设置转为垂直设置,异形钢条5从第一排转向轮I和第二排转向轮2的前端呈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进入到间隔中,随着第二排转向轮2中转向轮上的周向槽的宽度自前至后依次缩小,异形钢条5逐渐竖起,翻转90°,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转换为与垂直面平行的状态,并且,其前进方向由水平前进转为垂直前进。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利用周向槽宽度的逐渐缩小使得异形钢条逐渐竖起来,不会对异形钢条5造成损伤,并且转换非常迅速,实现了异形钢条状态的快速无损转换,而且采用的是转向轮,所有的转向轮持续转动即可实现持续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5]并且,当异形钢条5的前进方向由水平前进转为垂直前进时,为弧形前进转换。这样,当异形钢条5从沿水平面前进的状态到沿水垂直面前进的状态的转换时,会非常的顺利,不会由于转角过小导致卡住,而且,对于与此同时进行的异形钢条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到相对于水平面竖起垂直的状态的转换,也是非常有利的。最好是弧形具有上翘部4,也就是弧形设置实际上为一个翘起的弧形设置,极大的增加了转弯半径,使得异形钢条5的状态的转换更加的平滑。
[002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导带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为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排转向轮和第二排转向轮,所述第二排转向轮包括多个具有周向槽的转向轮, 其中,所述第二排转向轮中转向轮上的周向槽的宽度自前至后依次缩小,所述第二排转向轮的第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所述异形钢条的宽度,所述第二排转向轮的最后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所述异形钢条的厚度, 所述第一排转向轮和所述第二排转向轮自前至后均为由水平设置转为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带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转向轮和所述第二排转向轮自前至后均为由水平设置转为垂直设置的转换处为弧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带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具有上翘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带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转向轮和所述第二排转向轮上的转向轮均一一对应,且一一对应的两个转向轮固定在同一固定板上,多个所述固定板依次排列形成所述第一排转向轮和所述第二排转向轮。5.一种导带换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分为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排转向轮和第二排转向轮,所述第二排转向轮包括多个具有周向槽的转向轮, 其中,所述第二排转向轮中转向轮上的周向槽的宽度自前至后依次缩小,所述第二排转向轮的第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所述异形钢条的宽度,所述第二排转向轮的最后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所述异形钢条的厚度, 所述第一排转向轮和所述第二排转向轮自前至后均为由水平设置转为垂直设置, 异形钢条从所述第一排转向轮和所述第二排转向轮的前端呈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进入到间隔中,随着所述第二排转向轮中转向轮上的周向槽的宽度自前至后依次缩小,异形钢条逐渐竖起,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转换为与垂直面平行的状态,并且,其前进方向由水平前进转为垂直前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带换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异形钢条的前进方向由水平前进转为垂直前进时,为弧形前进转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带换向装置,包括分为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排转向轮和第二排转向轮,所述第二排转向轮包括多个具有周向槽的转向轮,其中,第二排转向轮中转向轮上的周向槽的宽度自前至后依次缩小,其中,第二排转向轮的第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异形钢条的宽度,第二排转向轮的最后一个转向轮上的周向槽宽度不小于异形钢条的厚度,第一排转向轮和第二排转向轮自前至后均为由水平设置转为垂直设置。能够实现异形钢条的换向工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导带换向装置使用方法。
【IPC分类】B65H81/06, B65H20/02
【公开号】CN104944231
【申请号】CN201410113874
【发明人】盛卫国, 周章银, 范杨, 蔡全英, 朱鹏博, 卢慧
【申请人】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